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女词人顾太清-赢得嘉名自冠群

作者&投稿:戏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山居中人

(一)

清朝末年,姑苏城内一小巷,住着一人家。门前一对石狮,门窗木质雕花,工艺精细。前后二进院落,院内放置各种兰花和盆景,甚是赏心悦目。家中陈设简单但干净利落,墙上挂着几幅前朝名人字画。看似寻常,但明眼人从细枝末节就知这户人家并不普通。

的确,这户人家曾经身世显赫,人丁兴旺,但世事难料,祸福难测,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现在这里只住着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和一个七岁的小姑娘,一个女仆操持日常家务。这姑娘便是日后名扬大清,被后人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的顾太清,这老太太是她的祖母。

话说这小姑娘的祖父是清代有名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甘肃巡抚鄂昌。他们原是满洲镶蓝旗人,属于满洲贵族,和皇亲国戚都有渊源。曾经家中侍女成群,高朋满座,是响当当的大户人家,书香世家。怎奈乾隆二十年,鄂昌因叔父鄂尔泰门生“胡中藻”案所累,他作为重要查办对象被卷入文字狱要案,未能幸免,被赐自尽,家产籍没,家族由是败落。

鄂昌的儿子鄂实峰生有一儿两女,长女即是顾太清。其实她小时候并不叫这名,她姓西林觉罗氏,名春,字梅仙,也称西林春。顾太清是婚后才改的名。因她后来喜用这名写词,人们也便这样称呼了。

(二)

也许这世上的奇才都要经历一番锻造雕琢才能成为美玉。西林春一出生便是罪臣之后,五岁时父母就早亡,她的弟弟妹妹则由别的亲戚领养。

西林春能有后来的成就她的祖母功不可没。她七十岁仍耳聪目明,教孙女识文认字,讲古人的故事。西林春也是天赋异禀,聪明秀慧,深得祖母喜爱,在她十岁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来府中,教她诗词歌赋,音乐绘画 ,从此打开了她通往诗词创作的道路。

她虽是女儿身,却有男儿志,常常穿着男孩子的衣服到处玩耍。那时家家户户的小姐是要被裹小脚的,而她宁是不肯,祖母也只得随了她。

西林春身上虽有满洲人的血统,却是从小生活在江南人家,吹着江南的风,淋着江南的雨,喝着江南的水,完完全全是一个江南姑娘。姑苏城里街头巷尾的吴侬暖语滋润着她的心田,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园林美景这一处处风物让她不自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心思敏捷的她,常常感怀于自己的生世,遂把这种种情愫付诸于笔端,写出了一首首清新脱俗又意味隽永的诗词,在京城广为流传,文人们争相赏阅吟诵。

一直喜欢她的这首词,情景交融,不造作,不忸怩,脱却了朱阁香闺的多愁善感之气。她题词立成,信笔挥洒,行云流水,作词有苏东坡、辛弃疾的风格,深得时人惊叹赞赏。

(三)

改变西林春命运的机会终于来了。

此时,她已年芳十八,长得貌美如花,加上早慧早熟,举手投足间充满一种特别的韵味。暗中追求她的小伙子不计其数,只是却没有一个她看上眼的。她有时也会露出淡淡的哀愁,不知自己的前途归宿在哪里。

一日,她在百无聊赖时随一友人去参加一场满族人举办的宴会。听说这次宴会特别隆重,原来是主人要迎接一位王宫里的贝勒爷来此下榻。

这位贝勒爷来头可不小,他是乾隆第五子爱新觉罗.永琪的孙子,名叫奕绘,平素嗜弄文墨,吟诗作词,风流倜傥,在京城也是赫赫有名。

他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冲动,众人都想一睹这位贝勒爷的风采。

这奕绘果然不负众望,身材修长,英气逼人,谈吐不凡,成了众人谈论的焦点。

奕绘在和宾主觥筹交错间,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彷如哪日在梦中见过。那女子穿着薄纱裙,身段婀娜苗条,明眸皓齿,面若桃花,眉宇间含着一丝淡愁。贝勒爷也是见过很多美女的,却不曾见过如此绝色的,不由心猿意马,目光再离不开半步。

他向主人一打听,更是惊讶。原来这位就是以作词闻名京城的西林春,自己平素就爱吟诵她的诗词,渴望一见,没想到今日在此相遇,真是天意啊!

