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县的社会事业 交城县劳动监察执法大队属于什么地方管

作者&投稿:汝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城市建设
2006-2010年,交城县共投入资金5亿元,实施了迎宾大道、新开路中段拓宽改造工程、旧307国道城区拓宽改造工程、卦山生态园一期工程等重点市政工程42项,涉及拆迁个户500余户、院落250余处、建筑面积8万余平米。 交城县累计硬化道路568公里,栽植各类苗木720万株,改造、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81个,农民休闲健身广场73个,便民连锁店167个。
路网结构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共投资7.84亿元,完成了经济开发区路网一期工程、307国道县城段改线工程等30项重点公路建设。
电力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共投资3.49亿元,对交城县主网、农网、主干线路及变电站进行了新建、改造。
水利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投资9.86亿元的柏叶口水库工程完成大坝封顶,2012年底全部完工;龙门渠供水工程已奠基将开工。
环保
2006-2010年五年来,交城县累计投资10.5亿元,实施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00余个,增加和改造治理设备1080台(套),关停取缔违法排污企业100余户。 旧石器时期遗址
本县旧石器文化遗存分布在西冶河和瓦窑河之间及瓦窑河东岸一线。在瓦窑、坡底、郑家庄、西岭、高家圪台、木槽、细曲、横头、马岭、野则咀以及偏交等村,共49个地点。遗存区东西约15公里,南北约30公里。属旧石器时代中期。1957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贾兰坡教授鉴定,相当于山西丁村文化期。
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石器。计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核器4种,石器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火石、石英料很少。石器由两面用交互方法打击者为多。旧石器文化分布范围很广,除打制石器外,未发现灰层。
新石器时期遗址
(一)瓦窑遗址
瓦窑遗址位于瓦窑村,分布于瓦窑河两岸的斜坡及台地上。瓦窑河东呈梯形:北至卦山西顶,东至文昌宫,南至驮煤道,西至瓦窑河;瓦窑河西呈弯月形:北至碌碡坪,西至神头凹,南至村,东至瓦窑河,总面积70万平方米。1962年,发现其北部遗址2000平方米。1982年春县发现西东部大面积遗址,报告国家文物局。1983年,经山西省考古所王克林等专家鉴定,分属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
遗址文化遗存丰富,有陶窑、墓葬、白灰面土窑洞居室、大量灰层。较典型的彩陶有尖底瓶口沿及各类彩陶器皿残片。灰、黑陶有鬲、盂等炊具,三足瓮、甑等残片及纺轮、刀等工具。石器有刀、斧、锛、凿、锄、纺轮等生产工具,环、璧等装饰品。玉器有黄玉璧残段。骨器有刀、环、鹿角器。发现的白灰面居室有5处,穹顶圆形或长方形,四壁施以白灰。
石器的制法为琢制、磨制,石质为石灰岩及少量砂岩。陶器多系拍制,兼有部分轮制。彩陶原料为第四纪黄土质陶土,饰有几何形花纹。灰陶、黑陶质地分为细泥陶、夹砂陶、红土陶,纹饰为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几何形刻纹。器形以平底、三足居多。
除上述遗存外,灰坑内还有许多猪、犬、马等遗骸。
(二)广兴遗址
广兴遗址发现于1983年春,该遗址位于广兴村西和开栅砖厂东,北至新公路北,面积约为2 500平方米。属仰韶晚期文化,龙山初期文化。
遗存文物为石器、陶器、骨器。石器有石斧、石球、石刀、圆形刮削器;陶器全部为红陶残片,饰以绳纹、篮纹;骨器有骨针、蚌壳等。石器质地为石灰岩、页岩,前者居多,磨制、琢制而成;陶器质地为细泥陶,表面磨光,拍制、轮制而成;骨针通体打磨,一端钻孔。文化层厚度达2米。除石、陶器具外,还保留了一部分鱼骨。
(三)南堡遗址
