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江苏省镇江市有什么历史名人?? 想问一下镇江都出过那些历史名人

作者&投稿:戎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西晋,丹阳句容人。少年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不善交游,曾参与镇压石冰起义。东晋初,任谘议参军。好神仙之法。最初从郑隐学道炼丹,晚年闻交趾产丹砂,要求去勾漏当县令。携子侄去罗浮山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20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现存完整的“神仙家言”。《外篇》50卷,详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反映作者内神仙而外儒术的根本立场。他在长期研制金丹的实验中,积累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内篇《金丹》、《黄白》等篇里,研究用矿物炼丹、炼金银。在《仙药》及其他篇中,有用植物治疾病的记载,对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葛洪一生著作较多,除《抱朴子》外,还有碑、诔、诗、赋百卷,《西京杂记》6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3卷。

2.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曾祖时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少时家境贫寒,以种地、打柴、捕鱼和做小商贩为生,后任东晋北府军中、下级军官。晋隆安三年(399年),刘裕跟随北府名将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在镇江蒜山一战把孙恩逼入海中。接着桓玄作乱,攻入建康,逼死刘牢之。刘裕首先在京口发难,杀了桓玄派驻京口的桓修,被各路义军推为盟主,打败桓玄。官至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持节领徐、青二州刺史,坐镇京口,成为北府军的统帅。义熙五年(409年)和十二年,刘裕组织了两次北伐,先后消灭南燕和后秦,收复了洛阳和长安,位至相国,封宋公。元熙二年(420年)废晋恭帝称帝,国号宋,史称宋武帝。刘裕用人“网罗幽滞”,所重任的将相王镇恶、刘穆之等都出自寒门。对于豪门巨族如“京口之蠹"刁逵等人,则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他重视农业,整顿户籍,合并和取消了许多侨郡侨县,减少依附隐匿,招抚逃亡,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保证。他不止一次下令减免赋役,停止征调,需用物资给价向民间采购。在做了皇帝之后,把宁州献的琥珀枕敲碎赐给将士去合金创药。自己旧时用过的农具,命人妥为收藏,留示子孙。

3.刘义庆(403—444)原籍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在幼时,刘裕常夸赞他说:“此吾家丰城也”。刘裕称帝后,刘义庆袭封临川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刘义庆持节都督七州军事,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到荆州上任及离任时,因迎送而馈赠给他的物品一概不接受。“在州八年,为西土所安’’。元嘉十七年官至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史称其“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刘义庆爱好文义,他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致。曾撰《徐州先贤传》、《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等。《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志人事”的笔记小说。

4.徐广(352—425)字野民,祖籍东莞(今山东沂水),家居京口,世代好学。徐广对百家学说以至数术无不通晓。年轻时曾任东晋兖州刺史谢玄的从事,后担任秘书郎、典校秘书、散骑常侍、领著作等职。徐广忠于晋室,在桓玄纂位时,安帝出宫,他流涕随侍。宋武帝刘裕受禅,恭帝逊位,他又痛哭流涕。谢晦劝他不必如此,他说,你是宋朝佐命,我是晋室遗臣,一喜一忧自然不同,就辞职回家了。著作有《车服仪注》、《晋纪》等,还有文集15卷。其兄徐邈(344—397)字仙民,东晋经学家。在语言文字方面,世称徐氏兄弟为“大小徐”。44岁应选为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常为皇帝改削诗文。又授太子经,著有《五经音训》、《春秋谷梁传注义》及文集9卷。

5.檀道济(?一436)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世居京口。以参刘裕讨桓玄军事起家,任太尉参军,封唐县男。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出兵伐后秦。他为前锋攻入洛阳,俘获四千多人。有人主张杀掉,他说:“伐罪吊民,正在今日”,一起释放了。于是北方人心感服,纷纷投降,一路攻下长安。檀道济受任琅邪内史。刘裕建立南朝宋后,改封永修县公,位丹阳尹、护军将军。南宋文帝刘义隆时,谢晦在江陵造反,道济受命征讨获胜。文帝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元嘉八年(431年),又一次领兵北伐,与魏军30余战多捷,直抵历城,因粮草不继而退兵。他叫兵士夜间量沙成堆,唱筹计数,把所存少量米覆盖在上,佯装粮堆,魏军不敢追击,宋师全军而返,进位司空,镇浔阳(今江西九江)。元嘉十三年(436年),刘义隆弟彭城王刘义康矫诏杀死道济父子8人。被杀时,道济怒骂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二十七年,魏军打到瓜洲,刘义隆叹日:“若道济存,岂至此!”

