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河镇的沿革 随州的来历是?

作者&投稿:端木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49年为淅河区,1958年改先锋公社,1975年改淅河公社,1987年建镇。1997年,面积201.5平方千米,人口10万,辖李家店、邵家岗、汪家冲、高桥、涂家桥、沙河庙、金家屯、蒋家寨、平堰寨、东花园、燕子湾、李家寨、华家湾、东王家湾、魏岗、杨家湾、马家湾、沙畈、老孙家湾、包家铺、魏家二湾、刘家土城、刘包子湾、、樊家冲、大庙、闻家井、魏家老湾、庙湾、陈畈、楼不湾、六合寨、龙咀、马垱、沿河、周家冲、严家山、碑家岗、罗家井、高家滩、桃园寨、马家铺、杨家畈、梁家畈、孙家畈、方家台、聂家咀、费家屯、余家畈、向家畈、光化铺、庙感铺、曹家台、方台、红灯、曹家洼、黄河口、水浒庙57个村委会和老街、云龙街、东门口3个居委会。
2004年,面积194.7平方千米,人口104469人,辖4个居委会、33个村委会:桃园寨、罗井、沿河街、二棉、余家畈、向家畈、光化铺、黄河口、水浒庙、沙畈、土城、大庙、樊家冲、闻家井、刘包子湾、庙湾、陈畈、楼子湾、马垱、周家冲、碑家岗、李家寨、王家湾、魏岗、马家湾、老孙家湾、李家店、高桥、沙河庙、金屯、蒋家寨、花园、燕子湾、聂家咀、费家屯、魏家湾、青春。
2005年,撤销大堰坡乡,划归淅河镇管辖,辖5个居委会、39个村委会:云龙街、东门口、老街、二棉、大堰坡、余家畈、桥头、光化、虹桥、幸福、土城、大庙、樊家冲、兴建、陈畈、楼子湾、两仙山、东星、碑家岗、先觉庙、阳光、魏岗、人民桥、老孙家湾、高岗、梨园、沙河、金屯、蒋家寨、东花园、聂家咀、费家屯、魏家畈、青春、长岭、白龙港、赵家咀、府君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永青、独山、挑水河。
原大堰坡乡位于随州市东南部,距城区22千米。1975年以前分属洛阳公社、淅河公社管辖,1975年改长岭公社,1980年改大堰坡公社,1987年置乡。1997年,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赵家咀、王家畈、白龙港、太宿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杨树河、清水寺、永丰园、大堰坡、杨家冲、独山、挑水、长岭、张咀、高庙17个村委会。2004年,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19362人,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大堰坡、长岭、白龙港、赵家咀、府君山、新店、双堰、青龙店、永青、杨家冲、独山、挑水河,乡政府驻大堰坡。2005年撤销并入淅河镇。



随州市淅河镇名字的来历?~

大约5000年至6000年前,炎帝神农部落在随州一带繁衍生息。关于炎帝神农其人,据大量文献记载和当今学者考证,有“一人说”,即炎帝就是神农,神农就是炎帝;有“合二而一说”,即春秋早期时,炎帝、神农分见文献,春秋中期后,周人与楚蛮融合,南北方共尊的炎帝、神农合成炎帝神农氏。两种称号合二而一过程大致完成于秦汉之际。也有“代表说”,“文化英雄说“,即炎神农是新石器中晚期南方部落首领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民族创世的”文化英雄“。关于炎帝神农的生地,据大量史籍记载,有“厉山说”,即炎帝神农“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厉乡位于今随州北,此说代代相因,足证不谬。也有“宝鸡说”、“华阳说”、“迁徙说”。但随枣走廊西花园、冷皮垭、雕龙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表明:炎帝神农具有深刻的南方属性,汉水中游的随州厉山一带是炎帝神农兴起之地及活动的中心地带。炎帝神农部落在这里发明了“烈山泽而焚之”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法,首创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首创种植业,制作陶器,首创纺织业,发明医药、煮盐,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开创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之先河,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演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以西周封国随为名。春秋分属随、厉、唐三国。战国末属楚,置随县。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随州。1949年属孝感专区。1952年属襄阳专区。1970年属襄阳地区。1983年撤销随县,并入随州市淅河镇,属襄樊市。1994年属省直管市。2000年设立地级随州市淅河镇。

