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的定南王孔有德发动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孔有德和耿仲明以及尚可喜,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牢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有德是清朝的定南王,为清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孔有德一生都是戎马倥偬,经历了战役无数。孔有德却是明朝的叛逆,因为一开始的时候孔有德与自己的兄长孔有性和耿仲明、耿仲裕兄弟一起投奔了明朝的辽东纵兵、左都督毛文龙,但是这支军队军纪很坏,不听指挥,并且危害地方,所以1628年袁崇焕处死了毛文龙。

毛文龙被处死之后其旧部发生了兵变,于是总兵黄龙赶去镇压,后来孔有德和耿仲明不服黄龙的管辖,于是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1631年八月,祖大寿被清军围困在大凌河,孙元化下令让孔有德带领八百骑兵前去救援,但是孔有德抵达登州吴桥的时候军人因为给养不足发生了哗变,孔有德于是自封为元帅,走上了叛离明朝的道路,史称孔有德叛乱。

1632年一月,孔有德围困了登州城,而孙元化认为可以招降孔有德,所以疏于防范,孔有德让三百士兵假装前去投降,与在登州城内的耿仲明密谋策划,采取里应外合的方式攻占了登州城。活捉了孙元化、宋光兰、王梅等官员。总兵张可大杀死妻妾后自尽于太平楼。孙元化逃回天津,被明政府处死,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攻破黄县,并且在1632年二月围困了莱州城,但是明政府认为可以招降孔有德,一味的对孔有德进行招抚,但是孔有德不听明政府的招降,攻城更加的猛烈,后来还诈降抓住了谢链等官员。明军见招降措施不奏效,于是对孔有德叛军展开了攻势,孔有德很快不敌,于是退守登州,但是登州很快也失守,孔有德带领着一万多人突围而出,乘船向辽东半岛去了,而辽东半岛之上的明朝军队也正在严阵以待想要消灭孔有德,但是明军并没有将孔有德完全消灭掉,孔有德上岸之后去了盖州,后来在1633年四月投降了清朝。孔有德叛乱至此告一段落。



清朝三藩叛乱时,原广西定南王孔有德的部将有没有参与叛乱??~

最典型的属孙延龄,汉军正红旗人,拖沙喇哈番,孔有德的女婿,取孔四贞。 延龄举兵反,杀永年、一茂、同春、一第,幽雄镇及其眷属。诏夺官爵,声讨。延龄乃上疏言光祖、雄诱永年等谋害,上审其诬,谕尚可喜与光祖筹策进攻。延龄自称安远大将军,移牒平乐、梧州诸郡。雄与总兵江义亦以柳州叛应三桂。国安病死。延龄招致万羊山土寇,与所部合设五镇,镇兵二千。俄又自称安远王。庆阳知府傅弘烈当三桂未反,疏发诸不轨事,谪戍苍梧,延龄既叛,授以将军。弘烈说延龄迎师,四贞尤力劝之。十六年,延龄遣弘烈迎师江西。三桂诇知之,使从孙世琮率兵逼桂林,执杀延龄,四贞督兵御战。世琮乃留其将李廷栋戍桂林,出掠平乐、浔州、横州、南宁。弘烈还至平乐,延龄将刘彦明、徐洪镇、徐上远等擒斩廷栋,与国安子成仁并出降。四贞还京师。

