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种类怎么区别。 海马有哪些种类?

作者&投稿:陶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海马属我国传统名贵动物类中药材,其性温,味甘,入肝、肾经,具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症瘕积聚,跌扑损伤等症;外治痈肿疔疮。海马在我国资源丰富,种类较多,被《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也有5种,鉴别方法如下:

1、性状鉴别

(1)线纹海马  线纹海马呈扁长形而弯曲,体长约30cm。表面黄白色。头略似马头,有冠状突起,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深陷。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渐细卷曲,体上有瓦楞形的节纹并具短棘。体轻,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2)大海马  大海马体长20~30cm。黑褐色。头冠较低,顶端有5个短钝粗棘,吻管长,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的小棘均不明显,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褐色斑点。  

(3)刺海马  刺海马体长15~20cm。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于或等于眶后的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刺棘明显,仅后部尾环的小鳍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的特征。体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裂斑点,体上小棘尖端黑色。  

(4)三斑海马 三斑海马体长10~l7cm。背鳍20~2l,胸鳍17~18。头冠短小,顶端有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二分之一,背部结节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为大。体黄褐色或黑褐色。体侧背部第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大黑斑,为三斑海马的明显特征。

(5)小海马 小海马又名日本海马。体形小,长7~10cm。黑褐色,节纹及短棘均较细小。生活于海中藻类繁茂的地方。静止时,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上。游泳时,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进行运动。食小型甲壳动物。

2、快速鉴别

(1)线纹海马体呈长棱方性,弯曲,体长30~34cm。头似马头,吻长、呈管状,腹扁、尾四方形,盘卷。全体有坚硬、骨质棱。故有“马头蛇尾瓦楞身”之谚。

(2)大海马体长20~33cm。体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暗黑色斑点。

(3)刺海马体上及头部的刺棘明显,故名刺海马。

(4)三斑海马体侧背部1、4、7节小棘基部有三个大黑斑,为三斑海马的明显特征。

(5)海咀(即小海马)形似海马而小。

扩展资料:

海马的生存状况

海马正面临极大的危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海马被捕捞以制成传统中药使用为主,或供水族馆饲养。加上人类为了经济发展大量破坏海草区、红树林及珊瑚礁等海马的天然栖息地,影响尤其深远。 

截至到2013年,市面上的海马基本还是是野生的,人工饲养难度高,海马对阳光,温度,饲料的要求非常高。截至到2013年,还未出现能大规模人工饲养成功的案例。中国各产地相关单位正极力推动海马养殖。 由於是野生资源,人工饲养难度高,再加上海马属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市场对海马的价值认可逐渐升高。

所以,海马的市场价格逐步上扬。以具有销售资格的相关药店2013年价格为参照,每克价格根据品种、单只重量的不同价格在30-50元/每克不等。 

海马是中国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才能合法收购与销售。如须对海马进行加工处理,须获得国家药准字批文才能生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马



海马主要分为三种:
  1、三斑海马Hippocampus trimaculatus Leach又名斑海马、海狗子(俗称)。这种海马有它自己特有的一些特质,与上种主要区别为:体短,体长10∼18cm,腹部凸出,腹下棱较锐。
  眼小而圆,眼上棘较发达,细小,向后弯曲。颈部背方具一隆起嵴。颊部下方具一细尖弯曲的颊下棘。背鳍20∼21。体黑褐色。眼上有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黑色圆斑,故名三斑海马。栖息于近海内湾水质澄清、海藻繁茂的低潮区,以尾部卷缠在海藻上,体色常随环境而变化。喜食活饵,以口吸食浮游甲壳动物。三斑海马是一种名贵中药,在养殖条件下,亦食冰鲜山虾及碎鱼肉等,于半咸淡水中亦能生长发育,适宜水温18℃∼30℃,超过32℃或低于8℃会引起死亡。发情期5∼8月,交配时,雌鱼将卵产于雄鱼育儿囊内,卵子在囊内受精孵化,15∼20日后产出小海马,每胎可产400∼500尾,有时多达1200尾。若投饵充足,养殖半年即可达到药材的商品规格。本种产仔多,生长快,为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我国分布于东海及南海。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已进行人工养殖。
  2.刺海马这种海马比较多见,是海马中品质比较好的一种,这种海马的特质是:体长20∼24cm。体棘、头棘尖锐而特别发达;头冠不高,具4∼5个锐小棘。吻长大于或等于眼后头长。眼小,侧位,较高。体部骨环11,尾部35∼36。体淡黄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鳍、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淡黑褐色。生态,分布同线纹海马。
  3、大海马是一种大补的海马品种,大海马在福建等地比较多见它的特征是:体长20∼30cm。头上小棘发达,体上棱棘短钝粗强;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长等于眼后头长。鳃盖突出,具放射状嵴纹。头侧及眶上、颊下各棘匀较粗强。体淡黄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色斑点,且散布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鳍、胸鳍淡色。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海南岛。此外,尚有下列同属动物作海马入药:①冠海马Hippocampus coron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分布于我国渤海,较少;②日本海马H.japonicus Kaup又名小海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合起来一克十几元 是贵了些 但不是贵很多.
还有你这个不是三斑海马,上边回答错了,三斑海马,背上有三个黑色斑点.

