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

作者&投稿:赏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们是爱孩子的,但我们的爱有偏颇,有条件,有对自己的不满,还有对自己的无奈。父母在一步一步的摸索和困惑中解决问题,面对新生问题。

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时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也就是父母和孩子出现的问题。人是复杂的,问题也就不简单,不同的父母和孩子面对自己独特的问题,艰难前行寻找答案。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大多都在父母身上。

不同的父母自己的问题又引发多样的家庭教育难题。大致来说就有这么几种。

一种父母,用自己的整个人生治愈童年的伤,也给孩子带来一生的痛。韩国多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就反映了这个问题。她们控制不了自己,把自己的不幸强加到孩子身上。这样的父母由此而带来的家庭问题,是孩子的噩梦。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会养成极端的性格,要么乖顺似小绵羊任人欺凌,要么完美地继承家庭暴力,成为一个粗暴而又残忍的人,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初生的孩子是一张无暇的纸,他们的父母为他们留下了难以清洗的污渍。

一种父母,人性的劣质全都在他们身上。好吃懒做自私成性,他们没有家族的概念,没有家庭教育的想法。他们认为孩子就是要自生自灭的,没有提供良好的教育,没有端正的品行做榜样。幼小的孩子可怜巴巴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导,只能依有自己生长,长成啥样就啥样,像那从没有动过刀剪调理,也没有吸收雨露沃肥的树苗。这样的家庭,孩子的成长是艰难的。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些孩子的身影。现在很多的父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分开,他们谁都不愿意带着孩子在身边,谁也不愿意为孩子过多的付出,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顾,更有甚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委托邻居不时照佛。

大多数的父母,他们爱孩子也教育孩子。只是,我们唯一最重要而最没有经过培训的身份就是父母。看着他们软软暖暖在怀里依偎呢喃,我们下定决心要做个好父母,勤勤恳恳照顾和培育他们。奈何谁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做,也没有哪个学校哪张证书是为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而取得。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无可奈何,即使听了几节 育儿 课,读了很多教育专著,我们还是搞不定自己的熊孩子。大多数的父母属于这种类型,在家庭教育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带着满腔热忱和孩子不断出现的问题。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孩子还是叛逆不羁,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孩子敏感自私,不注重他人的感受,不能体谅父母等。

面对这些出现的家庭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所有为人父母都是为了爱,为了成全自己的生命。请不要把养育的艰辛和无奈强加到孩子身上。父母迎接孩子的到来,是为了丰盈自己的人生,使自己不至垂老之时遗憾愧悔。所以,我们该有这样的自觉,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亲子关系。不要还没付出就想回报,不要刚想伸手又怕无报。放手爱,无所求,让孩子自由无压力生长。

其次,承认他们的独立。独立而完整的人,尊重他们的小情绪和个性的差异。父母往往有太多的人生经验需要传授和让孩子继承,太多无用却又强迫。不要把孩子牢牢地攥在手心,大胆放开手,教会他如何选择,然后适当指点。不要包揽和规划孩子的整个人生。他们有自己的时代,有自己更精彩的人生,比我们的炫目。别怕孩子跌倒,鼓励他们走出去,然后父母只需站在身后注视即可。

再次,正确的价值观能让孩子走的又稳又远。教会他们爱、宽容和慈悲。爱世间万物,爱自己的优缺悲喜。心中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到人生的哪种境遇,他总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开怀大笑,也能在阴云密布的天气闲庭信步。宽容,有句话说的好“睡前原谅一切,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宽容是种智慧,带着这种智慧前行,孩子会有更多坦途。爱的最高境界是慈悲。

还有奋进,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唯有奋进才不致使人堕入无知愚昧和贪婪。读书阶段,努力追求进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父母为孩子制定规矩,让他们明白“无规矩不方圆”。孩子的每一次懒惰,都会让学业下降,家庭教育出现的根本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战胜懒惰,克服贪玩,改正错误。青春年少,接触的事物变多,繁华世界最容易迷失忍心。家庭教育的主导变成怎样规避人生风险,正视自己的实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前进的事业,父母便要时刻警醒不要迷失自我,责任重于一切。家庭教育没有终点。

