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人,需要聪明也需要糊涂。这里的“聪明”与“糊涂”是指什么东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 怎样做到聪明过河,故作糊涂?

作者&投稿:禾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聪明就是干什么都需要精一些,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糊涂差不多是装作糊涂,一些事记到心里就行了,嘴上别说出来,别人为什么就说“不知道”。差不多是这样吧,语文也就这样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穷则独善其身,尽力而为;达则兼济天下,量力而行。

该聪明的时候就要表现的聪明点,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

聪明就是,要懂得察言观色。
糊涂就是,要懂得权衡利弊。
也就是做人要圆滑,才能大吃四方。

该聪明是时聪明该糊涂时糊涂

聪明与智慧的区别 有什么精辟的句子能表明这意思呢???急用啊。~

聪明可以与生具来,但是智慧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达到.我们可以说一个小孩很聪明,但不能说他很有智慧,就是这个道理.
聪明是一种生存的能力;而智慧则是生存的一种境界。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中有一;而智者就更罕见,估计百里无一。你看,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聪明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而智者明白自己不能做什么。

扩展资料
智慧(狭义的),它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智慧是由智力系统、知识系统、方法与技能系统、非智力系统、观念与思想系统、审美与评价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体系蕴育出的能力。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
智慧 是生命所具有的基于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种高级创造思维能力,包含对自然与人文的感知、记忆、理解、分析、判断、升华等所有能力。智慧与智力不同,智慧表达智力器官的综合终极功能,与“形而上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则谓“形而下之器”,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
聪明,褒义词。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一般是用来赞美的词语。也可以形容某物有着某种与人类智慧共通之处,有着某种灵性,某种生命力。
参考资料智慧 百度百科 聪明 百度百科

