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文学的朋友帮帮忙 帮我找找有关于一些诗经与屈原的文学. 诗经中屈原的诗句

作者&投稿:红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屈原全集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九歌:东皇太一 九歌:云中君 九歌:湘君 九歌:湘夫人 九歌:大司命 九歌:少司命 九歌:东君 九歌:河伯 九歌:山鬼 九歌:国殇 九歌:礼魂 离骚 天问 九章:怀沙 九章:惜诵 九章:涉江 九章:哀郢 九章:抽思 九章:思美人 九章:惜往日 九章:橘颂 九章:悲回风 招魂 大招 远游 卜居 渔父

  --------------------------------------------------------------------------------

  九歌(一)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

  九歌(二)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搴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

  九歌(三)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

  九歌(四)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苹中?
  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

  九歌(五)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
  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
  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
  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结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
  愿若今兮无亏。
  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

  九歌(六)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泞美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

  九歌(七)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
  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
  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絙瑟兮交鼓,箫锺兮瑶虡。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
  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
  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

  九歌(八)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

  九歌(九)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

  九歌(十)国殇

  操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

  九歌(十一)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

  --------------------------------------------------------------------------------

  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B183]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絏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雁为媒兮,雁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说操筑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甯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
  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扬云霓之�奄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朝发轫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
  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
  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
  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乐。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

  天 问

  曰 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 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 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 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 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 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 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于汤谷 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 所行几里
  夜光所德 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 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 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 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 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 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 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 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 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画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 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 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 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 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 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 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 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 枲华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 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涂山女 而通之于台桑
  闵妃匹合 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 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 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 而能拘是达
  皆归「身矢」鞠 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 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 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 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 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 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 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 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 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 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 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 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 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 而鲧疾修盈

  白霓婴茀 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 不能固藏
  天式从横 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 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 何以兴之
  撰体协肋 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 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 何以迁之

  惟浇在户 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 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 而馆同爰止
  何殿易厥首 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旋 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 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 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 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 父何以鱞
  尧不姚告 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 何所忆焉
  璜台十成 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 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 终然为害
  何肆犬体 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 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 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 后帝是飨
  何乘谋夏桀 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 下逢伊挚
  何条方致罚 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 喾何宜
  玄鸟致贻 女何喜

  该秉季德 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 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 何以怀之
  平肋曼肤 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 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 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 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 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 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 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 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 后嗣而逢长

  成汤东巡 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 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 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 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 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 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 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 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 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 定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 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 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 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 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 逢彼白雉

  慕王巧梅 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 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 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 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 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 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 而抑沈之
  雷开何顺 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 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维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 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 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 何逢长之

  伯昌好衰 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 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妇 何所讥
  受赐兹醢 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 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 昌何识
  鼓刀扬声 后何喜
  武发杀殷 何所悒
  载尸集成 何所急
  伯林雉经 惟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 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 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 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 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 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 帝何飨
  受寿永多 夫何长

  中央共牧 后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惊女采薇 鹿何佑
  北至四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 卒无禄

  薄暮雷电 归何忧
  厥严不奉 帝何求
  伏匿穴处 爰何云
  荆勋作师 夫何长
  悟过改更 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 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 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 忠名弥彰

  --------------------------------------------------------------------------------

  怀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

  惜诵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仇。
  壹心而不豫兮,羌无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也。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而吹[整/韭-正]兮,何不变此志也?
  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
  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志坚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

  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
附<<离骚>>最经典部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读过《诗经》吗~