此时他再顾不了许多,放下王爷的身段,主动向西林春走去。

西林春见这位贝勒爷不仅长相俊朗洒脱,谈吐高雅,且对自己没有半点高高在上的姿态,眼中含情,不禁羞红了脸。这不是自己梦里一直期盼的人儿吗?

两人在眉目往来中,情愫已暗生。一个才华横溢,明丽可人;一个风流俊雅,温情脉脉。在江南的无限春光里,在疏影婆娑的柔波里,在花前月下的浪漫里,他终于大胆地握紧了她的手:“我愿与你共度此生。等我回音。”

西林春娇羞点头:“此生只为君一人。”

他拥她入怀:“原谅我无法给你正室的名份。”

她微笑:“有了你的爱,我什么都不在乎。我等你。”

(四)

奕绘回到宫中,征得了正室妙华夫人同意娶她过门。然她是罪臣之后,入不得皇室大门。宗人府不会通过她的审查。

这是皇宫的严规,没人能帮得了他。他一次次往宗人府跑,一次次失望而归。他苦恼烦闷,心上人远在姑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挥毫蘸墨,将心中的思恋与痛苦化作一首首情诗,托人带信与她。

西林春也是日日盼君不见君,不知王爷变心了否?今日见此信件,知道王爷一如当初的思念她,为她的事在绞尽脑汁,不由泪流满面,暗自发誓非君莫嫁。

  《江城梅花引 雨中接云姜信》

这首词西林春把自己盼望情郎的书信,两地相隔的无奈,因思念消瘦的身影写得凄美灵动,令人顿生怜爱之情。

在青春年华里却被相思煎熬,忍看冬去春来,花谢花落,身旁却无知心人相语。一年又一年,奕绘实在等不及了,他不能再等。

他动用了所有属于他的权利,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终于打通了宗人府的关系,让她改姓换名。

他在府中求助于护卫顾文星,让他认西林春为女儿,上报宗人府,最终通过了审查。从此西林春被赐姓“顾”。

奕绘终于迎回了十年离别相思之苦的西林春。那番激动喜悦之情自不必言表,又少不得相拥而泣,柔情蜜意一番。

西林春成为了奕绘的侧福晋。奕绘字:子章,号太素,她为了与之匹配,改字:子春,号太清,又因姓顾,遂自称为顾太清。从此顾太清这个名字将让她流芳百世。

(五)

婚后的他们,吟风弄月,吟诗作对,夫唱妇随,如胶似漆,被时人称为神仙眷侣。奕绘对她极其宠爱,几乎忘了正夫人的存在。是呀,这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不仅才貌相当,更是心灵的相知,灵魂的相融。顾太清得到爱情的滋润,创作的源泉喷涌而发,这是她创作的高峰期,她把她的快乐和幸福倾诉于笔端。

《南乡子·咏瑞香》

这首词写的是和夫君在园中赏花所感,也是暗喻自己与花的芳香品格媲美,可见她的自信与才华在爱的滋润下与日俱增。美好的姻缘一定是促使对方相互成长的。她几乎忘记了什么是生活的烦恼。