6.戴颗(377—441)字仲若,谯郡钰县(今安徽宿县)人,东晋戴逵之子,善琴工书,精通雕塑。初与兄戴勃隐居桐庐,兄死后即周游于江浙一带。他既善绘画,又崇尚佛教,首创佛教雕塑藻绘,一改汉时形制古朴为“范金赋采,动有楷模”的佛像雕塑艺术。南朝宋永初、元嘉年间,朝廷多次征他作官,都遭拒绝。衡阳王刘义季镇守京口,筑“竹林精舍”,迎他到京口黄鹄山居住。戴幼时随父习琴,父死后不忍重弹旧曲,另作新调曲15部,长调曲1部。每至春天,常独坐林中“双柑斗酒听鹂声”,作出传世之曲《游弦》、《广陵》、《止息》,并将传统琴曲《何尝》、《白鹄》加工修改成《清旷》一曲。所传《戴氏琴谱》4卷(今佚),是记载中最早的谱集。他还著有《逍遥论》、《月令章句》、《丧礼杂义》、《礼记中庸传》。

7.臧荣绪(415—488)自号披褐先生。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后居京口。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教授生徒以养母。为人情操高尚,笃爱《五经》,治学严谨,潜心著述,与当时另一隐者关康之相友善,时称“二隐”。臧荣绪综合王隐、何法盛等人所著晋史,编成《晋书》11O卷,还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均遗佚。臧质任江州刺史,曾慕名征招他为幕僚,他托病谢绝。肖道成(即齐高帝)任扬州刺史,征招他为主簿,他不予理睬。肖道成称帝后,司徒褚渊曾推荐臧所著《晋书》。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房玄龄等即以此书为依据修《晋书》。在唐初流传的18家晋史中,臧著《晋书》是比较完整的。

8.何逊(?一约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侨居丹徒。曾祖何承天,在南朝宋时官至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何逊8岁能诗,为前辈范云、沈约等所称赏。南朝梁时为安城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故世称何水部。他一度得梁武帝萧衍赏识,但不久就被弃置。后为庐陵王萧续记室。死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何逊的诗文与当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他的诗清新婉转,工于选词琢句,音律和谐,是六朝诗与唐律之间的过渡体。今存明人辑本《何水部集》。

9.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曾参予朝政,死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他博学多才,擅诗文,礼贤下士,广集书籍,好游山水。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嘉定志》及南宋陈咏(景沂)《全芳备祖》记载:萧统曾于镇江西南招隐山筑台读书。并设增华阁,邀请著名学士编集《文选》30卷,收秦汉以来诗、文、赋、论等各种文体共700余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萧统在《文选》编成后,双目失明,不久即病逝于建康。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10.刘勰(约465一约532)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因家贫而不婚娶,依佛子僧祜居住,精通佛教经论。南朝梁天监初,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梁武帝太子萧统的信任。在南齐时,刘勰即开始撰著《文心雕龙》50篇,论古今文体。当时文学巨子沈约读此书后十分推崇,赞为“深得文理”。刘勰晚年剃去须发,立志出家,法名慧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全书论述范围包括文体区分、创作方法以及文学批评等方面。

具体请看:镇江名人数据库名人列表 http://www.zjlib.net/zxzy/zjmr/list.asp

镇江历史名人——煮酒话刘裕

一、千古江山

公元280年,晋朝名将王浚的水军攻近建业城,东吴主孙皓在进行一番几乎是徒劳的抵抗后出城投降,这标志着辉煌的三国时代终于告一段落,大晋一统天下,后人称之为“三国归晋”。

完成一统天下这一伟业的是司马炎,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一家三代,都是精明强干之辈,祖父司马懿,与诸葛亮周旋多年,终于拖死这一千古名相,并夺取魏国大权,而他父亲司马昭,不单掌控魏国大权,还南征灭了蜀汉,刘姓江山传了这么多年,终于彻底断了。到了司马炎这代,他终于取魏而代之,并一统天下。

