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指 幼儿期是指几岁这一年龄段

作者&投稿:钟离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按照第七版或者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的第一章讲解,一般分为七期。胎儿期在出生之前,新生儿期在28天,1岁以内称为婴儿期,1-3岁是幼儿期,3-6岁或者7岁上学之前称为学龄前期,6-12岁是学龄期,12岁以后女孩到18岁、男孩到21岁称为青春期。21岁之前的男孩和18岁以前的女孩理论上属于儿科内容,因为身高、体重看着像成人,但是情感、控制情绪等还不是成人,属于需要保护的儿童。
幼儿期,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的年龄段略有偏差。临床医学领域根据生理学的特征,一般将1~3岁定义为幼儿期[1],也有观点将3~6岁划分为幼儿期。[2]
上述两种分法的特征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辅食添加,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成人,肌肉、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幼儿大脑重量在继续增加,3岁时为1011克,到6岁时能达到1280克。这时皮层细胞的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增多,并不断地髓鞘化;皮层细胞之间的联系增多,分析综合活动日益完善,皮层各叶相继成熟,皮层抑制功能迅速发展。这些,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处于领先地位。1~3岁内头围全年增长2厘米;以后直到14岁,仅增4~5厘米,达到成人的头围。出生时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左右小儿的胸围赶上头围;1岁后只12岁胸围超过头围。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颅囟的变化反映了颅骨发育情况。一般1岁半的幼儿颅囟都应闭合。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仍稳定增长:体重稳定在每年增长2kg左右,身高稳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婴儿时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为下降。从会走、会跳、会跑开始,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神经心里发展迅速:语言、记忆及思维想象力、精细运动等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趋向智力发展过渡。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周围交往增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多样化,易产生同情感、荣誉感、信任感,正确引导下,可逐步区别好与坏,喜欢与不喜欢。

虽然我们把小一点的孩子都称之为宝宝,但其实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宝宝的叫法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幼儿期的年龄范围到底是什么?

  关于幼儿期的年龄范围划分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是1~3岁,有人认为是3~7岁。在临床医学领域上,一般认为,幼儿期是从1岁到3岁这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孩子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辅食添加,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1、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果冻

  所有果冻的包装袋外面都会写上,三岁以内幼儿勿食,可是有些爸爸妈妈看着孩子很想吃的样子就会心软,觉得吃一点没事。由于果冻是一大块,若是三岁以内的幼儿单独吃很容易被吸入气管,造成小孩子的窒息。而且果冻里面添加的香精、人工合成色素等对幼儿的成长都是没有利的。

  2、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瓜子和花生

  由于三岁以内的幼儿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会剥瓜子壳,直接吃很容易造成瓜子壳卡到喉咙或者气管,并且瓜子容易上火,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较小的幼儿最好不要吃瓜子。花生虽然富有营养,但是花生的外壳坚硬容易卡到喉咙里,并且花生米不适合幼儿咀嚼,所以花生同样不能吃。

  3、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巧克力

  巧克力的脂肪含量高,热量高,可以快速的补充能量,但是巧克力的蛋白质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幼儿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巧克力含有的糖分多,过量摄入容易蛀牙,容易引起肠胀气的情况,所以三岁以内幼儿最好不要吃巧克力。

  4、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油炸食品及腌制品

  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较多,幼儿肠胃不完善,不容易消化,并且外面的油炸食品卫生多数都不能达标,在经过反复高温操作之后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腌制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添加剂添加其中,对身体有害无益,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所以幼儿不能吃油炸食品及腌制品。

  以上就是本文主要内容,希望家长能了解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慢慢地适应成长的过程。

一般分为七期。胎儿期在出生之前,新生儿期在28天,1岁以内称为婴儿期,1-3岁是幼儿期,3-6岁或者7岁上学之前称为学龄前期,6-12岁是学龄期,12岁以后女孩到18岁、男孩到21岁称为青春期。21岁之前的男孩和18岁以前的女孩理论上属于儿科内容,因为身高、体重看着像成人,但是情感、控制情绪等还不是成人,属于需要保护的儿童。

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增加,家长在日常照顾中应注意既要促进孩子的独立性也要保证安全和卫生。幼儿衣着应宽松、保暖、轻便以易于小儿活动,颜色应鲜艳。因为儿童喜欢明亮的颜色,而且可使小儿易被司机看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幼儿末期,大多数孩子已能自己穿脱衣服,所以衣着应简便易于穿脱。鞋子要舒适,鞋底为平软的厚底,以便保护双脚。
  幼儿的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早期幼儿每晚可睡12小时,白天小睡2次,幼儿末期每晚可睡10~11小时,白天小睡1次。睡眠习惯养成后尽量不要任意变动。幼儿睡前常需有人陪伴,或带一个喜欢的玩具上床,以使他们有安全感。就寝前不要给孩子阅读紧张的故事书或做剧烈的游戏。
  幼儿期应开始口腔的保健。早期可用软布轻轻清洁幼儿牙齿表面,逐渐改用软毛牙刷。3岁后应能在父母的监督下自己刷牙。为保护牙齿应少吃易致龋齿的食物,如糖果等。有些幼儿习惯于含着奶瓶,喝着牛奶或果汁入睡,这会对牙齿造成极大危害,应去除这一习惯,或改用杯子喂纯水。保健人员还应指导家长带幼儿做定期口腔检查。

