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加里东期及加里东期岩浆岩 岩浆岩侵入期次划分方案

作者&投稿:畅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元古宙超基性岩

元古宙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龙泉-南平的麻源群、八都群与龙北溪群、龙泉群NNE走向界线两侧约20~60km范围内。产于麻源群中的有浦城包处、龙泉狮子坑、建阳北坜、吴忠、顺昌黄源5处;产于龙北溪群中的有政和长城和王母山两处,多呈小岩体群出露。岩体一般呈透镜状、豆荚状,与围岩多呈侵入接触,并与围岩同变质而具同向之片理构造。自变质作用强烈,普遍蛇纹石化,经后期热液作用进而出现透闪石化、滑石化、绿泥石化。岩体中心多蚀变成各种蛇纹岩,边缘多为透闪石岩、滑石岩等。

原岩岩石类型以辉橄岩为各岩体的主体,其次是橄榄辉石岩,纯橄榄岩少,辉石岩类多于岩体之边缘。岩石化学成分SiO237%~43%、MgO27%~38%,均属超基性岩,m/f值一般大于6.5,属镁质超基性岩,仅王母山超基性岩部分属铁质超基性岩。在IUGS(1989)Ol-Opx-Cpx图解上多为斜方辉石橄榄岩,仅王母山岩体为二辉橄榄岩。

本区元古宙超基性岩可能有两期,第一期为侵入麻源群的岩体,与围岩同变质,具和谐的片理构造,被加里东期花岗岩侵入(北坜岩体被K-Ar年龄为420Ma的白云母化花岗岩侵入),其中包处岩体全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566.9±110)Ma,其可能为蚀变变质年龄,原岩年龄略晚于麻源群,时代相当古元古代晚期;第二期为产于龙北溪群中的长城和王母山超基性岩,时代可能相当中元古代中—晚期。

二、新元古代花岗岩

本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武夷隆起带轴部浦城-洋源一线北段一带,大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在浦城渔梁至九牧地区有杉坊、坟窟、富满潭、吴垱等7个小岩体。在山下、石陂一带有邵村、水源寺及小串等岩体。岩体面积一般小于0.5km2,最大的小串岩体可达20km2。围岩为麻源群,可见岩体穿切围岩片理。岩体内常见捕虏大量变质围岩,岩石普遍具片麻状构造,常见受韧性剪切形成的眼球状构造。另外,在福建东部沿海构造变质带中的上楼眼球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135±10)Ma(1:5万平潭、高山等幅区调报告)。

杉坊岩体单锆石U-Pb年龄为(865±16)Ma,山下一带透明针状锆石U-Pb不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为(906±83)Ma,时代相当晋宁期早期。

三、加里东期岗岩

图2-2 福建及邻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和同位素地质年龄及εNd(t)值分布图

(转引自高天钧,1999)

①江绍断裂;②丽水-大埔断裂;③长乐-南澳断裂;④滨海断裂

Ⅰ—沿海岩带;Ⅱ—武夷山岩带γ—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ηγ—二长化岗岩;γο—斜长花网岩、英云闪长岩

本期花岗岩以地壳重熔型花岗岩为主体,分布遍及加里东期基底出露区,被上泥盆统天瓦栋组不整合覆盖,是强烈的加里东造山运动的产物,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83~477Ma。主要有两个岩带(图2-2):一为分布于长乐-南澳断裂以东的沿海地区,简称沿海岩带(Ⅰ),其东界可能为滨海断裂,岩带呈北东走向,长约300km,宽约60km;另一为分布于江绍断裂和丽水-大埔断裂之间的广大地区,即武夷山脉及其两侧地区,简称武夷山岩带(Ⅱ)。Ⅱ岩带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NE向岩体亚带:①石洲-茶地岩体亚带(Ⅱ1),分布于龙泉-武平与丽水-大埔断裂之间,以中、小岩体为主,岩体与围岩之间多具明显的侵入关系,同位素地质年龄为383~428Ma;②管查-万田岩体亚带(Ⅱ2),分布于龙泉-武平和北武夷山断裂(毛洋头-谢家坪断裂)之间,以大岩基产出为主,岩体与围岩间常发育混合岩和伟晶岩(脉群),兼具侵入接触和混合交代接触两种关系,同位素地质年龄为401~460Ma;③兹竹-乐安岩体亚带(Ⅱ3),分布于北武夷山断裂与江绍断裂之间,岩石偏中性,与混合岩关系密切,同位素地质年龄为450~477Ma。

