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还璞 文言文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译文

作者&投稿:苌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

【译文】

应侯说:“郑国人把没有经过加工的玉叫‘璞’,周人把没有经过加工腌制的老鼠叫‘朴’。一次,周人袋里装着‘朴’,遇见一个郑国的商人,问他:“您要买朴吗?’郑国的商人以为是卖‘璞’的说:‘想买’。周人从袋里拿出朴给他看,原来是没有经过加工腌制的老鼠。郑国的商人便谢绝了,没要。现在平原君自认为很贤能,在天下享有盛名,可是当安平君和李兑在沙丘宫杀害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作为人子不报杀父之仇,而平原君竟做了赵惠文王的大臣,天下的君王还尊敬他,这是何其愚蠢。由此看来,天下的君王还不如郑国的商人聪明,郑国的商人还能辨明‘璞’不是‘朴’,而不要‘朴’:天下的君王却不能明辨贤与不贤,仍然尊敬平原君。”这都由于是被虚名所迷惑,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啊!”。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13391.html?si=3

翻译
应候说:郑国人称未雕刻的玉为璞,周人称没有晾干的老鼠为朴,周人怀揣朴经过郑国商人时说:想要买朴吗?郑国商人说:想要。于是拿出朴给他看,是没有晾干的老鼠啊。因此谢绝不要。今天的平原君以贤能而闻名于天下,然而平原君竞做了赵惠王的大臣,天下的君主仍然尊敬他这是天下的君主还不如郑国商人的聪慧吗?被名声所迷惑而不知道实情。

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人怀璞谓 郑 贾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翻译:
郑地的人把没有琢磨的玉叫做璞,周地的人把没有腊制的鼠叫做璞。周地的人揣着璞(没有腊制的鼠)对郑地的商人说:“想要买璞吗?”郑地的商人说:“想要。”让周地的人拿出来他的璞看,是没有腊制的鼠,于是推辞不要了。

翻译:
郑地的人把没有琢磨的玉叫做璞,周地的人把没有腊制的鼠叫做璞。周地的人揣着璞(没有腊制的鼠)对郑地的商人说:“想要买璞吗?”郑地的商人说:“想要。”让周地的人拿出来他的璞看,是没有腊制的鼠,于是推辞不要了。

《尔雅》这部书,是用来解释圣人的教诲训条,叙述诗人的歌咏、阐述绝妙的离别诗词等。分辨同义但不同形的字、词、句。真正是九流都要涉及,学习六艺的关键。学习文豪的深奥,理解学者的文章。有了它就能博览群书而不迷惑。能够解释鸟兽草木的名称的,没有比《尔雅》更接近的了。《尔雅》,大致兴起于中古时期,兴盛在汉代。豹、鼠都能区别,它的功能很显赫。博学多闻的人,文采很高的人,没有不研习揣摩它的,并为它写注释。我(郭璞)不怕自己与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它。深刻地钻研,十八年了。虽然给它写了注释十多次,但是仍然没有很详尽,并且还有许多谬误,有省略遗漏的地方。所以重新收集各种见闻,汇集旧的说法,考查全国的语言,采集歌谣俗语 。从樊、孙那里借鉴,博览群书,筛除其中的瑕疵,舍弃其中的糟粕。如果有晦涩不清的地方,就引用根据考证它。那些很容易理解的地方,就省略不讨论了。另外还注音画图,用来解释人们不懂的地方。再次拿着扫帚清扫道路,希望扫除灰尘,并希望将来给君子们提供一些帮助。

文言文 璞与朴的意思谁知道~

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朴”,本义:树皮(2) 壮大(3)淳朴;朴实

应侯说:“郑人称玉未剖理者为璞,而周人称没有晒干的老鼠肉为朴,一位郑国商人来到周做生意,一个周人走上前来,收不收朴啊,郑商一听,璞?好东西,收。周人手探入怀里,拽出一只半干不干死老鼠,递到郑商眼前,喏,给钱。郑商连连摆手,不要不要。平原君虽然名高天下,当年却对他的王上赵主父(赵武灵王)干了那些龌龊事,现在六国还这么推崇他,还不如郑商有眼光。徒具虚名,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