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和确立经历了哪两大时期?各时期的主要国家哪些?上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安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的,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
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开始了蒸汽机时代的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19 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的发展从蒸
汽机时代跨入电气化时代,终于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上形成了新的
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整个世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这
就是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3 个发展阶段。

进入十九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从个别国家推向全球。在欧洲,封建势力曾竭力反扑妄图复辟,可终被革命运动摧毁殆尽,由此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国工商业资产阶级通过炮火摧毁了种植园奴隶制,随后,美国经济获得了高通发展。日本是亚洲的一个特例,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也较快。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又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和确立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两个重要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建立了真正近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各种关系存在的条件,它使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开始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力量的增长,资产阶级不断地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世界,它引起了各国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变革,观念的更新,也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资产阶级最终在各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英国是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国家,也是工业革命及其后果表现最典型的
国家。它的工业革命从18 世纪60 年代开始,到19 世纪40 年代完成。步入
19 世纪时,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随后又有德国、俄国和日本。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 世纪60—70 年代,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阶段在许多地方是交叉进行的。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
命的简单延续。它有新的含义。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着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很少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的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例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伦普敦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在19 世纪里,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就世界范围来看则是以英国为中心,通过新技术的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则是美国人发明的;发明橡胶轮胎,制成汽车的是法国人。因此,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是比较迅速的。
最后,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 世纪60—70 年代开始时,除英国、美国北部和法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如美国的南部、德国和俄国;有的则刚刚起步,如远东的日本和中国。因此,对一些后进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以德国为例,它一方面积极地吸收、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起步更晚的日本,则同时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在短期内就取得跳跃式的发展。

