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击壤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莘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击壤歌原文: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击壤歌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注释 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作:劳动。息:休息。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击壤歌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著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击壤歌创作背景

  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传说在尧帝的时代,「天下太和,百姓无事」,老百姓过著安定舒适的日子。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一边悠闲地做着「击壤」的游戏,一边唱出了这首歌。

击壤歌鉴赏

  这首歌谣的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农村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者用极其简朴的语言描述了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劳动生活。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生活简单,无忧无虑。后两句「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述的是远古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另一方面——吃和喝。自己凿井,自己种地,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最后一句抒 *** 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样安闲自乐,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句诗反映了远古农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农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

  这首歌谣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感情。从中可以看到老子「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影子。语言简朴,叙事简练并结合抒情议论,开头四句连续使用排比句式,语势充沛。整首歌谣风格极为质朴,没有任何渲染和雕饰,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歌者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的神情,都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诗词作品: 击壤歌 诗词作者:【 先秦 】 佚名 诗词归类: 【古诗三百首】、【赞颂】、【生活】、【民谣】



~

时雨陆游古诗解释 时雨陆游古诗翻译
答:3、麦饭:大麦粒和豆煮的饭。4、菱歌:采菱之歌。5、惰农:不勤于耕作的农民。6、永日:从早到晚;整天。7、衰发:衰,在此读作“cuī”,白发。8、不栉:不束发。9、击壤:古游戏名,一般认为是古代的一种投掷类游戏。《时雨》赏析陆游这首《时雨》描写了芒种来临时,家家户户农忙的景象。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含读音注释)
答:说到《九成宫醴泉铭》其实大家知道的这个还是挺给力的,现在很多人练书法,这个九成宫醴泉铭就是帖子,照着练的,但是也有人注意到了,这个九成宫醴泉铭的文化含义,话说这个九成宫醴泉铭的全文要是读出来也是非常的给力的,也可以知道当时这个社会的人是一些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情了,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唐九成宫醴...

欧阳询的九成宫的译文和原文谁知道?
答:(19)“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后成为歌颂盛世太平的典故。(20)靡谢天功,安知帝力:靡:不,无。力:功。此二句即《击壤歌》之“帝何力于我哉?”之意。(21)上天:天道。载:行,运行。无臭无声:嗅无味听无声。(22)...

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原文与赏析
答:比较《记》语“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此二句诗尤具岁月绵邈、桃源渺茫之感。以下便正面展开桃源世界,揭示其文化特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桃源人相勉努力耕种,他们日出而作,日落各归所居休息。此二句,暗用《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用得到家。“...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与赏析
答:“日入”,看来是拈用了《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意,这便加深了诗意蕴藏的深度。因为那两句之下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见《群书治要》引《帝王世纪》,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已引,文字略有不同。)“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写出眼前收稻之时节...

康衢谣译文 | 注释 | 赏析
答:甚为高兴,归来后就禅让天下于舜。又据《帝王世纪》载 “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击壤”,是一种互击瓦块为乐的游戏。“康衢”与击壤老人所唱处,大约均在今临汾市尧都区一带。而这两首主题截然不同的民谣《康衢歌》《击壤歌》,就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最早的诗篇。

关于蜉蝣的诗句和译文
答:译文:常常担心岁月到头了,飘然的离开人世间。不要忘了在蜉蝣之中,还有同年月的进士。 4,《述怀》 明代 杨爵 禁里东风觉渐和,背阴残雪果无多。眼前楚楚蜉蝣羽,心上悠悠击壤歌。 译文:不禁开始觉得东风渐渐温和,背阳的残雪果然所剩不多。眼前飘起娇小的蜉蝣,在心里悠悠自得的唱着歌。 5,《升天行》 隋代 卢...

击壤歌 (先秦民歌)的语译!!!急!!!
答:语译: 白天出门辛勤地工作,太阳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 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在田里劳作就可以自食其力。 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皇帝老儿的权力我也不希罕喽! 赏析(不是「赏识」啊^^"): 上为唐尧之时,老人击壤而作,故即以《击壤》二字为歌名,息字食字,自然叶韵,是为歌体之祖。 据...

《击壤歌》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答:朱天心,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山东临朐,出身文学世家,作家朱西宁与翻译家刘慕沙之女,一九五八年三月生于高雄凤山,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早年曾私淑胡兰成,十七岁即凭《击壤歌》扬名台湾,曾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与其姊朱天文并称“文坛姐妹花”,曾主编《三三集刊》,现专事写作。主要著作...

平湖乐·尧庙秋社的注释译文
答:⑴越调:宫调名。平湖乐:曲牌名。尧庙:在山西临汾境内汾水东八里。秋社:古代于春秋两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秋社在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⑵社坛:祭祀社神的祭坛。⑶多稼:丰收。语本《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⑷壤歌亭:出自《击壤歌》,意思为尧庙中建筑名。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