1957年,发现四圣宫后小面积遗址,1985年春,发现大面积遗址,该遗址位于南堡村文峪河东岸武元城。北至武元城北,南至黄崖沟,东至黄土坡顶,西进入水库区。遗址沿文峪河东岸成带形,分布在三个黄土丘上,总面积达98 000平方米。属仰韶晚期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以龙山文化为主。
地面拣拾文物分陶器、石器、骨器三类型:陶器有彩陶、黑陶、灰陶3种。彩陶质地为细泥陶、夹红泥陶、夹沙陶,绘以几何纹等图案,以红陶黑彩、桔黄陶紫红彩为主。器型有斧、钵、盆、罐等炊器盛器,底部勒有绳纹。黑、灰陶质地为夹砂、细砂、细泥夹胎3类,器形有袋形三足器、平底器两种。从残片分析,有甑鬲等炊具,盆罐等盛器。纹饰为绳纹、篮纹、刻纹附加堆纹,制法主要为拍制,兼少量轮制。
石器遗存丰富,除石斧、石铲、石刀等常见石器外,还有因材而用、造形独特的靴形石器。石质为石灰岩。制法为打制、磨制。
骨器地面散落不多,有鸟翅骨、蚌壳两种,弧面略加打磨成刃,非常锋利。
此外,还有泥壁陶窑一座。遗址面散落有烧结石。
(四)洪相遗址
洪相遗址北部发现于1956年,东西部发现于1982年。位于洪相村东石壁沟口两侧,总面积合11 000平方米。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
遗址地表散落有灰陶残片及石器。陶器以拍制为主,施有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为三足器与平底器;陶器遗存有钵、盆、双耳罐、鬲等炊、盛器。石器以磨制、琢制为主,偶有打制。陶器土质一般为黄土,石质为石灰岩、砂岩。石器有斧、锛等砍砸器。骨器有磨制三棱骨簪。
(五)坡底遗址
坡底遗址发现于1982年春,位于坡底村东杨家洞山坡上。东至磁窑河西岸,西至村东砖厂,南至交岭公路,北至黄土坡顶,呈斜梯形,总面积达7 500平方米。属龙山文化。
遗址文化层有的厚达3米,文物内涵丰富。遗存文物主要为石器、陶器两类。石器有打制刀形器、尖状器、圆形刮削器,磨制石斧、石凿、石锛、鬲足。石质为石灰岩、砂岩;陶器有陶刀、鼎、钵、罐、盆等炊器具。饰以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以平底、三足为主。陶色为磨光黑陶、灰褐陶。陶土以黄土为主,兼有少量红土。拍制器皿居多。
(六)磁窑遗址
磁窑遗址发现于1983年,位于磁窑村南黄土坡,呈不规则梯形。东至果园,西至磁窑河东岸,南至沿山大道,北至磁窑村南,总面积为3 600平方米。时期与河南龙山文化相当。文化层出露很少,地面仅有少量磨光石器及篮纹灰陶残片。保存较好的是8座“白灰面”土窑洞居室,分筑于3处。屋顶穹形,座向朝南、朝西,穹顶及地面抹一层厚度O.5厘米的白灰。居室中间有圆形火灶。石器比较精致,石质为石灰岩。
(七)覃村遗址
覃村遗址发现于1983年,位于覃村村北山坡上,呈梯形。北至云梦山下梯田顶部,南至县陶瓷厂东北,东至黄土冲沟,西到小河沟。总面积为14 00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
遗址地表散落有石器及陶器残片,石器有石斧、石凿、石刀等生产、生活用具,琢制、磨制而成,石质为石灰岩。陶器纹饰以篮纹为主,大都为罐、甑、鬲、杯等炊器、储器残片,以灰陶为主,制法以拍制为主。灰坑内,还发现松树芯残段,直径约20厘米。
(八)水峪贯遗址
水峪贯遗址发现于1983年,位于水峪贯村,由南至北分为3段:南段地处村南河滩东,呈方形;中段地处村东山梁,呈带形;北段地处村北山坡上,呈不规则方形。总面积3 50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
遗址文物中无完整器皿,地表散落残陶片很多,器形有鬲、甑等三足器,盆罐等平底器。饰以绳纹、篮纹、附加堆纹。陶色以灰陶为主,偶有黑陶。陶质为夹砂陶、细泥陶,原料为红土、黄土质陶土以及其它粘土,大部分拍制。石器有斜刃石斧、石球等器具,上端琢制,刃部磨制。间有个别打制石器,石质为石灰岩。
(九)会立遗址
会立遗址发现于1984年,位于会立村。遗址东临文峪河,西靠山,呈C形环绕会立村。面积为85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
地表出露有一定数量的残陶片,多数为三足器及平底器的口沿耳腹底等残片,纹饰为绳纹、篮纹。陶质为粗泥陶,胎壁一般较厚。颜色为灰陶,拍制多,轮制较少;石器散落不多,石质为石灰岩,刃端磨制;骨器以钻孔骨刀为代表,用大型蚌壳磨制。
(十)东坡底遗址