1848年革命

一战结束

1、资本主义政治发展的几个阶段
⑴、14—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①、政治特征: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受到冲击,资本主义曙光显现。
②、主体内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⑵、17—19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上的重大转折和变化时期
①、政治特征:资产阶级势力壮大,加快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②、主体内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封建国家改革、殖民扩张、启蒙运动。
⑶、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的时期
①、政治特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
②、主体内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不同社会思潮出现、资产阶级镇压革命和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⑷、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①、政治特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政治局势相对稳定。
②、主体内容:国家职能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两党政治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⑸、一战——二战结束,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
①、政治特征: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法西斯的嚣张和反法西斯斗争。
②、主体内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革命与战争连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反苏和纵容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⑹、二战后——20世纪后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时期
①、政治特征: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组合,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
②、主体内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政治霸主,形成“冷战”局面、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主义政策及世界人民的反抗
⑺、20世纪后期,新旧世界政治格局交替和经济“滞胀”时期
①、政治特征: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形成。
②、主体内容:殖民体系崩溃,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2、重大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⑴、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1566—1581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⑶、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具有民族独立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的革命。
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年),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⑸、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推翻了复辟的波旁王朝。
⑹、1848年欧洲革命(1848—1849年),是一次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
⑺、美国内战(1861—1864年),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⑻、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⑼、德国十一月革命(1918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重要改革和统一运动
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①、西欧宗教改革(16世纪),既是一场反教会斗争,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
②、英国议会改革(1832年开始),为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打开了大门,标志着工业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③、意大利加富尔改革(1852年),增强了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为意大利统一创造了条件。
④、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标志着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⑤、普鲁士俾斯麦的军事改革(1862年),为德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⑥、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年),使日本改进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⑦、法国财政改革(20世纪20年代),促进了法国战后经济的恢复。
⑧、罗斯福新政(20世纪30年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之先河,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⑵、资产阶级性质的统一运动
①、德意志统一(1864—1871年)
②、意大利统一(1859—1871年)
4、重要文献
⑴、英国:①《航海条例》(17世纪中期颁布) ②《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
⑵、法国:①《人权宣言》(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 ②《1791年宪法》(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 ③《拿破仑法典》(1804拿破仑公布《民法典》,后又公布了《商法典》和《刑法典》)
⑶、美国:①《独立宣言》(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 ②《1787年宪法》(1787年颁布)
③《宅地法》(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
⑷、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颁布)
⑸、德国:《魏玛宪法》(1919年颁布)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
⑴、英国:1689年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⑵、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制
⑶、法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⑷、俄国:1861年改革后仍然是沙皇专制君主政体
⑸、意大利: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后,实行君主立宪制
⑹、日本:1889年宪法颁布后,由封建君主政体转变为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⑺、德国:1871年完成统一后,实行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⑻、德国、日本、意大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度建立起法西斯统治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⑴、内容:①、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③、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⑵、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的西、葡殖民扩张,以及17—18世纪英、法、荷等国的殖民扩张和争夺,使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17—19世纪初,英、法、美等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②、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变本加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③、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
⑴、工场手工业时期:①主要殖民国家:较早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后是英、法、荷等国。②殖民区域:主要是在大洋沿岸。③殖民特征:海盗式的掠夺。
⑵、工业资本主义时期:①主要殖民国家:除老牌殖民国家外,俄、日、德、美等国也加入殖民行列。②殖民区域:遍布世界各地。③殖民特征:殖民扩张以争夺殖民地、抢占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为目的;殖民国家间不断爆发争霸战争。
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①主要殖民国家: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参加了殖民扩张。②殖民区域:非洲几乎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成为实际上的半殖民地,亚洲除日本外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③殖民特征: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企图从政治上瓜分殖民地。
8、资本主义政治思潮
⑴、文艺复兴运动:①时间:14—16世纪。②主要社会思潮:人文主义。③性质: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④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莫尔等。
⑵、启蒙运动:①时间:18世纪。②主要观点:批判专制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代表人物: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百科全书派等。
⑶、保守主义思潮: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形成,代表土地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反对工业社会,主张控制资本主义发展。
⑷、自由主义思潮: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反对社会革命,主张改良。如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和改革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⑸、社会主义思潮: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⑹、民族主义:主张建立各民族统一的主权国家。其一是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范围的运动,就是争取民族自强与振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运动。如德意志的统一。其二是反对外国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即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一种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如波兰反抗俄国统治的民族起义,另一种是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为典型。
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战争
⑴、英国两次内战(1642—1648年)
⑵、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⑶、法国与欧洲反法同盟的战争(1792—1793年)
⑷、德意志三次王朝战争:①1864年对丹麦战争;②1866年普奥战争;③1870年普法战争
⑸、日本武装倒幕(1863—1867年)和“二•二六兵变”(1936年)
10、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⑴、17世纪初,荷兰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俄等国仍然是封建国家。
⑵、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大陆以封建制度为主体。这一阶段世界政治重心在欧洲。
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美日虽然势力大增,但欧洲政治重心地位不动。
⑷、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政治制度日趋完善,美日日渐强大,向欧洲政治重心地位提出挑战。
⑸、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集团,最终反法西斯联盟战胜法西斯集团。
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大改组,欧洲在资本主义世界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
⑺、20世纪9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
1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
⑴、英国
①、概况:a.16世纪宗教改革,成立英国国教,后出现清教徒运动。b.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d.18世纪初,形成内阁制。e.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政治权利。f.19世纪后半期,自由党和保守党交替执政。g.一战后,自由党衰微,形成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局面。h.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i.1949年加入北约。j.1986年加入欧共体。
②、特点:a.议会制度比较完善。b.长时间推行两党政治。
⑵、法国
①、概况:a.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以天主教为国教。b.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前期,路易十四改革。c.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1789年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e.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f.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g.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h.1930年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宪。i.1848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j.1852年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k.1870年9月4日革命后建立第三共和国。l.1946年建立第四共和国。m.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
②、特点:a.革命运动发生最多的资本主义共和国。b.政局不稳、政权更替频繁。c.共和制与君主制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⑶、美国
①、概况:a.1775—1783年独立战争,美国独立。b.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c.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制。d.1861—1865年内战,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e.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共和党与民主党轮流执政。f.向帝国主义过渡完成后,两党差别消失。g.1933年罗斯福新政。h.1946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实行“冷战”。i.二战后,成为世界政治霸主。
②、特点:a.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b.较长时间占据世界政治霸主地位。
⑷、日本
①、概况:a.1192—1868年,幕府统治时期(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b.1868年武装倒幕,成立明治维新政府,建立君主政体。c.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20世纪30年代建立法西斯专政。e.二战后,消除封建势力,实行政治改造和民主改造,建立民主制度。f.70年代后,政治势力壮大,与美、欧共体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②、特点:a.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b.天皇专制长期存在,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低。
⑸、德国
①、概况:a.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盛行。b.16世纪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c.18世纪中后期,腓特烈二世改革。d.1848年柏林革命。e.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运动,建立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帝国,即第二帝国。f.1919年十一月革命后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g.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是以《魏玛宪法》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h.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i.二战后被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j.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
②、特点:a.较长时期处在分裂状态。b.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有较大影响,富有侵略扩张性。
⑹、俄国
①、概况:a.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沙皇专制巩固。b.1861年农奴制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一战中,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d.1905年革命。e.一战后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②、特点:a.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对外扩张性。b.沙皇专制长期存在,民主政治水平低。
⑺、意大利
①、概况:a.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发展。b.19世纪中期统一运动,王国成立。c.1922年建立法西斯专政。
②、特点:a.长期处于分裂状态。b.政治民主化程度低。

