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主要知识点整理

作者&投稿:卜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二年级# 导语】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学数学是令自己变的理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数学本身也有自身的乐趣。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篇二】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38页------39页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2、40页------41页

  (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

  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篇三】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1、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七单元:统计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95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答: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一、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答: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答: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答: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总结和掌握各种数学知识点,这样才能在后续学习和应用中做到游刃有余。下面,我们将就小学各年级的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一年级 1.1 数字的认识与比较:学习1-100的阿拉伯数字,并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1.2 算数运算...

小学1到6年级数学知识重点?
答: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如下:1. 数的认识: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正数、负数、零等概念。2. 加减乘除: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如加法原理、减法原理、乘法原理、除法原理等。3. 数量关系:大小关系、多少关系、比较大小、相等关系等。4. 分数: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答:题3:把两件衣服放到三个不同的箱子有(9)种方法。分一件衣服放一个箱子和两件衣服放一个箱子。题4:有1角、5角和1元3枚硬币可以组成(7)种币值。分1枚、2枚、3枚进行组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相关 文章 :1. 二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2.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3. ...

一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答: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1-20各数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答: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画法】一合,二过,三画,四标。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总结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四年级下册数学归纳总结
答: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更多详细内容请见百度文库:202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1-8单元知识点归纳 如有帮助,请予采纳。

初一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都有哪些
答:初一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都有哪些 初一数学主要知识点: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