本期岩体以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为主体,大岩基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中、小岩体多为白云母花岗岩,Ⅱ3岩体亚带有较多的斜长花岗岩和英云闪长岩。在同一岩带内偏基性的岩体往往形成较早,偏酸性的岩体形成较晚,即斜长花岗岩早,二长花岗岩次之,白云母花岗岩最晚。

岩石中钾长石多为最大微斜长石,斜长石为中-更长石,黑云母以铁黑云母为主,白云母为晚生的填隙矿物或由黑云母退变而成。石英中包裹体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温度较低(仅含气液包裹体),白云母花岗岩形成温度较高,晶质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00~750℃。

岩石化学成分,Ⅰ岩带相对富硅、贫铝、富钠,SiO2平均值为73.52%,A/CNK值1.060,w(Na)/w(K)值1.298,Ⅱ岩带各亚带平均SiO267.84%~71.76%,A/CNK值1.101~1.168,w(Na)/w(K)值0.856~1.050。稀土元素特征值两岩带也有明显的区别,Ⅰ岩带∑REE含量低(102×10-6~132×10-6),L/H值小(6.9~11.9),铕为正异常(δEu=1.10~1.22),而Ⅱ岩带∑REE高(107.8×10-6~434.4×10-6),L/H值大(5.7~20.4),具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26~0.74)。

锶、钕同位素,Ⅰ岩带岩石富钕、贫锶,εNd(t)值为正值(1.15~3.04),εSr(t)负值(-29.7~-53.6),两阶段模式年龄在1000Ma左右,暗示原岩可能相当青白口纪—蓟县纪的马面山群含细碧质-石英角斑质火山-沉积岩系;Ⅱ岩带岩石 εNd(t)值为负值(-4~-18),εSr(t)值为正值(39.5~212.0),二元混合模式计算得地壳成分(fuc)普遍大于70%,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533~2336Ma,原岩可能为中元古代早期至古元古代晚期的麻源群变质岩系,原岩为一套海相砂泥质岩。

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主造山期,岩体规模大,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晚期,岩体规模小,其后是白云母伟晶岩的形成,伴有铌、钽、绿柱石等伟晶岩型矿产,如南平西坑和江西石城北等地。



加里东期岩浆岩~

加里东期是区内岩浆活动相对微弱的阶段,仅在龙门山地区志留系零星见。
1.地质特征和岩石学特征
志留纪火山岩出露局限,分布于康定海船石、双岩窝、麻狼沟和丹巴县江口、小金县汉牛大桥等地。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志留系茂县群通化组上部,以基性熔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受区域变质作用,基性火山岩岩石已变为含石榴子石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绿泥绿帘阳起片岩、绿帘阳起绿泥钠长片岩等。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为钠长黑云片岩、钠长白云片岩等。
2.岩石化学特征
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分(据1∶25万宝兴县幅区调报告,2003)显示:于我国同类岩石相比,具高硅、铁、钾、钠特点,其他则多低于我国基性岩平均值。岩石的里特曼指数σ为5.33~12.01,个别2.51,多数>4,表明主体属碱性岩系,AR:2.09~2.43,在SiO2-AR图解中投入碱质区,AR-SiO2图解判别,投点于碱性-强碱性区。表明志留纪火山岩岩石系列为碱性玄武岩系列。据玄武岩化学成分计算得到橄榄石结晶温度在1150~1225℃之间,斜长石结晶温度在1100~1175℃之间(据1∶25万宝兴县幅区调报告,2003)。
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志留纪火山岩微量元素总体丰度值不高(据1∶25万宝兴县幅区调报告,2003)。基性火山岩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Nb等多低于基性岩维氏值及地壳平均值;Ta、Zr、Hf、V、U、Sc略有富集,而Co、Ni则亏损,与地壳平均值相比,过渡元素多数富集,唯Sb强烈富集。
志留纪的中酸性火山岩中绝大多数元素丰度值低于世界同类岩石地壳平均值,唯Hf、Sb强烈富集。特征值Rb/Sr在基性火山岩中为0.08~0.73,中酸性火山岩为2.48,随SiO2升高而增加;Th/U在各类岩中变化不大,为3.21~5.44。
志留纪火山岩稀土元素丰度总体较低(据1∶25万宝兴县幅区调报告,2003),各岩类REE含量变化不大,为(61.35~152.73)×10-6。δEu为于0.76~1.13,表现为Eu不具亏损或弱亏损。δCe变化不大,为0.83~1.00;特征值(La/Yb)N为3.75~8.92,(Ce/Yb)N为3.20~7.13,配分曲线右倾型,表明LREE相对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形态表现出大陆玄武岩的特征。
火山岩lgδ-lgτ关系图解,投点于C区;Zr/Y-Zr图解,主要投点于WPB区(板内玄武岩);Ti/100-Zr-Y*3图解判别,主要投点于D区(板内玄武岩)。综合判别其应属板内稳定构造环境。