高中历史书上都有,自己翻着看

资本主义列强在哪几个时期的实力对比有了明显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两大地区的经济、政治的总体发展趋势各有什么特点?造成其经济发展不同点的根源是什么?(不要逐国罗列文实,要求概括归纳)

①欧洲:经济: a.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德国较快,英法相对缓慢。 c.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加。 政治:>/SPAN>a.德、法、英等国向帝自主义过渡,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政党政治得以完善,国家机器加强。b.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尖锐,形成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争夺巴尔干的斗争

②亚洲:经济: a.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b.主要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但受到阻碍。只有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a.除日本外,主要国家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b亚洲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高潮,标志着亚洲的觉醒。 c.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原因; a.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普遍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与影响,极大地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 b.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腐朽的封建制度及西方国家加紧侵略严重阻碍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使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3.分别说明19世纪前期、中期、后期法国与德意志的矛盾,分析各时期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19世纪前期:德意志参与组织反法联军和反法同明,拿破仑一度征服了德意志地区。原因:欧洲封建君主势力为维护秩序干涉法国革命,欧洲列强争夺欧洲霸权。 影响:拿破仑战争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播到德意志地区,同时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

19世纪中期:拿破仑三世阻挠德意志的统一,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原因:法国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与德意志完成国家统一之间的矛盾。 影响:德意志统一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格局,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德法之间的矛盾。

19世纪后期:法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中心环节之一。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法国力图复仇,重建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德国要遏制法国东山再起。影响:影响了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4、一位历史学家认为,如果从宏观上看18世纪到19世纪末的美国,可以说美国的历史起源于两场战争。请回答:他说的是哪两场战争?第二场战争的原因有哪些?与第一场战争相比,第二场战争有哪几个突出特点?概述两次战争对美国历史影响。

两场战争: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或内战)(2分)

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经济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2分),领土扩张的西进运动加剧了这一矛盾(1分),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分)

突出特点:战争对象不同,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南北战争是美国的内战;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民族独立,后者是维护国家统一;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不同:前者北美人民处于劣势,后者北方资本主义处于优势(3分)。

影响:两次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殖民统治、奴隶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资本主义在19世纪后半期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4分)。

25、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8分)以英德为例,说明这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6分)

历史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英法美俄德意日等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美内战胜利,德意统一,俄日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亚非拉侵略加剧,开辟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8分)

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

重大影响:①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大提高,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大调整,垄断组织产生,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②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③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德国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并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英德矛盾成为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最终促成一战的爆发。