中国几千年历史,分而合之,合而分之,但是这一统天下的君主实在没几个,而司马炎和其他几位相比,唯一值得一说的也就是他的“仁”了,司马炎取曹魏代之,但是却没有杀魏帝曹奂,而是封其为陈留王,而且准许他用皇帝仪仗,上书时不必称臣,这种事也就晋朝出现,而原来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现在东吴主孙皓投降被封为归命侯,都得善终。或许是因为司马家出身士族的关系,司马炎和身边大臣关系不错,大臣说话也是很随便,即便说他坏话也是一笑了之,仔细看。晋朝一代都是如此,君弱臣强。大臣比皇帝横多了。

司马炎不能称之为明君,全因他只打下了江山,却没有为这个江山打好基础,正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而他选的白痴皇帝和藩王领兵在外的制度为西晋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假如他的皇帝儿子不是白痴一般,而藩王即便想作乱也没机会,假如没有藩王领兵这样的制度,那朝政再乱也不会象八王之乱这样。

八王之乱象一个搅肉机,中原的力量全部耗尽于此,中原形成了真空,原本臣服于中原的游牧民族便以各种借口进入中原,这便是后世常称的五胡乱华。

中原乱成一片,先是匈奴,后是羯,鲜卑,一窝蜂的进来,先是对晋朝,后来是自己内部也打,乱糟糟一片,司马睿,这个和司马炎已经算是很远很远的远亲慌慌张张跑到当年被司马炎打下的东吴都城建康,在王导的鼎力支持下,过起了小朝廷的日子。

或许是一下子成了皇帝,要享享清福,或许是江南的风光太好,舍不得离去,司马睿不想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北方去了。

南方还算稳定,但是北方就苦了,能走的都走的,留下来的老百姓只能受胡族的欺压,即便不欺压,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每到痛苦的时刻,最大的希望便是从天边降下一个神灵,至少是英雄来拯救自己。

祖逖尝试过,他以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北伐,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与后赵作战,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而且毫无私心,实在是一位大英雄,但是他没有完成北伐的使命便去了。

于是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号称项羽转世的冉闵身上,但是这希望被慕容恪的连环马扼杀了。

然后大家又把希望转到南方,一个叫桓温的将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可是当这个将军来到长安城下,大家才发觉这位将军更重视的是南方的权力,所以他转了一圈便回去了。

曾经一度,那个仁和的苻坚和摸虱子的王猛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不过王猛早早便逝去了,而那个仁和的苻坚一下子好象失去了主心骨,一意孤行发动了南征。可惜,人心还是向着东晋,运气还是在南方这边,淝水一战,东晋大胜,虽然没有收复全部失地,但是前秦却土崩瓦解了。

或许慕容家族才是希望所在?这个一家都英俊非凡的家族有慕容恪、慕容垂这样不世出的名将,一统天下或许不是什么难事吧。可惜世事难料,参合陂一战,慕容家族从此衰落。

大家并不知道,这样的痛苦还要过上几百年,直到一个叫隋的朝代建立才会暂时结束,在这段时期里,所有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在历史书上留下几笔便走了,只是有些人留的多些,有些人留的少些。

我们总是崇拜那些留的多的人,即便那是虚名,但是至少能留给后人无尽的话题。而其中的一些人,我们称之为英雄,像祖逖。而在英雄之中,有些人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们制造了历史。

请先记住这位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刘裕。

正宗的十大镇江历史名人(不含侨居和寄住人物):1.赵声(镇江大港人,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起义总指挥);2、刘裕(古代仅有的2个北伐成功的领袖之一,另一个是镇江句容人朱元璋);3、朱元璋(祖籍句容通德乡朱家巷,古代仅有的2个北伐成功的领袖之一,另一个是镇江京口人刘裕);4、萧道成(齐高帝,镇江丹阳人);5、萧衍(梁武帝,镇江丹阳人);6、葛洪(晋代科学家,镇江句容人);7、陶弘景(南朝“山中宰相”,镇江丹阳人);8、道宣(唐代思想家、南山律宗创始人,对中日韩三国佛学有较大影响,镇江丹徒人);9、茅以升(桥梁专家,镇江丹徒人);10、钱邦芑(抗清名臣、爱国诗人,镇江丹徒人)。