李宗吾大师说:“厚黑之变,不可胜穷也。”其实,有时候,“装糊涂”也是一种处世之道。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待人处世之中很多人把这个世界看得过于理想化,殊不知世事无常、风云莫测,办事还是“糊涂”一点更安全。
读糊涂经,做聪明事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广为流传,被许多饱经沧桑的人奉为经典。很多人初人社会时都会把生活看得过于简单,往往天真地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准则,而规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世人都应该按着这个准则去做,不得越雷池一步。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当然会碰许多壁,犯很多错,但许多人不认为是自己犯了错,而把错误归咎于社会。于是他们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讲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杂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这个社会是复杂的,很多事情不是较较真就能解决的,所以做人处世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涉及根本的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
该糊涂时就糊涂,该聪明时一定也要聪明。人们经常说,这人读书读傻了。意思是说,这人只知道读书,把人情道理、为人处世的方法都给忘了。只知道按着书本来做,于是成了死读书,读死书;越读书,越糊涂,成了读糊涂经。但也有人,好像给人一副死读书的糊涂样,却是读糊涂经,办聪明事。
北宋太宗年间,因为吕端处理政务才华出众,宋太宗很早就想重用他。吕端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就好学上进,经常是手不释卷,因此,也被人认为只知道傻读书,有些糊涂。后来,太宗打算任命吕端为宰相,很多人反对,理由是这个人看起来太糊涂,只知道读糊涂经,而宋太宗却认为他表面上好像只会糊糊涂涂地读书,在办事情上却是聪明的,尤其是办大事的时候,所以决意任命他为宰相,为此宋太宗还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磻溪须部钓鱼人。”这诗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当宰相一事,已无可争议,宰相这个职位非吕端莫属。
吕端虽然经历了五代末期的天下战乱,在人情世故、生活阅历方面历练了不少,但满身仍是读书人的呆气,似乎是个十足的糊涂宰相。宋太宗在位期间,宣政使王继恩结党私营,把持朝政很长时间,后来宋太宗病重,王继恩害怕太子赵恒英明,做了皇帝以后对他们这一党不利,于是串通了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密谋废掉太子,改立楚王为太子。宋太宗就要不行了,吕端前去探望。吕端进宫后看到太宗已经快要驾崩了,太子却没在身边照顾。于是吕端怀疑太子继位的事情可能有变,肯定有人从中搞鬼,但他表面上还是糊里糊涂的样子,装做什么都没发觉,私下里却在手板上写了“大渐”二字,让心腹拿着赶快去催太子尽快到皇上身边来。这个“渐”字意思是告诉太子,皇帝已经病危了,赶紧入宫侍候。等到宋太宗一死,皇后让王继恩召吕端进宫,商量由谁继承皇位。吕端一听觉得大事不妙,明明有太子,还商量什么呢?于是他装糊涂忘了拿太宗遗诏,让王继恩到书房去拿太宗临终前赐给他的亲笔遗诏。王继恩支取遗诏,哪知一进书房便被吕端锁在了屋子里,并派人严加看管,不许他出来。锁上王继恩后,吕端直奔皇宫。进了宫后,皇后对吕端说:“皇上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现在该怎么办?”皇后意思很明显,是想立长子赵元佑。吕端听完皇后的话,马上毫不犹豫地说:“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现在先帝弃天下而走了,我们怎么能做违背先帝之命的事情呢,对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如此大事,不能有什么异议啊!”皇后听了吕端的话,也无话可说,只好让太子赵恒继承了皇位。
这样继承皇位一事定了下来,但太子一日没坐上皇椅,吕端就一日放不下心来,他要眼见为实。太子即位那天,吕端仍然怕出错,在殿下站着不下拜,请求把帘子挂起来,自己上殿看清楚。这本是有违礼仪的做法,但他一副糊涂样,又是当朝宰相,大家都拿他没办法,只能照做。等他真的到了殿上,认出确实是原先的太子后,这才走下台阶,率领大臣们高呼万岁。
这次废立太子之事本是万分凶险,来不得半点差错,而吕端事先能明察秋毫,识破阴谋,有所防范;事中能果断决策,用奇策击破奸计;事后又能眼见为实,不被现象迷惑,不仅明智,而且功夫老到。吕端将“读糊涂经,做聪明事”这一处世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揣着明白装糊涂
看电视连视剧《水浒传》时,很多人都知道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片段: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东倒西歪,步履轻飘虚浮,蒋门神于漫不经心之际,鼻梁突着一拳,尚未回过神来,眼额又遭一腿……当他终于醒悟这绝非是酒鬼的“歪打正着”之时,却已经被打得爬不起来了。
醉拳是各种功夫中被演绎最多的一种,也最受大众喜欢。几乎人人都喜欢看正派大侠们装疯卖傻,左摇右摆地把那些反派角色打得不知东南西北。难道大侠们真的非要醉了才这么厉害吗?当然不是,“醉拳”之厉害,全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上去跌跌撞撞,歪歪斜斜,踉踉跄跄,不堪一击,而实际上,其中却暗藏杀机,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已经中了招。
