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用贤能的诗句

作者&投稿:冻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关于贤能的诗句
关于贤能的诗句 1. 关于贤能的成语
称贤荐能 称:称扬。指重视人才,推举贤能。

妒贤嫉能 妒、嫉:因别人好而忌恨。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举贤使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任贤使能 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推贤让能 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妒贤疾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同“妒贤嫉能”。

嫉贤妒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嫉妒。

简贤任能 指选用贤能。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赏贤使能 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尊贤使能 尊重并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2. “所赖友贤能”出自哪一首诗词
《和胡俛学士游西池书事》

【宋代】苏颂

皇都有沧池,近在金商陌。

渊源控河汴,襟带引京索。

众派泻寒光,一鉴涵空碧。

晴明天垂幕,阴霭地滋脉。

烟岚隘五湖,气象吞七泽。

漪涟十馀里,缟练千万尺。

楼殿起参差,门闉开岝峉。

人间识方壶,古来惭太液。

美哉台沼名,壮我帝王宅。

惟昔经始谋,兹见神武迹。

非同泗渊滥,盖用昆夷策。

万乘纡警跸,群官扈銮轭。

津头驻翠华,唐中蒐赤籍。

水犀陈百旅,画鷁棹千只。

时多吕梁人,士有中黄伯。

旋渊齐出没,桅樯竞跳踯。

鼓枻变鱼丽,飞江生羽翮。

一时军事严,四表皇威赫。

承平垂百年,声教重九译。

朝惟讲文物,民亦厌金革。

楼戈无复用,池御因不易。

年年春风暮,处处禊筵辟。

曲堤柳交阴,上苑花遍拆。

舟师校艨冲,乐佾锵金石。

翔禽鼓轻翰,潜鳞跃修额。

鸣鼍促繁节,阴兽荡精魄。

浮吹时往来,彩标纵争获。

鱼龙随变态,波浪相激射。

何妨试{趣取换乔}勇,岂徒观戏剧。

吾皇兹豫顺,庶物遂闿怿。

灵囿无禁止,都人任游适。

轮蹄去若狂,锦绣委如积。

临流错杯盘,列肆张幄帟。

金缯乐挥散,采翠乱狼藉。

嘉会此难逢,良辰真可惜。

前日瀛洲仙,顾谓同舍客。

言此好时节,岂当虚废掷。

掩卷下直庐,连镳出东掖。

郊原朋盍簪,舲舸觞浮醳。

指顾集珍羞,饾饤瞻肴核。

暂喜解朝缨,仍便岸纱帻。

清波入平望,嘉果富新摘。

园奇插山丹,水美鱠霜鲫。

喧呼少停樽,眺览间信屐。

画桥蹑虹霓,宝殿觇楹磶。

再见琼林芳,重思曲江席。

宠恩徒欲报,颛愚岂任责。

翩翩众翘彦,一一富才画。

同时致荣阶,云谁量远跖。

曰予孤陋姿,本惟一逢掖。

无能拾青紫,有志厉冰蘖。

久事州县劳,已甘簿书役。

公卿广收扬,文字误掎摭。

得怀儒馆铅,始识君门戟。

何乃英俊流,不以才地隔。

同登石渠阁,共阅金匮册。

饱食任嬉游,县君奚补益。

所赖友贤能,庶几逭隳谪。

兹游诚可乐,何幸谬见择。

逮赋醉言归,都忘日之夕。

风云一流散,俛仰成宿昔。

集贤冰厅郎,雕章古风格。

感此意稠重,足成言四百。

记彼集间事,有如丹在白。

初惟侈荣观,终乃发幽赜。

分明指行藏,礧砢见肝鬲。

诸贤继佳篇,仲吕和无射。

辞源可渺弥,笔锋俱砉騞。

彼美双南金,辉映连城璧。

乐事子同赋,联编予有获。

钦慕风雅情,慰诲诗书癖。

滞思豁以开,遥襟耸然释。

报投愧刍芜,叩虚漫紬绎。

多谢久要言,赠君岁寒柏。
3. 带有“贤”字的诗句有哪些
1,《清明》宋代 黄庭坚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2,《端午日》唐代 殷尧藩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3、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出自战国末期荀子《荀子·王制》

译文:对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不必依照级别次序提拔;对不称职不合格的人,不能等片刻而要立即罢免。

4、萧氏贤夫妇,茅家好弟兄。羽轮飙驾赴层城。高会尽仙卿。——宋代:柳永《巫山一段云·萧氏贤夫妇》

译文:修道成仙的萧史与弄玉,是一对好夫妇;得道为仙的茅盈、茅固、茅衷,是茅家好兄弟。驾起羽轮和飙车,赶赴西王母所居的层城。这里举行盛大宴会,与会者全是仙界的贵官。

