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人类探索世界成功的第一次 举例说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了哪些成果

作者&投稿:荤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号探测器。月球1号从距离月球表面5000多千米处飞过,并在飞行过程中测量了月球磁场、宇宙射线等数据,这是人类首颗抵达月球附近的探测器。
1959年9月26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月球2号探测器,它是首个落在月球上的人造物体。
在撞击月球前,月球2号向地球发送了月球磁场和辐射带的重要信息。
1959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3号探测器,它从月球背面的上空飞过,拍摄并向地球发回了约70%月背面积的图片。这是首次获得月球背面图片,使人类第一次看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作特别演讲时宣布,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之前,将把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阿波罗计划正式启动。
1964年7月,美国发射了徘徊者7号硬着陆月球探测器。该探测器在撞到月球之前,成功地拍摄了4308张月面照片,照片显示了小到直径只有1米左右的撞击坑和25厘米大小的岩石,这是人类获得的第一批月面特写镜头。
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美国共发射了10艘两人驾驶的双子星座号飞船。双子星座号计划是阿波罗计划的辅助计划,用来验证载人飞船变轨道飞行、交会与对接、舱外活动等技术。
1966年1月31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9号软着陆月球探测器。三天半之后,月球9号成功地降落在月球表面,成为首个在月球上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并且在随后的4天中发回了包括着陆区全景图在内的高分辨率照片。
1966年3月31日,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0号探测器,几天后,探测器进入环绕月球飞行的椭圆轨道,成为首个环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器。
1966年6月2日,美国发射了勘察者1号探测器,该探测器是美国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它共发回11237张高分辨率的照片。此后,美国又发射了6颗勘察者号探测器,其中4个取得成功。这些探测器对阿波罗飞船的备选着陆区进行了考察。
1966年8月10日,美国首颗环月探测器月球轨道器1号发射成功,进入近月点200千米、远月点1850千米的轨道。1966年8月至1967年8月,美国共发射5颗月球轨道器,对月表进行了大面积探测,确认了10个阿波罗飞船着陆点,并通过测量轨道数据,得到月球重力场详图。
1967年1月27日,装在土星-1B运载火箭上的阿波罗1号指令舱在发射台上起火,3名航天员在这场火灾中遇难。
1968年9月15日,前苏联的探测器5号发射升空,经过7天飞行后,它的返回舱溅落在印度洋上,成为首个到达月球附近又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但因探测器5号控制系统故障,返回舱未按预定方式再入大气层并在预定地点着陆。此后发射的探测器7号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并以预定的跳跃方式成功返回地球。
1968年10月11日,美国阿波罗计划首次进行载人飞行试验,2名航天员乘坐阿波罗7号飞船由土星-1B火箭送入环绕地球飞行的轨道,这次飞行对飞船的指令舱与服务舱进行了验证。
1968年12月21日至27日,载有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8号飞船成功飞临月球上空,这是世界上第一艘飞到月球附近的载人飞船,也是人类第一次亲临月球附近,飞船绕月飞行10圈后返回地球,在太平洋安全溅落。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人类完成了首次登月任务。3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的阿波罗11号飞船于7月16日升空,并于7月20日飞临月球,格林尼治时间7月20日20时17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驾驶的登月舱在月面静海区着陆,然后他们先后走出登月舱,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月球上。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舱在月面停留了21小时36分,2名航天员采集了21.7千克月球样品,安装了科学仪器,在舱外活动2小时31分,然后他们驾驶登月舱离开月球,与柯林斯驾驶的绕月飞行的指令服务舱会合,并一同返回地球,最终于24日安全溅落在太平洋。此后,又有5艘阿波罗飞船成功完成登月任务,总共有12名航天员分6批成功登上月球。
1969年7月,前苏联为载人登月计划研制的N-1重型运载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66秒后炸毁,到1972年,N-1火箭4次试验发射均告失败,使前苏联终止了载人登月计划。
1970年4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起飞55小时55分时,服务舱2号氧贮箱爆炸,导致无法正常供电、供水、处理二氧化碳、保持舱内温度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航天员面临无法返回地球的危险。但是,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下,3名航天员逐一解决了面临的难题,最终利用登月舱发动机成功返回地球,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奇迹。
1970年9月12日至24日,前苏联的月球16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了月面自动采样,并携带101克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使人类首次实现了月面自动采样并返回地球的探测活动。1970年9月至1976年8月,前苏联共发射了5个自动采样探测器,其中,月球16号、20号和24号取回了月球样品。
1970年11月10日,前苏联发射了携带月球车1号的月球17号探测器,7天后,月球17号成功降落在月球的雨海区域。随后,世界首个月面巡视探测器--月球车1号开始进行月面巡视考察。它在月球上工作了301天,行走10.54千米,考察了80000平方米的月面,在500多个地点研究了月壤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在25个地点分析了月壤的化学成分,发回2万多个测量数据。1973年1月8日,前苏联又成功将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并进行了更大范围的月面巡视考察。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飞天号探测器,该探测器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借助月球引力的飞行技术和进入绕月轨道的精确控制技术,飞行中飞天号还释放了绕月飞行的微型羽衣号探测器。
1994年1月21日,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在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时,首次发现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的直接证据。
1998年1月7日,美国发射了月球勘探者环月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月球上的水。它携带的中子谱仪的探测数据表明,月球南北两极可能存在凝结的水冰。月球勘探者号完成绕月探测使命后,高速撞向月球上可能存在水冰的区域,以便通过巨大撞击能量产生水汽云,以进一步证明水的存在,但最终地面和太空中的望远镜都没有观测到期待的水汽云。
2000年11月,中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正式提出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2002年8月13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02年深空探测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1年11月,欧洲空间局各国部长批准了旨在对太阳系进行无人和载人探索的曙光计划。该计划将分为5个阶段完成,并计划于2024年实现载人登月。
2003年1月,印度宣布将于2007年发射自行研制的月球初航环月探测器,该探测器将运行在100千米的月球极轨道上。
2003年9月27日,欧洲成功发射了它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智慧1号,标志着欧洲探月活动正式开始。智慧1号2005年3月进入预定的环月轨道,2006年9月3日撞击月球优湖地区,在此期间取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该探测器采用了太阳能电火箭等多项新技术。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发表讲话,宣布美国将在2020年前重新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并将以月球作为中转站,向更远的太空进发。这次讲演的主要内容,被人们称为“美国太空探索新构想”。
2004年1月23日,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自此,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
2006年2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探月工程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专项。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始为期一年的月球探测活动。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的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探月活动。