孔有德、耿仲明以及尚可喜投降清朝在历史上称之为吴桥兵变,吴桥之变与明政府的腐败有很大关系。自后金下辽沈以后,辽民航海南逃集于登菜者十数万,生活非常艰苦。
正当后金军围困大凌河之际,明登莱巡抚孙元化派参将孔有德和李九成之子千总李应元率兵千人援大凌河,行至吴桥发生兵变,回据登州,最后导致了对明清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有很大影响的孔有德、耿仲明以及尚可喜之降金事件。
孔有德,辽东东宁卫人,李九成、耿仲明辽东辽阳卫人。在后金下辽沈以后,他们相继从辽东逃出,投奔皮岛毛文龙。
毛文龙为集聚个人势力,多将亲信部下收为义子义孙,皆称毛姓,孔有德称毛永诗,李九成称毛有功,耿仲明专制一方,不受节制,被蓟辽督师袁崇焕所杀,三人被调至宁远,属宁前兵备道孙元称毛有杰,故后金方面统称为毛氏。
崇祯二年毛文龙因私与后金通款,化麾下。崇祯三年六月孙元化调任登莱巡抚后,主张恢复辽东宜用辽人,所以孔有德得为参将,李九成为偏裨,耿仲明为中军。大凌河围急,明廷檄孙元化派兵从海上赴援。
孔有德以风逆难往,改从陆路赴宁远。闰十一月末,兵至吴桥,时值天大雨雪,士兵乏食,地方官又故意闭门,迫使士兵出掠。有一士兵捉食新城乡绅王象春(蓟督王象乾之弟)庄鸡犬,象春子假借父伯的势力告于孔有德,孔将士兵捆打贯耳,兵遂大哗,将王氏庄焚毁。
恰好这时李九成奉孙元化之命出塞买马,马价荡尽归至吴桥,遂与其子李应元乘士兵哗变之机胁孔有德叛变。变兵东返连破陵县、临邑、商河、济东、青城、新城诸县,官军不能抵挡。
十八日围莱州,二十日即抵登州。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初三登州城内耿仲明举众内应,孔有德即进据登州。此事发生前孙元化在登州招用葡萄牙人制红夷大炮,训练士兵演习。登州城内积有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余位,旧兵六千,援兵千余,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战船百余艘。
这时完全为孔有德所有。不久旅顺副将陈有时、广禄岛副将毛文龙义子毛承禄等亦率众叛赴登州,拥孔有德为都元帅,并铸印置官,李九成为副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声势大振。明南北海运停止,旅顺东江饷道不通,海外士兵久不得饷,势甚危急。
吴桥之变与明政府的腐败有很大关系。自后金下辽沈以后,辽民航海南逃集于登菜者十数万,生活非常艰苦。而在明政府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对辽人持有偏见,认为辽人多与叛将有旧,不可用,因而引起辽人官兵的很大反感,这是激起叛乱的重要原因。
叛乱发生以后,明政府主抚主剿意见不一,又使事态不断扩大。孙元化主抚,在登州为叛军所执后纵归,明廷即将之逮治论死,继任登莱巡抚谢连亦在莱州被叛军所杀。
莱州长期被围,关内督抚官将一筹莫展,最后明廷被迫从锦宁前线抽调了祖大寿之关宁军夷汉兵丁四千八百余人,由总兵金国奇、参将祖大弼(祖大寿之弟),祖宽(祖大寿之侄)及原任总兵吴襄吴三桂父子率领,入关赴山东,这才改变了战局。
八月明军大败孔有德于新河县之沙河,莱州围解,九月初一日进围登州。十二月李九成突围时被打死。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孔有德、耿仲明率兵船百八十余艘,携登州物货子女从海上逃走,游弋于旅顺、广鹿诸岛间,屡被明兵截杀,兵船损失过半,李应元被打死,毛承禄被俘。
四月在明军追击之下,投降了后金,携船六十余艘,官将兵丁家口共一万三千余人。崇祯七年二月广鹿岛副将尚可喜(毛永喜)亦率兵丁家口三千余人投降了后金,自此皮岛孤悬海外,明军在海上的势力大衰。
孔、耿、尚投降后,大大增强了后金的军事力量,从此后金不仅有了一支精锐的水师,而且还得到一批制造西洋火器红夷大炮的技术人员。
因此皇太极给予崇高的礼遇:出迎十里外,行抱见礼;授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尚可喜为总兵官,并许仍各领其众;号令、鼓吹、仪卫亦如其旧,位仅列诸贝勒之次。
除出兵用刑必须奏请外,其余一切自主;号孔有德、耿仲明军为天佑军,尚可喜军为天助军,旗色用白镶皂,它们成为后金内部别于八旗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时,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

扩展资料:吴桥兵变的结果:
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二十日,李九成闻莱州兵败后,遂将软禁于登州的谢琏杀害。三十日,官兵进抵距黄县二十里的白马塘,叛军倾巢来战,号称十万之众,其中包含马兵万骑;是役,叛军再度惨败,有一万三千人被斩,八百人被俘,至于逃散以及坠海而死者,不下数万。
崇祯五年(1632年)九月初一日,明军各路俱至登州开始围城。登州三面环山,北面向海,为避免遭敌夜袭,明军乃以数日的时间构筑一道长达三十里之围墙,其高如城,东西两端俱抵海。由陈洪范、刘泽清率步兵守西墙,吴襄、靳国臣等率骑兵接应。
刘良佐、邓玘等率步兵守南墙,金国奇、祖大弼等率骑兵接应;牟文绶等率步兵守东墙,祖宽、张韬等率骑兵接应。由于叛军拥有二十几门红夷大炮,且李九成素负骁健,常出城搏战,双方往往以数千马步军配合火炮进行大规模野战,互有胜负。
因城上的火炮威力强大,且防守森严(如城中衢路不许辽人以外者任意行走,违者斩之;又,每垛夜间均以五人防守,按更轮替,传箭警睡;不时还缒人至城外夜巡),明军数次攻城俱无结果,遂决定采行紧守坐困的策略。
崇祯五年(1632年)十二月初三日,李九成率叛兵出战时殁于阵,改由王子登替代,因九成勇谋均甚于孔有德,且叛变过程主要的攻守战役多由他与陈有时担任前锋,素为辽人所推戴,叛军士气于是大受打击。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高起潜在挂榜山(今蓬莱市城南)新筑铳城,并用红夷大炮轰击城内,令叛兵胆寒,明廷于是决定自北京再赶运四、五门大炮。
由于城中日益乏食,孔有德乃于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乘船自海上遁去,殿后的耿仲明和毛承禄则于十六日潜逃。十八日,官兵攻下水城,叛军被俘者千余人,自缢及投海而死者四、五千;至此,始完全收复山东。
崇祯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孔有德率叛军近万人突围,弃城登船而逃。驻守在旅顺、长山、鹿岛的明总兵黄龙,预计孔有德兵败后必经长山、旅顺而投奔后金,早已严阵以待,周文郁等也穷追不舍。
孔有德部在旅顺一带登陆后,黄龙率兵伏击,擒获孔有德部将毛有顺、毛承禄等人,大败叛军。孔有德、耿仲明等率余部逃到盖州。
崇祯六年(1633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率叛军及家眷10000多人在鸭绿江口与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率领的后金兵会合,被要求剃发,登莱之乱遂告结束。
由于孔有德带来了后金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所以皇太极对他们的投降极为重视,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并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相待,仍以他为都元帅,安置东京(辽阳),自成一军,称“天佑兵”,给予特殊待遇,随后便引后金兵攻占黄龙所在之旅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桥兵变