5、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译文:这里是六个王朝的国都,三吴中秀丽的京城。贤人就应委以重任,天子也要借助你的高名。汪洋大海宁静了一边,长江万里得到了登清。你也许还须救赵良策,不要遗弃我这个侯嬴。
4. 关于自省的诗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3335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为政篇》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5. 关于松的古诗
涧底松 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

涧深山险人路绝,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貂蝉与牛衣, 高下虽有殊; 高者未必贤, 下者未必愚。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 历历天上种白榆! 白居易的《 涧底松 》作于元和四年(809)。

元和三年诗人由翰林学士转任左拾遗,位虽不高,职在谏言。他也的确做到了“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 ,天下利病无不言”(《初授拾遗献书》)。

不仅与宪宗当面论执强鲠,还创作了大量讽谕诗,道民疾苦 ,补察时政 。正如他自己所说:“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涧底松》就是这一时期所作的讽谕诗中五十首新乐府中的一篇。 《涧底松》一诗的命名及寓意,显然由西晋左思《咏史》之二“郁郁涧底松”而来。

他对左思此诗感触颇深,几次为“涧底松”鸣不平。此前曾作《续古诗十首》(其四)敷衍铺陈诗意云: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何等沉痛!与左思诗相比,虽含蓄不及左而愤慨切直实有过之。然而白居易仍觉不尽意,又直以《涧底松》为题,写了这首政治讽刺诗。

诗共十六句。前六句咏涧底松,后十句紧扣涧底松抒写感慨。

“有松百尺大十围 ,生在涧底寒且卑”。首句点明所咏之物及其特征 。

“百尺 ”,虚写 、极言其高;“ 十围”,以夸张渲染其粗,说明松材之良可用。次句写松的生长环境:“寒且卑”。

气候寒而地势低。两句虽十四字 ,却起得简洁明快 ,紧紧扣住了“涧底松”三字。

“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 。”写因涧深山险人迹罕至,涧底松老死也不遇良工为之量材而用。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两不知。”帝王的高堂缺少栋梁之材 ,这里需要那里期待却互不相知。

首句已经点明良木,这里用“彼有”一词,自然意脉贯通。 以上为第一层,咏叹涧底松的不遇。

“谁喻苍苍造物意 ,但与之材不与地”。有谁能理解苍天造物的用意,生此良材却生非其他。

这两句承前写来 ,无论从诗意还是结构来看 ,都是由“缘物”到“寄慨”的既承且转的过渡。 “ 金张世禄原宪贤 ,牛衣寒贱貂蝉贵 ”。

“ 金张”,指汉宣帝时的高官金日磾和张安世 。二人奢华无度 ,后用来代指贵族 。

“原宪”,字子思,孔子门徒,为人贤能(见《史记·仲尼弟子传 》)。“牛衣”,指牛御寒的东西 ,以麻或草编成 。

《汉书·王章传》载 :王章患病,贫困没有被盖,卧于牛衣之中。“貂蝉 ”,古代王公显官冠上之饰物,始自汉代武官。

两句的意思是:金张因世禄而贵,绳枢瓮牖的原宪却是大贤者;寒贱的牛衣怎能与华贵的貂蝉相比。这两句从左思诗“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二句中浑化典实,又自铸新词,更觉生动形象,对比鲜明而强烈。

“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 。”这几句承前生发,最为警策。

尤其是后两句,以对句出之,其中“未必”一词,出语活脱,阐明事理未加绝对化,颇具一种深刻的哲理和朴素的辩证观点,是对儒家一贯鼓吹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大胆否定 。诗人当时身为朝廷命官 ,竟然发此宏论,实在难能可贵。

结句 :“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历历天上种白榆 ”。“珊瑚”,热带海生物,骨骼相连 ,形如树枝,故又名珊瑚树。

“历历”句:古乐府有“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的诗句。“历历”,形象分明可数。

古乐府中的“白榆”原指星星,这里借星指榆树。平凡的榆树又岂能与珍贵的珊瑚树相比。

但是榆树却高植上天,珊瑚却沉生海底。足见高者不一定贤,下者不一定愚。

结尾两句以比喻兼对比的修辞方式,对“高者未必贤”二句作进一步的形象补叙。有了这两句,诗意更加隽永,耐人回味。

以上为第二层,诗意又宕开一步,从涧底松不幸遭际的特指进而转入对某种现象的泛指,使题旨更加显豁和深化。 白居易的这首《涧底松》意蕴丰富。

诗人原附有题注云:“念寒亻隽也”。“亻隽”,通俊 。

寒俊,指的是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可见,本诗是诗人为寒俊鸣不平之作。

唐时虽以科举取士,较之西晋时的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 ”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有所改进 ,但真正有卓越才识的读书人 ,若无达官显宦荐引,也往往被委弃不用,默默无闻。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相当普遍 。

