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海09年春季高考语文数学英语试卷试题及其答案 10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及其答案

作者&投稿:尚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 (2) (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 ;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 孙子·虚实篇》)

(4)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 。(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 。(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 2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 (2) (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说

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 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 (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 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数学有很多代码,没法复制,你留QQ我传给你

英语没试卷,只有答案
标答25题起
BBADABACCDBACADB
ICBGHFAD
DAACDBCCDBDACBB
BDA
BCBC
BDCC
DDAB
CDFEB

我是有试卷啦,不过还要找出来

你不要拉倒

广育网,可以下载

求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 (2) (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 ;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 孙子·虚实篇》)

(4)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 。(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 。(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 2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 (2) (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说

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 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 (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 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留存工业文明的记忆
①19世纪60年代起,外商开设的工厂,主要集中于苏州河北和黄埔江西岸。进入21世纪,这些老工厂虽然没落了,但苏州河畔的老厂房与仓库群落除了极少部分被损坏或改建外,大多数还得以保存。
②1990年,我住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口的一家宾馆,左可俯瞰尚未开发的浦东,右可欣赏浦西外滩那排上海地标性的万国建筑群。上海的历史告诉我,这江岸水畔的许多老工厂、老仓库是这座名城的历史记忆,它们都还在,保留也大都完整。在这座城市重新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告诉人们在发展与保存之间,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保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
③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的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孙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④我的行动是,选择租用其中一栋建于1933年中期的砖木结构老粮仓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国通用电气老工厂,作为设计对象。
⑤老粮仓周围的环境杂乱不堪。门前是水果批发摊位。东边是垃圾码头,半开放的小厨房到处都是。我唯一想做的是一切还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属物一一剥离,才能显示她的美丽,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
⑥具有储藏功能的老粮仓,原有的砖木结构空间是灰暗的。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便大开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让空间变得明亮起来,再间隔成一个个非常个人化的空间,突出现代感,从而实现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使用功能。为了防止破坏历史空间的原相,整个仓库里没有用一滴油漆,用来修复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一些拆迁的地方买来的。今天,她果然美妙无比地站在了苏州河畔。
⑦对于这座老电厂,我决定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原样保留下来。我认为那是最好的设计,那是时间的设计,是历史的设计。这座老工厂,长200公尺,宽15.5公尺,高14公尺,其间没有任何柱子或间隔,末端直抵黄浦江岸。老电厂的附属码头,曾经是一座货轮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的船坞式工场,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建筑与空间,更是我们这些向来就喜欢变化求异的创意设计人的最爱。
⑧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其实,那些产业建筑即便是结束了原有的功能寿命,它们的物质寿命依然长久。宽广、开阔、自由度高的空间,完全可以经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变更;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因为差异会变得更加丰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发创造力。
⑨随着老粮仓改造的完成以及设计事务所的迁入,一批艺术家陆续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一百多个,聚集了一千多位艺术工作者。
⑩我一直希望优秀设计人才能聚集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打造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更希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好,也将努力帮助下一代的年轻人做好它。
1、(2分)第③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
2、(1分)第③段空格中应选填的一项是………………………………………( B )
A、既然 B、因为 C、因此
理由: 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 。(2分)
3、(3分)下列举老粮仓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与老电厂作比较,突出了事务所个性化特征。
B 说明由外围到内部的改造过程是比较合理的。
C 具体说明原样保留是改造老建筑的一个原则。
D 已成功案例具体说明改造老建筑的一种做法。
4、(4分)从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中“更好的平衡点”是指什么?
保留旧产业建筑的外貌,变更其使用功能。 。
5、(4分)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和评价?
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 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 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1分)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 凝
①那时在冀中乡村,我常在清晨无边的大地上常看雾的飘游、雾的散落。看雾是怎样染白了草垛、屋檐和冻土,看由雾而凝成的微小如芥的水珠是怎样湿润着农家的墙头和人的衣着面颊。雾使簇簇枯草开放着簇簇霜花,只在雾落时橘黄的太阳才从将尽的雾里跳出地面。于是大地玲珑剔透起来,于是不论你正做着什么,都会情不自禁地感谢你拥有这样一个好的早晨。
②后来我在新迁入的这座城市度过了第一个冬天。这是一个多雾的冬天,在城市的雾里,我再也看不见雾中的草垛、墙头,再也想不到雾散后大地会是怎样一派玲珑剔透。城市有了雾,会即刻不知所措起来。路灯不知所措起来,天早该大亮了,灯还大开着;车辆不知所措起来,它们不再是往日里神气活现的煞有介事,大车、小车不分档次,都变成了蠕动,城市的节奏便因此而减了速;人也不知所措起来,早晨上班不知该乘车还是该走路,此时的乘车大约真不比走路快呢。
③在一个大雾的早晨,我要从这个城市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我选择了一条僻静的小巷一步步走着,我的前后左右只有不到一米远的清楚。一切嘈杂和一切注视都被阻隔在一米之外,一米之内才有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气派。
