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文言文题目

作者&投稿:丁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苏轼秋声赋文言文答案

《秋声赋》练习检测 答案一、文学常识:(2分)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文言词汇整理:(64分)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清明:清朗明净(2)物过盛而当杀 当杀:必定衰败(3)黟然黑者为星星 星星:点点白发2、说明句中活用现象并作解释:(1)欧阳子方夜读书 夜:名作状,在夜里(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实:名作动,结果实(3)百忧感其心 感:使„„有感触(4)万事劳其形 劳:使„„劳累3、解释其他重点字词:(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悚然:惊恐的样子(2)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疾走:快跑(3)乃其一气之余烈 余烈:余威(4)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中:心中。摇:损耗。

(5)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戕贼:伤害(6)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但闻:只听说(7)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砭:刺(8)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霏:浓密的样子(9)欧阳子方夜读书 方:正4、解释虚词:而(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表修饰连词(2)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表并列连词,并且(3)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表并列连词,并且(4)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表承接连词,就(5)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 表承接连词,就百度文库用户有奖调查1/3(6)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表修饰连词者(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表定语后置,助词(2)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代词,代指头发(3)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表判断语气,助词以(1)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以,并列连词,相当于“而”(2)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以:介词,把(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以:介词,凭,用之(1)盖夫秋之为状也 之:表去独,不译(2)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之:代词,指代秋风(3)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之:助词,的(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之:去独,不译三、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5分)1、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定语后置)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判断句)3、商,伤也。 (判断句)4、夫秋,刑官也。

(判断句)5、胡为而来哉? (介宾前置句)四、翻译句子:(13分)1、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2分)——听到有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不禁惊恐地侧耳倾听2、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3分)——各种忧伤的事情使他的心绪生发感触,无穷无尽的事情让他的身体疲惫劳累,在内心有所触动,就必然会损耗他的精气。3、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3分)——更何况还要思考那些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那些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当然就会使他那红润青春的面容变得像枯木一样苍老,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出现星星白发。

4、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3分) ——(夏天)繁茂的绿草彼此争盛,欣欣向荣;高大的树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悦。草被秋风拂过便变了颜色,树遭遇秋风便叶子飘零。

5、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2分)2/3——它们之所以衰败零落是因为秋气的余威。

五、读课文,回答问题(要点):(12分)1.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景物?怎样描绘的?这样写表达好处是什么? (3分) 答:秋声。从听觉角度,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秋声气势汹涌,来势猛烈。

形象化的比喻,借有形描绘无形,化虚为实,写出了秋声之形,引出作者的悲秋之情。2. 第二自然段在描写秋声之外,还写了些什么?这与写秋声有怎样的联系?(3分)答:秋色惨淡,秋容清明,秋意萧条,山川寂寥,秋气凛冽摧败草木,秋心肃杀,秋乐悲伤。

烘托秋声之悲,衬出欧阳子内心之悲凉。3. 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从聆听秋声中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3分) 答: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而人生,悲秋伤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人事忧劳对人的伤害,更甚于秋气对草木的摧残。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作者透悟人生,渴望超然尘外,心境淡泊。4. 文中两次写“童子”、文末写“虫声”有何妙处?(3分)答:以童子少不更事、不解风情反衬欧阳子历经沧桑、感慨良多;以秋虫唧唧烘托欧阳子心境悲凉孤寂。

2. 求《秋声赋》文言知识整理急用

秋声赋一、通假字1、忽奔腾而砰湃(砰湃 通 澎湃)2、有动于中(中 通 衷)二、古今异义1、如赴敌之兵(兵 古:军队 今:士兵)2、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 古:自然 今:天空)3、金铁皆鸣(金铁 古:兵器 今:金属名)三、一词多义1、既 物既老而悲伤(已经,……以后)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既克,公问其故(已经,……以后)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全,都)2、金 金铁皆鸣(金属,引申为武器)于行用金(五行之一)请献十金(汉以后银一两为一金)3、及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到达)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涉及,牵连)怀王悔,追张仪,不及(赶上,追上)三、词类活用1、欧阳子方夜读书(夜,名词作状语)2、春生秋实(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3、四无人声(四,数词作名词,四处)4、如波涛夜惊(夜,名词作状语)。