唐初书法家褚遂良 ,科学家祖冲之,沈括,两晋之后的皇帝宋武宗刘裕梁武宗萧让

是赵伯先把?镇江贴吧上面有

细数镇江历史名人有哪些~

1、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
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
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为官五十余年,官至内阁首辅,号称“出将入相,文德武功”,才华堪与唐代名相姚崇媲美。
2、张玉书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
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
3、笪重光
笪重光(1623-1692),清朝书画家。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省句容人。
一江苏丹徒人作。顺治九年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以劾明珠去官。罢官归乡,隐居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道教。卒年七十。
笪重光工书善画,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称四大家。精古文辞。有《书筏》、《画筌》传世。
4、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
曾随翰林侍读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罢归,自此无意仕进。不到五十岁,即究心佛学。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

5、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鸿都百炼生”。
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镇江

1.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生于西晋,丹阳句容人。少年好学,博览经、史、百家典籍,擅书法,以儒学知名,不善交游,曾参与镇压石冰起义。东晋初,任谘议参军。好神仙之法。最初从郑隐学道炼丹,晚年闻交趾产丹砂,要求去勾漏当县令。携子侄去罗浮山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20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为现存完整的“神仙家言”。《外篇》50卷,详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反映作者内神仙而外儒术的根本立场。他在长期研制金丹的实验中,积累了不少朴素的化学知识。内篇《金丹》、《黄白》等篇里,研究用矿物炼丹、炼金银。在《仙药》及其他篇中,有用植物治疾病的记载,对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葛洪一生著作较多,除《抱朴子》外,还有碑、诔、诗、赋百卷,《西京杂记》6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备急方》3卷。

2.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曾祖时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少时家境贫寒,以种地、打柴、捕鱼和做小商贩为生,后任东晋北府军中、下级军官。晋隆安三年(399年),刘裕跟随北府名将刘牢之镇压孙恩起义,在镇江蒜山一战把孙恩逼入海中。接着桓玄作乱,攻入建康,逼死刘牢之。刘裕首先在京口发难,杀了桓玄派驻京口的桓修,被各路义军推为盟主,打败桓玄。官至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持节领徐、青二州刺史,坐镇京口,成为北府军的统帅。义熙五年(409年)和十二年,刘裕组织了两次北伐,先后消灭南燕和后秦,收复了洛阳和长安,位至相国,封宋公。元熙二年(420年)废晋恭帝称帝,国号宋,史称宋武帝。刘裕用人“网罗幽滞”,所重任的将相王镇恶、刘穆之等都出自寒门。对于豪门巨族如“京口之蠹"刁逵等人,则采取严厉打击的政策。他重视农业,整顿户籍,合并和取消了许多侨郡侨县,减少依附隐匿,招抚逃亡,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保证。他不止一次下令减免赋役,停止征调,需用物资给价向民间采购。在做了皇帝之后,把宁州献的琥珀枕敲碎赐给将士去合金创药。自己旧时用过的农具,命人妥为收藏,留示子孙。

3.刘义庆(403—444)原籍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在幼时,刘裕常夸赞他说:“此吾家丰城也”。刘裕称帝后,刘义庆袭封临川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刘义庆持节都督七州军事,任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到荆州上任及离任时,因迎送而馈赠给他的物品一概不接受。“在州八年,为西土所安’’。元嘉十七年官至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史称其“为性简素,寡嗜欲",“受任历藩,无浮淫之过”。刘义庆爱好文义,他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致。曾撰《徐州先贤传》、《世说新语》、《幽明录》、《宣验记》等。《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志人事”的笔记小说。

4.徐广(352—425)字野民,祖籍东莞(今山东沂水),家居京口,世代好学。徐广对百家学说以至数术无不通晓。年轻时曾任东晋兖州刺史谢玄的从事,后担任秘书郎、典校秘书、散骑常侍、领著作等职。徐广忠于晋室,在桓玄纂位时,安帝出宫,他流涕随侍。宋武帝刘裕受禅,恭帝逊位,他又痛哭流涕。谢晦劝他不必如此,他说,你是宋朝佐命,我是晋室遗臣,一喜一忧自然不同,就辞职回家了。著作有《车服仪注》、《晋纪》等,还有文集15卷。其兄徐邈(344—397)字仙民,东晋经学家。在语言文字方面,世称徐氏兄弟为“大小徐”。44岁应选为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常为皇帝改削诗文。又授太子经,著有《五经音训》、《春秋谷梁传注义》及文集9卷。