这个价格太离谱了,而且还是普通刺海马不是三斑马,三斑马我们市场批发一克才8元

海马有哪些种类?~

1.克氏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Snyd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厘米。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肛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2.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xKaup--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
3.大海马HippocampuskudaBleeker--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4.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
5.小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mKaup.
体形很小,略侧扁。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

1.克氏海马HippocampuskelloggiJordan&Snyder--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亚纲Actinopterygii,海龙目Syngnathiformes,海龙科Syngnathidae
海栖鱼类。海马中以此种体形最大,体长30~33厘米。侧扁,腹部颇凸出。背鳍18~19;臀鳍4;胸鳍18。体环11+39~40。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端卷曲。除头部及腹侧棱棘较发达外,体上各棱棘均短钝,呈瘤状。头冠低小,尖端具5个短小棘,略向后方弯曲。吻细长,呈管状;吻长稍大于眶后头部长度,约等于眼后缘颈背第一棘长。眼较大,侧上位。眼间隔小于眼径,微隆起。鼻孔很小,每侧两个,相距甚近,位于眼前方。口小,位于吻端;张开时,略呈半圆形。无牙。鳃盖凸出,无放射状嵴纹。鳃孔小,位于头侧之背后方。紧靠于颈部背方第一棘基底。颈部背方中央嵴纹较锐,具2突起状棘;具颊下棘;胸鳍基部下前方,亦有短钝粗强的棘。肛门位于躯干第十一骨环的腹侧下方。体无鳞,完全为骨质环所包。体上各环棱棘均不发达,呈短钝瘤状;唯腹侧棱棘突出,腹下嵴不甚突出。背鳍长,较发达,有18~19鳍条,位于躯干最后2骨环及尾部最前2骨环背方。臀鳍短小,位于肛门后方。胸鳍短宽,略呈扇形,侧位。无腹鳍及尾鳍。各鳍无棘,鳍条不分枝。体淡黄褐色,体侧具不甚规则或呈囊纹状的白色斑点及线纹。
2.刺海马HippocampushistrixKaup--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8;臀鳍4;胸鳍18。体环11+35~36。头冠不高,尖端具4~5细而尖锐的小棘。吻细长,呈管状;吻长大于或等于眶后之头长。体上各骨环接结处及头部的小棘特别发达,仅后部尾环的小棘不甚明显。这是刺海马有别于其他种类的特征。体为淡黄褐色,背鳍近尖端具一纵列斑点,臀、胸鳍淡色,体上小棘尖端呈黑色。
分布于我国广东沿海及福建;日本、朝鲜、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非和红海。
3.大海马HippocampuskudaBleeker--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亦较大,体长20~24厘米。背鳍17;臀鳍4;胸鳍16。体环11+35~36。头冠较低,顶端具5个短钝粗棘。吻呈管状,吻长恰等于眶后头长。头部及体环与尾环上的小棘均不甚明显。体呈黑褐色,头部及体侧有细小暗黑色斑点且猕散有细小的银白色斑点,背鳍有黑色纵列斑纹,臀、胸鳍淡色。
4.三斑海马HippocampustrimaculatusLeach--海龙科Syngnathidae
体形较大,体长10~18厘米;背鲁鳍20~21;臀鳍4;胸鳍17~18。体环11+40~41。头冠短小,顶端具5个短小突棘。吻管较短,不及头长的1/2。体节1、4、7、11骨环,尾节1、5、9、13、17骨环,背方接结呈隆起状嵴,背侧方棘亦较其他种类为大。体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眼上具放射状褐色斑纹,体侧背方第1、4、7节小棘基部各具一大黑斑,是三斑海马与其他种类的明显特征。
分布于我国东海与南海、福建与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均有出产;此外还分布于东非、新加坡及东印度群岛的沿海。
5.小海马HippocampusjaponicumKaup.
体形很小,略侧扁。头部小刺及体环上棱棘发达。体冠较小,有不突出的钝棘。吻短口小。鳃盖突出而光滑,鳃孔小,位于鳃盖后方。体暗褐色,有时可随环境而变化。

