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课程内容 |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7版

作者&投稿:凌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7
第1部分 前言
第2部分 课程内容
第3部分 实施建议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 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观占 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 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验,学习简单测量工具的使用,学习一些量的特征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 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空气的特征和热、冷空气的流动现象;通过简单的实验,证实空气的存在; 通过查阅的方法,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小组讨论,列举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 特征,运动有多种形式,可用速度描述运动和比较其快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常见的力,了解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6.1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6.2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光的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6.3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开展对热现象的探索,了解热的表征、热的传递、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6.4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开展对电现象的探索,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6.5 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6.6 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了解能量的各种形式,以及如何实现能量的转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生命世界包含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植物能够制造营养物质,可供自身利用;而动物则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只能利用植物等生物制造的营养物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 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 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 爱护生物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7.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
9.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的观察,学习观察和简单归类的方法,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了解我国特有的动植物资源,意识到动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5、6年级的学生能通过显微镜从微观上观察到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栽种盆栽植物等活动,对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初步认识植物体生命过程中需要养分,且植物体的外部形态特征会发生变化;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等途径,初步了解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具有适应其所在环境的外部形态特征,并都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及维持生命活动的相应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途径, 初步认识人体的结构组成,以及保健常识,进而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等途径,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以及生物的繁殖特性;通过收集资料和讨论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调查等多种途径,讨论某些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学习调查的方法,初步认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举例说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讨论人类活动 对动植物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 星球。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 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 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太阳和月球等天体的观察,学习实地观察和观测的方法,初步认识一日内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 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地球上的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岩石等组成物质,以及自然现象和一些规律的观穴 学习对事物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 等方法;通过对比实验、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初步认识地球物质不断变化并且互相影响,形成多种自然现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和分析资料,学习分析与 综合的思维方法,初步了解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资源和能源,知道保护它们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保 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落实到行动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人类观察自然、研究各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而产生科学,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对科学加以巧妙运用以适 应环境、改善生活而产生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人类 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 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等,这便是工程,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

学习目标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制作等活动,了 解工程师职业特点。让学生意识到工程师和科学家不同, 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科学原理,而工程师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实际应用的产品,这些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
在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