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结束……

作者&投稿:端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死亡,我们大部分会选择逃避面对,但是它又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个时间都会遇到的事情。这一章讲述生命历程的终点——死亡。

      什么是死亡?一些专家把死亡分为两种,功能性死亡和脑死亡。功能性死亡是心脏和呼吸停止。脑死亡由脑电波测量而得,建立在全部脑活动停止迹象上的诊断。

        婴儿和年幼儿童的死亡对家长而言是最具灾难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它看起来有违自然规律且难于理解

      青少年对自己的不可侵犯性有种不现实的感觉,这让他们很容易在事故中死亡。拒绝通常会使身患绝症的少年儿童很难接受他们自身的严重性。

      对于年轻人而言,死亡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身患绝症的年轻人可能会因为感觉到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极不配合治疗。

        在成年中期,疾病变成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对于死亡现实的知晓将会导致对死亡的巨大恐惧。

      成年晚期个体已经对死亡做好了准备。如果死亡临近的话,老年人倾向于获知这一消息,他们必须应对的主要问题是自己的生命是否依然有价值。

      人们对死亡的反应部分是由文化决定的。死亡可能被看做从尘世苦难的解脱、愉悦的死后生活的开始、一种判决或惩罚,或仅仅是生命的终结。

      死亡教育有助于人们学习与死亡相关的知识,并认清自己终将走向死亡的事实。 当人们知道了如何面对最终走向的“死”,也就知道了面对生活体验到的“生”。

        精神病专家伊丽莎白.屈布勒—罗斯经观察提出,人们在死亡中要先后经历五个基本步骤: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拒绝 。在拒绝过程中,人们不肯承认自己即将死亡。拒绝是正常的,可以帮助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和步伐吸纳不愉快信息的防御机制。只有当人们真正接受这一信息时他们才能继续生活下去,并最终认可他们即将死亡的事实。

      愤怒 。经过拒绝后,人们可能表现出愤怒,猛烈抨击其他身边的人。不明白为什么将要死去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这个阶段,他们可能会说出或做出一些使人痛苦或难以理解的事。

      讨价还价 (妥协)。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或者承诺推迟死亡的来临。

      抑郁 。当意识到死亡无法避免,生命终将走向死亡,正在失去一切,进入抑郁阶段。

        接受 。和自己讲和,直面死亡的来临。

      对于屈布勒.罗斯的死亡阶段理论,有些专家提出了批评。有些专家认为,不是每个人在死亡过程中都能经历每一个阶段,有些人会以其他顺序经历这个这些阶段,还有一些人也许会在同一个阶段上反复经历好几次。人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死亡的确切原因,死亡过程,延续时间,病人的年龄、性别和人格特征,以及从家庭朋友那里得到的社会支持等,都会影响死亡的进程和人们对死亡的反应。

      DNR——“不必使他苏醒”,是指身患绝症的病人,不采用任何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的手段。谁来决定?自己?家人?医生?

      自然死亡声明。病人选择签署自然死亡生活声明。它是在人们无法表达愿望的情况下,依靠先前愿望确定采取何种医疗手段的法律文件。

      安乐死和辅助自杀。辅助自杀需要符合几个条件,至少两位医生将病人诊断为不治之症,存在无法忍受的物理或精神创伤,病人需给出书面同意书,以及病人家属也需要被事先告知。安乐死是帮助濒死病人更快死亡的措施。

      临终关怀是为医疗机构里身患绝症的濒死病人提供的关怀,宗旨是为临终病人提供充足的社会支持和温暖,使病人的生活过得尽可能充实丰富。临终关怀工作重点不是延长人的寿命。

      对于大多数活着的人来说,悲痛的第一步,是各种形式的葬礼。

      在本书中,作者指出,死亡在美国是一件大买卖,在中国具有同样的形式。作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葬礼所达到的宏大程度与负责葬礼者的脆弱性有关。他们通常是死者的近亲,希望证明自己对死者的爱,这也就是我们国家所说的孝道。另一方面,葬礼形式和婚礼一样,由风俗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死亡是一种重大的改变。从某种意义来说,葬礼不仅仅是向公众宣布某个人已经死去,而且是对每个人生命终结的认同和对生死轮回的一种接受。

