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敲木鱼是中国佛教才有的现象,还是世界各国佛教共有的现象?

作者&投稿:姬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鱼源于道教考

提 要 :
本 文 根 据 道 经 和 史 籍 指 出 , 佛 道 二 教 常 用 的 法 器 木 鱼 最 初 使 用 于 道 观 , 时 间 在 唐 玄 宗 开 元 十 三 年 ( 7 2 5 ) , 此 前 , 衢 州 或 江 表 道 观 已 使 用 石 鱼 来 召 集 道 徒 和 诵 经 。 但 道 观 使 用 鱼 形 器 物 却 渊 源 于 汉 晋 。 道 观 行 用 木 鱼 的 风 气 与 唐 玄 宗 的 喜 好 有 关 , 此 后 , 佛 ?寺 院 也 渐 染 此 风 , 这 从 一 个 方 面 反 映 了 释 道 相 激 的 事 实 。

马 承 玉 , 历 史 学 硕 士 , 现 在 广 东 省 邮 政 局 办 公 室 工 作 。

主 题 词 : 木 鱼 起 源 唐 玄 宗

--------------------------------------------------------------------------------

木 鱼 是 佛 道 二 教 最 常 用 的 木 制 鱼 形 法 器 , 有 长 形 和 圆 形 两 种 , 长 形 木 鱼 多 用 于 召 集 信 徒 , 圆 形 木 鱼 一 般 在 念 经 时 使 用 。 学 者 多 认 为 木 鱼 起 初 是 佛 教 的 法 器 , 并 随 着 佛 教 的 传 入 而 自 印 度 传 入 我 国 。 但 这 一 传 统 看 法 并 没 有 明 确 的 文 献 依 据 。 黄 兆 汉 先 生 在 《 木 鱼 考 》 一 文 中 据 晋 代 释 法 显 《 佛 国 记 》 关 于 " 三 千 僧 共 犍 槌 食 " 的 记 载 , 推 测 如 果 " 犍 槌 " 是 木 鱼 的 话 , 则 木 鱼 在 晋 代 已 出 现 于 于 阗 国 , 至 于 中 国 本 土 的 寺 院 使 用 木 鱼 , 黄 先 生 据 唐 司 空 图 ( 8 3 7 - 9 0 8 ) 《 上 陌 梯 寺 怀 旧 僧 》 诗 指 出 至 迟 是 在 唐 代1 。 黄 先 生 认 为 " 唐 以 前 甚 至 五 代 以 前 的 木 鱼 都 是 用 来 召 集 僧 众 的 或 警 众 的 " , 至 于 诵 经 使 用 木 鱼 最 迟 是 在 南 宋 。 黄 先 生 的 大 作 , 引 起 了 笔 者 对 木 鱼 的 极 大 兴 趣 , 并 对 道 教 使 用 木 鱼 的 情 况 有 所 留 意 。 可 是 笔 者 却 发 现 木 鱼 实 际 上 起 源 于 道 教 , 与 印 度 佛 教 没 有 丝 毫 的 关 联 , 这 是 颇 出 人 意 料 的 。

北 宋 贾 善 翔 《 犹 龙 传 》 卷 五 云 :

明 皇 开 元 三 年 ( 7 1 5 ) 敕 天 下 置 开 元 观 … … 十 三 年 又 敕 上 都 置 太 清 宫 , 东 都 置 太 微 宫 , 北 都 神 尧 旧 宅 置 紫 微 宫 , 潞 州 潜 龙 故 宫 置 启 圣 宫 。 并 给 衮 冕 、 绛 纱 、 帷 帐 、 交 龙 、 门 戟 , 一 如 宫 阙 之 状 。 蒲 州 掘 地 获 玉 石 , 状 如 半 月 , 复 有 仙 人 捣 药 之 像 , 叩 之 有 声 , 颇 清 越 。 帝 令 悬 于 太 原 真 元 庙 庭 , 号 为 偃 月 磬 。 东 都 留 守 张 琦 奏 汝 州 鲁 山 因 修 仙 居 古 观 , 获 玉 瑛 , 叩 之 声 闻 数 里 , 帝 令 悬 于 太 清 宫 圣 祖 庙 庭 。 衢 州 建 观 穿 地 得 一 鱼 , 可 长 三 尺 , 其 状 似 铁 , 微 带 紫 碧 色 , 又 如 青 石 , 光 莹 雕 隽 , 殆 非 人 功 所 能 也 , 叩 之 甚 响 , 其 鱼 亦 不 能 名 , 遣 使 进 贡 , 帝 令 宣 示 百 僚 , 亦 不 能 辨 。 帝 乃 呼 为 瑞 鱼 磬 , 仍 令 悬 于 太 微 宫 , 非 讲 经 设 斋 不 得 击 之 。 于 是 诸 宫 观 竞 以 木 石 模 之 , 以 代 集 众 。 ( 三 家 本 《 道 藏 》 1 8 / 3 0 - 3 1 页 )

