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武则天后宫的事 女皇武则天的后宫生活?

作者&投稿:原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回答者:yyfreeliang - 状元 十四级 1-21 17:19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好
  评论者: djztc - 魔法学徒 一级

  524565467
  评论者: LBJ0101 - 试用期 一级

  太棒了
  评论者: 酸涩的柠檬☆ - 试用期 一级

  更多>>
  其他回答共 1 条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很YD的...
http://www.2100txt.com/ztkb/200809/941.html

历史上武则天的后宫是怎样的?~

武则天,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之一,虽然她没有花木兰那样巾帼英雄,与男儿共同在战场上枕戈达旦的经历,但是做为一个女人,她却坐到了很多男人都不可能坐到的位置,吕雉和萧燕燕虽然也是实际统治者,但是毕竟差那一步,摄政王和皇帝也只差一步,可境遇毕竟不同,而在大女主剧横行的今天,武则天居然一直没有成为一个热播剧主角,或许是因为她的双手沾满了太多的鲜血,以至于玛丽苏剧情也无法自圆其说,而在男人世界里,关于这个女人也是诽谤不断,包括淫乱的后宫。

其实,我们以大女主剧情,现代的视角来看,她的第一任后宫主角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不过鉴于那时的武才人还是个刚出阁的小女孩,虽然有独宠一身的梦,但应该并没有扩编后宫的心。
之后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从昭仪到天后,二圣临朝称制,她的势力遍布宫内宫外,她有了私储后宫的能力,可她又怎么会背叛对他这么好的男人,而且这也是古代女人跨不过的一个槛。

公元690年时,武则天改年号天授元年,国号为周,正式称帝,之后关于她私养男宠,淫乱后宫的事络绎不绝,先有帝国第一男宠冯小宝,之后又有张昌宗、张易之兄弟,甚至因为武则天在狄仁杰死后说的“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就臆测两人有染,可武则天登基时候已经66岁了,就是在今天也已经年入花甲、垂垂老矣,别说床笫之欢,就是多做点运动,估计都要大喘气,怎么可能淫乱后宫?所以关于武则天淫乱的后宫,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武则天的后宫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就是武则天。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礼教的束缚下,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能冲破封建礼教和传统势力的重重阻挠,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改国号为周,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创举。

整个中国历史中,当皇帝的人除了武则天外全是清一色的男性。提到他们都会有描述他们的后宫生活,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有怎么样的后宫生活呢?是否也要“三宫六院”、“俊男三千”呢!?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登基后,后宫里养了很多供武则天享乐的“帅男”。这些“男妃”被成为“面首”。在众多面首中被武则天较为宠幸的有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沈南谬、薛怀义等。

风流女皇在登基逐渐有了性自由后,她就不会只是满足于只拥有几个面首。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平常百姓尚且如此,何况深居皇宫的帝王呢?对于登上封建权力之颠、而且永不服输的武则天来说,漫漫长夜,寂寞难耐。难道女人当皇帝就得独自一人吗?既然是第一遭,那就有她说了算,总不能女人当了皇帝没后宫吧?可以说武则天把女性的权利在中国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发挥到了最大程度!这时候的她完全有各种理由通过各种方法搜罗供自己享用的面首,并且可以大胆的在后宫放纵自己的情欲。

武则天获得心仪的面首有很多渠道,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从她女儿太平公主那里。作为武则天的女儿,聪明的太平公主当然深知母皇的需要,于是乎亲自出马,以身试验,为其母物色所谓的“宝物”,相中后,送于母后。这些“宝物”可都是经过“质检”过的,可不是图有其表的俊男!可以说,太平公主送过来的面首,都是大解武后之饥渴,犹如“雪中送炭”一般,真是知母莫若女呀!张易之、张宗昌、沈南谬、僧惠范这些俊男以其“阳道壮伟”博得武则天的宠爱,这些俊男无不是太平公主经过亲身体验、细心挑选的,应该是“保质保量”的。唐朝的“享乐”记载中,母女共用一男,大家共享,也成为当时的时尚!

一些朝廷大臣为了讨好武则天,也为武则天遍寻面首。其实就和男性帝王在民间挑选佳丽一样,挑选样貌英俊、体格健壮等各方面都适合的男子,经过层层选拔后,被选入宫中的,各个貌若潘安!当然作为一个面首,不光要有好的长相、健壮的体格,而且还要有“阳道壮伟”的功力,以及对于花甲之年武则天的小心呵护。虽然武则天养生有术,花甲之年还能保有容颜和风韵,但是心理上的空虚和“更年期”的脾气是摆脱不掉的!进宫的面首们稍有不甚就被辱骂,严重的进宫没几天就被侍卫捆了手脚,扔进御苑中的万生池里,喂了蛇蝎。

在来后宫的众多面首中,还有“自我感觉良好”的男子毛遂自荐的。据《旧唐书》记载,柳良宾是由其父亲推荐的,同时被推荐的还有侯祥云,“子良宾洁自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吏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奉宸内侍奉”。可见平常人家当时为了全家族的利益,奉献一美男乃是升官发财简捷之道!