3. 《秋声赋》全文解释

《秋声赋》赏析 《秋声赋》是欧阳修于嘉祐四年(1059)任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时所作。

当时他53岁,经过近三十年的宦途起伏黜陟的生涯,其间的人生感受很多。秋夜触景伤怀,遂赋以成篇。

文章是借赋秋声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全文分作四段。

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听觉上写秋声。作者夜间挑灯读书,万籁俱寂之时,忽“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不禁为之“悚然”谛听,仔细辨别、探寻是什么声音,来自何方。

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比喻表现声音的由远及进、由弱而强,“初淅沥以潇飒”,如秋雨潇潇;“忽奔腾而砰湃”,如江河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像惊涛骇浪,急风暴雨;“其触于物也”,好比战士奔赴战场,听不见喧哗,惟有马蹄声碎,人行声急。作者通过这些比喻,把无形无影、不可捉摸的秋声,具体化、形象化了。

然循声追踪,童子却回答说:“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文章至此一顿,犹如深境探幽,意味无穷。

第二段,再进一步,从视觉上写秋声,并将秋这一自然节气和社会、人生相联系。作者从童子所说的“声在树间”,辨析出“此秋声也”,然后以目之所见叙说“秋之为状”,从色、容、气、意四方面把秋天肃杀的景象写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如此,其为声也才能具有“凄凄切切,呼号奋发”的威力,使万物“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

以上皆写秋声。以下写秋与社会现象的关系,秋天属阴,行刑待秋而决、征伐待秋而举,乐有属西方的商调,律有属七月的夷则,商为哀伤,夷为杀戮。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物当春而萌生,及秋而衰残。依自然规律,到了秋季即“物过盛而当杀”,而秋声和乐调的商声也使人感到“物既老而悲伤”,则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段叙述,既有形象的比喻,又有理性的分析,所表现的秋声,动人心弦! 第三段,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感慨。“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何况为万物之灵的人呢?“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草木是由外在力量的摧残而败落,而人除了与万物“春生秋实”的自然规律相同,经历着由青春少年到衰老死亡的过程外,还有内在的因素的侵扰,即“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并且“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对客观条件不允许、个人智力达不到的事情硬要去寻找、追求,怎能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呢?自己“非金石之质”,既无法“与草木争荣”,又“何恨乎秋声”?无限感慨、愤懑之情洋溢于纸笔之间。

最末一段,作者对童子讲了一番道理之后,竟发现童子并不感兴趣,已经“垂头而睡”。秋夜又恢复到“四无人声”的境界,和先前一样寂静。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唧唧虫声即秋声,自己的叹息又何尝不是秋声! 这篇作品是通过赋“秋声”抒发自己的人生体验,他特别强调秋天肃杀、悲凉的特点和对万物的摧残,由此感慨流光易失,生命短促,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自己应当安时随分,顺应自然。这种认识和情调蕴含着他经过大半生政治波折之后,一种希求解脱、随遇而安的心灵境界。

本文以秋声发端,描绘了暮秋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的萧条景象,借此抒发了人生易老的悲秋情怀,凝聚了宦海沉浮、人事忧劳、形神渐衰的飘零之感,其中既有理想不得实现、宏图难展的感慨,又流露出无为无忧、超然物外的老庄思想。 文章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精妙的形象比喻。

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像声、状物和驾御语言的能力。其艺术特点之二,是以景物喻人。

以秋声使无情的草木“摧败零落”,比喻人生坎坷、忧愁劳顿使有情之人衰老、颓唐。把秋声、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以景抒情,情与景泯和无间,使文章达到了优美、和谐、深刻感人的境界。 本文篇幅不长,但结构上摇曳多姿,层层推进。

开头一段写“秋声”,侧重于从听觉来写,第二段写“秋意”,侧重于从视觉来写,第三段把“秋意”和“人生”合到一起写,侧重从感悟上来写。这样写来,不仅把秋声写得鲜明生动,而且从秋声中发掘出意趣和哲理,并最后达到了“秋心”与“人心”的和谐统一,较好地表现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自我调适的旨趣。

译文: 秋声赋译文 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

4. 题目有秋字的古文

秋声赋 北宋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5. 求200个文言文题目,注意只要题目,不要文章.如果给全了,追加10分