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月。
加加林第一次飞到太空。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大陆)
麦哲伦环球航行。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罗阿尔德·阿蒙森

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载三人神舟7号

你知道哪些人类探索自然界的故事?~

为了探索反物质之谜,目前科学家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研究反物质的自然状态;二是在实验室中制造反物质,从更多的角度研究反物质。
1997年4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五个著名研究机构的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它喷射出的反物质在宇宙中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喷泉”。这是宇宙反物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正反物质相遇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比普通可见光强25万倍的伽马射线。银河系反物质“喷泉”是通过这一间接证据发现的,因而它对深入反物质的性质帮助不大。为了“面对面”地研究反物质,科学家想到了直接“捕捉”反物质。在地面,由于大气干扰,几乎不可能“捕捉”到反物质,因此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太空。

1998年6月2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携带阿尔法磁谱仪发射升空。这一核心部分由中国科学家制造的仪器,是当代最先进的粒子物理传感仪,目的是去太空寻找反物质。阿尔法磁谱仪这次随“发现”号上天,尽管没有发现反物质,但采集存贮了大量数据。2002年它将被送上国际空间站,进行长达3年的数据采集工作。它对反物质的探索,很可能带来一次科学突破。

在自然界中寻找反物质难度很大,而且很难进一步研究它的性质,因此近年来科学家尝试在实验室中制造反物质。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世界上制成了第一批反物质--反氢原子,揭开了人类研制反物质的新篇章。科学家利用加速器,将速度极高的负质子流射向氙原子核,以制造反氢原子。由于负质子与氙原子核相撞后会产生正电子,刚诞生的一个正电子如果恰好与负质子流中的另外一个负质子结合就会形成一个反氢原子。在累计15小时的实验中,他们共记录到9个反氢原子存在的证据。由于这些反氢原子处在正物质的包围之下,因此它们的寿命极短,平均一亿分之三秒(30纳秒)。1996年,位于美国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制造了7个反氢原子。此后,在实验室中制造反物质的工作受到很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目前在实验室中制造正电子、负质子等反基本粒子已是轻而易举,而将正电子与负质子组成反原子尚十分困难,因为将这两种粒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能证实它们结合成反原子工作十分复杂,因此科学家需要研制功能更强大的研究工具。

