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简介和内容简要 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内容和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戴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汤姆叔叔的小屋:卑贱者的生活》(英语: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

一、作者简介

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经受了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她创作这部小说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连载以后,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内容简要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全书都被同一个主题所主宰: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

小说开始于肯塔基州农场主亚瑟·谢尔比正面临着将因欠债而失去其田地的困境。尽管他与她的妻子(埃米莉·谢尔比)对待他们的奴隶十分友善,但谢尔比还是决定将几名奴隶卖给奴隶贩子来筹集他急需的资金。

被卖掉的奴隶有两名:其一为汤姆叔叔,一位有着妻子儿女的中年男子;其二为哈里,是埃米莉的女仆伊丽莎的儿子。埃米莉并不喜欢这个主意,因为她曾经对其女仆许诺说,她的儿子绝对不会被卖掉;而埃米莉的儿子乔治·谢尔比也不愿意让汤姆离开,因为他把汤姆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当伊丽莎无意中听到谢尔比夫妇打算将汤姆与哈里卖掉的对话后,伊丽莎决定带着她的儿子逃跑。小说中描写到,伊丽莎作出这一决定并非是因为受到身体上的虐待,而是出于害怕失去她唯一幸存的孩子(她曾因流产而失掉了两个孩子)。伊丽莎在深夜里动身出发,并给她的女主人留下了一张致歉的纸条。

当这一切发生时,汤姆叔叔被卖掉了,并被装载上了一艘河船(英语:riverboat),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在船上时,汤姆认识并照顾了一位年幼的白人女孩伊娃。当伊娃落到河里后,是汤姆救了她。伊娃为了感谢他,伊娃的父亲奥古斯丁·圣克莱尔将汤姆从奴隶贩子的手里买来,并将汤姆带到了他在新奥尔良的家中。在这段时期里,汤姆与伊娃变得亲密无间,因为他们都深信着基督教。

与标题同名的人物汤姆叔叔(Uncle Tom),在小说发表初期被视为一名坚忍的基督徒奴隶。但在最近的一些年间,他的名字已变成了那些被指责投靠白人的非裔美国人的绰号。然而,斯托夫人的本意,是将汤姆塑造成一位“高贵的英雄”以及值得称颂的人物。在整部作品中,汤姆不仅忍受着剥削带来的痛苦,还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到了最后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敬重他。

扩展资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伊始,美国南方的人们便被这部小说激怒了。而奴隶制度的支持者们也对它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著名的南方小说家威廉·吉尔摩·西姆斯(英语:William Gilmore Simms)声称,《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完全错误的作品,而其他人则称这部小说在犯罪和造谣。在这场大范围的反应中,亚拉巴马州莫比尔市的一名书商因销售这本书而被迫离开了城市,而斯托夫人本人也收到了不少威胁她的信件(甚至有一包装着一名奴隶的耳朵的邮件)。不久之后,许多像西姆斯这样的南方作家便纷纷发表了他们反对斯托夫人小说的作品。

一部分评论家强调,斯托夫人缺少在南方生活的阅历,从而(在他们看来)导致她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不准确的描述。他们举例说,斯托夫人从未涉足过南方的种植园。然而,斯托夫人也解释道,她书中的角色,是基于她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居住时,从逃亡奴隶那里听来的故事。

据称:“她亲身观察到的几次事件激励了她去写作这本著名的反奴隶制小说。她曾俄亥俄河上目睹这些场景,包括亲眼看到一对夫妇被奴隶主活生生地拆散。此外,报纸与杂志上的记录与报道,也为当时还在构筑中的情节提供了素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国斯托夫人著长篇小说)