东坡底遗址发现于1984年,位于东坡底村南西葫芦川道,北至东坡底粮站南,东至东葫芦河,西至东坡底村边,面积2 500平方米。与龙山文化同期。地面散落石器很少,陶器残片丰富,为三足器、平底器口沿耳足部分残片,无完整器皿。泥质为粗泥、夹砂泥。颜色为灰陶,饰以绳纹、篮纹。拍制为主,偶有轮制。 哺乳类动物化石遗址有1956年发现的覃村花果山黄土坡遗址,1959年发现的范家庄遗址,1979年发现的西冶村遗址,1980年发现的广兴北坡遗址,1982年发现的瓦窑塔儿坡遗址。
脊椎类动物化石遗址主要为1982年发现的坡底村西驼鸟蛋化石层。
植物化石遗存点目前发现的有覃村龙眼沟,瓦窑汉池沟北坡。瓦窑村北石井壁尚有一直径40厘米的古树化石裹在二迭纪砂岩中,已炭化。
此外,县境东南平川段村、梁家庄等村均在地面以下20~300米的地层中发现海蚌、田螺等动物化石。西岭窑儿头村山沟亦发现有属刘家沟组古动物化石。 交邑冶铁始于战国,宋代初期,立大通铁冶监于狐突山西侧义泉社,名日西冶。之后历数百年到明代中叶,冶炼经久不衰。据查,宋元遗址现存的主要有7处。
西冶村遗址:位于村西铁炉地、村后大炉沟。遗址内铁渣堆积层最厚处达3米多。明代冶司府旧址一片废墟,仅剩高1.7米青石雕狮一尊。附近建有一安置历代刻石之碑亭,已毁于兵火。
陈台沟遗址:位于陈台沟东口,旧名砧台,系冶炼与锻造之地。遗址大堆残渣,建西冶铁厂时处理殆尽。
水峪贯遗址:位于水峪贯村南。遗址出露面积约400平方米、铁渣堆积层约2米,间有刀剑农器残片。
东、西孟家山遗址:位于铁炉梁。梁畔残片堆积多处,逐年被河水冲刷,今仅遗残迹。
席麻遗址:位于席麻村南小炉沟。
野则咀遗址:位于野则咀村西沟侧,今遗址尚有残铁可寻。
寨立遗址:位于寨立村路侧,遗存残炉为竖炉,高1.3米,内径1米,呈瓶状底大口小。 交城鼓书
交城鼓书是流传民间的一种说唱形式,新中国成立前演唱者多为盲艺人。1956年,县文化馆成立了“交城县盲艺人宣传队”,对交城鼓书进行了整理革新,交城鼓书由十字句或七字句组成。鼓书音乐旧以板鼓为主,辅以三弦、胡琴等弦乐,六十年代始加入大众琴及板胡、响铃。传统长篇书目有《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传》等。1980年9月,由张有洛创作、李学成演唱的交城三弦书《会安排》,参加了山西省曲艺会演大会,分别获得创作奖和表演奖。
交城莲花落
源于太原莲花落清代以前即在交城县境内流传。光绪二十九年(1903),祁县著名莲花落说唱家毕者山收交城县成村吕著为徒,传授莲花落艺术。光绪三十一年(1905),吕著自立书摊,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交城县艺术造诣较高的莲花落艺人。由于吕著亦精通晋剧、碗碗腔,将莲花落融进了戏剧艺术,自成体系。1962年,县文化馆系统整理了莲花落艺术,并聘请吕著收徒传艺。
交城叮叮呛
源于“拉洋片”。1972年,县文化馆张有洛在原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叮盯呛为坐架脚踏式。坐架内装置木梆、手锣、小镲、小鼓、木鱼5件打击乐,用双脚踏动踩板表演,表演者坐于其上演奏弦乐,文场武场,说、拉、打、唱集于一人。由他创作并与武秀兰合演的叮叮呛《吕梁人民学大寨》,1973年推选出席山西省曲艺调演,获表演第一名;1974年参加了华北曲艺调演。
交城顺口溜
交城县民间很早流行一种“四六句”口头艺术,句式可长可短,押韵顺口。用方言土语演说,风趣幽默。张有洛的叮叮呛本世纪六十年代,“四六句”经县文化馆张有洛整理改革,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交城顺口溜”。初期,顺口溜沿袭民间传统,以方言土语入韵,题材多以农村生活为主。1978年以后,逐渐以普通话入韵,扩大了听众范围。有张有洛创作的《怕茶壶》、《胡批》、《双送子》等一批顺口溜小段。
交城杂则
亦称快板书,七字句句式,上下旬连续反复演说。有张有洛创作的《二奴子避孕》、《破除迷信》等段子。1964年,收集整理了以杂则为主的专集《交城曲艺》。“文化大革命”之后,杂则小段除盲艺人继续表演外,已逐渐被顺口溜取代。
美术书法
交城美术主要有绘画、版画、剪纸、木雕、泥塑等。交城书法届颇有建树的有任杰生、任利生、韩学武先生等。
民歌
交城方言属于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清代中叶,悲怆哀怨的民歌《交城山》流传于交城县,成为清末秧歌《割莜麦》主调。交城县流传民歌有:《交城山》、《刨洋芋》、《要死要活相跟上》3首。新中国成立以来代表性民歌主要为《交城是个好地方》。



