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分析

作者&投稿:逮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分析

  生物学作为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与遗传学、伦理学、数学、化学、哲学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那么,高中生物如何实施趣味教学呢?

  高中生物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分析篇一:

  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实质性进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主线、不断提高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等,努力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趣味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效性趣味性

  一、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导向,是期望教学真正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僵化封闭、一味灌输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转变为开放式、多角色参与、探究生成式教学观。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开展教学,关注所有学生。

  一是不要仅仅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而应当注重学生的全程参与和体验,在整堂课教学中都要发挥其“主角”作用,教师只能是“敲边鼓”的引导者。

  二是不要害怕学生犯错。

  须知,真理总是与谬误相伴而行。

  学生在学习生物新知、探索生物学规律与奥妙的过程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改正错误就迈进了一大步。

  三是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无论是让学生讲个生物小故事、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的代表发言,还是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书本、权威,都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不要上来就给学生以冷冰冰的、程式化的所谓“结论”。

  四是明确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

  生物学作为一门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与遗传学、伦理学、数学、化学、哲学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不仅掌握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增强趣味性并能学以致用,提升应用能力,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与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宝贵品质,并增强民族自豪感,以钱学森、屠呦呦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甘于用科学的力量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二、贯穿“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主线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学习生物学知识如果不与现实生活联系,既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难以真正实现生物学学科价值。

  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鲜活”的事例“锦上添花”。

  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时,笔者先播放一段利用利用DNA寻找汶川大地震死难者、侦破案件及亲子鉴定的简短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设置了几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你知道DNA是什么吗?2.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3.思考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这样,通过精彩的视频播放和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设置,学生很快便明确了关于DNA的许多知识:其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还有一种叫做核糖核酸的物质,简称RNA。

  这两种核酸就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核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蛋白质合成有重要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核酸能储存遗传信息呢?那还得从学习核酸的结构入手。

  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找到了答案:核酸也像蛋白质一样,是一种大分子,而且也是由一种叫做核苷酸的小单位组成的。

  核苷酸的共同点是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份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还有一份子碱基组成的;组成DNA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是核糖核苷酸;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与五碳糖交替连接而成的,进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联系,核酸才能储存遗传信息。

  三、不断提高生物教师专业素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唤醒学生,更要不断地唤醒自己,给自己注入激情和活力。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胸怀坚定的教书育人职责,用心灵照亮学生的心灵,用爱心去温暖和融化每一位学生。

  其次,生物教师要有深厚的教学素养,要通过刻苦学习和钻研全面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掌握化学、遗传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前沿趋势,练就课堂教学的扎实基本功。

  要通过妙趣横生的讲述、精心的教学设计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展示一门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生物学科形象,要通过合理设计探究问题、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生成等环节积极组织好课内探究活动,要通过课外调查等实践活动形式使学生锻炼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热情拥抱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学无止境,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也永无止境。

  当然,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增加对教师培养的投入,支持与促进教师素养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庆金.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通过社团活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篇二:

  摘要:高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生物社团活动的具体实例出发,对生物社团活动与生物课堂教学如何有效结合,以及如何通过社团活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社团活动;生物教学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学生社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面新旗帜。笔者负责组织成立了我校的生物社团———古细菌生物社(以下简称“我社”),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通过生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社每学期在制定计划时尽量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在社团自主进行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探究活动。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社团活动的.意见,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看到市面上售卖的叶脉书签,就会想要在实验室中亲手制作。我们制定了方案并加以实施,将体验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教材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在学生看到网络上有些类似的改编歌曲有利于大家记忆该知识后,社团组织了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歌曲自主改编大赛。通过该活动学生再也不会将两个知识点混淆了,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在这一活动中有了成就感,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类似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得到了的激发。从而解决了课本中部分知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平时的生物学习。

  二、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生物社团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想阵地。很多学生参加古细菌生物社的初衷要么是希望借助社团活动来激发自己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要么是对生物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社团活动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社团不但要解决学生的以上问题,还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我社曾做过一次“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做完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PH会影响有丝分裂吗”的实验,并分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再如,针对课文中的实验“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我社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提出“不同植物的叶片中光合素是不是含量和种类都一模一样呢?”据此,社团成员分组设计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种类,最后再把实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有失败,但同学们积极探究、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果仅仅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得如此透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将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肯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巩固并深化课本知识

  由于课时和场所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光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和直观,学生难以掌握。例如,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但选修一的教材里面讲得很简单,很多地方学生都不清楚。大家对于这块知识很有兴趣,想进一步加深了解。所以我社就举行了一次“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充分准备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整场辩论会精彩纷呈,最后学生分组再进一步讨论,并总结提炼写出了相关的小论文。对课本知识更深一步挖掘的小课题让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幻想,进而保持一种对知识积极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社团成员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每到期中期末时,社长和副社长就会组织成员开展生物学科竞赛。竞赛的题先由各个小组组织备好,然后由社长和副社长将其汇总并整理成小题库,活动时再随机抽取其中的试题。这样让以前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复习效率大大提高。总之,不同主题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而且使他们巩固和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成绩。此外,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日益成长的生物社团,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创新,让社团活动对高中生物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萍.学校社团活动浅议[J].文教资料,2015(31):101-102.

  [2]张守强.“问题-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8):108-109.

  [3]朱立辉.高中生物学实验应充分重视课外活动[J].生物学教学,2011,36(1):25-26.

;

~

如何通过学情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答:如何通过学情提高生物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确立教学目标后要实施相应的教学计划目标,但计划的实施并不是机械的,虽要根据课堂情境进行调整。作出调整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计划就可能起副作用。当然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效益的底线,而不是教学结果的全部。真正的教学...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答: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实效性
答: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变学生对生物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是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中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课堂教学...

如何提升初中生物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答: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之前,要尽量摒弃那些复杂的实验仪 器、繁复的实验操作方式,设计一些实验方案精巧,操作起来 简单方面的实验活动,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才有可能 熟练地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效 四、注意实验活动的趣味性在生物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除了能把实验作为分析讲解 ...

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走进学生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键字:初中生物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答:对于个别同学默默无语现象,应关注这些同学,将他们的思维引导到学习的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加入到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唯其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会出现大部分同学讨论的津津有味,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是实现小组合作实效性的良好的教学形式。四、提供充裕的时间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就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教的学科。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发挥最佳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洞悉学生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心理状态。依据所传授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答: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们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想一想、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试一试、动一动等活动,极大吸引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答: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 总结 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

有关高中生物的趣味小知识
答:1.一则生物趣味性知识 【猫的趣味小知识】猫有230根骨头。 猫的听觉比人和狗灵敏。相对身体尺寸而言,猫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有大的眼睛。 猫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在110至170次之间。猫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度 。 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猫的鼻纹是唯一的,没有任何两只猫的鼻纹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