南 宋 谢 守 灏 《 混 元 圣 纪 》 卷 八 所 记 略 同 , 末 云 : " 宫 观 有 木 鱼 自 兹 始 也 " 。 ( 《 道 藏 》 1 7 / 8 6 1 )

可 见 , 道 观 在 唐 玄 宗 开 元 十 三 年 ( 7 2 5 ) 已 开 始 使 用 木 鱼 , 比 司 空 图 的 记 载 早 了 一 百 多 年 。 由 上 可 知 , 木 鱼 最 初 是 长 形 的 , 不 仅 用 于 召 集 道 徒 , 也 用 于 讲 经 。 衢 州 即 今 浙 江 衢 州 市 , 由 衢 州 道 观 献 石 鱼 可 知 , 在 此 之 前 , 衢 州 或 江 表 的 道 观 已 用 石 鱼 来 召 集 道 徒 或 讲 经 。 为 什 么 将 玉 石 刻 成 鱼 形 呢 ? 原 因 无 非 有 二 : 其 一 , 鱼 为 祥 瑞 之 物 ; 其 二 , 迷 信 鱼 形 器 物 能 发 出 更 响 的 声 音 。 这 一 风 俗 其 实 在 六 朝 就 有 了 。 南 朝 宋 刘 敬 叔 《 异 苑 》 卷 二 云 : 晋 武 帝 时 , 吴 郡 临 平 岸 崩 , 出 一 石 鼓 , 打 之 无 声 。 以 问 张 华 , 华 云 : " 可 取 蜀 中 桐 材 , 刻 作 鱼 形 , 打 之 , 则 鸣 矣 。 " 于 是 如 言 , 音 闻 数 十 里2 。

可 见 , 西 晋 时 , 人 们 已 用 桐 木 刻 作 鱼 形 , 用 作 击 打 之 器 。

1 9 8 8 年 在 四 川 金 堂 县 杨 柳 乡 出 土 的 汉 代 石 棺 有 拴 马 、 鱼 、 铎 的 画 像 , 如 下 图3 : 无 疑 , 悬 着 的 鱼 同 铎 一 样 应 是 一 种 鸣 器 , 这 就 是 说 汉 代 民 间 已 有 使 用 鱼 形 鸣 器 的 习 俗 。 四 川 汉 代 石 棺 画 像 多 系 神 仙 传 说 , 四 川 又 是 道 教 的 发 源 地 , 很 可 能 四 川 道 教 已 经 使 用 鱼 形 鸣 器 。

但 可 以 确 信 的 是 , 晋 宋 时 期 , 道 观 已 经 出 现 了 木 制 的 鱼 形 器 物 。 《 异 苑 》 卷 七 云 :

蒋 道 支 于 水 侧 见 一 浮 楂 , 取 为 研 制 , 形 象 鱼 。 有 道 家 符 谶 及 纸 皆 内 鱼 研 中 , 常 以 自 随 , 二 十 余 年 忽 失 之 。 梦 人 云 : " 吾 暂 游 湘 水 , 过 湘 君 庙 为 二 妃 所 留 。 今 复 还 , 可 于 水 际 见 寻 也 。 " 道 支 诘 旦 , 至 水 侧 , 见 罾 者 得 一 鲤 鱼 , 买 剖 之 , 得 先 时 符 谶 及 纸 , 方 悟 是 所 梦 人 弃 之 。 俄 而 雷 雨 , 屋 上 有 五 色 气 , 直 上 入 云 。 后 人 有 过 湘 君 庙 , 见 此 鱼 研 在 二 妃 侧4 。

湘 君 庙 位 于 洞 庭 湖 君 山 , 因 湘 妃 而 闻 名 。 蒋 道 支 刻 木 为 鱼 , 中 空 , 颇 类 似 于 后 世 的 圆 形 木 鱼 , 只 是 用 途 不 同 罢 了 。 可 见 , 道 观 使 用 木 鱼 虽 然 始 于 唐 代 , 但 其 源 头 却 在 汉 晋 。

