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早于《史记》,司马迁编的《史记》与《竹书纪年》大相径庭呢? 《史记》和《竹书纪年》两者谁的可信度比较高?

作者&投稿:亥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众所周知,《史记》是西汉学者司马迁所著,成书于汉武帝时期,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史家正朔,乃“正史”之首,在历史学界地位极高。


而《竹书纪年》的成书年限上要早于司马迁的《史记》,这部书由是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合作而成,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所以从时间上看,其要比《史记》大概早200年。按理来说,《竹书纪年》应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地位才是。


但是,但是在传统史学界,《竹书纪年》被认为是一本“异书”,因为书中所记录的历史事件,其内容与《史记》大相径庭,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比如,《史记》中所推崇的尧舜禹禅让,在《竹书纪年》中却是舜囚禁尧,最后把尧杀死,夺取帝位。与此同时,舜大肆消灭尧的死党,将其称为四凶,其中就包括禹的父亲。后来禹据夏地抗舜,最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遂死在苍梧。还有《竹书纪年》中说,伊尹放逐太甲以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了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而据《史记》记载,商朝的伊尹是囚禁太甲3年以后见太甲改过自新了便将国家还给了他。

以上种种记载,可以说是极具颠覆性了,那么为何会这样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竹书纪年》成书以后,并没有作为史料一直传承下来。其是在西晋咸宁五年(279年)也就是《史记》成书近400后,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发现。

所以,司马迁写《史记》并没有参考到《竹书纪年》的内容!

第二,在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统一文化,统一思想,听取了李斯的建议,下令收缴民间图书,这些书籍或是藏在官府和学官之手,或是被焚烧销毁,加之后来秦朝灭亡,天下大乱,像有关先秦时期的珍贵史料大都遗失,所以两本书的参考史料会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距。

第三,各自主观性有所不同。

比如《竹书纪年》有着很大主观编撰的嫌疑,要知道其成书的那个时代可是三家分晋,以下克上,礼乐崩坏的乱世,特别此书还是出自分晋之一的魏国。所以很有理由怀疑其目的性,按这本书的说法,上古就没有禅让,只有血腥的政变,既然如此,三家分晋就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了,魏罃自立为王也就完全正确了,魏氏家族身上的道德包袱就可以卸下来了。



司马迁是外族

不是的。因为史书都有一定的主观性,风格表达的意思也都是不一样的,各有各的特色。

确实是大相径庭,因为史书都是有一定的主观性的,他们会加入自己的想法。

《竹书纪年》早于《史记》,司马迁编的《史记》与《竹书纪年》大相径庭,风格和表达的意思也都不是一样的,特别的有各自的风格特色。

《竹书纪年》与《史记》都为纪传体史书,之前有什么区别?~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
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对比多种资料,将各类观点主张找出它们的原始出处,即使不能证明正确的应该如何,至少可以证明错误的是如何错误,在哪个时期被什么人记错。

《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是古代的史书,其中《史记》由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所作,《竹书纪年》是在晋朝的时候被盗墓贼挖出,后来被人整理成书。两者对后人研究过去的历史都有很大帮助。但是两者之间记录的内容有很多地方有出入,那么《史记》和《竹书纪年》哪一个可信度更高呢?我个人认为从成书的时间和内容的记载来看《竹书纪年》可信度更高。
一、《竹书纪年》成书时间比较早,记录的人更加看清历史事件。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记录的历史,一直从远古时代记录到魏襄王时期。《史记》是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写的史书。两者成书时间相差将近两百年,因此《竹书纪年》更靠前,更能贴近历史事实,因此比《史记》更值得信任。
二、《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时期,没有经过儒家思想的洗礼。
《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年代,秦国还没有统一六国,所有的书还没有被秦始皇所篡改和销毁,当时的人们思想更加开放,没有受到儒家思想的束缚。书中所写历史事件更加看重客观描述,没有隐瞒的必要。因此书中的一些描述引起了儒家的不满,甚至视为异端学说要销毁《竹书纪年》。
三、《史记》受到当时儒家思想影响,历史事实都是按照儒家角度所写。
《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对思想的控制非常严格,司马迁在这种情况下写历史书,难免受到儒家影响。其中有些事情他会以儒家的想法进行美化,加以隐瞒,以便于更受当时统治者欢迎,能够让整部书得以流传。因此《史记》要辩证看待,有些事情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为啥说《史记》不如《竹书纪年》的可信度高?
答:《竹书纪年》与《史记》记载迥异之处,突出表现在:1、尧是禅让,还是舜夺尧位。《纪年》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2、益和启谁夺王位。《纪年》说启夺益王位后,“益干启位,启杀之。”3、伊尹辅佐大甲,还是自立为王。“伊尹夺大甲王位...

