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深夜回府,被站岗小兵骂爹,老张为何赏了小兵一个媳妇?

作者&投稿:驹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迄今离张作霖逝世91年,他这一生于好也于坏,作为清廷时期的军阀,当初在与日本对垒时拒绝签订卖国条约,从这点目睹,他是位爱国人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也因贵为军阀时一再发动战争,不惜向日本借款截留盐税、国税用于战争颇受争议,即便如此,他这一生的功绩依旧是不可磨灭。

张作霖

1918年,张作霖迎来人生权力巅峰,哪怕在偏远地区都知道东北有个“东北王”,他虽是草莽出生,浑身却带着一股江湖气息,这些气息非但没让他在贵人圈里混不开,反而因这些气息自带江湖人士的说一不二,别人同他交易一些事宜时格外放心他会守约。

这也是后来张作霖创办兵工厂,手下的兵越来越多,别的军阀不是早逝,就是光杆司令,不得人心,唯有张作霖能在东北屯兵30万,没有这30万兵力,也就没有后来的治理东三省,也就没有掣肘日本一说,东北早已沦陷。

北伐战争时期日本想进犯东北,当时连张学良都曾劝张作霖与南方停止交战,小心后方日军偷袭,而张作霖却是一拍案桌:“我张作霖30万东北军,还怕他区区数万日军?它敢来,看我怎么收拾它,我30万男儿拔它铁路只需三天,它那一万三军队无支援,拿什么跟我打?”。

从这点看,张作霖不以老而失威,反而清楚知道我方的优势,虽说读书不行,但是在军事上这块,张家兴许就是张作霖最巅峰了,从后来子嗣作战,能看出水平一二。

张作霖这一生其性格最符合东北人,性格刚烈果断,特别是对待日本这层关系上,维护国家寸土不让,孙中山曾评:“幸得雨亭(张作霖)把东三省治理得好,虽说处境艰难,但为后期国家统一,建立革命中央政府起到了很多重要因素。”

不然,人民的苦难在偌大一个省里,会有多苦难,谁也不得而知。

张作霖早期经历让后期的他有功必赏,而不因身份跋扈

张作霖最喜欢被人称为“张大帅”,他在建立兵工厂后最热衷于管理军队,因为早期的草莽气息,很多将军与他都是拜把子兄弟,但这些均不影响他管理军队,他在对待教官团与士兵时极其严格,如师长想要见张作霖本人都要按流程打报告。

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张作霖还爱化身“贵人”观察自己部队的军纪,在奉军与关内军阀作战时期,这位张大帅就曾化身为一名土绅士,穿着华丽锦袍,头顶帽子,检查是否有军纪疏漏。

一翌,张作霖检查完军纪临夜回府时,还被卫兵拦下,还曾闹出一桩“无人识君”笑话,张作霖作为东三省首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也有众多人民耳闻其人,却未见过真人,这一晚恰好就是张作霖穿便服私访回家,而卫兵又是新兵,导致这位“东北王”久尝被人用枪指头还被怒吼的尴尬局面。

有家归不得,可想多气,而张大帅面对已经上膛的卫兵又不能发火,不然万一被“崩”了,岂不是冤枉,随后张大帅只能找其他“人证”帮其进屋,进屋后隔日张大帅就窝火的把负责府邸安全的郭松龄叫来,经查,原来这卫兵是新兵,而不放张大帅进门,是因为自己规定的“军令如山”,何况保卫大元帅府,于军法来看,毫无过错,反而夜晚能如此警惕,张作霖甚觉是个人才理当打赏。

后续张大帅还问有无分配娶妻之类,不仅将这新兵升职,还打赏了几千银两为这小伙子婚事筹备一二,这新兵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军校毕业的李德标。



因为他觉得这个士兵非常的尽职尽责,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起到应尽的责任,所以他非常欣赏这个小兵。

因为这个小兵,十分听话,恪守军令,十分忠心,引起了张作霖的好感,认为可以栽培。

因为小兵当时没有认出来是他,并且也是按照规章制度阻止他进入,之后还向他诉苦自己这么大了还不娶媳妇,所以才得到了他的赏赐,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张作霖十分大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