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式编码器的脉冲数 分辨率 以及线数都是什么请帮忙区分一下!

作者&投稿:屈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增量式编码器的脉冲数、分辨率、线数都是同一个意思,只是叫法不同。意思是编码器旋转一圈所产生的脉冲个数。下面来具体分析介绍:

1、增量编码器的脉冲数就是分辨率,编码器旋转一圈所产生的脉冲个数。

2、增量型编码器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通常为A相、B相、Z相输出,A相、B相为相互延迟1/4周期的脉冲输出,根据延迟关系可以区别正反转,而且通过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进行2或4倍频;相为单圈脉冲,即每圈发出一个脉冲。

3、增量型编码器可将旋转编码器的输出脉冲信号直接输入给PLC,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器对其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以获得测量结果。不同型号的旋转编码器,其输出脉冲的相数也不同,有的输出A、B、Z三相脉冲,有的只有A、B相两相,最简单的只有A相。

4、编码器有5条引线,其中3条是脉冲输出线,1条是COM端线,1条是电源线(OC门输出型)。

5、编码器的COM端与PLC输入COM端连接,A、B、Z两相脉冲输出线直接与PLC的输入端连接,A、B为相差90度的脉冲,Z相信号在编码器旋转一圈只有一个脉冲,通常用来做零点的依据。旋转编码器还有一条屏蔽线,使用时要将屏蔽线接地,提高抗干扰性。

扩展资料:

增量型编码器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外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三种。

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

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

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