我感觉可能没有
毕竟那时候没谁很推崇孔子
再说屈原是南方的
人家孔子算中原地区的

这句话是错误的,诗经里没有屈原的诗句。

屈原的诗
《九歌》
九歌(一)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 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九歌(二)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搴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间。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歌(四)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薜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歌(五)
大司命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九歌(六)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望泞美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歌(七)
东君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絙瑟兮交鼓,箫锺兮瑶虡。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九歌(八)
河伯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 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邻邻兮媵予。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十)
国殇
操吾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九歌(十一)
礼魂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鞠,长无绝兮终古。
《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名言折叠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离骚》)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离骚》)
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
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九歌·大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九歌·山鬼》)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
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九歌·礼魂》)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九章·抽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九章·抽思》)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九章·怀沙》)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九章·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九章·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九章·涉江》)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
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魂兮归来!(《招魂》)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
傅抱石《屈原》1000万落槌
傅抱石先后至少创作了七帧《屈原像》,显示他对屈原的敬重。南京博物院藏有两帧作于40年代的《屈原像》;傅家也曾藏有一帧1953所作的《屈原行吟图》;50年代的另一作品则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3件为私人收藏,其中一件曾为新加坡收藏家潘受所拥有,另一件《屈原像》是创作于1947年的扇面,最后一帧是创作于1953年的横披《屈子行吟图》。
文学成就折叠编辑本段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屈原《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屈原”“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且通常《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现代地位折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7个国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呼应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争取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由郭沫若、游国恩、郑振铎、文怀沙等人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并将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
人物经历折叠编辑本段
出生折叠
屈原的出生日期,据近代许多人研究,约在楚宣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到三十年(公元前339年)之间。照甲子推算,那年应该是戊寅年.恰巧,屈原的出生不但是寅年,而且又是寅月寅日。照中国历法的老话是“人生于寅”,所以夏正便以建寅之月(即正月)为岁首。屈原既然是寅年寅月寅日生,真正符合于“人”的生辰,所以在屈原著名的作品《离骚》中说:“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句是说太岁星逢寅的那年正月,又是庚寅的日子,我从母体降生了。说明这一年是寅年;孟是始,硕是正月,夏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说明这年正月是寅月;庚寅则说明这一天是寅日。屈原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这可是个好日子(据邹汉勋、刘师培用殷历和夏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一日。清代陈玚用周历推算定为公元前343年正月二十二日),目前一般定为公元前340年。
取名折叠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这四句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而东汉王逸在《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
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微;“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7],就是地的象微,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8]的天地人三统。这在今天看来,只是个巧合,原无所谓,可在当时却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遭受流放折叠
流放背景
战国时代,称雄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名士苏秦提出合纵,即联合六国一同抗秦,屈原积极参与此事,与苏秦一起促成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屈原京城郢都,结成联盟,并使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因此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因为齐楚连盟,秦国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 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 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 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 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大喜说:"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两国的福分了!"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 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
第二天,怀王摆下酒席,招待张仪。席间讨论起秦楚友好,屈原果然强烈反对,与公子子兰、上官大夫靳尚进行了激烈争论。他认为:放弃了六国联盟,就给秦国以可乘之机,这是楚国生死存亡的事情呵!他痛斥张仪、子兰、靳尚,走到怀王面前大声说:“大王,不能相信呀!张仪是秦国派来拆散联盟、孤立楚国的,万万相信不得……”怀王想起郑袖所说,果然屈原竭力反对秦楚和好;又贪图秦国的土地。不禁怒道:“难道楚国的六百里土地抵不上你一双白璧!”就叫武士把他拉出宫门。
他叹着气喃喃地说:“楚国啊,你又要受难啦……”屈原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想到亲手结成的联盟一经破坏,楚国就保不住眼前的兴旺,不禁顿脚长叹。
替他管家的姐姐女媭问明情由,就知他遭到了小人的陷害,劝他不要再发议论了,屈原道:"我是楚国人,死也不能看到楚国遇到危险啊!" 他认为怀王会醒悟,定会分清是非的。只要怀王回心转意,楚国就有办法了。但是怀王不再召见他,他越来越忧愁,常常整夜不眠。 他写了一篇名叫《离骚》的长诗,把对楚国的忧愁和自己的怨愤都写了进去。“离骚”就是“离忧”,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