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

作者&投稿:薄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立德树人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是积极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用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团、用情推动家长教育工程。

1、积极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

以的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为德育队伍提供交流成长的平台,在分层次、分梯队的研修中,切实提高德育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班主任工作室成立坚持每年一主题、每月一研修,将研究、实践和反思作为常态。

分别研究德育工作框架体系构建、养成教育、家校共育等内容,梳理德育课程建设体系等成果。

2、用心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团。

以“心育工程”为载体,成立由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家长组成的心育导师团。聘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家庭教育导师为导师团成员,开展为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以实践探究为主线,形成“心理+学科”“心理+活动”“心理+融合”的课程模式。对家长导师的培训主要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亲子课程及生活指导课程。

3、用情推动家长教育工程。

实行管理体制,成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学校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吸纳来自社会不同层面和不同行业的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家长课程”融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科学教育等于一体,家长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来告诉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生活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



~

立德树人的含义是什么
答:立德树人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育人为本,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协同努力,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国教育历来重视做人的教育,特别强调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弘扬,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礼记·大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问题有?
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发挥什么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答:坚持立德树人,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因素,需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汇集更大合力,为人才培养共同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如何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答:1、协同育人——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机制,构建教育新生态 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渗透于“五教合育”,从国家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方面融入网络文化。关注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新时代育人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启智能技术如何变家校社各自为政为协同作战...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解决好为谁教教什 ...
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

成都教育双减政策
答: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治理,市级统筹、属地负责、上下联动,落实部门职责,理清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健全保障政策,强化家校社协同。 (三)坚持统筹推进、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疏堵结合,统筹校内校外两个资源和课内课后两个时段,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校内作业减负和校外培训减负。 (四)坚持依法治理、稳步...

新法施行,家长该如何“依法带娃”?法官解读来了
答:《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要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社会 教育要紧密结合,协调一致,通过全 社会 搭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家校社合力,共同育人。 父母离异后,17岁的小宁跟着母亲生活。因母亲长年在外地打工,他一直由外婆抚养长大,他认为自己跟别人不同,非常自卑。有一天同学小王找到小宁,自称也是单亲家庭,他们...

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
答: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如下: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

高校应该怎样开展劳动教育?
答:二、丰富育人载体,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 “家校社”协同育人,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和教育教学规律。高校应推动“家校社”劳动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挖掘校内外实践育人资源,丰富育人载体,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协同育人模式。联动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后勤基建等部门,...

学校治理中的“道”与“术”
答:二是师者修为层面,当以做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准则,立定树人之志,涵养为师之德,力行笃学之风,常存大爱之心,不负期许。三是育人层面,当守良心、存真心,尊重教育规律,在符合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提供适合的教育,面向未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