请问 马、骡子、驴怎么区分?
答:主要区别有,外形特征不同、毛色不同、鬃毛不同,具体如下:一、外形特征不同 1、马 体格匀称,四肢长,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蹄质坚硬。2、骡子 骡的体型外貌,介于马和驴之间,与马比较,头稍长而窄,耳长、颈短,鬣毛稀短,前胸窄,鬐甲低,腰部坚实有力。

马分几种类型
答:基本上市分四种类型的马,今天所有各种品种的马都是它们的后代。这四种基本型的马型在今天也分别有与它们相类似的品种。一型小马 (森林马)来自于欧洲西北部,身高在12至12.2手之间,轮廓挺直,有个宽阔的前额和一双小耳多。它能耐潮湿,能在苛刻的环境下成长。现代相似的品种:埃克斯穆尔马(Exmoor)。

怎样挑选好马,怎样看马的品种
答:相马要看其马头要高昂雄俊,面部要瘦削肉少。耳朵要小,耳朵小就肝小,肝小的马善于体会人的意图;耳朵紧凑、短小的马,反应灵敏。鼻大就肺大,肺大的马肺活量必大,有利于奔跑。眼要大就心大,心大的马勇猛不易受惊;眼下肉不丰满,是性情凶恶的标志,容易咬人。髋结节至脊部要较平,较平的马...

马有几种品种?
答:这世上的6种马:1、鞑靼野马:草原野马的代表,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灭绝。2、普氏野马:现存唯一的马的野生种,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3、大宛马:世界上最古老的纯血骑乘马品种,与阿拉伯马、英国马并列为当今世界上仅有的3种纯种马。4、哈萨克马:...

马有哪些种类?
答: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00多个马的品种。(一)蒙古马蒙古马原产于蒙古草原,是一个古老的品种。数量很大,分布最广。蒙古马头较粗重,额广,眼眶突出,鼻平直、鼻孔大,耳稍短,颈短厚、多呈水平颈,_甲稍低而厚,背腰略长、平直宽广,尻短斜,肩短而较直,胸廓深,肋骨拱圆,腹围大,四肢强健...

马的种类,生活环境、习性都是什么?
答:良种马品种的分类:1、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42厘米,体重267.7~372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

马的种类有哪些马的种类介绍
答:1、法拉贝拉,原产于阿根廷,在法拉贝拉牧场培养的历史超过150年。自1845年开始爱尔兰人PatrickNewtall运用优选法培育小型马,他培育的马最小达到102公分。2、大宛马,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因此得名“汗血宝马”。3、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

中国古代战马与民间马匹,它们最大的区别在哪?
答:其实中国古代战马与民间马匹最主要的区别是于是否“剪鬃束尾”。马的身上有很多毛发,全身几乎都被毛发所覆盖,其中最长的数鬓毛和尾毛,除了这两种稍微长一些的毛,马的身上分为被毛、触毛和保护毛。“鬃毛”是专指的是马匹两只耳朵之间的长毛,又称门鬃或者额毛。而“尾毛”则是指尾巴。“剪鬃束...

马的品种有哪些?
答:1、阿哈马 阿哈尔捷金马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神秘也是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它体形轻细优美,全身密生长毛,弯曲的颈部,特有的伸长高举步法,显得高贵出众。在历史上大都作为宫廷用马。亚历山大?马其顿、成吉思汗等许多帝王都曾以这种马为坐骑。2、蒙古马 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

各类名马的种类
答:1,阿拉伯马 阿拉伯马是世界上古老名贵的马种。考古学发现它们源于4500年前,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在干旱少雨、食物匮乏的条件下,经长期精心选育而成。该马对世界上许多优良马种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2,蒙古马 蒙古马原产蒙古高原,处于半野生生存状态,它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在狐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