一、作者简介
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经受了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她创作这部小说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连载以后,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内容简介
小说开始于肯塔基州农场主亚瑟·谢尔比正面临着将因欠债而失去其田地的困境。尽管他与她的妻子(埃米莉·谢尔比)对待他们的奴隶十分友善,但谢尔比还是决定将几名奴隶卖给奴隶贩子来筹集他急需的资金。被卖掉的奴隶有两名:其一为汤姆叔叔,一位有着妻子儿女的中年男子;其二为哈里,是埃米莉的女仆伊丽莎的儿子。埃米莉并不喜欢这个主意,因为她曾经对其女仆许诺说,她的儿子绝对不会被卖掉;而埃米莉的儿子乔治·谢尔比也不愿意让汤姆离开,因为他把汤姆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
当伊丽莎无意中听到谢尔比夫妇打算将汤姆与哈里卖掉的对话后,伊丽莎决定带着她的儿子逃跑。小说中描写到,伊丽莎作出这一决定并非是因为受到身体上的虐待,而是出于害怕失去她唯一幸存的孩子(她曾因流产而失掉了两个孩子)。伊丽莎在深夜里动身出发,并给她的女主人留下了一张致歉的纸条。
当这一切发生时,汤姆叔叔被卖掉了,并被装载上了一艘河船,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在船上时,汤姆认识并照顾了一位年幼的白人女孩伊娃。当伊娃落到河里后,是汤姆救了她。伊娃为了感谢他,伊娃的父亲奥古斯丁·圣克莱尔将汤姆从奴隶贩子的手里买来,并将汤姆带到了他在新奥尔良的家中。在这段时期里,汤姆与伊娃变得亲密无间,因为他们都深信着基督教。
在伊丽莎逃亡途中,她偶然遇见了比她先一步逃走的丈夫乔治·哈里斯,他们决定前往加拿大。然而,他们却被一个名叫汤姆·洛克的奴隶猎人盯上了。最后,洛克与他的同伙诱捕了伊丽莎与她的家人,这导致乔治被迫向洛克开枪。担心洛克死掉的伊丽莎,说服了乔治,将这名奴隶猎人送到了附近的贵格会定居点以接受治疗。
回到新奥尔良后,圣克莱尔与他的北方堂姐奥菲利亚因对奴隶制的不同见解而发生了争吵。奥菲利亚反对奴隶制度,但却对黑人持有偏见;然而,圣克莱尔则却认为自己没有这些偏见,即使他自己是一位奴隶主。为了向他的堂姐说明她对于黑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圣克莱尔买了一名黑人女孩托普西,并请奥菲利亚去教育托普西。
在汤姆与圣克莱尔一同生活了两年后,伊娃得上了重病。在她死之前,她在一场梦境中梦见了天堂,她把这场梦告诉了她身边的人。由于伊娃的死与她的梦境,其他的人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奥菲利亚决定抛弃自己从前对黑人的偏见,托普西则说她将努力完善自己,而圣克莱尔则承诺将给予汤姆以自由。
在圣克莱尔履行他的诺言之前,他却因为介入一场争斗而被猎刀刺死。圣克莱尔的妻子拒绝履行其丈夫生前的承诺,在一场拍卖会中将汤姆卖给了一名凶恶的农场主赛门·勒格里。勒格里(他并不是当地出生的南方人,而是从北方来的移民)将汤姆带到了路易斯安那州的乡下。汤姆在这里认识了勒格里的其他奴隶,其中包括埃米琳(勒格里在同一场拍卖会里买到了她)。当汤姆拒绝服从勒格里的命令去鞭打他的奴隶同伴时,勒格里开始对他心生厌恶。汤姆遭受到了残忍的鞭笞,勒格里决意要压垮汤姆对上帝的信仰。但汤姆拒绝停止对《圣经》的阅读,并尽全力安慰其他奴隶。在种植园期间,汤姆认识了勒格里的另一名奴隶凯茜。凯茜先前在被拍卖的时候,曾被迫与她的子女分离;由于不堪忍受另一个孩子被出卖的痛苦,她杀死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在这个时候,汤姆·洛克回到了故事中。在被贵格会教徒治愈后,洛克发生了改变。乔治、伊丽莎与汤姆在进入加拿大后获得了自由。而在路易斯安那州,当汤姆叔叔对上帝的信仰就快被在种植园中遭受的折磨所击垮时,他经历了两次梦境——一次是耶稣,而另一次则是伊娃——这使得他决意保留自己对基督的信仰直至死亡。他鼓励凯茜逃跑,并让她带上埃米琳。当汤姆拒绝告诉勒格里凯茜与埃米琳逃往何方时,勒格里命令他的监工杀死汤姆。在他垂死时,汤姆宽恕了两位监工野蛮殴打他的行为:受其品格的感召,这两人都皈依了基督。在汤姆临死前,乔治·谢尔比(亚瑟·谢尔比的儿子)出现了,他要买回汤姆的自由,但却发现这已经太迟了。
在乘船通往自由的路上,凯茜与埃米琳遇见了乔治·哈里斯的姐姐,并与她一同前往加拿大。曾经有一次,凯茜发现伊丽莎便是她失散已久的女儿。而现在他们终于重逢了,他们前往了法国,并最终抵达了利比里亚——一个容纳前美国黑奴生活的非洲国家。在那里,他们又见到了凯茜失散已久的儿子。乔治·谢尔比回到了肯塔基州的农场,释放了他全部的奴隶,并告诉他们,要铭记汤姆的牺牲以及他对基督真义的信仰。

