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谓之文也的谓是什么意思? 是以谓之文也 谓的古义和今义?

作者&投稿:单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以谓之文也”中的谓,动词,意思是叫做、称呼。
出自论语公冶长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公冶长篇

本篇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字子长,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是孔子的女婿。【查看详细】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评论南容时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不会被罢免;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可免于刑罚。”就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了他。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是君子啊!如果鲁国没有君子,他从哪里获得这种好品德的呢?”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囗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有囗才呢?”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如果主张的确无法推行了,我想乘着木排漂流海外。但跟随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了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好勇的精神大大超过我,但不善于裁夺事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子路算得上有仁德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一遍。孔子说:“仲由呵,一个具备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负责军事。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又问:“冉求怎么样?”孔子说:“求呢,一个千户规模的大邑,一个具备兵车百辆的大夫封地,可以让他当总管。至于他的仁德,我弄不清。”孟武伯继续问:“公西赤怎么样?”孔子说:“赤呀,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和宾客会谈。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赶不上他,我和你都赶不上他。”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他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毅不屈?”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贡说:“老师关于《诗》《书》《礼》《乐》等文献的讲述,我们能够听得到;老师关于人性和天命方面的言论,我们从来没听到过。”
详细翻译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去实行,便唯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

谓在这句话中可以解释为“称作”“被称作”。



是以谓之文也的谓是什么意思~

”是以谓之文也“中的谓,动词,意思是叫做、称呼。语出《论语·公冶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因此用“文”的谥号来称呼他。

这句话里的“谓”字的意思是“把...叫做”或者“称...为”的意思。现代汉语中,“谓”字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其他字组成词组使用,如“所谓”、“称谓”等。

谓在古文中的意思
答:谓在古文中的意思:告诉;说;叫做,称为;以为,认为;是,说的是等。谓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wèi,释义为,属左右结构汉字。形声;从讠、胃声。本义为告诉,引申义:报、告、说、谈。古籍解释:1、《韵会》事有可称曰有谓,失於事宜不可名言曰无谓。《庄子·齐物论》今我则有谓矣,而...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答:1、何以:凭什么; 是以:因此; 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2、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谓”字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道、说的意思。谓:wèi 释义:通“为”。因为〖because〗亦不以众人之观易其情貌,亦不谓众人之不观不易其情貌。——《列子》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韩非子·解老》有一人不得其所,则谓之不乐。——《盐铁论·忧边》谓语:wèiyǔ 〖predicate〗句子的一种成分,其作用是陈述主语,说明...

翻译:子曰:“敏而好学,下耻不问,是以谓之‘文’也.”
答: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注释】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③下问:向下请教.【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
答:意思:聪明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件可耻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他死后谥号被称做“文”的原因。出自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

谓之文也的意思
答:是以读作shìyǐ,释义为所以,因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子贡问道:"为什么孔文子可以得到'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能得到'文'的谥号."

...之文也?" 子曰:“敏为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翻译_百度知...
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如下: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他‘文’的称号呢?”孔子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公冶长篇。原文:子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
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的意思是:聪明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件可耻的事情,这是为什么他死后谥号被称做“文”的原因。孔孟论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要敢于质疑。孔孟论学: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是什么意思?
答: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寰宇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示出来,叫做中;表示出来符合法度,叫做和。到达中和,寰宇就各居本人的地位,万物也就发展了。)8、施诸已而不肯,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不肯意他人加...

文言文中“而”与“为”的词性、用法和含义是什么?
答: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3.助词。(一)相当于“以”,表范围。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系辞》)(二)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岂”。如:为仁由己,而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