如果说醉拳是武术的上乘功夫,那么装疯卖傻就是处世中的一流技术。
在待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得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比过于敏感、过于聪明更有好处。不是说敏感不好,但确实有些事情是你必须揣着明白装糊涂才能顺利过关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中途岛之战的前几天成功地破译了日本海军的军用密码,得到了日军海上作战部署的许多重要情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作战准备。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大战一触即发的节骨眼上,美国一个无孔不入的新闻记者得到了这个绝密消息,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把如此重要的军事秘密当做独家新闻发表在了芝加哥的一家报纸上。这样一来,就等于把消息公布天下,日本人不知道才奇怪呢。
如果日本海军因此更换了密码或调整作战部署,那么美国一切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奇怪的是,发生了如此严重泄露国家战时军事情报的事件,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议论纷纷的时候,作为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却对此置若罔闻,白宫对此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既没有责成追查泄密者,也没有对记者兴师问罪,当然,更没有因此而调整军事部署,而是装出一概不知的糊涂样子。
结果喧嚣一时的议论很快就平息下来,就像很多假新闻那样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日本人当然不会相信这样明显的“假消息”。于是,日美双方都按照原先部署开战,结果当然是美国打了个打胜仗,无论事后日本是否会骂自己愚蠢,在中途岛战役中,美军确确实实是靠“糊涂”得到了个大便宜。
还有一个小例子。如果你无意中得罪了别人,这个人你是认识的,可你又万万惹不起,这个时候怎么办?也许装作不认识可以让你摆脱窘境。清朝末年,随曾国藩南征北讨的彭玉麟路过一条小街时,恰好有一个正在晾衣服的女人不小心把竹竿弄掉了,正砸在他的头上。
也巧,彭玉麟此时心情本就不好,自然非常恼火,抬头大声呵斥那个女人。女人心里很害怕,因为她已经认出了被竹竿砸的人是彭玉麟。但这女人也是个聪明人,她故意装作不认识彭玉麟,居然也气势不弱地大声说:“你喊什么?听你这腔调就知道是个当兵的,没一点文明样!你可知道彭玉麟彭大人就在这里!他老人家可是爱民如子的,你这样在大街上欺辱百姓,如果我告诉他,你的脑袋恐怕就保不住了!”
彭玉麟一听这么一个只知道洗衣做饭的民间妇女居然都如此敬重自己、夸赞自己,心里的火气顿时就烟消云散,原本不好的心情也消失了,于是转怒为喜,一声不吭地走了。
这个民间女子也算是有大智慧的人了,在如此紧迫的情形下,居然耍了一番装痴卖傻,以攻为守,表面上骂人,实际上捧人的“花枪”。如果她不装作不认识彭玉麟,不管怎么道歉,当面吹捧,恐怕也不会让彭玉麟就这么一声不吭地走了。
这与大耍醉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揣着糊涂装明白”的好处所在。可见有些时候,事情是明白的,可如果你自认为聪明非拿着事情不放,事情反而无法解决了,不妨试着“糊涂”一点,也许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吃亏是福”的做人糊涂学
表面上似乎每个人都明白做什么对自己有好处,而做什么又对自己没好处。只有那些傻瓜、笨蛋才做那些明知道要吃亏的事情;就算不是笨蛋,也一定是犯了糊涂,才去做明明是吃亏上当的事情。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吃亏与否真的是那么明明白白一眼就能看透的吗?那些表面上吃了亏的人真的就是笨蛋、傻瓜吗?可看看古今中外有那么多聪明人干了一些吃亏的“糊涂”事,也许你就开始变得糊涂了,是呀,他们肯定不会是傻子啊!可为什么他们会做出“糊涂”事来呢?再看一看他们的发展,也许你就开始明白“吃亏是福”的道理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些时候,是吃亏、是得福并不是表面上一看就能看明白的。所以苦练厚黑学的人们,都要学一学“吃亏是福”的做人糊涂学,学好这门功课就知道,有时候真应该做一些“吃亏”的糊涂事。
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也是聚集世界上最为狂热的足球迷的国度。在这个国家,几乎举国的男人都是忠实的球迷,虽然,也有很多的女球迷,但终究还是有些妻子忍受不了她们的丈夫只爱足球不爱自己。一个叫做琼斯的家庭主妇,有一天她实在无法忍受她的丈夫每天回家以后只知道对着电视机里的足球比赛狂吼乱叫。即便是在周末,她丈夫也总是在足球场上度过,对她从来都不闻不问,她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于是她来到法院,非常气愤地对法官说,她要状告足球。法官们一听都哭笑不得,认为这个女人一定是疯了,怎么可能状告足球呢?不过,听完女人的解释后,法官们也很同情她。于是,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一位法官对她说:“足球是告不了的,它又不是人。就算你告了它,我们判你胜诉了,又有什么用呢?它又不可能给你赔偿。不过,你可以状告足球生产厂。”