几年之后妙华夫人生病去世,奕绘未再续弦,拥有一个顾太清已足够了。

奕绘府中有一风景绝佳处名天游阁。里面不仅有亭台楼榭,名贵花木,还有一座小山,山上一亭楼,可以登高望远。奕绘贵为贝勒爷,骨子里是一位文人,在他府上来往结交的都是文人墨客、饱读诗书之人。顾太清此时在大清朝已是大名鼎鼎的词人,各界名流雅士也会慕名而来与之切磋诗词。天游阁成了他们聚会之所。顾太清写的诗集《天游阁集》大都与此地相关,这是她很重要的一部诗集。

(六)

如果人生能一直这样美好下去多好。

天妒英才。

奕绘在四十岁那年突然重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

噩耗传来,她不肯相信,看着几个年幼的儿女,看着冷冰冰躺着的夫君,哭得死去活来。一场繁华一场梦,梦里尽是离人泪。从前的恩爱欢愉该去哪里寻找。

她悲痛、绝望、伤心,她整日不出门,也无心装扮自己,华贵的王府再不见俏丽的身影。她不愿再看湖中的鸳鸯鸟,池边的连理枝。她只是一遍遍追忆着往昔,一遍遍品尝孤独和透彻心扉的疼痛。

孩子需要用心养育,不能再如此消沉下去。奕绘去世的第二年,她从悲痛中解脱出来,重新拿起了笔,笔下的诗词又多了一份凝重和深沉。

她恢复了与京中文人的来往,渐渐的王府又热闹起来,原来的文人墨客陆续来到府中与她阔谈诗词。

佩服顾太清,不仅因为她的才情,更是赞赏她的胆魄。她是一位王妃,府中戒律深规甚多,但她不怕流言蜚语,不会因为世俗的偏见就停止和文人的交往。她只遵从自己的内心。她要让自己重新独立、站立起来,以一个词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王妃一个女人的姿态。她抛弃了旧时女子陈旧落后的思想,是她们效仿的楷模。

(七)

经常来这府中的就有一位当时就轰动文坛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就是写“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江南大才子。

当时他就在内阁中书和宗人府主事,曾经也是奕绘的座上客。他早就暗慕顾太清的才华和美貌,如今见她形单影只,更是往府中跑得勤快。顾太清也非常欣赏他的诗作和人品,对他的到来感到高兴,和他也最是聊得来,这就不免引来闲言碎语。

不久京城传出了一首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诗后的一句小注为“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原来贝勒王府就在太平湖畔,湖边不远处有一片茂密的丁香树,每到花开时节,空气中弥漫丁香花怡人的香味,龚自珍会在闲暇之余,来此驻足观赏,遂写下此诗。

市井百姓更愿意相信这是一首情诗,但是真是假他们还不得而知。

这首诗给龚自珍招来了祸端,也差点害了顾太清。

(八)

此时杭州文人陈文述来到京中,从这首诗中嗅到了暧昧的味道。他要拿它做文章,以报当年羞辱之仇。

原来这陈文士也爱吟风弄月,还有一爱好,专收青楼艺妓为弟子,教授她们吟诗填词的技艺。

有一年,一时兴起的他出资修葺了葬于西湖畔各位才女的坟地,女弟子纷纷题诗赞咏。他把这些诗词收集起来,编成了《兰因集》,并想请赫赫有名的顾太清也能为此写几首诗增色,抬高集子的名望,可顾太清怎么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和艺妓排列在一起,婉然拒绝。令她没想到的是,在《兰因集》刊发后,里面竟载录了她原来写过的诗词。她气得浑身发抖 ,写了一首讽刺陈文述的诗。他从此怀恨在心。

陈文述召集了一帮文人,对这首诗展开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朱坻”显然是贝勒府,“阆苑春”不就是西林春吗?这“梦见城西阆苑春”不正暗示龚自珍和顾太清的暧昧关系吗?之后,他们将这一结论公之于众,于是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充塞弥漫着这一桩风流韵事。

两人之间是否真有此情今人仍不得而知,因为不能仅凭一两首诗就论断,也许此情只有当事人知道了。但我倒宁愿相信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本来男女相爱是人之常情,何况顾太清寡居,两人才貌相当,又都是情感丰沛之人, 怎能不生出爱慕欢喜之情?