5.檀道济(?一436)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世居京口。以参刘裕讨桓玄军事起家,任太尉参军,封唐县男。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出兵伐后秦。他为前锋攻入洛阳,俘获四千多人。有人主张杀掉,他说:“伐罪吊民,正在今日”,一起释放了。于是北方人心感服,纷纷投降,一路攻下长安。檀道济受任琅邪内史。刘裕建立南朝宋后,改封永修县公,位丹阳尹、护军将军。南宋文帝刘义隆时,谢晦在江陵造反,道济受命征讨获胜。文帝任命他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元嘉八年(431年),又一次领兵北伐,与魏军30余战多捷,直抵历城,因粮草不继而退兵。他叫兵士夜间量沙成堆,唱筹计数,把所存少量米覆盖在上,佯装粮堆,魏军不敢追击,宋师全军而返,进位司空,镇浔阳(今江西九江)。元嘉十三年(436年),刘义隆弟彭城王刘义康矫诏杀死道济父子8人。被杀时,道济怒骂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二十七年,魏军打到瓜洲,刘义隆叹日:“若道济存,岂至此!”

6.戴颗(377—441)字仲若,谯郡钰县(今安徽宿县)人,东晋戴逵之子,善琴工书,精通雕塑。初与兄戴勃隐居桐庐,兄死后即周游于江浙一带。他既善绘画,又崇尚佛教,首创佛教雕塑藻绘,一改汉时形制古朴为“范金赋采,动有楷模”的佛像雕塑艺术。南朝宋永初、元嘉年间,朝廷多次征他作官,都遭拒绝。衡阳王刘义季镇守京口,筑“竹林精舍”,迎他到京口黄鹄山居住。戴幼时随父习琴,父死后不忍重弹旧曲,另作新调曲15部,长调曲1部。每至春天,常独坐林中“双柑斗酒听鹂声”,作出传世之曲《游弦》、《广陵》、《止息》,并将传统琴曲《何尝》、《白鹄》加工修改成《清旷》一曲。所传《戴氏琴谱》4卷(今佚),是记载中最早的谱集。他还著有《逍遥论》、《月令章句》、《丧礼杂义》、《礼记中庸传》。

7.臧荣绪(415—488)自号披褐先生。祖籍东莞莒(今山东莒县),后居京口。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教授生徒以养母。为人情操高尚,笃爱《五经》,治学严谨,潜心著述,与当时另一隐者关康之相友善,时称“二隐”。臧荣绪综合王隐、何法盛等人所著晋史,编成《晋书》11O卷,还著有《嫡寝论》、《拜五经序论》,均遗佚。臧质任江州刺史,曾慕名征招他为幕僚,他托病谢绝。肖道成(即齐高帝)任扬州刺史,征招他为主簿,他不予理睬。肖道成称帝后,司徒褚渊曾推荐臧所著《晋书》。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房玄龄等即以此书为依据修《晋书》。在唐初流传的18家晋史中,臧著《晋书》是比较完整的。

8.何逊(?一约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侨居丹徒。曾祖何承天,在南朝宋时官至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何逊8岁能诗,为前辈范云、沈约等所称赏。南朝梁时为安城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故世称何水部。他一度得梁武帝萧衍赏识,但不久就被弃置。后为庐陵王萧续记室。死于江州(今江西九江)。何逊的诗文与当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他的诗清新婉转,工于选词琢句,音律和谐,是六朝诗与唐律之间的过渡体。今存明人辑本《何水部集》。

9.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曾参予朝政,死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他博学多才,擅诗文,礼贤下士,广集书籍,好游山水。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嘉定志》及南宋陈咏(景沂)《全芳备祖》记载:萧统曾于镇江西南招隐山筑台读书。并设增华阁,邀请著名学士编集《文选》30卷,收秦汉以来诗、文、赋、论等各种文体共700余篇。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对后世文学影响极大。萧统在《文选》编成后,双目失明,不久即病逝于建康。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