④为何不作些腾云驾雾的想象呢?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我便无法体味人何以能驾驭无形的雾。一个“驾”字包含了人类那么多的勇气和主动,那么多的浪漫和潇洒。原来雾不只染白了草垛、冻土,不只染湿了衣着肌肤,雾还能被你步履轻松地驾驭,这时你驾驭的又何止是雾?你分明在驾驭着雾里的一个城市,雾里的一个世界。
⑤为何不作些黑白交替的对比呢?黑色也能阻隔嘈杂和注视,但黑夜同时也阻隔了你注视你自己。只有大雾之中你才能够在看不见一切的同时,清晰无比地看见你的本身。你那被雾染着的发梢和围巾,你那由腹中升起的温暖的哈气。
⑥于是这阻隔、这驾驭、这单对自己的注视就演变出了你的得意忘形。你不得不暂时忘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的人间训诫,你不得不暂时忘掉脸上的怡人表情,你想到的只有走得自在,走得稀奇古怪。
⑦我开始稀奇古怪地走,先走一个老太太赶集:脚尖向外一撇,脚跟狠狠着地,臀部撅起来;再走他一个老头赶路:双膝一弯,两手一背——老头走路两条腿是僵硬和平衡的;走他一个小姑娘上学:单用一只脚着地转着圈儿地走;走他一个秧歌步:胳膊摆起来和肩一样平,进三步退一步,嘴里得叨念着“呛呛呛,七呛七……”;走个跋山涉水,走个时装表演,走个青衣花旦,再走一个肚子疼。推车的,挑担的、背筐的、闲逛的。都走一遍还走什么?何不走个小疯子?最后我决定走个醉鬼。我是武松吧,我是鲁智深吧,我是李白和刘伶吧……原来醉着走才最最飘逸,这富有韧性的飘逸使我终于感动了我自己。
⑧我在大雾里醉着走,直到突然碰见迎面而来的一个姑娘——你,原来你也正踉跄着自己。你是醉着自己,还是疯着自己?感谢大雾使你和我相互地不加防备,感谢大雾使你和我都措手不及,只有在雾里你我近在咫尺才发现彼此,这突然的发现使你我无法叫自己戛然而止。你和我都笑了,笑容都湿润都朦胧,宛如你与我共享着一个久远的默契。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刹那间你和我就同时消失在雾里。
⑨当大雾终于散尽,城市又露出了她本来的面容。路灯熄了,车辆撒起了欢儿,行人又在站牌前排起了队。我也该收拾起自己的心思和步态,像大街上所有的人那样,“正确”地走着奔向我的目的地。
⑩但大雾里的我和大雾里的你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怀念,也许我们终生不会再次相遇,我就更加珍视雾中一个突然的非常的我,一个突然的非常的你。我珍视这样的相遇,或许在于它的毫无意义。
⑾然而意义又是什么?得意忘形就不具意义?人生又能有几回忘形的得意?
⑿你不妨在大雾时分得意一回吧,大雾不只会让你悠然地欣赏屋檐、冻土和草垛,大雾其实会将你挟裹进来与它融为一体。当你忘形地驾着大雾冲我踉跄而来,大雾里的我会给你最清晰的祝福。
6、(2分)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效果是 突出了大雾使枯草呈现出霜花簇拥的美丽,并有一种音韵美 。
7、(3分)第②段中多次用“不知所措”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不知所措”总起下面路灯、车辆和人的“不知所措”,强调大雾使城市失去了往常的秩序与规则为下文“我”的得意忘形铺垫 。
8、第⑥段中画线短语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三个短语的顺序与③到⑤的内容照应; 语意逐步推进, 作者先写大雾使周遭与自己阻隔起来, 再写因“阻隔”而产生“驾驭”的感受, 最后与黑夜的阻隔比较, 突出只有大雾才能使自己清晰地注视自己 。
9、第⑦段对“我”步态的描述富于变化,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赏析。
先用比较舒缓的语言节奏细描四种步态, 再用短句组成排比概述其他步态, 节奏越来越快,最后用不确定的语气表明自己已进入得意忘形的境界, 巧妙地传递出情绪的变化 。
10、(3分)第⑩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 大雾中的你我不同于现实生活中常态的你我,是本真的, 这种难得的状态使我更加珍惜 。
11、(4分)下列对标题“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C )
A “你”指的是不期而遇的那位和文中的“我”。
B 用第二人称“你”增加了与读者沟通交流的亲切感。
C 大雾是一种消除了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阻隔的象征。
D “得意忘形”表明“你”已处在自我陶醉的境界中。
E 标题陈述的事实意味深长,激发了读者遐想与思考。
12、(3分)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朱自清独处在月夜下的荷塘边,获得了心灵上片刻的自由与宁静。 这与大雾使作者获得心灵的自由呢类似 。
(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
13、(1)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 。 (柳永《八声甘州》)
(3)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
(4)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5)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登飞来峰》)
(6)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 (白居易《放言》)
(7)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 (《易•乾》)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真州绝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直,
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
14、(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 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 的景象。
15、(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 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 。
16、(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 “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 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呜呼!樟乃名材。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 离开 )
(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 好像 )
(3)而其托本也大( 根 )
(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 类 )
18、(2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 D )
A 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 侣鱼虾而友麋鹿
19、(2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B )
A 则系干之别枝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 耳得之而为声
20、(6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总 共 六 人 才 能 合 抱 , 再 上 去 一 二 尺 树围就更大了 。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定语前置、“垣”、“属”各一分)
延 伸 到 墙 外 的 树 枝 都 成 了 树 干 , 弯 弯曲曲地垂到 地 。
21、(4分)本文的寓意一: 赞美才德出众者 ;二是: 贬 斥混 迹 于 才 德 出 众 者中的庸碌小人 。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①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外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地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②已而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①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夫穷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性情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
③昔虞伯生②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
【注】①元熙: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年号。②虞伯生:元朝文学家。邵子:邵雍,北宋理学家。
22、(1分)高中课文《论语七则》中,孔子责备“子路之愠”的原句是“ 君 子 固穷 ,小 人 穷 斯 滥 矣 。
23、(2分)第①段中作者认为“君子之处世“应做到 不受外界环境左右 。
24、(3分)对第②段中“融融然尘渣俗垢与之俱化”理解正确的一项…………( C )
A 人间因为陶潜作品而变得洁净高尚了。
B 陶潜作品中没有庸俗卑下的世俗之见。
C 陶潜作品使读者的精神境界获得升华。
D 陶潜与读者同时超然于世俗尘垢之外。
25、(3分)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选择一组对比,分析其作用。
司 马 迁 作 品 中 的 慷 慨 不 平 之 气 与 陶 渊 明 作 品 中 的 冲 平 和 对 比 , 突 出了作者对安命乐 天 的 追 求 ;将 闾 巷 小 夫 不 能 处 穷与 君 子 安 于 困 窘 作 对 比 ,强调个人的 修 养 对 于 安 命 乐 天 的 重 要;孔子 盛 赞 颜 渊 与 责 备子路对比, 突 出 自 古 以 来 身 处 困 窘 尚 能 安 命 乐天的不易。
26、(3分)概述作者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陶庵”的原因。
作 者 仰 慕 陶 渊 明 安 命 乐 天 的 人 生 态 度, 自 己 当 时 处 在 失 意困顿之中。