这个女人听了法官的建议,把她丈夫经常踢的足球的生产厂家——宇宙足球厂告上了法庭。指控理由是宇宙足球厂生产的足球引诱了她丈夫,是“第三者”,应该赔偿给自己“孤独费”。此案引起了当时整个英国的关注,因为这太荒诞了,媒体和民众都认为这个女人一定是被丈夫给气疯了,所以才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宇宙足球厂肯定不会应诉的。在全国的关注下,连法院都不知如何是好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宇宙足球厂的老板居然愉快地接受了琼斯太太的指控。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宇宙足球厂没有花费人力财力去准备打赢官司,而是主动提出赔偿琼斯太太10万英镑的孤独费。一时间,全国哗然,有人认为宇宙足球厂老板是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有人说这个老板就算不是个傻子也肯定是个弱智,也有人表示同情地说也许是因为被这个消息气得中风,一时糊涂吧。各种舆论沸沸扬扬,总的观点就是琼斯太太碰上了一个就喜欢吃亏的“糊涂”对手,走了大运。
可真的是这样吗?经此一案,不但琼斯太太获得了意外惊喜,而且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宇宙足球厂在短期内名扬全国,宇宙牌足球顿时风靡全国,一时间英国的大街小巷踢得全都是宇宙牌足球。宇宙牌足球甚至因此畅销整个欧洲。即便是花上10倍的价钱做广告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后来人们才明白,宇宙足球厂的老板是想以此奇怪的赔偿案,传扬宇宙足球厂生产的足球的魅力——看,我们的足球已完全吸引了男子汉,致使妻子都视它为“第三者”,要与丈夫离婚,并让厂家赔偿孤独费!他是以一种怪异的“傻子”之举,宣扬自己某种名声。这样吃亏的糊涂事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吃亏是福还是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在做事情时也就会有不同的选择。那些整天把聪明挂在嘴边,办每件事情都要让人认为是聪明之举的人,永远无法学会“吃亏是福”的糊涂学,也就永远无法理解那些真正的聪明人为什么会做出“吃亏的糊涂事”,也就永远无法做出“吃亏是福”的“糊涂”事。
常常会糊涂,糊涂成为美德
何为聪明,其实有时无法说清楚。社会交往复杂而多变,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仅凭着一点小聪明是不行的。尤其在与上司打交道时,因为上司操着你的命运,弄不好,你的前途就全玩儿完了。
所以,领导是得罪不得的,但你太聪明了反而可能得罪领导,因为领导也有犯糊涂的时候。所以厚黑学大师告诉我们:与领导交往最好的技巧就是自己心里明白,而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要求你有足够的演技,既能装糊涂还不能让对方看出来,要装得恰到好处;如果火候不够,反而会弄巧成拙。
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不可一世,长驱直入苏联境内。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经在国内战争中驰骋疆场的苏联老将们,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人,责无旁贷地担起了前线指挥的重担。但此一时、彼一时,在新的战场上,他们已经显得有些跟不上形势了。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老将们思想僵化的时候,一批青年军事家相继脱颖而出,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人。尽管形势如此,但新老交替的过程并不顺利,老将们又怎么舍得轻易放弃权力?有一次,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第一、第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被委派做他的参谋长。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他们这些总参谋部的年轻人抱有偏见,跟他一起共事肯定不容易。
但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在火车上吃晚饭时,果然铁木辛哥一开口就带着火气,语气不善地对什捷缅科说:“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吧?白费劲!”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什捷缅科也知道这些老将最爱倚老卖老,看不起他们这些后辈,总是认为在这些年轻人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战场上不断地跌打滚爬、出生人死,为建立伟大的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了,这些小辈享受着他们打下来的江山,怎么还敢对他们指手画脚?铁木辛哥甚至毫不客气地说:“你军事学院毕业,就以为了不起了吗?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军事学院还是我们建立起来的呢。”
这一场疾言厉色的教训,已经近乎于侮辱了。但令铁木辛哥没有想到的是,什捷缅科竟然没有怒气冲冲地反驳,而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紧接着他又极力地表示出对他们这些老将军的崇拜和尊重,认为他们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在多高的学府都学不到的,他一直都想有机会向老将军们讨教学习。如此一番无比真诚的肺腑之言,令铁木辛哥无话可说,甚至有些感动。接下来的谈话就显得平和而亲近多了。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什么样的人。”什捷缅科装出一副糊涂的样子,唯唯诺诺地应着:“是,是!”