除了太平公主推荐、大臣们推荐、俊男自荐外,武则天还经常派后宫的官员到民间积极搜罗面首。据说当时女才人上官婉儿也曾接受过这样“特殊”的任务。武则天会在上官婉儿出发前面授选择标准:男子鼻子大、隆直,必阳道壮伟。上官婉儿随后当然会按照标准去民间搜罗面首,这也算是奉旨出差的钦差呀。

经过这些渠道对于面首的搜罗,武则天的后宫可谓是“面首三千”了,可以与男性皇帝相媲美了!这样武则天的后宫形成了对于众多后宫面首管理的问题,为了对于众多后宫面首进行有效的管理,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控鹤监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与武则天的崇道思想有关,控鹤监这种设置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武周一朝独有的后宫管理机构!而后,武则天又设控鹤监丞、主樽祭官。后来,武则天又把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来管理。这样的建制与男性皇帝的“三宫六院”类似,张宗昌兄弟就类似与东西宫的皇后或贵妃。

武则天时代纯粹到了皇族女权时代,一切性别建制和文化都是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的。它为中国男权封建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则天篡位后,那些后宫嫔妃们如何了?
答:高宗;她生了两个皇帝,那是一对兄弟,唐中宗和唐睿宗;她本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颠覆了整个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和制度设计。后世对武则天的评价非常复杂。有人说她篡权、杀人如麻、残忍成性。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当中,由李唐改为武周,可能是死的人最少的一次革命。有人说她把社会秩序都搞乱了,...

武则天当君王后,专门建造了一座“控鹤府”,为何让女人羡慕不已?_百 ...
答:二、武则天的后宫人才济济,帅哥成群 武则天的男宠一个比一个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本领。其中要说得宠要就是张氏兄弟了。他们两个人是武则天后宫的实际“管理者”,他们不单单帮武则天搭理朝廷上的事情,武则天的一众男宠也归张氏兄弟管理。就拿张氏兄弟来说,他们个人才华也是非常厉害,可以说是琴棋...

武则天先后跟过两个皇帝,她在做李世民妃子的时候受宠吗?
答:而对于男女之事,几乎是没有什么欲望的。虽然说武则天年轻貌美,但是李世民却年事已高,那时候的他只想珍惜自己的时光,好好陪伴曾经同自己走过一生的妻子。综上所述,李世民在位期间,几乎很少与武则天见面,当时的武则天在后宫并没有多么高的名分,因此武则天在当时并不受到唐王李世民的宠爱。

武则天的后宫应该是什么样的?请从历史角度回答,懂的请进
答:经过这些渠道对于面首的搜罗,武则天的后宫可谓是“面首三千”了,可以与男性皇帝相媲美了!这样武则天的后宫形成了对于众多后宫面首管理的问题,为了对于众多后宫面首进行有效的管理,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控鹤监这个名字的由来可能与武则天的崇道思想有关,控鹤监这种设置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武周一朝...

解析一下历史上武则天的后宫的情况
答:你知道,男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还有后宫佳丽三千。中国的封建历史总是由男人把持着,但是后来,终于出现了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而女皇帝是没有办法享有这些美媚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同性恋。于是,大唐皇帝武则天就豢养了一批专供她享乐的男人。他们个个潇洒帅气,倜傥风流,深得武则天的宠爱,这些人...

武则天也像其他皇帝一样建立后宫吗,那她的嫔妃都是男性吗?
答:是不行的。武则天的男宠很多,但是不能自己去寻找,不够也是很多渠道都能得来,不过最为重要的就是从太平公主这里获得,而且太平公主会保质保量的为武则天提供男宠,每一个都是自己亲身尝试后,觉得极品的才送与武则天,所以武则天相当于后宫是有嫔妃的,而且数量还不少。武则天的男宠主要有张宗昌、张易之...

武则天称帝时67岁,她也有自己的后宫吗?
答: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古代社会对女人很苛刻,女子不可抛头露面,更不要提上官场了。但是显然武则天做到了,其实这条路走的却异常的艰难,武则天从后宫伸手到官场上,就已经花了几乎半辈子,而仅仅从往后拼成执掌权力的皇帝,就走了三十余年。这些年里她都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松懈,尽心尽职的做...

武则天后宫失宠的12年是怎么渡过的?武则天秘史
答:换句话说,在整个后宫嫔妃姬妾中,像武则天这样崇拜、迎合他的美才人实在是太多了。她们都很优秀,都希望他亲近她们,可他到底该亲近谁呢?从这一点上来看,当个皇帝也挺累的。身和心都累。武则天不管这些,她此时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得到李世民的肯定和认可,继而不断受到重用和提拔。但她忽略了至关...

武则天有后宫吗
答:更没有可以受到群臣朝拜,有着明确地位的“皇后”,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诧异,武则天不是无所不能吗,反对她的人,都被干了下去,那么为什么武则天不设一个后宫呢。这其实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武则天再强,某些方面她还是改变不了,比如说武则天就算是贵为皇帝,她也无法拥有自己合法的,有明确编制...

问问武则天的后宫是怎样的?
答:上官婉儿出发前,武则天还就如何挑选男子向她面授机宜:男子鼻子大、隆直,必阳道壮伟。经过这众多途径,武则天的后宫自然“面首三千”了,为了对这些面首加以管理,公元698年,则天女皇成立了控鹤监。控鹤监是则天朝所独设的一种机构,它的设立,大概是与则天女皇的崇道思想有关。公元699年初月,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