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木渎 风雅姑苏

作者&投稿:殷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摇一叶江南的乌蓬船,撑一把油纸伞,沿吴越名水香溪、胥江而下,寻西施当年住处,访乾隆民间行宫,游古镇、品历史、赏园艺,一头扎进千年“木渎”的怀抱去品位那姑苏城的风雅……

                                                                     1

“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在苏州大大小小的各式景点中,我认为最能代表姑苏古城气质的当数“木渎”古镇了。

这座有着约3000年历史的江南名镇,地处太湖之滨,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几乎与苏州城同岁。除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外,木渎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其镇内拥有30余处私家园林。据木渎地方志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就有六次曾经下塌于木渎古镇。由此可见,“千年木渎,风雅姑苏”的美誉由来已久。

走进历史深厚的木渎古镇,你仿佛正置身车水马龙的明清大街。脚下是麻石大街,两边是青砖黛瓦,眼前幡旗飘飘,商铺林立,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吆喝声、戏曲声混合着江南小吃的腾腾热气,在清晨或黄昏里弥漫了整座古城。透过明清历史,远处吴越争霸的战火已经熄灭,金戈铁马、马蹄声声、狼烟滚滚的场景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美丽的传说和历史的猜想。

关于木渎古镇,传说有很多。首先要说的是那位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据传“木渎”之名的由来便与她密切相关。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越国女子,撑一把油纸伞,坐一叶乌篷船,从吴越历史的拐角处优雅走来。一袭华服,一副婉容,惊艳了吴王夫差,惊艳了吴越山水,也惊艳了整个中华历史。据载,她的出现,源于春秋吴越争霸之战。当年,吴王夫差战胜了越王勾践,国难当头之际西施被勾践使作“美人计”进献给夫差。夫差痴迷西施美色,为取悦她便在城内大兴土木,不惜人力物力修姑苏台、建馆娃宫。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木材,木材源源不断,经水道运来堵塞了大小河流港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最终,“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吴王夫差,终因国力耗尽被越王勾践所打败。

                                                                           2

说到西施馆娃宫,自然要介绍一下风景秀丽的灵岩山。灵岩山,“吴中第一峰”,高182米。山多奇石,形似灵芝,素有“秀绝冠江南”之美誉。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馆娃宫便建于灵岩山之上。

这座山峰也见证了整个吴越争霸的历史。据传,商末周初,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泰伯、伯雍,为将王位让于弟弟季历,便来到南方建立了“勾吴”国。后来,吴国实力大增,疆域扩大,并重用楚国之臣伍子胥、孙武,开凿了胥江、香溪两道河流。在伍、孙二人的帮助下,吴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渐渐加入中原争霸的行列,吴越争霸从此发端。从吴越军事布局对峙图上,我们不难发现,灵岩山、木渎正是当年吴国易守难攻的盘踞地,而灵岩山内的姑苏台、石头城等遗址古迹也证明了这一点。

穿越吴越千年的历史,摇一叶江南的乌篷船,沿着杨柳依依的胥江、香溪两岸悠悠向前,我依然可以闻到当年吴宫花草的芳香,依然可以触摸吴越当年历史的温度。胥江,是春秋名臣伍子胥建议开挖,后人称之为“胥江”;香溪,乃因西施住在灵岩山上的馆娃宫,每日以香料沐浴,洗妆水顺山而下流进河里使得“满河生香”,故得名“香溪”。在春秋史上,这两道吴越名水正是当年吴王为讨伐楚国所挖,并且经由水路发兵才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这样说来,它们也是整个吴越争霸历史的见证之一了。

                                                                               3

上文提到,木渎既是一个水乡古镇,更是一个“园林之镇”。江南名园严家花园,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严家花园,建筑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体现出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整个园子共分为春夏秋冬四部分。春园,内种有一株枝繁叶茂的广玉兰,浓荫蔽日,历千年而不衰,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亲手所栽。据说,那一晚,乾隆皇帝夜宿告老还乡的爱臣沈德潜家中。君臣久别重逢,共处一室,相谈甚欢。谈兴正浓间,乾隆随手一挥,不小心将座椅旁茶几上的广玉兰碰落在地。随着“呯”的一声脆响,花盆粉碎。乾隆帝不免有点尴尬,不过好在沈德潜机智,当即下跪道:“皇上亲临陋室,连家中广玉兰也为皇上的才学所倾倒,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乾隆一听龙颜大悦,次日亲手将这棵广玉兰移栽到当时园主沈老的院落中了。

