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风光 风俗 扬州的民风民俗

作者&投稿:侨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扬州是我国玉器工艺的主要发源地,明清时已是全国玉器的制作中心.扬州玉器因材设计,度势造型,琢工精细,玲珑剔透,神态逼真,形象生动,典雅秀丽,素有"东方瑰宝"之誉
景点介绍:
瘦西湖:瘦西湖公园:在扬州城北,座落着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瘦西湖风景区。
“三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惟扬州有之。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瘦西湖开挖莲花梗新河,直通平山堂。当时扬州的一些盐商,为了迎奉乾隆南巡,在湖之两岸争相建筑,大而楼台亭阁,曲室回廊;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据《水窗春呓》卷下记载:“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画图。
五六七诸月,游人消夏,画船箫鼓,送夕阳,醉新月,歌声遏云,花气如雾,风景尚可兼随苏杭也。”
清代瘦西湖共有二十四景,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写:“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扬州的风景和名胜,都荟萃于瘦西湖的环抱,十里湖光,园林相接,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岛屿、土丘,加以人工的修饰,构成一个山水环抱,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
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法。”旧时的扬州曾是“十里林亭通画舫”,荡舟游园,这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早在清代,扬州以花船为业者甚多,其时有歌舫、酒舫、乐舫、诗舫、灯舫、菜舫、膳舫、歌舞舫等。目前,各种画舫虽未恢复旧观,但湖上已有花船荡漾,小者如木船,大者如画舫。画舫分隔为前庭、后庭和中堂三个部分。后庭为唐代七翘角屋顶,上复琉璃筒瓦,舫柱雕花,四面窗花别致,好似一座小型的古典建筑飘浮水面。每艘画舫可载游客20余名。游人透过花窗,可观赏“一路楼台”和“十里亭园”景色。每当月满时,游人往往喜爱乘舟夜游。月下的瘦西湖,晚风漫拂,花木飘香,灯光点点,笑语声声,桨儿轻轻地荡,船儿缓缓地飘,歌儿悠悠地唱,人儿微微地笑,乘着皎洁的月色,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此湖光水色,无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游瘦西湖后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香港一位人士写诗赞道: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景点珠连:红桥修禊、长堤春柳、梅岭春深、赏月胜境、湖心钓台、莲花浮水、白塔晴云、四桥烟雨、二十四桥等,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大明寺:大明寺:地处扬州城北蜀岗中峰,它以悠久历史和优美环境,依山面水,享有“淮东第一胜境”的盛名。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往今来高僧辈出,君王贤圣,骚人墨客,国内外风雅名流,曾云集于此,游览观光者无不流连忘返,虔诚祈求者,无不吉祥如意,福寿无量。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457-464年),故称“大明寺”。隋建“栖灵塔”,故“大明寺”又称“栖灵寺”;又因大明寺在隋宫、唐城之西,亦称“西寺”。至清代(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敕名“法净寺”。1980年鉴真和尚塑像从日本到中国展出,乃恢复大明寺原名。
大明寺风物景观,由寺庙、文章奥区(栖灵塔塔院)、鉴真纪念堂、仙人旧馆、西苑芳圃五部分组成。