于是诗人“ 缘事而发”,“比拟恰合”(《唐宋诗醇》评语)地抓住了涧底松既寒且卑和“ 老死不逢工度之 ”,讽喻和针砭这种不平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后来,白居易又在和元稹《松树》诗中表明了他的意愿。

他希望涧底松都能成为“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同时他为才士呼吁“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更替忠贞的“松树 ”道出了平生之志:“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一片怜才惜才之意,忧国忧民之心,毕见于纸上。从诗题来看,本诗虽是咏物,但与一般咏物诗的写法又有所不同。

一般咏物诗往往在状物之形的。
6. 表示“学业有成”的诗句有哪些
1、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鹤冲天·黄金榜上

宋代: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译文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3、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代: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4、折桂令·自述

元代:元吉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译文

头戴华阳巾,身穿鸟羽裘,飘然而行。吹着响遏行云的铁笛,手握竹杖走遍天下。柳树鲜花作伴,善于饮酒、精于作诗的。不参加科举考试、做放浪江湖的高士,断绝尘思,做风月场中的神仙。残缺不全的书籍,挥墨成文,香满山川。

5、折桂令·九日

元代: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译文

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游子思念故家。忆翠袖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回头看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7. 形容人才济济的古诗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朝代】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希望能帮助到你

~

强调人才重要性的诗句
答: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清康熙皇帝的人才思想更具有经典意义。 他指出:“自古选贤任能,为治之大道。”所以,“致治之道,首重人才”。 这些论述,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天下兴亡、社稷安危、国运盛衰,皆系于人才的道理,即使今天的入读起来仍觉获益匪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形容领导贤明值得追随的诗句有哪些?
答:1、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出自:南北朝宋时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译文: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赏析:自古以来的忠节之士,都是在严峻考验中察“见”和“识”别出来的。他们必须在紧急关头付出最大牺牲。这联流传万口,几乎成了封建时代衡量忠良行为准则的诗句,产生了...

王安石《兴贤》重点虚词 实词解释
答:注释:仲虺:商汤左相,奚仲之后,汤王归夏,至大峒时,仲虺作诰以告汤。 三仁:三位仁人,指微子、箕子、王子比干。 谠直:正直的言论。 迩:接近。 轶:超过、超越。译文: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

赞美老师的文言诗句有哪些?
答:1、《己亥杂诗·其五》清代: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2、《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代:白居易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翻译: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

文言文任能举贤的翻译成和答案
答:注释 世俗:指一般平常、凡庸的人。党:党羽。比周:串通勾结,结党营私。督实:考核其工作实绩。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君主致力于举用贤能。但却不能收到实效,社会越来越动乱,以致国家陷于危亡,这是什么道理呢?”太公答道:“选拔出贤能而不加以任用,这是有举贤的虚名,而没有用贤的实质。

《吕氏春秋》卷25似顺论4分职诗解1用非其有以无御有
答:这种道理不可以不察明。君王不懂得当君王的方法,就不是这个样子了。他们那些人自己要去做别人的事情但是不能胜任,任用贤能的人去做就又厌恶他们,对他们吹毛求疵,反而和庸俗的人来商议问题,这就是功名受到损害、国家受到危害的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贤人的诗句贤人的诗句是什么
答:贤人的诗句有:只今人饮贤人德,贤人佐圣人。贤人的诗句有:只今人饮贤人德,主人诚贤人。结构是:贤(上下结构)人(独体结构)。拼音是:xiánrén。注音是:ㄒ一ㄢ_ㄖㄣ_。词性是:形容词。贤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贤人xiánrén。(...

描写女子贤惠的诗句
答: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5、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宋李清照《丑奴儿》 白话文释义: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 2.赞美妻子贤惠的诗句有哪些 没有赞美妻子贤惠的诗句,赞美女性的诗句如下: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先秦...

关于贤的诗句
答:1. 关于贤的诗句 关于贤的诗句 1. 带有“贤”字的诗句有哪些 1,《清明》宋代 黄庭坚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译文: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2,《端午日》唐代 殷尧藩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译文:...

屈原的故事
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y9gcLspD1aoiYJfpWD6Ww 提取码: fw5d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中华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