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卓氏文言文答案

作者&投稿:谯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谁有《蜀卓氏》的翻译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1)。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2),独夫妻推辇(3),行诣迁处(4)。诸迁虏少有余财(5),争与吏(6),求近处(7),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8)。吾闻汶山之下(9),沃野,下有蹲鸱(10),至死不饥。民工于市(11),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12),大喜,即铁山鼓铸(13),运筹策(14),倾滇蜀之民(15),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16)。

注释

(1)用铁冶富:以冶铁致富。

(2)见:被。虏略:即“虏掠”。指秦灭六国时,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强制移民,掳其财富。

(3)辇:用人拉挽的车子。

(4)诣[yì,艺]:到……去。

(5)诸迁虏:指那些被迁徙的人。少有:稍许有。

(6)争与吏:争相送给负责的官吏。

(7)处[chǔ,楚]:居住。

(8)狭薄:地方狭小,土地贫瘠。

(9)汶[mín,民]山:即“岷山”。

(10)蹲鸱:大芋头,因状似蹲伏的鸱鸟得名。

(11)工于市:善于交易。工:善于,擅长。市:交易。

(12)致之临邛[qióng,穷]:指远迁到临邛。

(13)鼓铸:熔金属以铸器械或钱币。

(14)运筹策:分析、研究和策划。

(15)倾:超过,指财势压人。

(16)拟于人君:比得上国君。拟:比拟。

译文

蜀地卓氏的祖先是赵国人,靠冶铁致富。秦国击败赵国时,迁徙卓氏,卓氏被虏掠,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徙地方。其他同时被迁徙的人,稍有多余钱财,便争着送给主事的官吏,央求迁徙到近处,近处是在葭萌县。只有卓氏说:“葭萌地方狭小,土地瘠薄,我听说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象蹲伏的鸱鸟,人到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结果被迁移到临邛,他非常高兴,就在有铁矿的山里熔铁铸械,用心筹划计算,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以至富有到奴仆多达一千人。他在田园水池尽享射猎游玩之乐,可以比得上国君。

是这个吗?

您好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祝你学习进步

2. 谁有《蜀卓氏》的翻译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1)。

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2),独夫妻推辇(3),行诣迁处(4)。

诸迁虏少有余财(5),争与吏(6),求近处(7),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8)。

吾闻汶山之下(9),沃野,下有蹲鸱(10),至死不饥。民工于市(11),易贾。”

乃求远迁。致之临邛(12),大喜,即铁山鼓铸(13),运筹策(14),倾滇蜀之民(15),富至僮千人。

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16)。注释 (1)用铁冶富:以冶铁致富。

(2)见:被。虏略:即“虏掠”。

指秦灭六国时,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强制移民,掳其财富。 (3)辇:用人拉挽的车子。

(4)诣[yì,艺]:到……去。 (5)诸迁虏:指那些被迁徙的人。

少有:稍许有。 (6)争与吏:争相送给负责的官吏。

(7)处[chǔ,楚]:居住。 (8)狭薄:地方狭小,土地贫瘠。

(9)汶[mín,民]山:即“岷山”。 (10)蹲鸱:大芋头,因状似蹲伏的鸱鸟得名。

(11)工于市:善于交易。工:善于,擅长。

市:交易。 (12)致之临邛[qióng,穷]:指远迁到临邛。

(13)鼓铸:熔金属以铸器械或钱币。 (14)运筹策:分析、研究和策划。

(15)倾:超过,指财势压人。 (16)拟于人君:比得上国君。

拟:比拟。译文 蜀地卓氏的祖先是赵国人,靠冶铁致富。

秦国击败赵国时,迁徙卓氏,卓氏被虏掠,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推着车子,去往迁徙地方。其他同时被迁徙的人,稍有多余钱财,便争着送给主事的官吏,央求迁徙到近处,近处是在葭萌县。

只有卓氏说:“葭萌地方狭小,土地瘠薄,我听说汶山下面是肥沃的田野,地里长着大芋头,形状象蹲伏的鸱鸟,人到死也不会挨饿。那里的百姓善于交易,容易做买卖。”

于是就要求迁到远处,结果被迁移到临邛,他非常高兴,就在有铁矿的山里熔铁铸械,用心筹划计算,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以至富有到奴仆多达一千人。他在田园水池尽享射猎游玩之乐,可以比得上国君。

是这个吗?您好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祝你学习进步。

3. 和氏璧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足。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足。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原文】

楚人和氏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玉也,遂命名曰“和氏璧”。

【注释】

奉:双手敬捧。

相:鉴别,察看。

刖:即砍掉足。

薨:周代诸侯死称做薨。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哭干了而直到流出血来。继之以血,即以血继之,以血来接着泪。

【翻译】

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4. 和氏之璧阅读答案

1,欺骗君主的罪。

不知道流落到那里了。

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2,楚厉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是因为专家鉴定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很生气,认为卞和欺骗他就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楚武王又砍掉了他的右脚是因为第二次献宝专家坚定的很仔细,接果还是一块石头楚武王很生气就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右脚。

3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它的特点为青色,润泽,有闪光点,温润,初雕大约15*15*20CM,雕成传国玺后小多了,上部盘龙纽山川地理,下部小篆印文,李斯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4 (3)

5. 张充过而能改文言文答案

张充过而能改

齐张充,绪①之子也。绪归吴,逢充猎, 右臂鹰,左牵狗。曰 :“一身两役,毋乃劳乎?”充拜曰:“充闻三十而立,今充二十九矣,请至来岁而敬易之。”绪曰:“过而能改,颜氏②子有焉。”及明年,便修改,多所该通,尤明《易》、《老》,能清言,有令③誉。”