华夏民族最后一个血性男儿,一个人扛起了一个民族最后的希望
答:而李定国需要面对的第一个强敌,便是当时封藩广西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孔友德原为东江军毛文龙部第一悍将,但是带领东江军登州兵变,携西洋火器大炮和新式陆军投靠了满清,可谓大明除吴三桂外第一罪人。 经过一系列战役,李定国所部连破孔有德部将,终在大榕江决战中,大败孔有德所部精骑,是役清军「 ”弃甲断骼遍于溪谷”...

在明朝的降将中,为何就孔有德最受满清器重呢?
答:皇太极登基之后,封孔有德为恭顺王并且赏赐了很多财物,皇太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明朝更多官员投降于他。明朝灭亡了之后孔有德扔在一线帮助清朝肃清明朝余孽,不仅参与了围剿李自成和张忠献,还带兵南下攻打南明政权,为此皇太极再次封孔有德为定南王,并且让他带领两万士兵前往广西驻守。

孝庄皇太后的义女孔四贞─读史之四十九篇
答:孔四贞(1635年生)是大清王朝在建国初年定南王孔有德的独女,顺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跃在西南的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余部——大西军,北伐抗清。起义军在李定国率领下,打到广西。虽然孔有德对援军的到来还抱有一线希望,但他必须做最坏的准备——万一援军未到桂林就已经陷落,他本人作为清王朝的定南王以身殉国理所当然,但他...

清初投降的那些明朝大将,结局分别如何?
答:先说一下五王中的前四王,也是最被世人熟知的清初四藩王。孔有德,原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于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登州兵变。崇祯六年(1633年)投降清廷,并带走大量火炮和技术人员。崇祯九年(1636年)封恭顺王。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镇守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被南明李定国围困桂林,兵败自杀。他有个女儿...

数一数明朝时投降大清的那些将领,看看他们最后都有怎样的结局
答:第三位是定南王孔有德,他本来是毛文龙的手下,而毛文龙又是当时大明安插在大清腹部的主要对抗力量。当毛文龙死了之后,他就开始反叛,发动了兵变,投降了清军。这也导致了清军在这一地区没有了障碍,可以腾出手里对付明朝了。后来这个人被明朝军队给围困了起来,不得不选择自杀。第四位则是三藩之一的靖...

李定国将军事迹?
答:孔有德退守桂林。7月2日,李定国马不停蹄地组织兵力对桂林进行攻城,昼夜不息。4日,李定国部攻克了桂林,清朝的定南王孔有德走逃无路,投火自杀;另一个降清的叛徒陈邦传被生擒,押解至贵阳处死。紧接着李定国又攻占柳州、悟州等地,将清军逐出占领了广西全境。李定国的大军继续北上,攻克湖南的永州、衡阳、长沙,前锋推进...

清朝封过亲王的汉人有几个。都是哪些?
答:(二)孔有德,原为平辽总兵官毛文龙部将。毛文龙死后,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崇祯四年(1631年),孔有德发动兵变,不久投降满清,被受封为恭顺王。出征朝鲜,锦州,松山等地。入关后,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农民起义军,镇压了江南各地的抗清斗争。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并让他开藩设...

清初四个汉人藩王中有三藩造反 剩下的一个人又是谁
答:这四人先后两次被封为异姓藩王,成为清初四大汉人藩王。可是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的“三藩之乱”,有镇守云贵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孙),那四大藩王之中的另一位藩王,定南王孔有德去了哪里?怎么没有参加叛乱呢?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三藩,三藩的来历是什么啊
答:三藩是指清朝入关时为嘉奖帮助他们攻打李自成的农民军,并且荡平明朝残余势力的明朝将领,而封他们三个为藩王,其实最初是四个他们分别是平西王吴三桂驻扎在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扎在广东,靖南王耿仲明驻扎在福建,定南王孔有德驻扎在广西,并且由当时执掌军政大权的摄政王多尔滚与他们杀马盟誓,清朝与他们互不相负。后又因...

清朝的汉人王爷都有谁?
答:定南王---孔有德(?—1652年),明末清初武将。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明末任参将,矿徒出身,曾是辽东海盗,后投效毛文龙,与尚可喜被称为“山东三矿徒”,毛文龙后为袁崇焕所杀,其旧部由副将陈继盛统辖,不久,参将刘兴治在皮岛叛乱,杀陈继盛等十余人,总兵黄龙随即赴皮岛镇压。天聪七年(16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