随州早在西周就出现,一直到现在;因为杨坚父子在随州作官(相当于现在随州市市长),是随州刺史,封为随国公和随国爵,后来建立隋朝。所以随州和隋朝有关系。

石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石河镇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古代的石河驿。1946年4月,从普兰店三十里堡区分出,设立了石河驿区。1958年,该区域归属于三十里堡扒乱公社。1961年,石河公社成立,1983年改为石河乡,随后在1984年升级为石河镇。在1987年至2002年间,石河镇曾更名为石河满族镇。到了1996年,石河镇的行政区域面积达到了...

石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石河镇的历史沿革如下:石河镇的形成可追溯至乾隆年间(公元1787年),那时它已发展成为集镇。在唐朝,久视元年(公元770年)时,石河镇隶属于大竹管辖,直至现在的历史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石河镇始终作为石河区公所和乡人民政府的驻地。2001年5月,该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撤区并建镇。到了2004...

小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1982年,小河公社更名小河口公社,石马公社更名石槽河公社。1983年改小河乡、盘龙乡、石槽河乡等。1996年,小河乡、桃源乡、砖溪乡合并为小河镇,面积160.4平方千米,人口0.5万人,辖高新、小河、沙坪、朝阳、天池、长坝湾、桃源、柳树店、大坝、高溪、铁路湾、五郎河、砖溪、刘家沟、汝家沟15个...

洮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成立保民人民公社。1976年,因白城地区内重名,保民人民公社改为洮河人民公社。1983年,实行乡、村建制,洮河人民公社改为洮河乡。1992年,撤销洮河乡,建立洮河镇,隶属洮南市。1993年,洮南市洮河镇划归白城市洮北区。2000年,洮河镇的先进、哈尔乎吉、木头、敖宝、乌兰、袁家6个村归德顺蒙古族乡。

许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9月,上级撤销许河、高元乡的建制,建立人民公社。1959年4月1日成立许河人民公社下辖28个大队。1983年7月14日,遵照上级指示,改许河人民公社为许河乡下辖32个行政村。1988年8月,根据上级文件规定,许河撤乡建镇,实行镇辖村制。许河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45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

宋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宋河镇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京山新志》记载:宋河原名唐家庄,曾有大户宋姓居此,又有大富水流经,遂得名宋河。旋有商家若干户,屋顶多盖红瓦,一名“红瓦街”。清中叶,因得大富水河水运之利,可与三阳、应城、汉口等地通航,逐步发展为京山县东北部山区土特产集散地和集市...

河流镇的沿革
答:1958年建河流公社,1964年改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设乡,1995年改镇。1997年,面积63.3平方千米,人口3.7万,辖河流店、曹家糖坊、西孟家庵、中孟家庵、白家、王鸿道、王下马、毛马、马英房、朱马、沙王、沙吕、沙高、中四庙、西四庙、小刘家、小郭家、封家、董家、魏家、张三川、七里...

古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古河镇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位于全椒县西南,地处和县、含山,巢湖三县(市)交界。1984年被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建制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集体土地流转试点镇。全镇面积104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4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

河流镇沿革
答:河流镇的变迁历程始于1958年,当年它被设立为河流公社。随着时代的推进,1964年,它转变为行政区;1970年,又回归为公社体制。1984年,河流地区升级为乡级行政单位;直至1995年,正式更名为河流镇。据1997年的数据,河流镇占地63.3平方千米,人口总数达到3.7万人。这个区域下辖众多行政村,包括河流店、曹...

沅河镇的历史沿革
答:新中国成立前为原神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四区(托口区)。1956年撤区设原神乡。1958年公社化属托口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改革,建立原神人民公社,1965年“社教”时更名为沅河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建立沅河乡人民政府。同年10月,乡改镇,设沅河镇人民政府,镇政府驻黔阳坪村红岩头,新市治黔城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