《竹书纪年》与《史记》对舜的形象描述有什么不同?
答:这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夏朝到魏襄王这段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成书年限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由春秋时期晋国的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的史官合作而成,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了大约两百年,对于研究先秦历史有着极大的帮助。《竹书纪年》成书年代介于《春秋》与《史记》之间。《隋书·经籍志》...

竹书纪年与史记的区别
答: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本书?
答:现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历史上的中国曾经经历过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史书的存在。史书,顾名思义就是记载历史的书籍。早期史书主要以“编年体”的形式进行记载。所谓“编年体”,简单来说以时间作为叙事顺序,这一类型的史书有《春秋》、《竹书纪年》等。而编年体...

《竹书纪年》与《史记》对舜的形象描述有何不同之处?
答:《竹书纪年》和《史记》中舜的形象,主要在三个地方有很大的不同。第1个就是在舜的继位的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史记》当中,司马迁对于舜的继位是这样描写的:尧与七十岁得到舜,便选舜位接班人,最后禅让与于舜。就是尧主动把皇帝的位置让给给了舜。这个观点跟上学的时候历史课本中讲的禅让...

如何评价《竹书纪年》史学地位
答:董狐秉笔直书的故事也是大家熟知的,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也忍受了宫刑,多么不容易!正是靠着这些负责任的史官的努力,中国的历史才成了信史,考古的时候只要能发现地下的墓,一翻史书和地方志就能推测出是谁的墓,挖都不用挖,八九不离十,但写《竹书纪年》的史官相当不负责任,居然把灭智伯、三国分晋、五国相王这...

史记的可信度有没有那么高,为什么说司马迁更像个小说家?
答:三皇五帝中的尧见自己渐渐衰老,又看中了非常贤明有孝德的舜,直接把他的帝位禅让给舜,成为了旷世美谈,让人们看到了公天下的可能。这些美好愿景的记载都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但据最近考古发掘的竹书纪年中的记载,事实却并非那样和谐,这本书的写作时间要比史记更早,可信度更高。该书中尧舜之间的关系...

《竹书纪年》写舜囚尧,而《史记》写阐让,哪个更真实呢?
答:既然如此,尧和舜,到底是禅让还是争权?《竹书纪年》和《史记》谁说的对呢?先说说可能都不对。关于这件事,不论《竹书纪年》的作者,还是司马迁,都不是事件的直接当事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们都没亲眼见到,都是听说。当然,《竹书纪年》作为晋魏官史,大约是公元前299年...

《竹书纪年》和《史记》谁的可信度高?
答:1 国王退位了儒家推崇的退位是礼治的典范,在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朱书直接推翻了它,指出根本没有退位,而是抢夺。这一记载,当然是出自今版《竹书》,因为古版《竹书》始于夏朝。2 忠臣从政商朝的开国者易寅在古代儒家典籍中树立了忠臣的榜样。因为太嘉不守王道,被易印关在通宫。

《竹书纪年》写舜囚尧,《史记》写阐让,哪个更接近史实?
答:尧舜禹生活的时代,是在夏朝以前,而那时的中国还处于原始社会,属于一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竹书纪年》著作时间是战国中期,《史记》 则著作于汉武帝时期,参考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史料。也就是说,《竹书纪年》 与《史记》的写作的时代背景很相近,但是还是距离尧舜禹的时代已经过去千年了。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