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言文抄写

作者&投稿:终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求几篇文言文的美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寒花葬志 (明)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艹热〕火煮荸荠熟,婢削之 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 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震川文集》) 译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于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们没了缘分(命不好)么? 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长裙子。一天,天很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一瓦盆。

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转过身去,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

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又是十年了。唉,真可悲呀!再游乌龙潭记柳宗元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静,筏宜稳,亭阁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夜宾客宜幽适无累。

然造物者岂以予为此拘拘者乎!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风妒之,不得至荷荡,旋近钓矶系筏。

垂垂下雨,霏霏湿幔,犹无上岸意。已而雨注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盖立幔中,湿透衣表。

风雨一时至,潭不能主。姬惶恐求上,罗袜无所惜。

客乃移席新轩,坐未定,雨飞自林端,盘旋不去,声落水上,不尽落潭,而如与潭击。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处。

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潭龙窟宅之内,危疑未释。

是时风物倏忽,耳不及于谈笑,视不及于阴森,咫尺相乱;而客之有致者反以为极畅,乃张灯行酒,稍敌风雨雷电之气,忽一姬昏黑来赴,始知苍茫历乱。已尽为潭所有,亦或即为潭所生;而问之女郎来路,曰不尽然,不亦异乎?招客者为洞庭吴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许子无念、宋子献孺、洪子仲伟,及予与止生为六客,合凝甫而七。

译文:潭水应当清澈见底,倒影在潭中的树木应当幽静,在潭里划行的竹筏应当稳当,潭边的亭台楼阁应当明朗舒爽,七月七日这天应当星河灿烂,七夕之夜宾客应当恬静无所牵累。然而造物者又岂会以此美景赐予我这个执着于红尘俗世的人! 茅生,是越中人氏,他家的书童善于划船。

我们划到了潭的中心,也许是风在妒忌我们的闲情雅兴吧,吹得我们到不了河荡,不久靠近钓鱼台了,将竹筏系在垂杨下面,细雨迷离沾湿了帷幔,我们还没有上岸的意思。不一会大雨如注,七个男士,六位女士,各个拿着雨伞站在帷幔里,衣服被雨打湿了。

忽然风雨交加,竹筏在潭中摇摇欲坠了,那些女士惊恐万分想赶快上岸,也顾不上他们精致的鞋袜了。

2. 古诗词大全600首抄写

1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2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4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5 《江畔独步寻花》(选一)——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6 《春夜喜雨》——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7 《渔歌子》——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8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9 《竹枝词》(选一)——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10 《乌衣巷》——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1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 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12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13 《绝 句 》——僧志南(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4 《题都城南庄》——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15 《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16 《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17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8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9 《春日》——朱熹(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 《游园不值》——叶绍翁(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21 《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2 《春晓》————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3 《晴景》—— 王驾(唐)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24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5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3396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6 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7 约客 ——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8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0 月夜 —— 刘方平(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31《春游湖》——徐俯 (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32《春游曲》——王涯 (唐)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33《春雪》——韩愈(唐朝)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34《春兴》——武元衡 (唐)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35《春词》 ——刘禹锡 (唐)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36《泊船瓜洲》 ——王安石 (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7《城东早春》——杨巨源 (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38《苏溪亭》——戴叔伦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39《怅诗》——杜牧 (唐)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40《喜张沨及第》——赵嘏(唐) 九转丹成最上仙,青天暖日踏云轩。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41《春。

3. 【古人写有关读书的文言文,求一些古人写的有关的文言文,古诗也

您好!【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文 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1]嗜:特别爱好.[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6]走:跑.[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11]尝:曾经.[12]趋:奔向.[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20] 叱咄:训斥,呵责.[21]至:周到.[22]复:这里指辩解.[23]俟:等待.[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30]汤:热水.[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33]容臭:香袋.[34]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35]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37]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8]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39]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0]流辈:同辈的人. [41]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2]撰:同“撰”.长书。



~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越多越好
答: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2011-01-27 求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 20 2011-08-10 初中课外文言文 27 2013-02-13 20篇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越短越好 2943 2007-09-04 急需15篇...

初中的文言文背不下来,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呢?
答:如何才能将文言文快速且准确的背诵下来?首先结合手边的辅助教材大致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之后增加对该篇文言文的朗读次数,形成一种大致记忆。然后将文言文根据个人情况拆分成几段,分段记忆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任务量,同时提高背诵效率。对于那些实在难以记忆的片段,可以采用多次抄写的方式。就如俗话说的那样...

明天在哪里汇合文言文翻译
答:1. "明日歌" 文言文翻译 年轻人每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不会做”。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对了。凡事只要去做也就学会了,不做又怎么能会呢?还有,有些人每当要做一件事,就总是推推拖拖说:“姑且等到明天再做吧!”这种想法也是非常错误的。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

山西中考61篇文言文赏析
答:1. 中考古文61篇,其中古诗歌40篇,文言文21篇,请给我准确的题目、 一、文言文阅读。 (共8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

文言文抄写格式
答:若加解释翻译等...单线本可以写一行空两行

少司命文言文
答: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要做则做文言文
答:1. 《要做则做》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

文言文竖排版抄写要分段吗?
答:除了书法作品外,抄写古文必须分段,如果原文有标点的,必须加标点。如果原文没有分段也没有标句读,可按原文抄写。但大多数古籍已经经过后人标了句读,如圈点、顿号。

文言文贺百日
答:1. 文言文:《明日歌》全文翻译~ 原文: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家鹤滩先生有《明日歌》最妙⑩,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

抄写并翻译一遍文言文、课内外古诗词,并自评?
答:文言文: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杨氏之子》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