应该说,时间确实证明了谁是对的。铁木辛哥和什捷缅科共同工作了一个月后,在一次晚上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但你的表现证明了你不是;我还认为你不过是个糊里糊涂的毛孩子、应声虫,但你的表现也证明了你不是。”然后,两人面对着面地露出了会心微笑。
后来,什捷缅科被调回总部工作时,铁木辛哥已与他成了忘年之交,两人更是惺惺相惜,不舍分开。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终于觉得身边需要什捷缅科,于是他亲自向斯大林提出要求,调什捷缅科来一起共事。
什捷缅科在遭受凌辱时,没有反唇相讥,而是装糊涂,终于过了铁木辛哥元帅的心理关,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及对老者的尊重,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适时装傻的人绝对不是傻子,显得木讷憨厚有时是最高的智慧。在待人处世中,许多时候,装一装糊涂并不丢脸,反而是一种美德。并不是人人都能学会这种美德,而你一旦学会了这种美德,便拥有了大智慧。
聪明人不糊涂,糊涂人最聪明
“装傻”,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世,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所谓的“藏巧守拙,用晦如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功臣,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靠他打下来的。但是他功高震主,又不能谦逊自处,骄横自傲,目中无人,把当年甘受胯下之辱的韧性抛尽,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后人评价说,如果韩信不仗着战功跟刘邦讨价还价,而是像萧何一样,不居功自傲,刘邦就算再狠毒大概也不会对他下手吧。
本来韩信是很聪明的,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这样评价韩信:“楚汉之际,有一人焉,厚而不黑,卒归于败者,韩信是也,胯下之辱,信能忍之,其厚学非不优也。
后为齐王,果听蒯通之说,其贵诚不可言。”韩信虽聪明,但实在是不会装糊涂,功高震主,不知道收敛,又怎能逃过一死?所以,若让聪明人装傻、装糊涂是很难的,因为人人都会想表现聪明,装聪明还来不及呢,谁愿意去装傻?殊不知,真聪明的人都是会装傻的,而且装傻还需要有装傻的能力、装傻的胸怀风度,既能装愚,又愚得起。所以只有真正具有才德的人才能做到不炫耀,不显才华,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在中国旧社会,那时的门面店铺,外表上从来看不出是多值钱的好货,因为店主们是从来不在店面上陈列贵重的货物的,他们总是把“宝贝”藏得严严实实,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会把好货拿出来交易,而且必须在隐蔽的地方交易。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如果真把好货摆在明面上,就算当晚不失窃,恐怕店主也会睡不安稳。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古语有云:“满招损,谦受益。”那些因为喜欢卖弄聪明而招致大祸的人,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藏着,即表面上看似没有,这就是所谓的糊涂境界了。
胡适先生晚年曾说:“凡是有大成功的人,都是有绝顶聪明而肯作笨工夫的人。”
例如,铁骑踏遍欧洲的矮子、传奇人物拿破仑,就是这种肯下“笨功夫”、愿做“糊涂事”的人。1805年,已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的拿破仑乘胜追击俄国军队,与亚历山大打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
此时,一直疲于奔命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见自己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到来了,便憋着的一股怒气,将曾有的恐惧一起转化为战斗的决心,要与拿破仑的军队决战到底。当时的军队司令库图佐夫劝亚历山大继续撤退,等待普鲁士军队增援到来后,再给予法国军队坚决反击。拿破仑知道俄军内部的意见分歧后,害怕一旦亚历山大真的被图库佐夫说动,而继续撤退的话,自己消灭俄军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了。
于是拿破仑装出一副看见俄军增援军队到来而变得害怕,无心恋战的样子。他命令军队停止追击,又派人去向亚历山大求和,表示愿意接受一部分屈辱条件,以使双方达成和解,停止战争。他这一招,深深地刺激了亚历山大。使亚山大以为拿破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了,怎么会向自己求和呢?曾经被拿破仑追击得狼狈逃命的画面又出现在他眼前,心想:“哼,怎么能让拿破仑想打就打,想和就和呢!”根据拿破仑一贯的傲慢表现,亚历山大断定现在正是回师打败他的最好时机。
于是亚历山大根本不听库图佐夫的意见,迅速回师向法军展开进攻,结果当然是落进了拿破仑的圈套,被法军打得狼狈不堪。
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两人中,正好显示了一个人善于装糊涂,一个人好自作聪明。究竟哪一个是真聪明,哪一个是真糊涂,不言自明。聪明不露,才具有惊人的力量,这就是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只会偷奸耍滑、投机取巧是不行的,真正的聪明人要学会装傻,懂得藏巧,不被人识破,这就是厚黑处世之道了。

