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家说 放下 是好的而 执着 是不好的? 佛家说的放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却放不下

作者&投稿:但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再执着,那些名利能长久吗?你只会徒增烦恼,把自己搞垮!在轮回中,寿命短暂,纵然你家财万贯,名利双收,也难逃老病死的忧患!一旦你死去,那些东西就给别人了,你不觉得很遗憾吗?唯有成佛出生死是永恒的财富!你抓不住这个,却盯着轮回中虚幻不实的东西去奋斗,耗尽生命,到死也是两手空空!这是真愚痴!

放下是悟,执着是迷,迷路了,不得解脱。
执着如同身负重叔,苦不堪言,一旦放下,浑身轻松。

这个我觉得既然你开始理解的那么透彻,为什么你就不能把佛的思想和你的思想结合到一起呢?佛说放下放的是执着,执着就是明明是条死路你还要去做(特殊情况除外)。佛演说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有针对性的,人们只把佛的观点传下来了,但是整体的故事背景已经被遗漏了。你想的不错啊,正确的坚持是对的,只要你在该放下的时候舍得放下就好。

如彼不离。若宁知痛痒思想作行识。若人贪识不离。欲不离。恋慕不离。慷慨不离。爱不离。以彼识别离。时便生他变。忧愁悲哀。痛乱意殟。(乾隆大藏经《佛说比丘听施经》)
因贡高便有嫉妒。因嫉妒便有不息。目干连。不息已。我说远离三昧。(乾隆大藏经《佛说离睡经》)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乾隆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大势至法王子(乾隆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放下是指烦恼的放下,烦恼源自渴爱又叫无明。所以叫你烦恼放下。为什么说佛是最快乐的人呢因为他没有烦恼的束缚啊。没有痛苦当然是好。

“执著”之于成功是一种良好的品质,而佛法却教导我们“放下执著”,那么应该怎么理解佛法的这一开示呢?~

在佛教中,放弃执著,指的是对“无常”、“无我”的五蕴、四大认为是“常”和“我”,因此以假为真、以虚为实,念念不断,产生种种幻想和牵挂,所以说是“妄执”,就是错误的执著。
佛教中,“妄执”有四种。对于欲望的追求,从眼耳鼻舌身体意念各根源寻找快乐、迷惑,叫欲取;对某些观念和想法的固执,叫见取;对于错误的出发点、没有意义的行为约束产生的知见上的迷惑,叫禁戒取;执著一个四大五蕴所构成的假相而不能领会到“我”只不过是一个假相的事实,产生种种对“自我意识”“自我价值”的追求、种种对自我利益的固执、前途的忧虑,叫我取。

在此之外,执著应该还是需要的。比如对于思想的进步、佛法的修行、道德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们刻苦、认真、有信心和恒心。

所以,佛法的执著不是要我们做事稀松,而是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妄”,什么是“实”。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该尽的义务一定要尽责,不懈怠、不迷惑、不固执。要我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错误的执著,就是佛法带给我们的智慧。以这样理解,佛法是不碍世间行的。

所谓放下,是说放弃执著心,不是指放下什么具体东西,是脱离纷乱无理无序的杂念,使心的思维安定、单纯、清晰。当我们专心致志的时候会不被其他事、其他外境所干扰,其实就是一种放下、离开外境的表现。比如你看本很喜欢的小说或者专心上网游戏时,时间感觉过得很快,周围发生了什么、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似乎忘记,这其实就是一种“放下”和“离念”的表现。

凡是放不下什么的,都是因为自我的固执太多,自我的见解、欲望太强烈,不能清醒、平和。一切执着都是来自于“我欲”“我见”,都是放不下这个“我”。什么时候自己的心里多看看别人,少想想自己,就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