  庄园主谢尔比为了还债,决定把奴隶汤姆和女奴伊莱扎的儿子卖掉。伊莱扎听说后,连夜带着儿子逃往加拿大。汤姆被卖往新奥尔良,在途中,汤姆救了一个小女孩的命,孩子的父亲将汤姆买过来当家仆。小女孩病死后,其父根据女儿生前的愿望,决定解放黑奴,可还没来得及办法律手续,便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汤姆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奴隶主的手中,最终汤姆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
  小说以黑奴汤姆为中心,描写了一些奴隶的命运。肯塔基州庄园主谢尔比先生由于债台高筑,迫不得已把自己最喜爱的两个奴隶——汤姆和小哈利——卖掉还债。哈利是谢尔比太太贴身女仆伊莱扎的儿子。伊莱扎偷听到了谢尔比夫妇关于卖奴隶还债的谈话,便连夜带着小哈利逃离谢尔比庄园,在奴隶贩子的追捕下,不顾一切地踏着浮冰过了俄亥俄河,逃到自由州。后来意外地遇见也从奴隶主那儿逃出来的丈夫乔治,全家人一起前往加拿大。汤姆是在谢尔比的庄园上出生长大的,童年时就侍候过当时年幼的主人,后来成了主人的奴隶总管。他做事干练,忠心耿耿,深得主人的信任。当汤姆从伊莱扎那儿得到主人要卖掉自己的消息后,却不愿逃走,认为那样做是背信弃义,辜负了主人对自己的信任;认为自己应为主人分忧,让主人卖掉自己偿还债务,于是汤姆忧伤地告别家人,跟着奴隶贩子黑利上了驶往密西西比河下游的轮船。在船上,汤姆救起了不慎落水的小女孩伊娃,出于感谢,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买下了汤姆,于是,汤姆来到圣克莱尔的庄园,为主人赶马车,同时陪伴小女孩伊娃。后来伊娃病死了,不久之后,圣克莱尔在还没来得及实现自己解放汤姆的诺言之前也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死去了。圣克莱尔冷酷无情的太太玛丽卖掉了汤姆,汤姆落到凶残的种植园主雷格里手中。后来,汤姆因为拒绝鞭打别的奴隶,拒绝说出两个逃跑的女奴的下落,被雷格里毒打致死。
  小说震撼人心之处在于它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在基督教国家中被认为神圣的婚姻家庭关系在奴隶中变得毫无价值,所有的奴隶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他们的家庭可以任意被拆散,夫妻分手、母子别离是司空见惯的事。汤姆被谢尔比卖掉后,只得抛妻别子,离乡背井。此外,小说还描写了其他被拆散的家庭的悲惨故事。如在汤姆第一次被卖、乘船去密西西比河下游的途中,同船上一个被骗卖的女奴剩下的惟一一个孩子又被偷偷卖掉,这个女奴痛不欲生,半夜投河自杀。汤姆在新奥尔良遇见的老蒲露就是因为一次次被夺去孩子而伤心地借酒浇愁,最后悲惨地死去。在雷格里庄园里的凯茜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有着白皙的皮肤、美丽的外貌和高雅的举止,可就是因为有一点黑人血统,结果也被多次转卖,连子女也被一个个卖掉,最后沦为品格低劣而凶残的雷格里的性奴隶,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书中还有许多在拍卖场被拆散的母女、母子,如苏姗和爱默琳等等。这些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场面的描写具有撕心裂肺、催人泪下的效果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就是要用道德激情打动读者,唤醒美国人民的良知,使之看到奴隶制践踏人性的罪恶。在作者看来,奴隶制的根源是人心中的邪恶,要消灭奴隶制就要依靠基督教的感化力量净化人心。

  1. 作者简介:

           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经受了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她创作这部小说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连载以后,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容简要:

          庄园主谢尔比为了还债,决定把奴隶汤姆和女奴伊莱扎的儿子卖掉。伊莱扎听说后,连夜带着儿子逃往加拿大。汤姆被卖往新奥尔良,在途中,汤姆救了一个小女孩的命,孩子的父亲将汤姆买过来当家仆。小女孩病死后,其父根据女儿生前的愿望,决定解放黑奴,可还没来得及办法律手续,便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汤姆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奴隶主的手中,最终汤姆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