1、童趣(沈复) 2、《论语》十则 3观沧海(曹操) 4次北固山下(王湾)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6西江月(辛弃疾)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8山市(蒲松龄) 9《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智子疑邻 11塞翁失马 12、伤仲永(王安石) 13、木兰诗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15、口技(林嗣环) 16夸父逐日 《山海经》 17两小儿辩日 《列子》 18、*狼(蒲松龄) 19、桃花源记(陶渊明) 20陋室铭(刘禹锡) 21爱莲说(周敦颐) 22、核舟记(魏学洢) 23、大道之行也(《礼记》) 24、杜甫诗三首 望岳 25春望 26石壕吏 27、三峡(郦道元) 28、短文两篇 2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3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1、观潮(周密) 32、湖心亭看雪(张岱) 33、归园田居(陶渊明) 34使至塞上(王维) 35渡荆门送别(李白) 36登黄鹤楼 37、与朱元思书(吴均) 38、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39、马说(韩愈) 4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41、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2赤壁(杜牧) 43过零丁洋(文天祥)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6、小石潭记(柳宗元) 47、岳阳楼记(范仲淹) 48、醉翁亭记(欧阳修) 49、满井游记(袁宏道) 50、饮酒(其五)(陶渊明) 51行路难(其一)(李白) 5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54己亥杂诗(龚自珍) 55、陈涉世家(司马迁) 56、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57、隆中对(陈寿) 58、出师表(诸葛亮) 59望江南(温庭筠) 6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1渔家傲(范仲淹) 6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63武陵春(李清照) 64、公输 《墨子》 65、《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6、鱼我所欲也 《孟子》 67、《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68、曹刿论战 《左传》 69、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70、愚公移山 《列子》 71、《诗经》两首 关睢 72蒹葭 73《幼时记趣》 74题破山寺后禅院 75虞美人 76浣溪沙 7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张愈) 78秋词 79十五夜望月 80过故人庄 81一剪梅 82游山西村 83 《梦溪笔谈二则》 84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85迢迢牵牛星 8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7登岳阳楼 (孟浩然) 88《赵普》 89《于园》 90蝉 91孤雁 92鹧鸪 93《人琴俱亡》 94观刈麦 95破阵子 96黄鹤楼 9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8《晏子使楚》 99泊秦淮 10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1夜雨寄北 102登飞来峰 103《治水必躬亲》 104雁门太守行 105别云间 106论诗 107《竹溪记》 108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9《活板》 110无题 111捕蛇者说(柳宗元) 112墨池记 113《烛之武退秦师》 114、《荆轲刺秦王》 115、《卫风?氓》* 116、《离骚》 117、《涉江采芙蓉》 118《短歌行》 119、《兰亭集序》 120《赤壁赋》 121、《游褒禅山记》 122、《孔雀东南飞》 123、《蜀道难》 124、《秋兴八首》 125、《咏怀古迹》 126、《登高》 127、《琵琶行》 128、《寡人之于国也》 129、《劝学》 130、《过秦论》 131、《锦瑟》 132*、《马嵬》 133、《师说》 1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3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3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39、《声声慢?寻寻觅觅》 140、《廉颇蔺相如列传》 141、《长亭送别?碧云天》 142、《望海潮?东南形胜》* 143、《雨霖铃?寒蝉凄切》 144、《归去来兮辞》 145、《滕王阁序》 146、《陈情表》 147、《逍遥游》 148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149六国论(苏洵) 150、阿房宫赋(杜牧) 151、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152五人墓碑记(张溥) 15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54鸿门宴(司马迁) 155秋水(庄子) 156非攻(墨子) 157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8 秋声赋(欧阳修) 159项脊轩志(归有光) 160报任安书(司马迁) 161渔父《楚辞》 162勾践灭吴(节选) 163触龙说赵太后 164伶官传序 165石钟山记 166登泰山记 167病梅馆记 166秦风?无衣 167邶风?静女 168梦游天姥吟留别 169山居秋暝 170蜀相 171书愤(陆游) 172扬州慢 173祭十二郎文 174促织(蒲松龄) 175柳毅传 176将进酒 177兵车行 178客至 179旅夜书怀 180阁夜 181齐桓晋文之事 182庄暴见孟子 183孟子见梁襄王 184齐人有一妻一妾 185奕秋 186屈原列传 187信陵君窃符救赵 188愚溪诗序 189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190浪陶沙(李煜) 191菩萨蛮(温庭筠) 192过华清宫(杜牧) 193湘夫人(屈原) 194虎丘记(袁宏道) 195哀江南(孔尚任) 196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97 周郑交质 左传 198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199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200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201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202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203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204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205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206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207 子鱼论战 左传 208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209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210 展喜犒师 左传 211 蹇叔哭师 左传 212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213 。

