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是什么?

作者&投稿:车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1、先秦

第一,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

第二,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记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第三,士的兴起与活跃,对文学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四,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文史哲部分,一方面诗乐舞结合,此外,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此外,先秦文学突出表现了现实性、独创性和地域性。

2、两汉

第一,创作主体的环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它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憰谏为己任,并成为大赋这种汉代新兴文体的作者;

第二,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汉代文学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

第三,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

第四,汉代乐府民歌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间继而在文人中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并由此酝酿出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五七言体。

二、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1、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第一,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了鼎盛的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且达到鼎盛的阶段;

第二,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了骈赋;

第三,“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这两个诗歌的范式,先后在这个阶段的头尾确立起来,作为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成为后代诗人追慕的极致;

第四,这是一个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的阶段,作家独特的人格与风格得以充分展现;

第五,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若干文学集团,其内部切磋提高了文学技巧;

第六,玄学和佛学渗入文学,使文学呈现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2、唐中叶——南宋末

第一,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革新,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革新;

第二,诗歌经过盛唐的高潮之后到中晚唐另辟蹊径,到宋代终于找到了另一条路:由中晚唐诗人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人文意象明显增多。

到了宋代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由杜甫、白居易开创的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晚唐一度减弱,到了宋代又普遍得到加强,宋代诗人与学者身份合一,诗歌议论成分增强,并具化俗为雅的美学追求。

第三,唐中叶以后曲子词迅速兴盛起来,并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第四,唐中叶以后传奇的兴盛,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成熟的阶段,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唐代“市人小说”的兴起和宋代“说话”的兴盛,则是这个阶段内文学的新发展。

3、元初——明中叶(正德末)

第一,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

第二,文学的传媒不仅是写在纸上或刻印在纸上的读物,还包括了说唱、扮演等艺术形式;

第三,儒生社会地位降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的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

第四,元代文学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共同创造了元代文学的辉煌,而明代流行的传奇又是对元曲的继承与发展;

第五,元末明初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它们预示着一个长篇小说的时代到来了。

三、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

1、明嘉靖初——鸦片战争(1840)

第一,文学集团和派别的大量涌现,并经常论争;

第二,诗词、戏曲和小说均有所成就,其中戏曲和小说最为卓著。

2、鸦片战争——“五四”运动(1919)

第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许多作家在向西方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的同时,也寻求到新的文学灵感;

第二,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

第三,文学被视为政治改良的工具;

第四,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了;

第五,报刊作为新媒体出现,一批新的报人兼具作家的身份,以报刊传播其作品,报刊文体出现;

第六,诗歌方面出现“我手写我口”的口号。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中国几千年来的的封建王朝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繁荣发展,唐诗、宋词、元曲的繁荣发展,配合其他汉乐府、歌赋等百家争鸣,形成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而鸦片战争带来的变局,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带来无数新的灵感。从此中国文学开始向救亡图存、改良社会等方向发展,形成近代特色的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学史



~

...史曾经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转折,出现了几次大的历史分期...
答:1919年以前,叫古代;1919-1949叫现代;1949以后叫当代

外国文学史的文学
答: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其文学分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公元前12——8世纪这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希腊神话是希腊最早的文学形式,又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它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散见于古希腊各种文献中。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与近代史时间框架
答:关于“现代文学”的下限,分歧倒不是很多.第一种观点是1949年.这既是正统的,也是大多数人的观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但近年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理由是从文学自身来看,1949年没有什么重大事件.第二种观点是1976年“文革”结束,从新时期以来是“当代文学...

简述明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概况。
答:【答案】: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前期作为元代文学的馀波和明代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以视作中国中古文学的最后阶段;嘉靖以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中国文学正式步人近古的新时代。元明之际的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

1976为什么是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分期
答:有分歧的。教学中一般还是把1949年作为分期,你可以参考一下下边这篇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结束,是中国历史上的近代。近代社会是古代的终结和现代的前夜。而近代文学不仅标志着古代文学的终结,还下启现代文学的新生,因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现代文学都是从五四新文学说起的,但实际上在...

汉语的历史时期怎样划分
答:因此,在大体一致的状况下,存在小的差别。但有一点,大家是一致的,即:大的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一致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不同点主要存在于对“古代汉语”的历史时期的划分上——你只需看成是“大同小异”,有一个大体上的一致即可。不必强求所有教科书或著作上对“汉语历史分期”的表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期七段划分依据
答:三期七段说试图打破按朝代分期的框架,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的参照。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

梳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脉 明确代表作有那些?
答:但是,和“20世纪”不同,这三个概念虽然也是表述时间的阶段性的,但它们却带有明显的历史人文色彩,有着特定的社会政治指向,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依据这种社会政治革命的分期来划分文学发展阶段,又必然会有削足适履之憾。事实上正是如此。对政治分期的依附,意味着对...

论述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
答: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来自“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和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两种文学传统的影响。它们有时是以互相补充或者比较一致的方式、有时则以互相冲突以致取代的方式来影响当代文学,这就构成了当代文学的种种特点及其辩证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唐诗应如何分期?
答: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此后诗家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