师旷论学文言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只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作者是西汉人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师旷论学文言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火把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的好啊!”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2、于:向。

3、吾:我。

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5、恐:恐怕,担心。

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

7、何:为什么。

8、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

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13、闻:听说,听闻。

14、而:表并列,并且。

15、阳:阳光。

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

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

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9、善哉:说的好啊!

20、善:好。

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

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

23、好:爱好。

24、为:作为。

25、少:年少。

26、欲:想,想要。

启示

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

“老而好学”虽比不上“少而好学”和“壮而好学”,但总比不好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学到老。年纪性别和成功无关,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一定能成功。

作者背景

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的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的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楚辞》是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根据文言文概括的成语学无止境。

作品简介

《师旷论学》,出自《说苑》,作者是西汉人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

评析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秉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

孟母三迁 毛遂自荐 师旷论学 老马识途 要翻译!
答:孟母三迁 毛遂自荐 师旷论学 老马识途 要翻译! 孟:躄乃于“此非所以居子也。”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毛:余末于蚤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使遂蚤得处囊中... 孟:躄乃于 “此非所以居子也。” 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

师旷论学的翻译
答: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道理:告诫人们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施矿论学文言文
答:师旷说:“像我这么个瞎了眼的臣子,怎敢跟君王开玩笑?我曾听说:少年时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中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晋平公说:“你讲得好啊!” 8. 师旷论学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师旷论学文言文旷翻译
答:1. 师旷论学 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师旷论学翻译
答:这篇文章也叫《师旷论学》,以下是它的翻译,附带原文、注释等补充,希望能够帮助你理解这篇文言文的意思。一、翻译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拿蜡烛呢?”平公说:“哪里有为人臣子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答:《师旷论学》的译文:晋平公向师旷请教,说道:“我到了七十岁的年纪,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烛灯呢?”晋平公说:“哪有身为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国君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

师旷论文的文言文答应案
答:3. 古文 《师旷同学》 是师旷论学吧? 译文: 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烛点燃呢?” 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师旷说:“盲目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

《师旷论学》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答:《师旷论学》翻译:晋平公问师旷说,“我现如今的年龄已到了七十岁,还想去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吧。”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将蜡烛点燃呢?”晋平公又对师旷说,“哪里会有为人臣子的,却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这个身为盲人的臣子怎么会戏弄身为君主的您!臣听闻,那少年时期好学的人就...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师旷鼓琴文言文翻译)
答:2、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3、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道理。4、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阅读理解。1.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2.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答:1、翻译: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 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