译文可供参考:

齐人张充,是张绪的儿子。张绪回到吴地时,赶上张充打猎,(看到)他右臂上托着猎鹰,左手牵着猎狗。张绪(就教训儿子)说:“一个人同时做两件事,难道不累吗?”张充拜答道:”儿子听说三十而立,我今年二十九岁了,请让我来年恭谨改过吧。”到了第二提。张充便真的改过了,他认真学习,学问大增,尤其精通《易经》、《老子》,善于清谈,有美名。

6. 蜀僧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

蜀:现在四川省。 鄙:边境、偏僻的地方。 语于:对……说。 吾:我。

之:往,去。 南海:指浙江省的普陀山(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

子:您,古代对人的敬称。 瓶、钵:和尚盛饮食的用具。 买舟:雇船。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犹未船:尚且还不能够(实现)。 惭色:惭愧的神色。

何:什么 恃:凭着

答案要点:

句子: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解词:蜀:现在四川省。

鄙:边境,偏僻的地方。

句意: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句子: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解词:语于:对……说。

吾:我。 子:您,古代对人的敬称。

之:往、去。

南海:指浙江省的普陀山(我国的佛教圣地之一。)

瓶、钵:和尚盛饮食的用具。

何:什么。

恃:凭着。

句意: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问:“你凭什么去 呢?”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句子: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解词:买舟:雇船。

数年:多年。

犹未能:尚且还不能够(实现)。

句意: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总想雇船往下游去,还不能够实现;你凭什么去呢!”

句子: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解词: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句意:到了第二年,那个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讲给那个富和尚听,这时,那个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译文:

四川边远地方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问:“你凭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以来,总想雇船往下游去,还不能够实现;你凭什么去呢!”

到了第二年,那个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到过南海这件事讲给那个富和尚听。这时,那个富和尚感到很惭愧。

7. 《刘珙字共父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 7题,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a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种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 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A。

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①③④ D。②④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

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 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

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O分)(1)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2)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8. 蜀鄙二僧文言文答案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持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楼主,你的题呢?



~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阅读答案及简析
答:听赵秀才弹琴 唐·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1)“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让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一句。(2分)(2)试从音乐描写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参考答案 ...

王之望文言文
答:1. 文言文翻译 宋史 有全文有几百章呢,自己看吧,网页下面有,上面是简介 吴曦传李全传张邦昌传刘豫传贾似道传韩芃胄传丁大全传万俟禼传汪伯彦传秦桧传郭药师传黄潜善传张觉传蔡攸传赵良嗣传蔡京传蔡卞传曾布传吕惠卿传章惇传吴处厚传朱面力传蔡确传王黼传关礼传董宋臣传蓝王圭传(附康履传)梁师成传杨戬传王中...

经商之道如何用古文表示
答:几年后,卓氏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富。这种不惟任时,且惟择地的观念已为后世商人所接受。淮左名都,竹西...2013-01-12 古代做生意的古文有哪些 8 2018-01-09 论语中的经商之道是怎样的? 7 2011-09-02

《还珠格格》中香妃的历史原型是谁?
答:《还珠格格》中香妃的历史原型是乾隆年间的容妃(香妃),乾隆帝对于香妃的封号实际上是容妃,而不是《还珠格格》里面说的香妃。历史上的容妃出生在西域回部的和卓氏家族。乾隆23年时,回部落的大、小和卓发动了叛乱,容妃的叔叔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定了叛乱。次年,容妃随兄长图尔都进京...

哪些古诗文含珈字
答:四、挽陈夫人卓氏二首 黄公度 宋代 苹藻洁羞遗训在,芝兰奕叶庆源赊。何人诔德须千字,他日冢傍应万家。秋风摧谢忘忧草,古木悲啼反哺鸦。犹忆升堂初跪拜,依然象服俨笄{珈}。五、说洄溪招退者 元结 唐代 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

卓姓的来源 怎么取名好听
答:卓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三。 1、出自芈姓。 据《战国策》、《姓氏考略》所载,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包山楚简中又写作悼滑,为楚悼王之后,以谥号为氏。 2、据《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蜀郡卓氏,原本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铁冶至富。 3、出自他族。 土家族、满族、高山族、黎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

蜀卓氏文言文
答:蜀卓氏文言文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爱创文化 2022-11-19 · TA获得超过18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谁有《蜀卓氏》的翻译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1)。 秦破赵,迁卓...

记人的文言文
答:2. 《不记人过》文言文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 ①不喜计人过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④同列犹不能平 ⑤蒙正佯为不...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白圭经商有道中智勇仁强出自哪篇文言文
答:5. 找些关于经商的文言文 古之名商 儒商鼻祖端木赐 富甲陶朱公范蠡 智慧商祖白圭 营国巨商吕不韦 农商奇才桑弘羊 富可敌国沈万三 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业巨族乔致庸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代钱王王炽 五金大王叶澄衷 晋商薛氏三兄弟 开明富商渠本翘 由商而官展玉泉 独辟蹊径范世逵 盐商祭酒杨继美 崇尚仁德李明性 远见卓...

关于商贸的文言文
答:2. 找些关于经商的文言文 古之名商 儒商鼻祖端木赐 富甲陶朱公范蠡 智慧商祖白圭 营国巨商吕不韦 农商奇才桑弘羊 富可敌国沈万三 第一富翁伍秉鉴 商业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