面对出现的形形色色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应该从他人的血泪经验中提取经验教训,选择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式。一边在教育中前行,一边在前行中困惑。只有每个父母都精心经营自己的生活,为孩子树好榜样,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爱自己爱世界,孩子才能无忧成长,家庭教育问题也会越来越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也需要好好梳理一下自身这些年的心路历程,总而言之,经历了惶恐、学习、自得、彷徨、淡然、学习、习惯7个阶段,当下正处在习惯这个阶段,下面先一一道来,以供诸君参考。

一、惶恐。初为人父时,刚过而立之年,打心底感觉自身学识浅薄、尚无定数,如何来引导幼子,初为人父的喜悦被随之而来如何引导孩子成长的惶恐替代,更多地则是担忧自修尚不足,如何做好家风传承,不求光大门楣,至少也做个遵纪守法的普通人,秉承家风传承,持身正,清白为人。

二、学习。知不足方有动力,太太孕期内已着手准备,先后阅读了斯宾塞、卡尔、蒙特梭利、孙瑞雪、尹建莉等多位国内外知名 育儿 专家经典著作,观看了很多 育儿 相关视频,包括各种幼儿护理推拉之类的视频,日常关注点完全转入 育儿 方面,经过将近一年的知识储备,自认为稍有所得,故渐生自满之心。

三、自得。俗语,一瓶水不晃半瓶晃,当年恰好处于这个阶段,自认读得几本书,便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四处妄自谈论 育儿 之道,颇有魏晋清谈之士作风,然忘却古有清谈误国,实前车之鉴,无风自鸣,尚且洋洋得意。

四、彷徨。自鸣得意者,往往容易摔跟头,此言不虚,现实中一岁多幼儿很快就给成人很好地上了一课,何谓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这简直就是让人看到天堂和地狱的区别,理想中各种 育儿 法总有一种会合适的,但现实却告诉你,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为人父母首要在用心观察,随时做出调整,这对为人父母而言,是精力、智力和体力多重考验,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烦躁、怒火、焦虑,更多地则是该如何更好引导地彷徨。

五、淡然。因 育儿 而引发各类家庭事务逐渐增多,或者可以说矛盾增多,时间一长,精力更不上自然就是被迫放弃一部分,偶尔会发现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现实中汲取总结 育儿 经验,倏尔竟然发现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省心省力而且为双方都接受地相处方式。

六、学习。在现实实践中,为解决自身心中疑惑,再次投入书籍和各类 育儿 文章中,在不断翻阅中解答着一个个心中地疑惑,或者可以说是一个全新地提升,在这个阶段,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更多地则是带着问题和现实困扰来寻求理论中地答案,在这个时候已经早就放弃了早起自鸣自得的心里,也慢慢地变得沉默,不再轻易谈论 育儿 之道,更多则在观察孩子的成长和思考如何引导上用精力,用心去做,落棋无悔而已!

七、习惯。陪伴孩子成长,对自身何尝不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逐渐习惯了每日记录孩子生活、分析值得肯定和需要引导的方面、继续翻阅各类 育儿 文章、在舒缓情绪方面下功夫,整个 育儿 氛围逐步走向淡然而平凡,不在为孩子成长某一方面而过多焦虑,亦不在为孩子偶有越轨行为大动肝火,一切都逐步走入平淡,这就是习惯,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磨合后的状态。

育儿 的目的就是放手,随着孩子成长,为人父母更多需要调整自我,怎么更好地在恰当时机中逐步退出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深深地知道,她有自己的新世界,但同样永远有一个旧而温馨的世界随时期待着她的到来,为人父母能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多地则是精神世界的满足,而精神世界的满足需要则是精力和时间,正所谓耗尽心头血,栽下梧桐木,谁人不期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又有几人能栽下梧桐木呢?

育儿 道路漫长亦短暂,时光匆匆,倏尔即逝,为人父母者,有此责即尽此心,别无它言,仅此而已!

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如下:

1.大人喜欢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孩子,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造成孩子对大人的依赖,从而缺乏思考力。

2.常听家长说孩子说好话不算数,其实不是我孩子说话不算数,而是大人没有制定合理的规则,有时家长随便说一句,孩子当真了,结果,家长没去落实,孩子就认为“你一句话我都当真,我以后怎么相信你?”以后,孩子自然也会说话不算数,所以家规很重要, 直接显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份量,但家规不能乱定,要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