春考和英语一考有什么区别
答:上海市春考考试科目及满分:语文(150分钟):150分;数学(120分钟):15 0分;英语(120分钟):140分+10分(前140分为笔试,后10分为听说考试 春季高考是缓解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带给考生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高考。有利于延缓社会就业的压力,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

上海春季高考和合格考是一天吗?
答:二、上海合格考 上海合格考是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上海合格考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申领、高校自主招生等多种情况的重要依据。合格性考试成绩分合格、不合格两类,由市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9门...

上海春考时间2024年时间表
答:除由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外,凡符合有关规定者均可在夏季高考之外再选择参加春季高考。统一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成绩总分为4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目总分150分。外语科目考试包括笔试(含听力)和听说测试,笔试(含听力)分值为140分,听说...

春季高考的上海
答:2007年,上海春季高考报名考生共有8479人,计划招生1862名,但最后超过一半的达线考生连志愿都没有填写。参加春考招生的高校数减为9所。这一年,在被录取的学生中,本科录取报到1121人,完成招生计划的100%。但高职(专科)只有422人录取报到,仅完成招生计划的56%。2008年春季高考中,仅有6177名考生报名...

上海春季高考是什么
答:符合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含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达到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志愿填报最低控制线的考生方可填报春考志愿。其中,应届高中毕业考生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7门科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须全部合格。春考志愿填报结束后,...

哪些地区有春季高考
答:现在有春季高考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天津、安徽、内蒙古、福建、山东。春季高考与传统的夏季高考不尽相同,其主要特点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招生计划上有调节权,生源质量好、学校条件许可,可适当扩大招生名额。其次,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除由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

你社会青年参加春季高考 具体要考什么
答:春考只 考 4 科,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 相关拓展;春季高考,也称职教高考,和夏季高考的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考试内容。春季高考总分750分,考试模式为: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专业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并且分开考。知识部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不含听力)、专业...

09春考 数学
答:2004年高考备忘录(一)北京四中教师点评2003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试题 高考英语口试中出现了大量投机取巧式的回答这分该不该给 2003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全国卷)怎样做NMET完形填空题(转)2 0 0 4 年 全 国 大 联 考 (1)04北京高考试题结构调整 语数客观题分值减少 北京春季高招未满员 实际录取...

2023年上海青浦春季高考统一文化考试时间(1月6日-1月8日)
答:2.统一文化考试科目 2023年上海青浦春季高考统一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目,成绩总分为4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目总分150分。外语科目考试包括笔试(含听力)和听说测试,笔试(含听力)分值为140分,听说测试分值为10分,总分150分。外语科目的考试语种分设英语、俄语、日语、法语、...

2023上海春考可以考哪些大学
答:也可能进不去华东政法,那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可参加春考,权当一次机会。春季高考也称春考,主要参与对象为中专职专生,高中毕业生凭借高中毕业证也能参加。春季高考相比于夏季高考较为简单,春考只考4科,语文、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春季高考是缓解夏季一次高考对考生的压力,给考生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