五 代 王 定 保 ( 8 7 0 - 约 9 5 5 ) 《 摭 言 》 云 :

有 一 白 衣 问 天 竺 长 老 云 : " 僧 舍 皆 悬 木 鱼 , 何 也 ? " 答 曰 : " 用 以 警 众 。 " 白 衣 曰 : " 必 刻 鱼 何 因 ? " 长 老 不 能 答 , 以 问 悟 卞 师 , 师 曰 : " 鱼 昼 夜 未 尝 合 目 , 亦 欲 修 行 者 昼 夜 忘 寐 , 以 至 于 道 。 " 5

天 竺 长 老 自 然 不 知 道 木 鱼 的 来 历 , 而 卞 法 师 的 解 释 也 不 过 是 自 欺 欺 人 。 其 实 , 此 时 僧 舍 悬 用 木 鱼 最 多 也 不 过 一 百 来 年 历 史 。 但 奇 怪 的 是 , 在 释 道 相 争 甚 烈 的 唐 代 , 寺 院 仿 用 木 鱼 , 却 没 有 招 致 道 士 的 攻 击 , 以 致 于 佛 教 徒 将 木 鱼 的 发 明 系 于 佛 的 名 下 。

唐 代 道 观 使 用 木 鱼 的 风 气 , 一 方 面 渊 源 有 自 , 一 方 面 与 唐 玄 宗 的 喜 好 有 关 , 而 寺 院 也 渐 染 此 风 , 则 从 一 个 方 面 反 映 了 释 道 相 激 的 事 实 。

( 责 任 编 辑 : 章 宏 )

--------------------------------------------------------------------------------

1. 黄 兆 汉 《 木 鱼 考 》 , 《 世 界 宗 教 研 究 》 1 9 8 7 年 第 1 期 , 第 2 8 - 3 8 页 。

2. 4. 范 宁 校 点 本 , 中 华 书 局 , 1 9 9 6 年 , 第 7 页 、 第 7 1 页 。

3. 高 文 《 四 川 汉 代 石 棺 画 像 集 》 , 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 , 1 9 9 8 年 , 第 6 5 页 。

5. 引 自 黄 兆 汉 上 引 文 , 第 3 0 页 。

木鱼是外形酷似鱼头形状的一种木制品,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但是有记载的历史却比较晚。这种特殊的器物,并非只在寺庙中才能够见到。早在明清时期,木鱼就已经用于宫廷音乐、昆曲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奏。通常大木鱼用桑木或者椿木制作,最大的面径可以达到40厘米以上,发出的声音比较低。小木鱼一般用檀木或红木制作,发音较高。寺庙中使用的木鱼,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圆形,另一种是长条形的。一般来说,圆形木鱼的规格多种多样,而长条形的木鱼大多在一米左右。