目前,欧洲核子中心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强子对撞机。这一对撞机得到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支持,预计将于2005年建成投入运转,估计耗资60亿美元。科学家认为,随着一系列包括探测器和加速器等研究工具的投入使用,人们将进一步揭开反物质之谜。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人类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医药方面:观察工具的改变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如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细菌、病毒、病原体等),但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不知道微生物有什么作用,它们和人类有什么关系。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是第一个把微生物和疾病联系起来的人。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发明了巴氏消毒法,广泛用于奶制品和酿酒业,以及杀死液体中的细菌。 后来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从而使千万人免于受肺炎等疾病的侵染致死。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鼠疫、结核病败血症、霍乱、白喉、痢疾、伤寒、天花等传染病慢慢地被征服了。然而细菌也有抗药性,直到今天,人们还和细菌进行着一场你死我活,我进你退的斗争。 2.食品工业:人们通过观察知道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其中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原理是:酵母菌分解面粉里的糖类,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3.农、林业方面:农、林业上进行品种改良,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充分利用了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作用,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杂交水稻要在水稻花的花蕊上进行,水稻开的花很小很小,因此寻找雄性不育的野生稻和进行杂交工作必须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是解决21世纪全球粮食问题的法宝。 4.土壤的改良和净化:土壤中有许许多多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的肥力有关,有的能把生物尸体分解为植物需要的营养,有的能和生物共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如在豆科植物根部生长的许许多多小圆球是根瘤菌,根瘤菌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同时吸收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作为自身的营养。因此人们把豆科植物比喻成巧妙的生物固氮工厂。如果土壤中有了大量的根瘤菌,可少施或不施氮肥,还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能节约由于生产氮肥需要的电力以及减少水质和土壤的污染。
  
  目前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一些农业微生物学工作者,大力提倡在西部沙漠、戈壁、荒坡多种植豆科树、草,增加肥力,绿化黄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林、牧业的发展。世界上有不少科学家在对根瘤菌进行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如日本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了一种控制根瘤菌数量的遗传基因密码,这将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培育出不需要施肥的作物成为可能。 因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已成为重疴沉疾,而土壤污染带给水果、粮食、蔬菜的污染以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低估。净化土壤也要靠微生物发挥作用。 5.克隆:1996年的夏天,一只叫多莉的绵羊在苏格兰诞生了。为了培育多莉,研究人员首先从一只母羊体内取出一个卵细胞,去除它的细胞核,随后把一只6岁成年的母羊体细胞中的细胞核植入这个去核的卵细胞,最后把这个卵细胞移植到第三只羊的子宫里。5个月后多莉诞生了。它和那只提供细胞核的6岁成年母羊在遗传上是相同的,多莉是那只羊的克隆。 克隆是人们生产具有所需性状生物的先进技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们培养人体器官,用以替换病人的器官使之康复成为可能。 6.污水和垃圾处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还扮演着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污水和垃圾的处理者。几乎所有的污水处理都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完成的。污水和污物处理中既需要微生物分解和除掉各种有害物质,还要依靠微生物除臭,污水和污物的处理速度、处理效果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7.微电子技术:显微技术还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美国的科学家已经研制成功一种微型电动马达。这种微型马达的直径仅0.07毫米,厚度是0.25毫米。有了这种马达,将来人们大约可以制造大批在人体内运行的装置,担负运输和清除有害物质的工作。

有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例如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是先驱者...
答:人类进入太空第一人:加加林,苏联。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美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第一
答:1.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标志着人类开始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这颗卫星由科罗廖夫领导的试验设计局设计和制造,重83.6公斤,由镀铬合金制成,并载有两部无线电发报机。2. 美国发射第一...

名人通过探索取得的成功事例
答:1、焦耳求知: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2、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小时侯家里很穷,凭借着自己对梦想的不懈追求,通过顽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

一百年来人类有哪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
答:1、原子 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发现,原子在裂变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他把这种能量称为“夸特”,这一发现被誉为世纪性发现。2、飞机 飞机1903年12月17日,第一架动力飞机开始飞行。1933年,世界上 第一条正规航线开通,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3、无线电 1895年意大利人马克尼成功发明了无线...

人类探索世界成功的第一次
答:麦哲伦的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世界是圆的。

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人类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请列举三项。
答: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

世界上较出名的探险家有哪些?
答:1、斐迪南·麦哲伦,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2年9月,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中,被一位名为拉普拉普的部落酋长杀死。船队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并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2、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

有哪些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例如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是先驱者...
答:第一个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个飞出地球的生物不是人是动物,第一个飞出地球的宇航员是:加加林,可惜英年早逝。第一个登月人是:阿姆斯特朗(都知道)第一个到地球的“外星人”是:奥尔德林(嘿嘿。从月球回来并第一个在地球着陆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

关于第一颗人造卫星有哪些介绍?
答: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号,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生物卫星“伴侣”1号,搭载了一只小狗“莱伊卡”,她成为了进入太空的第一只动物。1960年4月1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

探索太空十大里程碑式的成就有哪些(商业旅行)
答:首次成功登月 阿波罗11号是第一次成功的登月任务。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正是这句世界名言这对我来说是一小步,但对全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成就。在那一年,它的发布现场吸引了超过100万人观看,而直播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