26.①人类社会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是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的?(1分)

②试以英、法、美三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例,简述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过程。(6分)

③试以英、法、美三国农村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为例,从是否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对三国的做法作简要评价。(6分)

开端:新航路的开辟。(1分)

英国: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中,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1791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拿破仑先后颁布《民法典》等多部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6分)

评价:英国:“圈地运动”,它不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大生产。法国:把没收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的土地政策,造成小农经济大量存在,阻碍法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或造成农业生产发展技术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美国:《宅地法》的颁布不仅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有利于资本主义机械化大农场经济的发展。



27. (1)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17世纪40年代到18世纪晚期。试用欧美这一时期经济方面的变化予以概括说明。(2分)

(2)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分析呈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3分)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与亚洲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各是什么?(4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2分)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手工工场)确立、发展;工业革命开始。(2分)

(2)特征: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自然经济并确立了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地位;机器生产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生产,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2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通过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趋势: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不平衡性加强。亚洲完全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受到阻碍。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普遍确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亚洲国家的封建落后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打破了旧有的经济力量对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请依托史实分别列举出此时的欧洲、美洲崛起的新大国。(4分)

崛起大国:欧洲德国,工业飞速发展,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美洲美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2)共同原因:都经历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德国完成了统一,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迅速崛起。美国经过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扫除了障碍,也实现了国内市场的统一,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对外政策上有相似之处,两国都谋求重新瓜分世界,如美国挑起美西战争,英德矛盾激化。共同参与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及拉丁美洲国家等。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经历了一个跳跃式的、加速度的发展过程。1500年后的16、17世纪其雏形已经显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短时间内初步形成,后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短的时间内最终形成。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雏形显现”、“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的历史条件。

(1)雏形显现: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时代的开始,引起了商业革命,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2)初步形成: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世界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轮船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3)最终形成: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和资本输出,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面临的机遇: 二战后,世界局势趋于稳定;亚洲各国摆脱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
不同状况和结局: 60年代起,韩国、新加坡把握机遇,先是引进外资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后适时调整经济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到七八十年代,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并实现了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由于受左倾错误以及十年文革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倒退。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
意、俄、德、意、日等国通过改革、王朝战争等形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的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能力,世界上已有大片领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及政治上独立却在经济上被资本主义列强左右的国家(如拉美国家)。
1857年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50年代便已产生。
资本主义制度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以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生产者为决定条件的,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势。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扩展资料:
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
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其产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
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形成和最终在全世界确立起来的时间是???
答: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宗教改革的兴起尼德兰革命等,16世纪,资本主义形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世界改变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联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制度是经过18世纪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

17.18世纪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事件有哪些?
答:(3)1848年欧洲革命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4)19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美国内战、德意的统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一大批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5)资本主义各国占领大量海外殖民地、半殖民地,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庸和市场,使亚、非、拉...

资产阶级的发展路程
答:4.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变本加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

1860年自由主义政策取得胜利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怎麽样影响
答:对世界而言,工业资产阶级加紧了对外侵略,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自由主义 ”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自由主义 原则,即资本的自由流通、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的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

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历史与现实逻辑
答: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出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150多年前,他们曾宣告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15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面对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在世界上消失,而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新的很大的...

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答:资本主义矛盾的日益尖锐,突出地表现为不断扩大和加深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摆脱经济危机。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在资本主义的政治发展过程中 哪个国家的贡献最大
答:3.阶段特征:独立战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而南北战争则处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于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确立其统治时期。4.影响: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1.从背景上看:改革前资本主义都有一定发展,且都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但是具体的障碍不同,俄国是...

资本主义国家国别史 英法美日俄意德 西班牙
答:(2)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它们希望进一步清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促进资本主义更快发展。因此,欧美各国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障碍,亚洲的日本也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思想上:(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四个选择"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以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成果。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原动力,国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的载体,马克思主义必将在实践中,在世界范围内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和...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是什么时候
答:起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在19世纪中期主要工业国纷纷进入资产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