[平远楼] 现为大明寺贵宾接待处,平远楼高三层、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楼下前置卷棚廊,二楼槛窗横陈,三楼正中悬“平远楼”匾额。此楼初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取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以此句意命名为“平远楼”。
[栖灵塔] 栖灵塔因皇帝诏令存放释祖之圣灵,使大明寺更具盛名,有栖灵寺之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后来观光者无不感慨叹息。
[鉴真纪念堂] 纪念堂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方案设计。循唐代建筑遗规并参照日本唐招提寺“金堂”之风格设计,纪念堂的碑亭、庭院及正殿共占地2540平方米,1973年11月建成。
纪念堂为纪念鉴真和尚而建,鉴真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建筑、雕刻、文学、医学方面的建树及影响,也是极为显著的。作为中日文化血缘缔结纽带的不朽人物,鉴真和尚永远值得中日两国人民的怀念,他的献身精神至今被中日两国人民崇敬。
[欧阳文忠公祠] 曾两次被废或毁于燹,现存的欧公祠是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明间设神龛,龛壁供欧阳修石刻像,石刻像上方为欧阳修画像题之御书。欧公祠东墙南端、祠堂外东西壁均有石碑,记载着这位北宋文学家的史迹和对他的怀念与赞誉。
[平山堂] 该堂初建于宋庆历八年欧阳修知扬州时。欧公在公务之余,寄情于山水之诗酒,游目骋怀,筑平山堂作讲学、游宴之所,数月而成。因望江南诸山,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而恰与堂平,故定堂名为“平山堂”。以后,平山堂多次兴毁。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题“风流宛在”,乃追怀欧公韵事而书,书法流畅,看来其“流”少一点,而“在”多一点,用字活而非错,回味其意欧公风流仍在。
[谷林堂] 为苏轼知扬州时为纪念恩师欧阳修而建,取“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第二个字“谷”、“林”为堂名。今之“谷林堂”是清同治年间重建,现为大明寺游客服务中心。
[第五泉] 大明寺西苑梅林之南有一小池,称“上池”池边六角尖顶的风亭,名“待月亭”。亭前有深井,古称“下院蜀井”,唐元和九年(814年)状元张又新著《煎茶水记》曰:“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因此扬州大明寺泉水誉称第五泉。嘉庆年间巡盐御史徐九皋于井旁立石,碑高2米,上书“第五泉”。
何园:何园:原名寄啸山庄,位于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是晚清扬州最有特色的一座名园。园主人何姓,故名何家花园,简称“何园”。
何园,为清光绪年间道台何芷�于“双槐园”旧址上所筑,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此园由后花园、住宅院落、片石山房三部分组成。复廊把后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以串楼和复廊将园连成一体。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其中以“船厅”为佳: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厅廊柱上的对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正是对船厅的写照。厅东假山沿墙而叠,水绕山行,疏林横空,暗香浮动,假山小亭翼然,背依粉墙,旁依绿水,沿石级过小亭可登串楼。西部,空间开阔,以串楼为主体,中设水池,池上建亭,为纳凉、小息、演红之所。何园中的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
“四面串楼环水抱,几堆假山叹自然。”串楼是何园建筑艺术的最大特色。串楼复廊逶迤曲折,延伸不断。串楼长400余米,绕园一周。在串楼的窗格和壁板上刻有苏东坡、唐伯虎、郑板桥等人诗画,回廊墙壁石碑上嵌有古人的诗句。回廊上的“观园镜”,可通观全园景色,给人以“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景观印象,充分体现了建筑艺术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之美。