      葬礼还为生者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家聚集在一起,分担悲伤,互相安慰。

      丧亲是指对某人死亡的客观事实的承认。悲痛是指对他人去世的情感反应。

      生者面对死者,悲痛的第一阶段通常伴随震惊、麻木,质疑或完全否定。人们可能会回避客观事实,试着按照以往的方式生活,并相继引发悲痛,恐惧,深度悲伤,忧虑等。如果太痛苦,可能会转回到麻木状态。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心理状态可能是有益的。使丧失亲人的生者进入适应阶段。

      人们开始面对死亡,并开始承认将与死者永久分离的现实。最终进入适应阶段,开始重新面对生活,建立新的同一性。

      发展心理学以不可避免的生命的终结结束。在一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经历和调整生理和认知功能的改变,并学习适应新的社会情境,在毕生发展过程中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感谢!

~

暗示结束生命的句子
答:1、哀莫大于心死,累莫大于心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2、保护一个人,并不是正因钟爱一个人。3、不管雨下得多大,连续下几天,总有晴天的时候。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坚信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4、趁我们都还活着,能相聚就不要错过,能爱时就认真的爱,...

生命终有一天会结束,你会如何面对?
答: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会保持坦然,继续我的日常生活。我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我认识到生命的结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我无法改变它,因此不如享受当下。以下是我的思考过程:1. 生命的终结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使我能够平静接受生命倒计时的存在。自生命诞生之刻起,便注定了有终结的一天。长生不老只是...

生命终有一天会结束,你会如何面对?
答:1,生命的终结是自然规律,因此自己对于生命倒计时可以坦然面对。自从生命开始的那一天起,就面临着终结的那一天。……长生不老是不存在的。生命必然会终结。……因此,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生命倒计时就已经开始了,只是我们没有在意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当生命倒计时真的出现在自己眼前的...

人死后,生命真的就结束了吗?
答:人死后生命是否真的结束了,这一点一直都有争论,有的人认为死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就相当于电脑自动关机,没有意识了,也就结束了,但有的人认为人的意识并没有完全的消散,只是去了另外一个空间。没有人知道人死后到底是有意识的还是说没有意识的,因为这存在一个空间限制的问题,如果人死之后意识...

生命是这样结束的
答:叹息,摇头,伴随惊天动地的号啕大哭,两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望着他们父母渐渐欲哭无泪而无神的双眼,没有人不为之动容,但没人能够帮他们,没有人能救回他们的孩子。怪,就怪苍天无眼吧!时间不知是否在冲淡一切。在那沉寂了许久的山谷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气。看!又有一个孩子在追逐...

你发现你的生命就快结束了,你最遗憾的是什么?
答:这个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最在意的东西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遗憾也不一样!但大多数都会是以下几种:一 没有好好珍惜生命,浪费太多时间 二 对家人没有珍惜或者付出 三 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就一辈子的异性 四 如果人生能再来一次就好了,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五 其他。

古人在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为何都喜欢“自缢”这种方式?
答:自杀方式是一个人结束生命时借用的手段,古代自杀者采用了多种自杀方式。大致有自缢、伏剑、自刎、自刺、自触、投河、自焚、祈死、饮药、烹死等。本文以春秋时代的古人为例,介绍一下他们为什么喜欢“自缢”这种自杀方式。统计春秋时期自杀者采用的 10 种自杀方式中,采用自缢方式自杀者,...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结果了自己的性命”含义不同吗?
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与“结果了自己的性命”两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表示当事人失去了生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般指自然死亡,结束了生命历程,寿终正寝。当然也可以表示自杀。结果了自己的性命,一般不是自然死亡,结果了自己的性命,就是自杀了。参考资料:暮春水月 ...

生命为什么会结束,人为什么得读书??
答:所谓意义,应该是客观的,自然的。我要说的是人类,而并非某一个人,那么所谓的奉献论就是谈不通的,对于博大而永恒的宇宙来说,人类连个垃圾都算不上,人类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我们说保护环境也只是保护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科学的发达以及进化论的突破,使人类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位置 -自然的产物。你...

<<兰亭集序>>的全文翻译
答:一、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