《汤姆叔叔的小屋》讲述的是一个叫汤姆的黑奴的悲惨遭遇,汤姆叔叔原是肯塔基州一个叫谢尔比奴隶主的黑奴,他最忠厚最能干,忠心耿耿地跟着主人很多年,可是谢尔比欠下了债务,于是就把和女黑隶伊莉莎的儿子吉姆卖了抵债,伊莉莎带着儿子逃跑了,并在路上又碰到了丈夫,一家人逃到了加拿大,而汤姆叔叔被卖了好几次,后来被南方卖到了一个种植园,后来由于他不肯说出逃走的两个女奴的下落,结果被主人狠毒的鞭打,但是他还是坚强不屈,最后被主人活生生的打死。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简介~

比切·斯托夫人,1811年6月14日出生于北美一个著名的牧师家庭,1896年去世。� 南北战争,即黑奴解放战争,是在19世纪60年代进行的。但从19世纪20年代起,废奴制问题就成为美国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当时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的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斯托夫人便是这批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父亲是著名牧师革曼·比彻。幼年因父亲关系颇受加尔文教派影响。青年时期因其叔父萨缪尔·福特的影响接受了自由主义信仰。她喜欢读司各特的浪漫小说,这在她后来的著作中有明显反映,1832年,她随全家迁往辛辛那提市,在一座女子学校教书,写了一些关于新英格兰生活的随笔。1836年,她与父亲所在的神学院的C.E.斯托教授结婚。其间,她访问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奴隶的生活,这为她后来的小说提供了素材;她又受到父亲学校中强烈的反奴隶制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成了她小说的基调。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小说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势力的攻击,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报纸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她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奥尔岛上的明珠》(1862),《老镇上的人们》(1869),《粉色和白色的暴政》(1871),以及一些宗教诗,收入1867年出版的《宗教诗选》。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维护女权的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今天常常被女权主义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主要住在佛罗里达,在《棕榈叶》(1873)一书中描写了她在那里的宁静生活。 1811年,哈里特·比彻·斯托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利奇费德的一个牧师家里。她从小受到神学的熏陶,一生基本上都是在宗教的氛围中度过的。青少年时期,她在哈特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酷爱读书。除了学习神学外,她还大量地阅读拜伦和斯考特的作品,这两位著名作家对她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哈里特·比彻·斯托十四岁时,全家搬到波士顿,几年后又迁至辛辛那提,她父亲利曼·比彻被任命为那里的莱恩神学院院长。哈里特随父亲在辛辛那提一直住到1850年。她在中学任教不久结识了莱恩神学院的教员卡尔文·斯托,结了婚,并生养了六个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她偶尔为杂志撰写短文和小说。 辛辛那提市位于肯塔基的俄亥俄河河畔,郊外是星罗棋布的大农奴主种植场。当时,那里是北美废奴运动的中心之一,在市区经常能听见反对黑奴制的激昂的演讲。同时辛辛那提还是各地逃奴的避难地,他们通过“地下铁道”,把辛辛那提作为中转站,然后逃奔加拿大或北方自由州。 在废奴运动的影响下,斯托夫人一家对黑奴也深表同情。利曼·比彻的家里就安置过逃奴,这使斯托夫人有机会亲耳听到逃奴诉说悲惨的遭遇,控诉奴隶制的种种罪恶。以后,斯托夫人又得到一次机会,与朋友一起访问了肯塔基州梅斯维尔的几个种植场,耳闻目睹了黑奴劳动和生活的惨状——后来就成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里谢尔比种植场的雏形。斯托夫人的弟弟是个商人,经常往返于新奥尔良和“红河”郡之间,他给斯托夫人讲述了许多关于南方奴隶主暴戾恣睢、惨绝人寰的真实故事,特别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一艘商船上邂逅的一个凶残的奴隶主的劣迹,使斯托夫人大为震惊。后来,斯托夫人便在此人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了莱格利这个反面人物形象。 1850年,斯托先生受聘去缅因州的鲍丁学院任教授,于是全家迁到新英格兰北部。在那里,斯托夫人逐步成为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 有一天,斯托夫人接到嫂嫂的来信,嫂嫂爱德华·比彻夫人在信中请求她写点东西,让全国人民都能知道可恶的奴隶制是什么样子。当时,斯托夫人家里人都支持她,而且他们也是废奴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她的哥哥爱德华曾在波士顿一个教堂里发表慷慨激昂的废奴演讲,她的另一个哥哥亨利·华德在布鲁克林教堂举行引人注目的特殊的黑奴拍卖,让他们获得自由。所以,斯托夫人表示要学哥哥的样,她一定要写。她说:“上帝帮助我吧。我将要把我所了解的事情写出来。只要我活着,我就一定写。” 几天后,《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第一章就写出来了。据斯托夫人的回忆,有一次,她在布伦斯威克教堂做礼拜,突然创作灵感涌上心头,汤姆叔叔的遭遇渐渐在她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当天下午,她回到家,锁上门,就疾书起来。稿纸不够,她就用食品包装纸代替。写完第一章后,斯托夫人念给丈夫和孩子们听。他们深受感动,斯托先生鼓励妻子继续写下去,说:“这样写下去,你就可以写一部了不起的书。” 接着,斯托夫人写信给在华盛顿的好友甘梅利尔·贝利,告之写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计划。甘梅尔贝利是华盛顿的一家废奴主义刊物《民族时代》的编辑,从她在辛辛那提主办《慈善家》时起,甘梅尔·贝利就是斯托家的至交好友。在给她的信中,斯托夫人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可以在《新民族时代》分三至四期连载。甘梅尔·贝利很高兴,立即复了信,并寄上三百美元作为约稿费。从1851年6月起,《汤姆叔叔的小屋》就开始在这家主张废奴的周刊上连载发表。结果,情况大出意料,斯托夫人越写越长,笔下的人物、情节、对话象滚雪球似地展开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竟在《民族时代》上连载了近一年(四十多期)。小说连载完以后,斯托夫人说:“这小说是上帝自己写的,我只不过是她手里的一支笔。”

