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是哪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描写哪的?

作者&投稿:步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湖。

出自宋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西湖的美景。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西湖下雨时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里的“湖”,指的是“西湖”。
所以,这两句话描写的是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景色。

是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的诗句,描写杭州西湖的美丽风光,下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西湖,天堂明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是描写的什么地方?~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诗是描写的杭州西湖。

西湖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描写西湖的。

北宋诗人苏东坡作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于是又称“西子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

[简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水光洌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怎样的情景
答:“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首诗描写了杭州西湖什么时和什么时...
答:“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原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指什么风景名胜
答:杭州西湖。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

水方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答:水方潋滟晴方好的出处 “水方潋滟晴方好”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歌如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分别描绘了什
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分别描绘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和雨天的山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上一句是什么?
答: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北宋 苏轼 全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翻译: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

水方潋滟晴方好全诗
答:“水方潋滟晴方好”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译文: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描写哪里的?
答:下面诗句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不是描写江苏镇江的景观。“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
答:意思: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出处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

“水光潋滟晴方好”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出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赏析】: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