早在1976年国际地层划分委员会在“国际地层指南”中就已经指出,“从广义上讲,整 个地球是分层的,因此,所有的岩石和岩石类型(沉积的、火成的和变质的)均属于地层学与 地层划分的范畴”。鉴于上述思想,对贵东岩体的期次划分时,笔者采用2004年国际地层划 分委员会提出的地质时代划分方案,将采用侵入岩划分为不同的期次和阶段的侵入岩体与 地层时代相对应的原则进行划分,其具体划分方案是: 加里东构造旋回的岩浆岩相对应的地质时代和年龄范围:
加里东晚期 ,即志留纪时间段的岩浆岩侵入,时间范围443.7±1.5 Ma~416.0± 2.8 Ma;
加里东中期 ,即奥陶纪时间段的岩浆岩侵入,时间范围488.3±1.7 Ma~443.7± 1.5 Ma;
加里东早期 ,即寒武纪时间段的岩浆岩侵入,时间范围542.0±1.0 Ma~488.3± 1.7 Ma。
海西构造旋回的岩浆岩相对应的地质时代和年龄范围:
海西晚期 ,即二叠纪时间段的岩浆岩侵入,时间范围299.0±0.8 Ma~251.0± 0.4 Ma:
海西中期 ,即石炭纪时间段的岩浆岩侵入,时间范围359.2±2.5 Ma~299.0± 0.8 Ma;
海西早期 ,即泥盆纪时间段的岩浆岩侵入,时间范围416.0±2.8 Ma~359.2± 2.5 Ma。
印支期 ,即三叠纪沉积作用,若要细分则按地层的晚、中、早世的时间段表示为:
晚三叠世 ,时间范围228.0±2.0 Ma~199.6±0.6 Ma;
中三叠世 ,时间范围245.0±1.5 Ma~228.0±2.0 Ma;
早三叠世 ,时间范围251.0±0.5 Ma~245.0±1.5 Ma。
燕山期构造旋回的岩浆岩相对应的地质时代和年龄范围:
燕山晚期第二阶段 ,即晚白垩世时间段的侵入岩浆岩,时间范围99.6±0.9 Ma~ 65.5±0.3 Ma;
燕山晚期第一阶段 ,即早白垩世时间段的侵入岩浆岩,时间范围145.5±4.0 Ma~ 99.6±0.9 Ma;
燕山早期第三阶段 ,即晚侏罗世时间段的侵入岩浆岩,时间范围161.2±4.0 Ma~ 145.5±4.0 Ma;
燕山早期第二阶段 ,即中侏罗世时间段的侵入岩浆岩,时间范围175.6±2.0 Ma~ 161.2±4.0 Ma;
燕山早期第一阶段 ,即早侏罗世时间段的侵入岩浆岩,时间范围199.6±0.6Ma~ 175.6±2.0 Ma。
贵东岩体岩浆岩的期次,将按上述时间序列进行划分。

岩浆岩会变成变质岩吗
答:1. 岩浆岩确实能够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转变为变质岩。2. 例如,加里东期的岩浆岩大多数已经经历了变质作用,或者显示出变质的特征。3. 然而,相对较新的岩浆岩,如燕山期的花岗岩,仍然是新鲜的,未经历变质作用。4. 这些不同的岩石类型在野外容易区分,通过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外观,可以轻易识别它们的差异...

