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苦才能离苦

作者&投稿:井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没有真正地体悟,知见不落实,功夫自然用不上。知道人生是苦,所以就要离苦。离苦,不是等到未来,而是现在就能离苦。

知苦以断集 因地努力

苦不一定是坏事情。北俱卢洲的人因为没有苦,所以没有佛法。佛法在人间,是最真实的。人道苦乐参半,有苦也有乐。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寿夭穷通、智愚美丑,都是过去的因所感的果。所以,假使没有智慧、这一生很贫穷,也不要怪东怪西,认为家庭不好、社会不好,怨天尤人,其实一切都是自己所种的因。

对于苦有正确的认知,就能吃苦了苦。举例来说,来山上打禅七,坐在这里两腿又酸又麻又痛,住也住不好,感觉实在很苦恼……但是假使明白这些道理了,认为:「我是来打禅七的,不是来享受的,只要有地方遮风蔽雨就不错了,更何况茶到手、饭到口,真正是自己的大福报!」这么一想,马上就把烦恼化掉了,所有一切都是靠我们这一念心。所以,知见很重要,吃苦就能了苦。

进一步思惟:「我这一点苦算什么?无始以来都在六道当中轮回,地狱、饿鬼、畜生更是苦,我们现在吃苦就了苦,长痛不如短痛。」这就是知苦,这样心就安定下来了。

一般人平常一动念头,就是名利财色,拚命想赚钱、想发财……这些念头始终没有完、没有了。来山上打禅七,心静下来了,才了解这些都是妄想,思想太多、太复杂了,这就是苦的因。

人的苦,多半是由妄想产生出来的。禅宗祖师告诉我们:「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这念心要有善法、要有智慧、要有定力,要想就想、不想就不想,这念心要能作主。想了以后,要把能想这个心收回来,归还原点,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定力。要悟到这念心,就要修禅定,这念心要能作主。

凡夫众生都是被自己的心念所蒙蔽、所控制,修行学佛就要控制自己的心。怎么控制?就是要作主。打坐的时候,这念心没有时间、空间,超然物外,所以打坐虽然是苦,但吃苦就能了苦,了苦就能增加自己的福德,先苦后甜。现在虽然苦,但契悟了这念心,无量劫的生死、苦恼,一下就了了。从这个角度想,自然甘之如饴。

勤修四谛法 速离生死

佛法告诉我们,众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佛说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是对治我们这些苦。心清净了、心定了,坐在这里一念不生,五蕴就变成五种智慧了,四大就变成清净四大了。所以,修行学佛就是转识成智,打禅七就是脱胎换骨,真正是如此的。

苦,一个是过去的,一个是现在的。由于过去造的苦因,招感今生的苦果;如果今生种了苦因,又招感未来的苦果。「集」,就是招感性。苦从何来?是集,集就是因,集合过去生中所造的善善恶恶,乃至于现在所造的善善恶恶。集了这些因,将来就会感果──集合善因善业,将来就是善报;集合恶因恶业,就得恶果,这是绝对的真理。

种了善因,将来就是人天果报,这是种善因、得善果。但是福报享尽了,又要受轮回,怎么办呢?真正安身立命的地方、真正的避风港、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涅槃、就是灭谛。什么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不生不灭,叫作「涅槃」。不生,就是烦恼不生;不灭,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烦恼不生,本心自然就不灭。

如何达到这个境界?把平时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妄想,检讨一下、反省一下,把它转过来,转识成智了,这个心境就称之为涅槃。要想达到菩提涅槃的境界,现在就要修道。明白这一念心,道就现前了,继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在这念心上返照、检讨、反省,就能转识成智,这念心就能超凡入圣。能够掌握住这念心了,作学问也能成就,作事业也能成就,修道也能成就。



~

四大菩萨分别代表什么
答:佛教的四大菩萨分别是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1、观音菩萨表慈悲。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

什么是佛法?佛法是是什么?
答:有的人说,这是不是太消极?错了,这样才叫做积极。你要知苦,才能离苦,才能救度一切众生的苦。你要知道这世间是苦的,你才会想要脱离这世间跳出六道轮回,你才会想发大心救度众生要离开这痛苦。所以,你一定要知苦才能离苦。换句话讲,你如果能透视人生宇宙的道理,你就不会被这些所迷茫、所...

请问佛学上应当如何看待苦?
答:很多人都讨厌我,那自己就要认识到错不在别人,自己一定有原因,或者是自己经常恶口或是妄语等等都要靠自己去思考.另外一个就是修善了,很关键的,福报大的人痛苦自然就少很多,为善方法很多,比如布施等等.关于断恶修善详细的参考<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第三就是那些三苦八苦无常苦根本原因是因为...

四大菩萨是谁?各主什么?
答:2、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3、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

转载【“受蕴”指的是什么】
答:只要转个观念,就能升华为智慧。我们亦须明白,娑婆世间是苦乐参半的,知苦才能离苦,有苦才容易想到修行!苦是修道者的逆增上缘。反观在天道享福的众生,每天享受着快乐都来不及,哪还会有心情想修道呢?从佛法角度,如何看待“受蕴”?世间的一切法,都随其关系因缘条件的不同,而不断在变化。因此...

“世间三苦,求不得最苦”自哪里?
答:出自佛教语,佛教中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细分为八苦,佛教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生活中的人,苦吗?
答:是,不苦不叫生活,因为我们是在经历了苦之后才换来了生活的美好,没有认识随随便便成功的,想要成功,会经历成功前磨砺的苦;想堕落,要忍受生活上无法自己养活自已而到处乞讨的苦,但这种苦是苦一辈子,前者的苦是少年时苦,长大后会享受成功带来的甜!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答:你要知道苦、集、灭、道,知道人世间是苦,你要离苦、断苦。只有离苦、断苦,你才能升华,只要你升华了,你才会进步。所以人生里我们说,「仰止唯佛陀」。佛陀他是完整的,他是可以说所有的人世间的,各种对他都没有束缚。那我们都知道释迦佛在要成道的时候,天女用种种的方法来诱惑他。但是他如...

无常、因果、业力、轮回
答:● 苦难有时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唯有经历苦难才能促使我们寻找离苦得乐的方法,才能策励我们精进修行。 ● 就算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时间修法,短暂的人生很会过去,不要到临终的时候才去懊悔。 ● 天人在生命结束前七天有预知自己的死亡时日和观察到来世去向的神通,所以内心惶恐不安,后悔没有及时修法,并利用最后的...

什么是三大菩萨?
答:佛教中没有三大菩萨,只有四大菩萨。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1、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后来诣仙人处,求出家法,却无酬对者,乃皈依佛,出家学道,住首楞严三昧,行稀有难事,佛涅槃后四万五千岁时至雪山,为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