幼儿期,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的年龄段略有偏差。一般将1~3岁定义为幼儿期。此期幼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
在幼儿期,个体的生理不断地发展变化,身高、 体重在增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于成人, 肌肉、 骨骼越来越结实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不断成熟和发展。幼儿大脑重量在继续增加,3岁时为1011克,到6、7岁时能达到1280克。这时皮层细胞的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增多,并不断地 髓鞘化; 皮层细胞之间的联系增多,分析综合活动日益完善,皮层各叶相继成熟,皮层抑制功能迅速发展。这些,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条件。 幼儿头颅的发育与其它部位相比,处于领先地位。1~3岁内头围全年增长2厘米;以后直到15岁,仅增4~5厘米,达到成人的头围。出生时新生儿的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左右小儿的胸围赶上头围;1岁后只12岁胸围超过头围。牙齿的发育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1岁时婴儿应出6~8颗乳牙;2岁半时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颅囟的变化反映了颅骨发育情况。一般1岁半的幼儿颅囟都应闭合。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仍稳定增长:体重稳定在每年增长2kg左右,身高稳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婴儿时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为下降。从会走、会跳、会跑开始,接触外界环境相对增多。神经心里发展迅速:语言、记忆及思维想象力、精细运动等发展增快,对外界环境产生好奇心,好模仿,趋向智能发展过渡。

虽然我们把小一点的孩子都称之为宝宝,但其实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宝宝的叫法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幼儿期的年龄范围到底是什么?
  关于幼儿期的年龄范围划分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是1~3岁,有人认为是3~7岁。在临床医学领域上,一般认为,幼儿期是从1岁到3岁这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孩子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辅食添加,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1、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果冻
  所有果冻的包装袋外面都会写上,三岁以内幼儿勿食,可是有些爸爸妈妈看着孩子很想吃的样子就会心软,觉得吃一点没事。由于果冻是一大块,若是三岁以内的幼儿单独吃很容易被吸入气管,造成小孩子的窒息。而且果冻里面添加的香精、人工合成色素等对幼儿的成长都是没有利的。
  2、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瓜子和花生
  由于三岁以内的幼儿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不会剥瓜子壳,直接吃很容易造成瓜子壳卡到喉咙或者气管,并且瓜子容易上火,没有什么营养价值,所以较小的幼儿最好不要吃瓜子。花生虽然富有营养,但是花生的外壳坚硬容易卡到喉咙里,并且花生米不适合幼儿咀嚼,所以花生同样不能吃。
  3、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巧克力
  巧克力的脂肪含量高,热量高,可以快速的补充能量,但是巧克力的蛋白质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幼儿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巧克力含有的糖分多,过量摄入容易蛀牙,容易引起肠胀气的情况,所以三岁以内幼儿最好不要吃巧克力。
  4、一到三岁幼儿不能吃油炸食品及腌制品
  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较多,幼儿肠胃不完善,不容易消化,并且外面的油炸食品卫生多数都不能达标,在经过反复高温操作之后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腌制食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添加剂添加其中,对身体有害无益,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所以幼儿不能吃油炸食品及腌制品。

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八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
前运算期(2~7岁)、
具体运算期(7~12岁)、
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幼儿期,不同的划分标准,划分的年龄段略有偏差。临床医学领域根据生理学的特征,一般将1~3岁定义为幼儿期 ,也有观点将3~6岁划分为幼儿期。
上述两种分法的特征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由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点在于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营养和辅食添加,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答:③婴儿期。或称乳儿期。从生后28天到1 周岁。④幼儿期。1~3周岁。⑤学龄前期。从幼儿期结束到入小学前,即3~6或7岁。⑥学龄期。从入小学到青春发育开始,一般指 6或7~12岁。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一般范围是10--23岁,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2年。随地区、气候、种族...

儿童是什么年龄段的?(几岁—几岁)
答:一,0周岁为婴儿 。二,1周岁-6周岁为幼儿。三,7周岁-12周岁为儿童(与少年期重合,也可称少年儿童或少儿) 。四,13周岁-17周岁为少年(也可称青少年)。由此可以看出,凡是18周岁以下的人,都可以称之为儿童,那么13岁也是可以过儿童节的。

儿童年龄段划分
答:儿童的年龄从广义上来讲,从出生到18岁之前都应该属于儿童。新生儿阶段新生儿阶段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28天之内。婴儿时期婴儿时期是指一岁之前。幼儿期幼儿期指1-3岁之间。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指6-7岁上学之前,在三岁之后都称之为学龄前期。学龄期学龄期指6-...

儿童期是几岁到几岁?
答:儿童期是7岁至12岁前的时期。儿童的年龄段具体划分:1、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

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时期的大概年龄段?
答: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2岁 幼儿期2-3岁 学龄前期3—6、7岁 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30岁 中年期30—50岁 老年50岁以后

出生,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分别对应的年龄段...
答:出生,0-1岁 婴儿,1-3岁 幼儿,3-5岁 儿童,5-7岁 少年,7-16岁 青年,16-35岁 中年 , 35-55岁 老年 55岁以后 大概的分类是这样,由于人口寿命的提高,中老年的年龄定义会略微有微调

多少岁是儿童期
答:儿童期是指几岁到几岁 1. 一般来说2-12岁算是儿童时期属于童年。2. 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

儿童几岁到几岁
答:儿童的年龄从广义上来讲,从出生到18岁之前都应该属于儿童。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新生儿阶段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28天之内;婴儿时期是指一岁之前;幼儿期指1-3岁之间,学龄前期指6-7岁上学之前,在三岁之后都称之为学龄前期,学龄期指6-7岁到青春期之前,青春期一般是10岁...

年龄段划分标准
答:中国的年龄分段(按周岁):1、童年 0岁—6岁。(1)婴儿期0-3周月;(2)小儿期4周月—2.5岁;(3)幼儿期2.5岁后—6岁。2、少年 7岁—17岁。(1)启蒙期7岁—10岁;(2)逆反期11岁—14岁;(3)成长期15岁—17岁。3、青年 18岁—40岁。(1)青春期18—28岁;(2)成熟期29—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