吕梁的社会事业~

小说《吕梁英雄传》、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这些穿越时代、影响过几代人的红色经典就孕育、诞生于吕梁。 截至2012年末,吕梁市共有28个图书馆和文化馆,其中有10个馆达到了国家等级馆要求,全市所有的“两馆”都实现了免费开放;148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多数已经达到山西省规范化建设标准;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全市3112个行政村全覆盖;20户以下村村通,完成了20793套设备的安装调试任务。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2.3万户,全市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8.04%;农村电影放映场次37308场,受益群众390万人次,覆盖率达99%,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的电影放映目标。各文艺院团积极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下乡演出达到4000余场。全市文化系统围绕“三大活动”,组织“和谐吕梁”专场文艺晚会10场,市直文艺表演院团送戏下乡572场,观众近140万人次。全市非遗项目总计达到116个,有183人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电视连续剧《红军东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好评如潮。晋剧现代戏《刘胡兰》荣获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演10项大奖,2012年9月进京为党的十八大献礼演出,观众反响强烈,被山西省有关部门确定为山西省廉政文化精品优秀剧目。晋剧《杏花酒翁》、《红肚兜》获得全国戏剧文化奖。碗碗腔小戏《人偶戏》、舞蹈《布老虎》等获文化部群星奖。广播剧《山丹丹花开》、电影《酸枣坡》、歌曲《绿叶护红花》、小说《血色码头》等11件作品获得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汾阳、孝义两市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汾阳市、中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吕梁市国家级图书馆、文化馆一览级别图书馆、文化馆名称备注一级图书馆孝义市图书馆汾阳市图书馆--文化部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2013) 二级图书馆柳林县图书馆---三级图书馆文水县图书馆交城县图书馆中阳县图书馆临县图书馆一级文化馆孝义市文化馆---文化部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2011)二级文化馆汾阳市文化馆柳林县文化馆中阳县文化馆-三级文化馆文水县文化馆交城县文化馆-- 截至2011年底,吕梁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为2743所,专任教师总数为45454人,在校生总数为806110人。其中,高等院校4所(省属普通高校2所:吕梁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成人高等学校2所:吕梁教育学院、吕梁广播电视大学),在校生16964人;中专学校9所,在校生15945人;成人中专13所,在校生2060人;完全中学18所,普通高中33所,在校生89005人;职业高中20所,在校生16087人;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304所,在校生208853人;小学1861所,在校生372260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6%,初中99.28%;小学五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均达到98%以上。 (图册《吕梁高校》中图片来源: ) 吕梁市部分优质高中一览类别学校名称 山西省示范高中孝义中学文水中学吕梁学院附属中学交城中学汾阳中学贺昌中学石楼中学中阳县第一中学临县第一中学柳林县联盛中学--其他优质高中孝义市第二中学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吕梁市高级中学兴县友兰中学交口中学柳林县汇丰中学临县高级中学岚县中学柳林县鑫飞中学方山县高级中学-备注:山西省示范高中名单来源