全世界共有

敲木鱼大概是告诉佛子们学习要向鱼的眼睛一样,瞪大了,勇猛精进,我的QQ656266390

木鱼与念珠的起源 中国佛教中的木鱼与念珠是从印度佛教传来的吗 道教也使用木鱼与念珠吗~

和尚敲木鱼”是句日常用语,然而倘问和尚为什么敲木鱼,则连和尚自己也说不清楚。《唐摭言》说:“有一白衣问天竺长老云:‘僧舍皆悬木鱼,何也?’答曰:‘用以警众’。白衣曰:‘必刻鱼何因?’长老不能答,以问卞悟师。师曰:‘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这就算是自古至今最圆满的答案了。
其实,和尚敲木鱼原不是用以警戒自己,而是警醒木鱼。它的起源,与7千年前的一次海侵有关。
考古资料表明:距今7千年前,发生了一次叫做卷转虫式的海侵,使浙东平原成了浅海,杭嘉湖平原只剩下一小部分,太湖一线以东全被海水席卷,杭州市区是个海湾。海侵的结果,迫使原始居民一部分后退到会稽、四明、天台山,一部分迁散到浙西和江苏南部丘陵,一部分逃移到了海岛上。
当时的人们还不能科学地解释海侵,就用想象和借用想象去观察、说明它,并口口流布代代相传,到战国的时候,经过一个叫列御寇的人的综合熔裁和再创作,就产生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粒光彩闪烁的明珠 ——《列子·汤问》。《汤问》说:在渤海之东的海岸上,原有5座神山,都是仙圣居住的地方。因为神山无根连着,所以时常随波飘荡。仙圣们很是担忧,就向天帝禀告,天帝命禺强带15只巨鳌,用鳌头把神山顶住,这五山才固定不动。而龙伯国有个特别高大的人,他抬起脚来只要走几步,就能踏遍五山。他来到这里,一下子就钓走了6只鳌,于是岱舆、员峤这两山沉入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
古代的方位概念与今不同,《汤问》说的渤海之东,指的就是浙江海岸,所谓神山,就是会稽、四明、天台山以及由这些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陡落东海而再起的舟山群岛、嵊泗列岛,“仙圣之播迁者”就是创造史前文化的原始居民。与列子同时代的庄子,也说过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鳌的寓言,他们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个内涵,秦、汉、晋、唐的许多名流文人都到这里来寻神山,并自称是钓鳌客。可见这次海侵影响之深远了。
《汤问》是海侵的产物。人们既然把沧海横流归罪于鳌鱼的失职和禺强的管束不严,于是就仿鱼雕木,来象征鳌鱼,并请那谈空说无的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使它常备不懈,防止被钓。这就是和尚敲木鱼的原始象征意义;而那脚踏鳌鱼背的观世音菩萨,则是木鱼的后起象征意义。她在印度,负的是观闻世间苦难之音,拯救众生普渡到极乐世界的使命,到中国以后,了解到民间对鳌鱼的关注,就多了管教鳌鱼的职务,没日没夜地站在鳌背之上。上面说的那位白衣,虽然开动脑筋好问,但没有追究到底,以致卞悟师的胡诌流传至今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


念珠颗数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木鱼”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古时候称为它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是“鱼板”。

  “木鱼”的由来,有一种传说,据说:从前有一位比丘,因为他违背了师父的教诫,下一世便转生为鱼类。那条鱼在背上生了一棵树,於风涛激荡的时候,痛苦难忍,一至於流血。后来他的师父从海上经过,怜悯他所受的痛苦,就为他启建了一场水陆法会。所谓“水陆法会”,就是供养“四圣”、施济“六凡”的“无遮法会”。那位有罪的比丘仰仗那一场“水陆法会”的功德利益,才得以脱离了鱼身。他的师父依照罪僧的遗言,把他身上的那一棵树,刻成了鱼的形状,悬挂在寺院里,用以警示僧众们。——(此说存疑。)

  另外,据百丈清规注和佛教仪式须知这两种典籍说:“相传:鱼类目不阖睛,昼夜常醒;所以佛门中,就用木料雕刻成鱼的‘木鱼’,在赞诵时敲击它,以便警惕大众不要昏沉懈怠。”

  又据释氏要览(又名佛学备要)说:“五分比丘问佛:用什么木料作犍槌(“犍槌”亦作“犍椎”)?佛回答说:除了漆树,其他的木料只要能够响的,都可以用它去做。”

  “木鱼”的雕制方法,是先把一块木料雕成木鱼的粗略形状(毛坯),然后把内部挖空,再把外形刻出头尾和麟甲。外表涂上经漆,再用金、黑两色,点睛画麟。它的体积,比较小的口径只有两、三寸,比较大的口径有一尺甚至於两、三尺。

  “木鱼”的形状,最初的一种是挺直的长鱼形,这种“木鱼”,通常都称它为“梆子”。这种梆子悬挂在寺院的齐堂,或者是库房的走廊下,在集合大众时敲击它。后来又演变出一种圆形的“木鱼”,这种“木鱼”被放置在寺院的殿堂里,在赞诵时敲叩它,以便节制声调,并提醒心神。

  在圆形的“木鱼”中,不仅有首尾相接的单鱼形和双鱼形,后来更出现了一身二头的龙形木鱼。据说这是取乎“鱼化成龙”,以表“转凡成圣”的意义!