10.刘勰(约465一约532)字彦和,原籍山东莒县,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勰早孤,笃志好学。因家贫而不婚娶,依佛子僧祜居住,精通佛教经论。南朝梁天监初,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梁武帝太子萧统的信任。在南齐时,刘勰即开始撰著《文心雕龙》50篇,论古今文体。当时文学巨子沈约读此书后十分推崇,赞为“深得文理”。刘勰晚年剃去须发,立志出家,法名慧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全书论述范围包括文体区分、创作方法以及文学批评等方面。

细数镇江历史名人有哪些
答:1、杨一清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别号石淙,汉族,明朝南直隶镇江府丹徒(今属江苏)人,祖籍云南安宁。成化八年进士,曾任陕西按察副使兼督学。弘治十五年以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头衔出任督理陕西马政。后又三任三边总制。历经成化、弘治、正德、...

请问江苏省镇江市有什么历史名人??
答:今存明人辑本《何水部集》。9.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长子,天监元年(502年)立为皇太子,曾参予朝政,死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他博学多才,擅诗文,礼贤下士,广集书籍,好游山水。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嘉定志》及南宋陈咏(景沂)《全芳备祖》记载:萧统曾于镇江...

镇江著名人物
答:镇江的科技和历史名人同样璀璨。火药的发明者葛洪,东晋时期中原学者南迁,带来了诸如刘裕、刘义庆、祖冲之等杰出人物。北宋时期,沈括、苏颂等科学家的贡献影响深远,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明清时期,杨一清、笪重光等文人墨客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刘鹗、马建忠等在文学、...

镇江常识
答:南朝宋、齐、梁三代皇帝,唐名相李德裕、宋名士苏轼、米芾、辛弃疾等,都和镇江有很深的渊源。三国孙刘联姻抗曹,《白蛇传》水漫金山,岳飞、韩世忠抗金等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都展开于镇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日本画家雪舟、美国作家赛珍珠都曾先后在镇江生活工作多年,对镇江怀有深厚的感...

关于镇江从历史、传说等多重角度来描述
答:其中有李白、杜牧、范仲淹、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才士名贤。市花: 杜鹃花 市树: 广玉兰 北京时间: UTC+8 镇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具出土文物及史籍考证,古属禹贡九州之扬州,西周初期为宜候封地,北宋更名为镇江。镇江风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向以“天下第一...

江苏省镇江市及现任市委领导简介——这里是水漫金山发生的地方_百度知 ...
答: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称“朱方”,三国时期为“京口”,南朝宋置“南徐州”,隋唐时改称“润州”。这个名字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直至北宋,镇江更是曾作为江苏省会。这里,兵家必争,山水交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诸如刘裕、萧统、沈括、米芾等历史名人的...

访沈括故居的作文,600字左右
答:在镇江一个原来叫东门坡的僻静街巷里,座落着一位历史名人的故居。一九八五年,为了纪念他,在他逝世八百九十年之际,这所宅院——“梦溪园”被镇江市人民政府整修一新。政府将东门坡更名为“梦溪园巷”,将临近的环城路更名为“梦溪路”。他就是《梦溪笔谈》的作者、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梦溪园原...

江苏扬中历史
答:1960年1月17日,原属镇江市。 5.扬中历史名人 施正荣: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祖籍扬中,国籍澳大利亚,2007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 06年中国首富。 马伟明:动力与电气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包信和:主要从事表面化学...

镇江发生过什么著名的历史事件?
答:镇江之战,鸦片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1842年7月(道光二十二年六月)英军逼近镇江,清参赞大臣齐慎和湖北提督刘允孝率军防守城外,副都统海龄(满族)率驻防旗兵千人及绿营兵六百人据守城内。7月21日(六月十四日)在城外守军败退后,英军大举攻城。海龄督军力战,坚守两昼夜。英军佯攻北门,猛扑西门,冲入...

镇江名字的由来
答:4. 历史名人 镇江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历史名人。明代著名抗倭名将俞大猷、小说家曹雪芹、清代文人杨慎、史学家范文澜等等,都与镇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5. 经济发展 如今的镇江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