交城县劳动监察执法大队属于 交城县人力和社会保障局。

故城县的社会事业
答:2011年,故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9元,同比分别增长12.2%、7.3%。

吉安县的社会事业
答:发放城乡低保金4111万元、医疗救助金1581万元;移民搬迁2107人,天河浪栋等扶贫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廉租房、公租房1356套,城市、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564套,农村危房改造1032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220万元。 2012年年末吉安县全社会从业人员2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0.3...

双城区的社会事业
答:民国2年,1913年,双城市修筑官道11条:通往吉林省城大道1条,通往宾江、阿城、榆树、五常、扶余市、...1956年,建立双城县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双城体育工作。1958年至1962年,由于大跃进的冲击,加之三年自然...2016-06-15 双城镇的社会事业 2013-11-12 双城市黑恶势力太猖獗了,社会和谐了,黑白两道都大团结...

新安县的社会事业
答:2003年,新安县总人口484107人,新安县平均人口密度为418人/Km。2003年新安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其中农业人口382449人,占总人口的79.00%,非农业人口101658人,占总人口的21.00%。2004年新安县总人口49.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6万人,农村人口为38.82万人,城镇化率为24.4%。2004年比...

定水镇社会事业
答:今年,定水镇在多项社会事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了多项荣誉头衔。作为全县党建工作中的佼佼者,他们被评为先进党委,展示了在党的引领下基层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在计划生育方面,定水镇的表现也备受认可,被评为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体现了其在人口管理和健康服务方面的专业与高效。在综合治理和...

五台县的社会事业
答:五台县共有各类中小学校309所,其中,高中6所,初中32所,小学271所,寄宿制学校59所。共有教职工3735人。共有学生51544人。初中15488人,小学26220人,各类寄宿学生26334人。 2011年,五台县原有的36所初中撤并为28所,小学由原有的344所撤并为235所。建好3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普高、职高...

乡村社会事业服务包括哪些方面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只能由政府来充当投资的主体,更多更好地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这一类公共产品的服务,来弥补市场运作的不足。第二,强制性。社会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因而具有较大的强制性。政府部门行使权力具有强制性的这个特点,也就决定的社会事业管理也要具有强制性,事实上像社会事业管理的过程当中,大量...

四股桥乡社会事业发展如何推动医疗教育进步?
答:在城镇规划上,四股桥乡的集镇区被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块:南部和西部为工业区,承载着当地的制造业发展;东南部则是商业区,活跃着丰富的商业活动,方便居民购物和生活;中部是办公区,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办公场所;东北部则是住宅区,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四股桥乡在社会事业和城镇建设上都...

堡孜村社会事业
答:堡孜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村庄,据统计,汉族人口为2062人,其他民族仅8人。到2009年底,医疗保障方面成绩显著,2032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惊人的99%。村里有22位居民享受了低保政策,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村民的医疗设施,村卫生所是主要医疗服务机构,占地面积50平方米,配备有2...

华安县社会事业
答:2008年,华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2元,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05元,增长17%。在医疗保障方面,华安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2.5万人参与,参合率达到91%。医疗救助惠及5450名农村低保对象。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7030人纳入城乡低保,全年发放低保金536万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