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据史称,“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歙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园以湖石胜。”(清《江都县续志》卷十二)又据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石涛是我国明末杰出的大画家,曾旅居扬州,死后葬于扬州蜀冈。
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
景点介绍:
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盐阜路。系清嘉庆年间,由盐商两淮商总黄应泰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主人****竹,盖以竹本固。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在园中修竹万竿,因“个”字乃“竹”字之半,且状似竹叶,故取名“个园”。据刘凤诰《个园记》云:“个园者,本寿芝旧址,主人辟而新之。堂皇翼翼,曲廊邃宇。周以虚栏,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地。绿梦袅烟而依回。嘉树翳晴而蓊 。 爽深靓,各极其致”。“园之中,珍卉丛生,随候异色。物像意趣,远胜于子山所云:‘欹侧八九丈,从斜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者’”《个园记》绘声绘色地摹描出个园之美。
个园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称。假山利用不同的石色石形,采用分峰叠石的手法,以石斗奇:“石垒的山,石嵌的门,石铺的路,石伴池水壮,石衬青竹秀,石抱参天古树,石拥亭台小楼……石成了个园的主体结构”。个园假山,一部分用黄山石叠成,山腹中有曲折磴道,盘旋到顶,这是北派的石法;一部分用太湖石叠成,流泉倒影,逶迤一角,是南派的石法。这两种叠石的方法,意味着山水画的南北之宗,统一在一个园子里,构成个园假山的独特风格。个园“四季假山”为国内唯一孤例。春山在个园石额门前,两侧遍植翠竹,竹间树以白果峰石,以“寸石生情”点出“雨后春笋”之意。夏山位于西北朝南,以太湖石叠成。“天下之石,独以太湖石为甲贵”,用它点缀园林,更添自然风光的色彩和令人兴会无前的兴趣。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奇态异状,空洞凹穴,洞涡层层相套,大小参差有致,柔曲圆润,神态古雅,具有“皱、瘦、透、漏”的特色。夏山之侧有七楹长楼,楼下梧桐蔽日,浓阴满阶,檐前芭蕉几丛,婷婷玉立,身临其境,有凉风习习之感。秋山位于园之东北,座东朝西,以黄石叠成,拔地而起,峻峭凌云,气势磅礴,山岭为全园制高点,黄石丹枫,夕阳凝辉,倍增秋色。它宛如一幅秋山图,是秋日登高之佳处。山上有几条崎岖盘道,时壁时崖,时洞时天,噔道置于洞中,洞顶钟乳垂垂(以黄石倒悬代替钟乳石),一光隐隐从石洞中透入,人在洞中上下盘旋,构成了立体交通。盘回山底,有飞梁石室,内置石桌、石凳、石床,若是在此饮酒、对奕、躺卧、小憩,则仿佛置身于真山之境。山上有亭,名“拂云”,依亭凭栏,修竹涌浪,幽篁叠翠,枝叶婆娑。冬山系用宣石叠成,石白如雪,似一层未消的残雪覆盖,称之为冬景。冬景假山南墙多留圆洞,称之为“音洞”,阵风掠过,发出箫箫鸣声,真可谓“北风呼啸雪光寒”。冬景与春景一墙之隔,墙上开有圆形漏窗,窗内可闻风竹声声,窗外可见苍翠春色,似乎在向人们报道早来的春光。
个园假山有如此精巧的布局和艺术魅力,无怪人们会在这里产生游园一周,如隔一年之感。个园的四季假山,可以说是概括了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画理。正如北京林学院一位教授所说:“扬州个园之四季假山是在寓四时景方面别具匠心的佳作”,“时景是命题,春山是开篇,夏山是铺展,秋山是高潮,冬山是结语。可称章法之不谬。”假山在亭台楼阁的映衬下,更显得古朴典雅,纲邃雄奇。园中的宜雨轩、抱山楼、拂去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与假山水池结合而成一体。登山环顾,飘飘然矣。山幽,花艳,竹俏。雾中看花,红红晕晕;雾中看山,朦朦胧胧;雾中看竹,隐隐绰绰,到此一游,如历仙山琼阁也。
御码头:
御码头: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三年而成。宫前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御码头为青石所砌,历经二百多年风雨,完好无损,坚固如初,现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琼花观:
琼花观: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宋代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于观内筑“无双亭”,以供养花。每当暮春三月,琼花观内琼花盛开时节,朵之奇葩,若蝴蝶戏珠,似八仙起舞,以其绰约的芳姿和那美丽动人的传说,迎接中外游人。

介绍太多可能一次也不能全部玩尽,介绍几个特色的吧,如果是风光那种景点的话,比较有名的有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吴道台宅地,卢氏盐商住宅,还有开发没几年的凤凰岛,茱萸湾等景点也不错呢
另外就是吃的,一般游客都会去老城区的富春茶社吃扬州包子一类的点心拉,还可能去吃正宗的扬州炒饭
如果想知道很详尽的总共有哪些景点,你去网页看吧,http://www.china-visit.com/nanjing/destination5/

老扬州会告诉你,扬州人有两大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清晨去喝一杯扬州早茶再品尝一下扬州特色点心,下午去扬州的澡塘泡个澡,这就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扬州的澡塘很有特色,可以说是多年以来形成的一种风俗,扬州擦背师傅的工夫也很到家,保证可以让你活血解乏,浑身舒服。

扬州迷人的景色及风俗~

扬州的风俗有丧俗、暖房酒、爬门头、清明节、要糖等风俗。
1、丧俗
病者将咽气,儿子依次跪倒磕头送终,同时点亮头灯和脚灯,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饭供于脚边(称为”倒头碗”),然后买布破孝,死者晚辈一律戴孝。
2、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热闹起来。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扬州民间有大人小孩出门到周围邻居家里给长辈拜年的风俗,这时候 最忙的是小孩,他们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拜年。
他们捧出事先准备好的果盒给前来拜年的小孩散发各色糖果、云片糕、橘子、苹果等,也顺 祝孩子们“上大学”“发财兴旺”“早点娶马马”等。要糖这一风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4、爬门头
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后,老扬州要点上香炉蜡烛守岁,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长辈们开始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时候大人会关上大门,让家中个子小的孩子抓着门后的门闩往上爬,因为老式的大门是木制的,门后面从上到下有几根横木,中间还有门闩开关,这一风俗就是爬门头。
5、清明节
清明,老扬州有个习俗—一天不洗晒,然而一些讲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晒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晒了。清明这一天是要专门留给亡人的魂魄晒衣服的,活人不要和他们抢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