6. 谁有 的原文和翻译/谢谢

秋 声 赋 欧阳修 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 文】欧阳子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一听,惊道:“奇怪!”这声音初听时淅淅沥沥,萧萧飒飒,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夜间(大海上)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铮铮,好像金属相击。 再(仔细)听,又像奔赴战场的军队正衔枚疾进,没有听到号令,只有人马行进的声音。

于是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

四下里没有人声,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恍然大悟,叹道:“哦,原来这是秋天的风声呀,真令人伤感,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秋天总是这样:它的色调凄凄惨淡,云气消失,烟霭飘散;它的形貌爽朗清新,天空高远,日色晶明;它的气候清冷萧瑟,悲风凛冽,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冷落苍凉,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秋风未起时,绿草如毯,丰美繁茂,树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

然而它一旦来临,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便是一种肃杀之气的余烈。

“秋天是刑官行刑的季节,它在时令上属阴;秋天又象征着用兵,它在五行中属金。 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义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

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代表西方的一种声音,而七月的音律是‘夷则’。

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凡万物过了繁盛期,都会走向衰败。

“呜呼,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

有无穷无尽的忧愁来煎熬他的心,又有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费心劳神,必然会损耗精力。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鲜红滋润的肤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光亮的须发变得花白斑驳。

人非金石,为什么却要以不是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仔细想想吧,伤害自己的到底是什么,又怎么可以去怨恨这秋声呢?” 童子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却听得四壁虫声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7. 求300字到400字的文言文,要古人写的,要有题目和作者

什么方面的都可以吗?

秋声赋

(北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钅从)鏦(钅从)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

欧阳修《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答:1、文章题为《秋声赋》,而第二段写“秋之状”,离题了吗?2、试论文章对比手法的运用。3、文中童子言行的欣赏。4、文章结尾的巧妙。5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自然界的春荣秋败的原因,这一问题作者又是怎么认为的?这样构思的用意是什么?要求四人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每组选一个代表...

有哪些什么赋的文言文
答: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4. 呃,文言文的赋格式大概什么样 1.赋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

秋的文言文
答:5. 题目有秋字的古文 秋声赋 北宋 ·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

《秋声赋》的原文共计有多少个字?
答: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原文为: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诗词歌赋文言文表达
答:杜牧《阿房宫赋》 韩愈《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 》、《种树郭橐驼传》 欧阳修《秋声赋》、《醉翁亭记》 苏轼《留侯论》、《...···等等这些常用而且意思很多的字,这些字的理解对翻译很有帮助,古文这么多,不可能一时半会全部读完,但是考试时出的翻译题往往会着重于对这些字义的考察...

历史上有名的赋有哪些,给出原文,谢谢。
答: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 其原文如下: 阿房...

求200个文言文题目,注意只要题目,不要文章.如果给全了,追加10分_百度...
答:150、阿房宫赋(杜牧) 151、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152五人墓碑记(张溥) 15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54鸿门宴(司马迁) 155秋水(庄子) 156非攻(墨子) 157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8 秋声赋(欧阳修) 159项脊轩志(归有光) 160报任安书(司马迁) 161渔父《楚辞》 162勾践灭吴(节选) 163触龙说赵太后 164伶官传序...

有声文言文
答: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7. “江流有声,大海无声”出自哪篇古文 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全文如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庚质文言文答案
答:1. 苏轼秋声赋文言文答案 《秋声赋》练习检测 答案 一、文学常识:(2分) 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文言词汇整理:(64分)1、解释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清明:清朗...

请给一些题目(文言文)
答:请给些《庖丁解牛》、《石钟山记》、《伶官传记》、《谭嗣同》常考的文言文语段分析题目(历年考试中的也行)。本人不胜感激。... 请给些《庖丁解牛》、《石钟山记》、《伶官传记》、《谭嗣同》常考的文言文语段分析题目(历年考试中的也行)。本人不胜感激。 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