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众生苦,悟生命道。躯心之所,心万物根。万物众生相,万众生无相。什么意思? 佛教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种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众生苦难的感同身受,以及对生命的悟道。躯体和心灵的存在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而万物则是生命的基础。万物众生都有其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无相。无相是指众生没有固定的形态和性质,它们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感知和理解众生,去领悟生命的本质和道理。

去感觉体会,自己是一个凡夫众生的时候,各种生老病死痛苦烦恼的难受感觉。
产生了出离心,就会有分析探索生命和物质核心本质的求道心。
如果明白肉身这个身躯,本是妙觉之幻象。
妙觉这个真心,也叫法身,是一切物质,规律的本质。
一切物质和生命的外形,重量,颜色,硬度,温度,气味等,都是名为色香声味触法。都是名字和尘相。
生命的本质是妙觉,是没有名称相状的。
看明白楞严经,才能更好的体会这段诗词。

理解众生的苦,悟生命的意义。
躯体是心的舍,万物皆有心。
万物就像众生相,万物众生在你的脑子是无相的是妄念。
这几句话牛逼啊!绝对是对佛道有深刻理解的说的。
能请问下你在哪里看到的或听到的这几句话。

佛教是宗教吗~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


扩展资料: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
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既、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与西方宗教有什么区别?

品禅语悟人生道路(精选99句)
答:9、不与被常住革除僧籍的叛道者来往,否则于己于彼,皆为不利。 10、欲使众生离苦得乐,必须以“智慧...21、【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能够忍别人所不堪忍受的事情,是很多福分的源泉。 22、有慈悲心,就是佛心...49、【禅语悟道】不杀害生命,不欺蒙众生,只愿利益有情。轮回中的一切芸芸众生,皆是往昔曾做过我们...

请佛学大德解释并指正,谢谢!
答:明心可入道,悟后方实修。不垢亦不净,去染是佛心。偈云:“莫道无心便是禅,无心犹隔万重山”复说如下:六尘外境,谓色声香味触法尘,其实,六尘双具“外相分”、“内相分”;简言之,外相分即为“客观世界”;内相分则是经由六根之“胜义根”分别后,在六识心之中产生的影像;而众生...

佛教说无差别心、比较心。众生皆苦等等。为什么还有转生为女等观点...
答:佛教说无差别心、比较心。众生皆苦等等。为什么还有转生为女等观点、比丘尼和比丘的戒律多少不一! 那是您对佛教的认识尚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熟读经典,就知道佛教并不贬低女性。 女身成佛 有一

佛经中参透生死的句子
答:1、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2、一茶悟尽人生苦短,一酒看破生死。3、此生幸得暇满船,生死海中度众生。4、看淡生死,却更要好好活着。5、没有经历过生死,怎知生命可贵。6、生死是一体的,不是两个,生了要死,死了还会再生,所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生...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答:六道众生是最苦的了,人道、天道、阿修罗道还轻点。在迷的众生对于畜牲类是残酷无情的,连打带骂,任意宰杀,吃畜牲的肉,穿畜牲的皮,那不苦吗?堕落畜牲道,这都是自心之所招感的,就是心不觉悟,不净化,心迷惑、浊恶、染污太严重了,贪、瞋、痴性。这值得我们深恶痛绝、深思的啊!改往...

经典佛语的语录
答:63、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64、禅师在寺院空地上洒了些蜜,许多...91、小慈但心念与众生乐,实无乐事;小悲名观众生种种身苦,怜悯而已不能令脱。大慈令众生得乐,亦与乐事;大悲怜悯民众生苦,亦能令脱苦。 92、只是表面...

迷悟皆由心,心为苦乐门。智慧转万物,步步莲花生。
答:一、 迷悟皆由心 佛祖悟道:“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说明在因地上,众生都是佛,我们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但因为有妄想执着,所以不能证得。禅宗慧能说:一念悟众生即佛,一念迷即凡夫。那么我们可以继续追问:“谁在迷?谁在悟?”禅宗历史上流传着三祖...

达摩论之《达摩大师悟性论》
答: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折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修之...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不苦哉!若以至理而论之,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解脱时?若前心不造...

佛家语录经典语录
答: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

请站在佛学的角度,解释下可以看到其他众生
答:既得天眼、天耳,见知众生身形、音声,而不解语言种种忧、喜、苦、乐之辞故,求辞无碍智。但知其...知其心已,未知本所从来故,求宿命通。既知所来,欲治其心病故,求漏尽通。得具足五通已,不能变化...可以这么解释:你朋友前世修行得眼通,可惜未悟,反而落入下三道;今生为人,习气未除现在很简单: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