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样的官职,让孙权只为陆逊一个人单独设立?

作者&投稿:曾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朝政,职位甚高。《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无疑是魏蜀吴三国的朝廷重臣了。比如曹魏历史上,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曾担任大将军,再比如蜀汉历史上,蒋琬、费祎、姜维曾担任大将军。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孙权建立的东吴,除了大将军这一官职,还特别设立了上大将军。“上大将军”之职并非汉制,而是孙权为陆逊特别创立的,“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也即上大将军的地位,还要在大将军之上,这显然是东吴位极人臣的官职了。

上大将军:陆逊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东吴后,因为赞赏陆逊的功绩,所以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因此,在公元229年时,陆逊不仅是东吴武将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位列东吴文武百官之首了。而这,自然也是和陆逊的功绩相适应的。在公元229年之前,陆逊不仅协助吕蒙夺取荆州,促使东吴的疆域明显增加,更是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久经沙场的刘备,巩固了东吴对于荆州的占领。在夷陵之战后,陆逊还防御曹魏的进攻,成为东吴武将中的栋梁。特别是在周瑜、鲁肃、吕蒙之后,陆逊在东吴的地位,自然是不可撼动的。

赤乌七年(244年),陆逊被孙权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对于陆逊来说,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总的来说,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朝政二十余年。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陆逊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在三国的文臣武将中,陆逊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完全可以和蜀汉丞相诸葛亮相提并论。

上大将军:吕岱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东汉末年,吕岱因避乱而南渡,这和诸葛瑾等人的情况比较类似,并且同样受到了孙权的赏识。建安十六年(211年),吕岱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叛乱。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延康元年(220年),吕岱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吕岱平定士徽叛乱,控制岭南,从而被孙权晋封为番禺侯。

上大将军:施绩


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制,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大司马,比如蜀汉建立后,刘备就册封马超为骠骑将军。而这,意味着施绩距离上大将军一职,已经是越来越接近了。公元258年十月,孙休的登基称帝,同年腊月孙休与张布、丁奉等密谋,除掉执掌大权的孙綝,施绩便被任命为上大将军、都护督,也即施绩成为东吴第三任上大将军,也是最后一位上大将军,自施绩之后,东吴就没有人担任这一官职了。《三国志》的欧哲陈寿评施绩有将领之才,可以说继承父业。公元270年四月,施绩卒,之后吴国荆州的兵马大权便交到了陆逊之子陆抗手上。



~

为何孙权后期对待陆逊那么残忍,什么导致的呢?
答:孙权和陆逊的君臣关系,原本是东吴的典范。夷陵之战后,刘备去世,蜀汉和东吴开始修复关系,东吴方面是陆逊在负责。于是,孙权干脆刻了自己的印信放在陆逊的府中,这是为了方便让陆逊行事。为什么孙权和陆逊的联系,这么不方便呢?原来,东吴夺得荆州,拥有了漫长的长江天堑,原来的政治中心建邺,地理太偏,于是打算搬到武昌(江夏鄂...

被称为“江东社稷之臣”的陆逊最后为何被孙权逼死?
答:在孙权看来,让谁来继承大统,这是他的家事,谁都不能插手,尤其是像陆逊这样的开国功臣,更不能染指。既然陆逊参与了,那就只能死路一条了。其三是因为陆逊所在的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家族”之一。陆家在江东有着非常高的声望,孙权想要在江东站稳脚跟,必须要拉拢陆家,得到陆家这个豪门大家的支持,而...

孙权靠什么,怎样登上的帝位呢?
答:一.临危受命:孙权接了个烂摊子。孙策被刺杀,临终将江东权力交给弟弟, 这短短的一句话,其实隐藏了很多信息:孙策为什么不将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孙策死时26岁,他有是儿子的,他儿子叫孙绍。如按照古代传统,肯定是传给儿子的。大家不要忘了,孙策死的时候,他的正式官职是:讨逆将军,一个杂号...

为何孙权后期残忍对待陆逊?他犯下了哪两个错?
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更可况孙策的后代只是终身为侯,对待亲人尚且如此忌惮,对于已经出将入相,又深的朝中人心的陆逊又怎不会心生不满,以至于陆逊悲愤而死呢?第二,从陆逊功高震主,孙权受到其牵制影响的角度来分析。由历史记载可知,陆逊在吴国的官职十分的...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
答:陆逊真正意义上的崭露头角,是在二百二十二年的时候,他被孙权任命为大都督和刘备作战,此时的他想要牢牢的把握住这次机会,因为赢了敌人不仅是为了证明给自己的主公看他没有认错人,也是为了实现属于他的价值。在这场战役中,他通过对天时地利以及客观情况的判断,利用刘备大军露出的弱点,采用了火烧连营...

孙权为何要逼死陆逊?
答:但在陆逊步步高升的同时,整个陆氏家族也飞速壮大,占据大量重要官职,陆氏之于孙吴,就像司马氏之于曹魏一样,想想曹丕、曹睿父子二人对于司马懿的忌惮,就可以想象孙权怎么看陆逊了。君主对于功勋盖世的能臣的顾忌,不会因为这个人品格高尚、忠心不二就有所减少,特别随着孙权年龄越来越大,猜忌之心日益严重...

刘备孙权这些人在自立为帝之前都是什么官职
答: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前是大司马,位列三公之上,名义上号令天下军马。孙权是吴王、大将军。

通过关羽死后他封的官职可以看出,孙权的野心究竟有多大?
答:对于孙权来说,不仅夺取了荆州,还杀害了关羽,这足以让蜀汉内部的武将义愤填膺了。更为关键的是,孙权还册封了益州牧、汉中太守这两个重要官职,这等于宣布益州、汉中是我东吴的疆域了。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刘备还可以忍气吞声,整个蜀汉上下无疑会人心四散。除此之外,益州的豪强雍闿等人还...

什么原因导致孙权明知陆逊是东吴的护盾,还一定要逼死他?
答:高到连孙权这个做东吴当家人的人都要忍不住羡慕嫉妒恨的地步了,所以为了稳定自己的权位,孙权就算不因上述两个原因逼死陆逊,也是会因为这个原因逼死陆逊的。纵使陆逊再怎么表现出忠诚于孙权的样子来也无用,谁让他已经成为孙权视为眼中钉一般存在的人物了呢?四、陆逊与孙策之间的姻亲关系孙策是孙权的...

三国时期陆逊在东吴的地位怎么样?一生有何作为?
答:陆逊对国家也是鞠躬尽瘁。他即使在外处理事情,也时刻心记朝廷事务。为朝廷招贤纳士,使朝廷能够越来越强盛,国家越来越富裕。陆逊还时刻为孙权出谋划策,且没有一次意见不是对的。熟话说:“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随着陆逊所立的功劳越多,自己的官职也就越大。前丞相死去后,孙权就要陆逊担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