  大形的“木鱼”,放在桌垫上敲击。小形的“木鱼”则拿在手里敲叩。

  执持“木鱼”的姿式是:不敲时,双手扶持;鱼椎在“木鱼”之外,两食指与两大指挟住,其馀六指托之。

  敲击“木鱼”的姿式是:左手拿鱼,右手拿椎。执鱼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执椎也是以母指、食指、中指拿住。鱼椎头与木鱼头向上相对。两手好像合掌的样子。这叫做“合掌鱼子”。

  敲击“木鱼”,要用力平稳,不可忽轻忽重,忽缓忽急。如果须要快敲,应该由缓入急,渐渐加速。

  木鱼是为了警醒,假如一个人常自警醒,木鱼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经典,其实在讲心灵的种种尘垢和种种磨洗的方法,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恢复人本心里明澈朗照的功能,磨洗成一面镜子,使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能了了分明。

为什么和尚念经时会一只手敲木鱼?
答:因为庙里通常会很安静,太安静的地方反而更显诡异,为了打破这种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于是和尚也就是说出家人的发明者如来让膝下众多弟子右手敲木鱼,左手执佛珠,嘴里边念“南无阿弥陀佛”!

和尚念经为什么要敲木鱼?
答:木鱼是佛教的一种伴奏乐器。“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 木鱼 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提醒不要睡着了。

在家里敲木鱼对家人不好吗,在家敲木鱼影响风水吗
答:木鱼是佛教当中的法物,在寺庙当中的和尚每天都是需要敲木鱼的。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可以看到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夫人会在家中修佛堂敲木鱼,如今,也有不少人也会在家里敲木鱼,而敲木鱼其实是一件很虔诚的事情,那么对家人会有不好的影响吗?在家里敲木鱼对家人很好古语说一人念佛,福及全家,就是一人...

女人敲木鱼是什么意思
答:敲木鱼有什么含义木鱼是典型的感应,敲一下,应一声,不敲就不响。“感应”一词是道教开始用的,它指的是只要“道”存在,自然就通了,无为而事能成,这就是感应。佛教里也讲感应,感应是因果关系,有“感”就有“应”。有因必有果,有果肯定有因,有时感应不是那么及时,那么明显,但感应是...

敲木鱼和爱情有关系吗
答:敲木鱼和爱情有关系。敲木鱼这个行为在佛教文化中有一定的意义,佛教徒通过敲木鱼来练习专注和冥想,以增强自身的定力和精神力量。敲木鱼本身并没有与爱情直接相关的意义。在一些文学、电影作品中,敲木鱼被用来象征缘分、爱情等情感。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相遇就是因为林黛玉敲...

和尚敲木鱼念的什么经
答:念的是《佛说阿弥陀经》。木鱼是一种法器,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法会。和尚在诵经时敲木鱼,主要用于掌握诵经节奏与调整音节。另外,木鱼悬挂在寺院的斋堂附近,又称作榔,是通知僧众进斋饭的信号。木鱼一敲,透过木鱼的声音,会有个警惕,可以把散乱的心、妄想的念头找回来,不可以胡思乱想,不...

古人敲木鱼是为了去肝火吗?
答:僧人敲木鱼除了上述用途外,尚有它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自警”。因为“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这里说得十分明白,佛教徒在修行中的这种“警众”与“自警”(不寐),乃是他们之所以敲木鱼的宗教内涵。关于木鱼其实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

敲木鱼的功德与作用
答:敲木鱼的功德与作用:净化心灵、增强专注力、开发智慧、帮助入眠。木鱼是一种法器,多用于佛教、道教的功课与法会,相传鱼昼夜不合目,故刻木像鱼形,击之以警戒僧众应昼夜思道。形制有二:一为挺直鱼形,用来粥饭或集众、警众,悬挂在寺院走廊上,二为圆状鱼形,诵经时所用,放在案上,明、清以来...

敲木鱼会不会不吉利 木鱼的寓意和象征?
答:木鱼除了寺庙中的僧人会使用之外,一些在家中的居士也会敲木鱼,即使是在现在依旧也是有不少的,而且木鱼也作为吉祥摆件,很多人会摆放在家中起到镇宅保平安的作用。对于普通人在家中敲木鱼的话,对自己和家人会不会不吉利呢?敲木鱼不会不吉利 佛教僧人击木鱼,用来诫昼夜思道,于诵经礼忏时,与铜磬...

敲木鱼会不会不吉利
答:”这个是唐代僧人怀海禅师在《敕修清规》中有所记载的,算是说明了木鱼的来历还有和尚敲木鱼的原因了,因为鱼不分白天黑夜的清醒着,所以做一个木鱼,可以起到警醒提醒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放在家里醒目的地方,可以时时刻刻提醒人。木鱼的相关吉利说法 木鱼作为一种佛教器物,也具有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