岩浆岩与岩浆作用特征
答:2.加里东期构造-岩浆岩带 主要分布于构造(蛇绿)混杂岩带(洋脊型火山岩带)北西侧的博白宁潭—岑溪市昙容镇一带,以宁潭复式岩体和原定为晚二叠世双元单元的强烈变形部分为代表,其岩性主要为含眼球状斑晶的片麻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斑状堇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韧性变形较强烈。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多落入...

岩浆岩可以变成变质岩吗
答:1. 在特定的地质边界条件下,岩浆岩确实可以直接转变为变质岩。2. 例如,加里东期的岩浆岩大多数已经经历了变质作用或者展现出变质的特征。3. 然而,相对较新的岩浆岩,如燕山期的花岗岩,仍然是新鲜岩石,并未经历变质作用。4. 这些不同的岩石类型在野外易于区分,通过观察它们的特征和外观,可以轻易...

西峡—内乡与古生代构造-深成花岗岩带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
答: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五朵山二长花岗岩,亦是许窑沟金矿的赋矿岩石。 矿区主要断裂构造可分为两组:一组走向NW325°,倾向NE,倾角57°~75°,主要有三条,出露长度260~1700m,宽2~4.8m,具多期活动特点。早期为脆性张断裂性质,以石英脉充填为主,为矿前期热液活动脉体;中期张扭性质,石英脉破碎形成条带角砾,...

加里东期花岗岩带空间分布与时代
答:锆石离子探针(SHRIMP)定年的结果显示,残留锆石年龄为1600~2800Ma,过渡层变质结晶年龄主要分布在950~1100Ma之间,最外层岩浆结晶年龄集中在413~467Ma(表1-12;图1-12~图1-15),这表明云开片麻状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而950~1100Ma年龄则表明云开地区中元古代末期存在重要构造热事件,它很可能是...

闽、台岩浆岩的分期与分带
答:2)浙闽粤沿海燕山期大陆边缘岩浆岩带(Ⅱ),即丽水至大埔断裂以东和滨海断裂以西的沿海地区,可分为二个亚带:Ⅱ1亚带,于丽水至大埔和长乐至南澳断裂之间,为浙闽粤燕山期岩浆岩带的主体,主要由J3—K1陆相火山岩和同熔型花岗岩组成;Ⅱ2亚带,于长乐至南澳断裂以东的闽东南沿海地区,以加里东...

加里东期侵入岩
答:经野外观察,岩石具中粗粒结构,石英含量大于20%,长石遭蚀变,高岭土化明显,含有白云母,暗色矿物(角闪石)蚀变为绿泥石。1∶20万温泉幅亦将此岩体厘定为吕梁期,但无年龄依据。笔者认为,该岩体与吕梁期片麻状花岗岩变形层次很不协调,推断它的生成晚于吕梁期片麻状花岗岩,将该岩体归为加里东期较...

华夏古陆
答:(二)加里东期 沿江西省萍乡-绍兴构造带以南的武山-北武夷山区,发育大量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有:英云闪长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组合—片麻状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少量片麻状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组合—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图2-...

加里东期花岗岩形成构造背景
答:丁兴等(2005)利用锆石LA-ICP-MS法测粤东古寨岩体的年龄为(507±17)Ma,该岩体主要为中酸性的花岗闪长岩,常见闪长质包体,为块状构造,可能属活动陆缘阶段的产物。而本次测得的云开地区467Ma以后的加里东期花岗岩一般具有片麻状构造,在Pearce(1996)的Rb-(Y+Nb)判别图(图1-18)中落入后碰撞...

贵东岩体周边岩浆活动特点
答:其依据是贵东岩体的 周围沉积变质岩中并不存在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且这种岩石中的碱性长石并不是透长石。从时间上看,次火山岩命名者,将其形成时间,从侏罗纪变为白垩纪是没有依据的。南京大 学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岩石是该地区岩浆岩活动之首。我们根据河口岩体的锆石年龄资料,应属加里东期形成,年龄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