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的简要情节 《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写的是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

作者&投稿:宗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宝玉大病初愈,漫步到潇湘馆,在碧纱窗下,听黛玉梦中念着《西厢记》戏词,顿时绽开满脸笑容。宝玉用黛玉梦中所念的词句问她:“为何‘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二人说笑间,宝玉又拿《西厢记》中戏词打趣紫鹃是红娘,这回恼了黛玉,宝玉只好离去。

薛蟠把宝玉骗到冯紫英家中,与蒋玉菡、歌妓等喝酒、唱曲,宝玉借曲抒怀,唱出胸中积闷:“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晚上,宝钗来看宝玉,丫头们嫌她搅了一场好睡正不满,恰好黛玉又来敲门,丫头们便不给开。过了一会儿,宝玉送宝钗出门,黛玉望见,妒火顿炽,暗自垂泪。

芒种节,花飞花谢,姐妹们去园中作饯花会。宝玉见各色落花落了一地,便把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哭得好不伤感。

黛玉只因丫头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又巧遇饯花之期,勾起伤春愁思,把些落英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

宝玉循声望去,远见黛玉背影立在山石桃花树旁,也不由得流下泪来。听着此歌,品味此情,宝玉兜着的落花洒了一地。

扩展资料: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是黛玉葬花的场景。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背景;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崔莺莺,这 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黛玉葬花

百度百科-红楼梦



在上一回里黛玉误会宝玉不理她,在怡红院门口哭泣,后来回到潇湘院。
第二天是交芒种节,众女子都出来游玩。宝钗无意撞破丫鬟的丑事,假借寻找林黛玉使了金蝉脱壳之计离开。宝玉见黛玉不理他,本想哄哄她,却被探春留下说了一会话,黛玉见宝玉没跟来,躲在葬花冢哭泣。被宝玉听见她在吟诗,即有名的《葬花词》 。(本回到此结束)

就是葬花~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和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是红楼梦中精彩片段,请你分别对这两个片段简要叙述~

  宝钗扑蝶: 文中描写那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怱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猜疑”。想毕,抽身回来。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但是,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接着作者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怱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这段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因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她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
  再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怱起怱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实得想象。

  黛玉葬花: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宝玉和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黛玉葬花是黛玉性情的描写,那么这一段也为读者刻画出一个美丽如花,清洁自爱女性形象。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327123.html?si=6

埋香冢是指黛玉葬花,“残红”是指凋零的花,飞燕是中国古代美人之一,这里指黛玉。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滴翠亭杨妃扑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杨妃就是杨贵妃,也是美人,这里指指薛宝钗。所以飞燕和杨妃是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