夏园,主要以赏荷为主。盛夏,约三两好友置身廊内,观荷赋诗。沐浴着淡淡习风,丝丝荷香,让人瞬间顿觉暑气尽消,心旷神怡。此外,夏园内的湖石假山,布置得也是别有情趣,从不同角度欣赏可以从中寻找到自己的生肖。

秋园,是严家花园内最大的园子,分为初秋、深秋两个区块。初秋园,以黄褐色的黄石堆砌假山,渲染出一种秋收的喜庆气氛。园内设有一座水榭,四周遍植桂花。每年中秋时节,丹桂飘香,晚上一轮明月倒映水中,随波荡漾,正是闻桂赏月的最佳去处。深秋园,设有“临水舞台”一处,四周建筑高低错落,便于众人听曲赏戏。透过竹影摇动的观景窗,我仿佛看到千年前歌舞升平的热闹场景:长袖善舞的戏子,自成一派的昆曲,高朋满座的院落,其乐融融的笑语,还有戏台前荷花池内往来穿梭的游鱼……此情此景,让人着迷。

冬园,是当年主人以诗会友、自娱自乐的场所,主要包括听雨轩、蔬影斋、海棠书屋三个小院。彼此相互穿插,内设有琴、棋、书、画等各室。冬末春初,这里红、白、黄、绿等各色梅花竞相开放,真可谓别有一番意趣在枝头。

                                                                                    4

要说木渎古镇最大的私家园林,还得数“虹饮山房”。这座清乾隆年间的私家园林,背靠灵岩山,门对香溪河,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于其它园林。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虹饮山房游园看戏、品茶吟诗。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虹饮山房,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内存有不少清代皇帝的遗迹遗物。例如御码头、圣旨、宫服等,不过我觉得最值得一说的还是虹饮山房的镇宅之宝——“龙椅”。此乃康熙皇帝当年南巡时驻跸灵岩山的圣驾专座。这龙椅,以千年紫檀精制而成,椅身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后来乾隆帝来了,看到了非常喜欢,便派人从灵岩山拿到了虹饮山房的花厅,专门用来供他看戏用了。

说到看戏,自然要提一下这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这个徐士元,饱读诗书,家境殷实。考试落弟后,但不再追慕功名,只在自家园子里约上三五知己,一起读读书、写写诗、喝喝酒、看看戏、品品茶,日子过得很是潇洒。因为嗜酒,而且他酒量大,所以朋友又称他为“虹饮”,并且他的住处距木渎古镇的虹桥很近,所以“虹饮山房”便由此得名。虽然嗜酒,不过这个洒脱的落弟才子,一生却从不放浪形骸,相反循规蹈矩注重孝道。为讨父母欢心,他在自家园子里专门建造了一座古戏台,每逢良辰佳节他便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这一唱不要紧,唱出了他孝子的美名,也把乾隆皇帝和他的随臣们给引来了。这不,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要亲临这虹饮山房小住数日,游园、办公、赏戏三不误。据说,有一次,乾隆皇帝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呢。

也许是沾了皇气的原因,时至清末,这转手后的虹饮山房小隐园内,竟走出了一位奇女子,她便是中国苏绣史上的“刺绣皇后”沈寿。

沈寿,生于吴县,7岁学艺。15岁时,沈寿以绣艺闻名姑苏,被长辈称为“神童”。后来,她随夫出国考察学习,回来首创成功了“仿真绣”技艺,并绣成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这幅画,后来荣获了意大利都朗博览会一等奖,从此沈寿“神针”的美名响誉海内外。

环顾沈寿故居四壁,有文字有照片有绣画……只是,我的脚步却变得沉重,内心不禁猜想:当年,抱病在身的她,是不是就在这里度过了她的晚年,并写成她一生的心血之作《雪宦绣谱》的呢?

5

穿行千年木渎古镇,漫步山塘观街姑苏十二风情坊,类似的猜想和疑问还有很多。不过,我最想弄清楚的,还是美女西施的下落。有人说,当年越国灭了吴国后,情人范蠡带着她一起乘船离开了太湖,在一个隐蔽的地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也有人说,勾践打败夫差后,将她带回到越国,勾践夫人出于妒忌和保护国家的目的,把西施沉江处死了……这真是一个未解的谜,然而我却希望前一种说是真的,至少它是那么美好。

或许,有一些猜想和谜团,我这一生都无法解开了;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爬一回灵岩山,游一次香溪河,转一下私家园林,触摸触摸吴越历史的温度,品位品位姑苏古城的风雅,这已经足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