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夫人(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家庭,曾做过教师,她在辛辛那提市住了18年,在这里她经受了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她创作这部小说奠定了基础。这部小说首先于1852年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连载以后,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同时,这部小说写于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正是浪漫主义兴盛时期,它的发表对美国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姆叔叔的小屋哪个版本的译文比较好?
答:作者简介 哈里耶特·比彻·斯陀夫人(1811~1896),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北部康涅狄格州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喜欢读书,爱好文学,尤其喜欢拜伦、司各特等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她做过教师,也参加过一些文学活动,1852年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问世后,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使她一举成名。她的其他...

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内容,200字简介
答:19世纪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南北战争爆发初期,林肯对作者说:“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主要内容 汤姆叔叔是已结婚生子的黑人奴隶,被肯塔基州的农场主白人农场主单独卖掉来还债。汤姆叔叔到了新奥尔良。两年后被拍卖到了路易斯安那州...

《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简介
答: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小说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势力的攻击,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报纸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她...

《汤姆叔叔的小屋》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答:内容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是第一本“黑人小说”,开创了“黑人小说”这一新的流派。小说通过对刚直不阿的老黑奴汤姆等人物命运的描写,揭露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人的痛苦,赞扬黑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斗争。小说发表后反响强烈,有力推动了美国反奴隶制的斗争。作者简介:斯托...

uncle tom s cabin 中文简介
答: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谁?
答: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是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以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汤姆叔叔的小屋内容简介:小说开始于肯塔基州农场主...

《汤姆叔叔的小屋》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答:《汤姆叔叔的小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1811—1896)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老黑奴汤姆悲惨的一生以及新一代奴隶伊莱扎夫妇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经历。汤姆是庄园主谢尔比的“家生”奴隶,数十年来始终忠于职守、勤勉耐劳,结果还是被负债的主人出卖了。新主人圣·克莱亚思想开明、心地善良,曾...

汤姆叔叔的小屋简介中英文简介?
答:尽管后来关于《汤姆叔叔的小屋》风格的观点已有所改变,但由于这部小说的写法与绝大多数现代小说大相径庭,今日的读者往往会觉得这部作品的内容晦涩、做作、“甚至老掉牙了”。 小说背景 《汤姆叔叔的小屋:低贱者的生活》(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

《汤姆叔叔的小屋》属于哪个国家的作品呢,主要内容包括什么呢?_百度...
答:《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有四个部分的内容,下面我就简略的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四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汤姆被卖到河的下游去,小说开始于肯达基州农场主亚瑟希尔,他因为自己欠债又失去了田地,所以他把奴隶卖给了一些奴隶贩子,以此来筹集他急需的资金。被卖掉的奴隶有两个,一个是汤姆叔叔,一个是有着...

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介绍有吗??
答:《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比彻·斯托夫人 [人物介绍]汤姆—是大种植园谢比尔的“家生”奴隶,为人善良、正直、热爱生活。但他笃信天主,又唯命侍从。后被卖掉抵债。伊莱扎—勇于反抗的“奴隶”。向往自由,在废奴派的帮助下,达到了加拿大。黑利—奴隶贩子。贩子了奴隶汤姆。圣克莱—汤姆后来的主人,废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