3.很多家长不习惯赞美孩子 ,而且,赞美孩子只停留于表面,不深入,让孩子感觉很假。真的赞美是发于内心,真诚且具体。

4.家长喜欢说不喜欢听,正确做法应该做个倾听者,让孩子多表达自己内心,家长要学会闭嘴。做好是用行动和示范来引导孩子,身教大于言传。

我想应当就是一个问题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能让他听进去。其实大人的学识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做的到细致入微,真要细致入微了反而更起不到作用,弄不好还招孩子烦,我们只要把握好孩子的主流大方向就行,尽量不提教育两个字,不要显得居高临下,那样容易话没出口先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我们强调只是告诉他,一个人什么时期就要做什么时期的事情,孩子要做孩子时期的事情,学习功课和观摩大人好的道德,大人要做大人的事情,工作挣钱和照顾孩子的生活,这样常告诫日久会见效,太多的琐碎的道理不说,就告诉孩子一个很管用的成长成人道理:你是孩子就该做让大人省心的事情,你长成大人就该做为你孩子操心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要求孩子在人生不同时期尽好不同职责,这种教育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已经概全都说到了,切忌大人做孩子的事孩子做大人的事,那样除了乱套什么效果也不会有的。

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长以“完美”的标准要求孩子,孩子却处处不完美。这当然会造成很多矛盾。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可是孩子摆在眼前的时候,就把这句话抛出脑后了。如果大人总是拿着一堆要求去跟孩子说教,他们还小,总是会觉得烦躁逆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所以,不要太着急。而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教导才是关键。

说教,以家长自居,压制等等。

我们应该做的是:

1.想着自己该如何进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孩子

2.做好榜样

3.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

没耐心,也没能力,自己还不承认。只能怪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好比“种树”,在树苗还小的的时候,就要时不时地关心它的成长质量,使它能够很 健康 地生长,孩子也一样,从小就要给他(她)做好“规矩”,“没规矩不成方圆”!经过一个长时间地“定型”后,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家长的你们将会从中受益匪浅的!

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觉得自己能懂的东西,孩子肯定会懂!

基本上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一些父母爱的不得法,反而让孩子善良的本性一步步受到伤害,从而影响了孩子。作为孩子的学习效仿的榜样,父母的行为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

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1.主体失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位 爸妈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少,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解决办法: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至少要保证每天能见到自己的孩子并陪伴1小时。不建议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分开生活,把孩子留给长辈去带。2,教育孩子功利化...

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哪些
答:家长都是未经培训就上岗当家长的,中国的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是很多的。那么有哪些问题呢,你有没有出现过这些问题呢?一起来看看,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1、施加压力大 有一些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搞得孩子心情紧张,无所适从,结果适得...

目前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3.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许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杰出,却采用了传统的老一辈教育方式,即所谓的棍棒式教育。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动辄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4. 忽视挫折教育: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学校教育中,虽然传授知识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家庭...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
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面临着多样化和复杂的问题与挑战。以下是几个主要的问题点:1. 家长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大部分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因此在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指导孩子行为和学习方面可能感到困惑。2. 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中的问题,如家庭暴力、离婚、失业等...

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家庭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有过度保护、揠苗助长、过分专制、脸孔严厉和忽略优点。1、过度保护 有时候,由于父母太注重孩子表面的需求,忽略了孩子看不见的心理需求,纵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孩子想跑、想玩时,有的父母会害怕孩子受伤而禁止他;如此的话,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因此就会出现了这种自以为是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还会对小孩子今后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三、不健康的家庭环境现在有很多家庭当中都会存在着很多的争吵,往往家长们都会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言语激烈的打骂,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环境,会对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阴影,一个不健康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遇到的难题有些什么?
答: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遇到的难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教育观念的不一致:父母双方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上存在分歧,这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的教育影响,从而产生困惑和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现代社会...

作为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时,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答:以下是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能会遇到的八多个问题:1. 自我意识不足:有些父母会对自己的教育过程感到不安,缺乏信心,导致教育不能深入孩子的内心。2. 苛求过高:有些父母期望过高,不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理解和接受新事物。3. 忽视个性: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有些父母往往会忽视孩子的...

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答:会导致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不健康。面对以上问题,我们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注意,积极地引导孩子,给孩子留下一个健康、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强化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方法论。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只管吃喝穿戴,忽视孩子思想行为习惯的教育 现在有的父母认为:“有钱走遍天下”,很容易形成对人生的目标追求就是物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对理想、精神、信念的追求,还会引起不切实际的攀比,危害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还会诱发违法犯罪的意识。2、只求孩子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