(九)

两人从此身陷舆论漩涡中。龚自珍在京城待不下去了,被迫辞官南归,在途经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时突然暴死,时人怀疑是被奕绘长子载钧派人秘密毒死,因为他侵害冒犯了王府的荣誉。这就是著名的《丁香花疑案》。

顾太清也未能幸免。载钧痛恨顾太清夺了父亲对他娘的爱,现在又有绯闻在身,就找了一个借口把她和儿女逐出了王府。

从此顾太清只能居住在西城养马营的破屋子里,艰难度日,将几个儿女拉扯大。直到奕绘的大儿子死掉,她的孙子得以重继王位,才把她接回去,过上了十几年安宁富足的晚年生活,于七十八岁病逝。

顾太清在古代的女子中算是幸福的。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世人的尊重,丈夫的宠爱,她身上独立自由的思想一点也不输现代女性。

她一生词作丰富,著有《东海渔歌》词集六卷,《天游阁集》诗集七卷。她的诗词立意新奇,语句精妙如珠,感情真挚,充满美感。她紧紧结合现实,用感性的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更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同情和妇女命运的审视,使她的诗词达到新的高度。她能从清朝众多的诗词中脱颖而出成为姣姣者,跟她自身的顽强进取是分不开的。

晚年即使身处困境仍笔耕不辍,以“云槎外史”之名创作了《红楼梦影》小说,深得世人喜爱。在清朝时就被人传诵“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容若就是清朝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太清春可与他媲美,地位相当。

二十世纪初,国内外学者研究顾太清诗词的越来越多,现代文学界一致公认顾太清文采见识非同凡响,才华出众,封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当之无愧。

~

有关于雾德诗句
答: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2、《南乡子·咏瑞香》 清代: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3、《赠李荣道士》 唐代:卢照邻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金翠山曲,...

清代第一女词人是顾太清还是贺双卿
答:顾太清

灵魂相吸的诗句
答: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2、《南乡子·咏瑞香》清代: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3、《赠李荣道士》唐代:卢照邻 锦节衔天使,琼仙驾羽君。投...

龚自珍是否真的与清朝妃子有一段过往?
答:不是皇妃,但算得上是“王妃” - 贝勒奕绘的侧福晋,满族著名女词人顾太清。道光乙亥年(1839年),龚自珍(龚定庵)一箫一剑飘然出京,留下家属子女,并终其一生未再入京。大量的清朝“八卦”笔记指出,龚自珍的绯闻情人便是顾太清。多情的龚定庵自己似乎也不避人言,在自己的诗集里面又写诗,又...

我国古代才女有哪些?
答:18、 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是难得的少数民族女诗人。顾太清本姓西林觉罗,名春,字梅仙,其祖父鄂昌系雍正朝权臣鄂文泰之侄,曾任甘肃巡抚,乾隆朝因诗狱受株连,被抄家赐死。所以顾太...

诗词的历史
答: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

谁是中国古代第一才女?
答:四、班婕妤:西汉成帝妃,有著名的〈团扇诗〉传世。 五、班昭:家学渊源,名门闺秀。曾助其兄大史学家班固续完〈汉书〉。 六、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其传奇经历不再赘述,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七、苏若兰:北朝著名才女...

赞美菊花古诗词
答: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译文: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顾太清五阿哥永琪的孙媳妇清代第一女词人,为何因绯闻被赶出王府呢?_百 ...
答:提前古代的女词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李清照,而清朝的顾太清是被众多人遗忘的一位,顾太清是五阿哥永琪的孙媳妇,丈夫是绵亿的儿子奕绘,顾太清是现代文学界公认的“清代第一女词人”,在当时的清朝,有一句“男有成容若,女有顾太清”之说,可见顾太清的文采卓绝。顾太清出生于1799年,她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