人生两大智慧:糊涂做人,清醒做事
答:成年人的世界,谁都不是傻瓜,大部分的人,智商都在线。很多事,我们不说,不代表看不清,不代表不知道。只是,有些事何必要当场较真,落了别人的面子,还容易惹来一身腥。有些事何必要马上说破,彰显不了自己的聪明,还容易堵死别人的后路。人,要学会适时糊涂。隋广义有言: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

世间万物唯有糊涂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答:我们之所以困惑,源自色受想行识之五蕴,对事物起分别,心有执念。然世事无常,所有的一切终究归于虚空,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此时此刻;过往不恋,未来不迎,方能安住此心。人生在世,心越简单,人越幸福。生活简单点,幸福自会多点。世间万物唯有糊涂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做人不需太过于较真,越是聪明...

与人相处,糊涂,其实才是真正的聪明,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答:此时,您仍然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他需要什么样的安全性相处,您应该多保留一些意见。因此,糊涂通常表现为通透而不是告诉,透通而不是不仅聪明,而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没有人喜欢与行为举止聪明的人交往,无论他们真的很聪明还是假装很聪明。困惑实际上是一种祝福。聪明的人偶尔只会感到聪明带...

一个人极致的活法:清醒地做事,糊涂点做人
答:没有人真的比你傻,你也不比别人聪明多少。不必产生优越感,也不必妄自菲薄。在自己的轨道里,稳步爬升,默默前行。用一颗清醒的心去做事,是能力;用一颗糊涂的心去做人,那是境界。正所谓:“半聋半哑半糊涂,半醉半醒半神仙。”往后余生,愿你心中有沟壑,眼底无风霜,活得自在洒脱。欢迎三连,...

做人,不能太聪明,要学会装傻
答: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太聪明,有七分清醒,留三分糊涂,刚刚好。有句俗话,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一向聪明的人,偶尔也会在某件事上犯糊涂,毕竟,在这个世上,没有绝对聪明的人,包括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都做过愚蠢的事。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改成,不断...

为什么说:“做人,难得糊涂,别太精明”呢?
答:做人,还是要糊涂一些好,不要太过于精明,不管是在朋友的相处中,还是在工作当中,真诚才是你取胜的法宝。八面玲珑的人,虽然看起来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妥善,确实会让人产生信赖感,但那只是很片面的,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这样的人,是穿戴着保护色的,不会以真面目示人,也很难去跟他达到心与心的...

谈一谈做人聪明好还是糊涂好?
答:只有做一个真正聪明智慧!假装糊涂之人才是最好之人,古人云: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子孙、这样的人才是生活中最高境界之人,自己也可以闲下心来,好好休息一下,俗话说:能者多劳!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不装糊涂的话,家里所有的大小事情,孩子会依赖性太重,全体会落在你一个人头上去做,...

做人,不要难为自己,为什么糊涂一点更好呢?
答:情感都是洪水猛兽,感性的人往往容易受伤,你觉得自己的感受最重要,所以也最挣扎苦痛,但是糊涂一些,便会避免掉许多悲伤的结局。太聪明的人往往不快乐,你看透了太多,也计较太多,所以悲伤的总是自己,被伤害的也总是自己。所以说,人啊,不要太过于聪明了,有时候糊涂一些,感情的路途会更好走。人生...

中年人最好的活法: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答:糊涂做人,是智慧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喜欢较真的人。凡事都要争个高下,弄个明白,结果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年岁渐长,才发现,活的越清醒,往往越不开心。很多时候,幸福就藏在“糊涂”二字里。这种糊涂,不是笨,而是大巧若拙,也不是傻,而是一种气度和修养。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万事通先生...

做人糊涂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吗?
答:人吧,稀里糊涂的过着,糊里糊涂的活着,有时真的不需太明白。人人都怕自己不清醒,希望自己心明如镜。其实人生何必太清醒?事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进行;人情看透,你就明白该如何相处;事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你就不想做人了。世界很大,个人很小,没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