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题应该怎么做?物理问题

作者&投稿:赞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首先可以将问题简化,把路灯和人影看做是点源和点光源,光线沿着直线传播。这样,问题转化为:一个点光源以固定速度v沿着直线运动,求光线的顶端点P的速度大小。
设点光源的速度为v,距离P点的距离为r,则P点在t时刻受到的光线是t-r/v时刻发出的。P点的运动速度为v,所以它在t时刻到达的位置是P = v(t - r/v)。可以求出P的速度为u = dP/dt = v。
因此,人影的顶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u = v。
(2)当路灯不在人的路径上时,人影的顶端做曲线运动。设路灯到人的路径的距离为d,人影的顶端为点P,则P点的轨迹为以路灯为圆心,d为半径的圆的切线。这是因为当人走到P点时,它所在的光线和路灯到P点的连线垂直,因此P点在路灯到P点的连线上。
设P点到路灯的距离为x,则路灯到P点垂线的长度为sqrt(H^2 + x^2),根据相似三角形,有x / (H - h) = d / H,因此x = d(H - h) / H。
P点到路灯的距离为r = sqrt(x^2 + (H - h)^2),因此P点的速度大小为u = dr/dt。对r求导,得到dr/dt = (d(H - h) / H) * v / sqrt((H - h)^2 + d^2)。因此P点的速度大小为u = (d(H - h) / H) * v / sqrt((H - h)^2 + d^2)。
所以,当路灯不在人的路径上时,人影的顶端做曲线运动,轨迹为以路灯为圆心,d为半径的圆的切线,速度大小为u = (d(H - h) / H) * v / sqrt((H - h)^2 + d^2)。

  • 1、如果路灯在这条直线上,那么人影的顶端会在直线上运动。因为人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人影的顶端也是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推导来求出它的速度大小。

  • 首先,假设人的速度大小为v,路灯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人的身高为h。则,当人走过路灯时,人影的顶端与路灯的距离为H - h。设人影的顶端速度大小为u,则有:

    v / u = (H - h) / H

    解出 u,得到:

    u = v * H / (H - h)

    因此,人影的顶端速度大小为 u = v * H / (H - h)。

  • 2、如果路灯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d(路灯不再人的路径上),则人影的顶端会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是一个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推导来证明这一点。

  • 假设人影的顶端离路灯的水平距离为x,则人影的顶端与路灯的距离为:

    √(d^2 + x^2)

    由于人影的顶端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因此它与路灯的距离是固定的,即:

    √(d^2 + x^2) = H - h

    解出 x,得到:

    x = √( (H - h)^2 - d^2 )

    因此,人影的顶端在圆周上运动,圆心在直线上,与路灯的距离为 H - h,半径为:

    r = √( (H - h)^2 - d^2 )

    人影的顶端的速度大小为 v,因此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u = v * r / x

    代入 r 和 x 的表达式,得到:

    u = v * √( (H - h)^2 - d^2 ) / x

    因此,人影的顶端在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为:

    u = v * √( (H - h)^2 - d^2 ) / x

    其中 x = √( (H - h)^2 - d^2 )。




(1) 若路灯在这条直线上,那么人影的顶端与人的头顶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高度差为H-h。由于人在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人影的顶端也在同一条直线上做匀速运动。根据物理学的运动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为其位移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因此,人影的顶端的速度大小u等于人影的顶端在相邻两个时间点之间在这条直线上移动的距离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设时间间隔为Δt,人影的顶端在这条直线上移动的距离为Δx,则有:

Δx = vΔt

因此,人影的顶端的速度大小为:

u = Δx / Δt = vΔt / Δt = v因此,人影的顶端的速度大小等于人的行走速度v,即它也在这条直线上做匀速运动。

(2) 若路灯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d(路灯不在人的路径上),则人影的顶端做抛物线运动,并且其轨迹为一条对称轴为直线段与抛物线段的抛物线。

设人影的顶端在时间t时到达最高点,此时距离路灯的距离为x,则有:

x^2 + (H-h)^2 = (vt)^2

由于路灯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为d,因此有:

x + d = vt

将上式代入前式,得到:

(x+d)^2 + (H-h)^2 = (vt)^2

化简后,得到:(x+d)^2 + (H-h)^2 = (vt)^2

化简后,得到:

x^2 + 2xd + d^2 + (H-h)^2 = (vt)^2

因此,人影的顶端的轨迹是一个以点(-d,0)为顶点,以抛物线(x^2 + 2xd + d^2 + (H-h)^2 = (vt)^2)为轨迹的抛物线。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人影的顶端以匀速率v向前移动,同时也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向下掉落,形成一条典型的抛物线轨迹。

(1) 假设人影的顶端与路灯之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
x/h = H/(h+H)
化简得:x = Hh/(h+H)
在t时间内,人影的顶端走过的距离为:vt
因此,人影的顶端到路灯的距离为d = vt + x
对上式两边同时求导得:
dv/dt = -Hhv/(h+H)^2 + v
化简得:dv/dt = -v^2(H/(h+H)^2) + v
可得出人影的顶端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u = Hv/(h+H)
(2) 在这种情况下,人影的顶端将做抛物线运动。人影的顶端从路灯下方通过,在路灯上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回到路灯下方。
假设人影的顶端到路灯的距离为y,则有:
y^2 = x^2 + d^2
在t时间内,人影的顶端的轨迹可以表示为:
y = Hh/(h+H) + vt - (1/2)gt^2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这是一个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d/2,Hh/(h+H)+vd/2-gd^2/8)。

(1) 假设人影的顶端与路灯之间的距离为x,则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
x/h = H/(h+H)
化简得:x = Hh/(h+H)
在t时间内,人影的顶端走过的距离为:vt
因此,人影的顶端到路灯的距离为d = vt + x
对上式两边同时求导得:
dv/dt = -Hhv/(h+H)^2 + v
化简得:dv/dt = -v^2(H/(h+H)^2) + v
可得出人影的顶端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u = Hv/(h+H)
(2) 在这种情况下,人影的顶端将做抛物线运动。人影的顶端从路灯下方通过,在路灯上方达到最高点,然后再回到路灯下方。
假设人影的顶端到路灯的距离为y,则有:
y^2 = x^2 + d^2
在t时间内,人影的顶端的轨迹可以表示为:
y = Hh/(h+H) + vt - (1/2)gt^2
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这是一个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d/2,Hh/(h+H)+vd/2-gd^2/8)。

~

第二问怎么做?初二物理题,谢谢
答:我来帮你: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 = p g h ,可知,h = P / pg = 392 pa / 0.8 x 10的三次方 kg/ m3 x 10N/ kg = 0.049 m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祝学习进步!

物理,高中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怎么做?求详解,谢谢啦~
答:1、开始带动木块时,μ2Mg=Ma,则铅块加速度a=μ2g=2.5m/s^2 2、铅块给木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为μ2Mg=2.5N,所以木块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力要小于2.5N木块才能滑动。地面给木块的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μ1*(M+nm)g<2.5,n<3。即铅块要滑到第九块木块木块才会滑动。铅块的位移s=6*0.8=(v...

初一物理,第二小题怎么做?
答:1、正确 2、0.63s 计算方法:40km/h=11.1111m/s t=7/11.1111≈0.63s 3、车速 4、路面摩擦力小,速度一定时,物体因惯性向前滑行的距离会更长,容易发生事故。

这道高考物理题第二问怎么做
答:然后F继续增加,弹簧一直保持2牛的推力,摩擦力反方向后由零开始增加继续给小物体提供加速度需要的力,直到加速度需要的力大于弹簧提供的2牛和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才会由细线提供拉力。但是因为题目不能确定静摩擦系数,所以,ACD始终不能肯定。比如,假设静摩擦系数是0.5呢?那最大静摩擦力是5牛啊,加...

大学物理,填空第二题。怎么做
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1/3L,离桌子1/6L,另一部的分是2/3L,离桌子为0。1/3的做功是1/3m*g*h,2/3滑出部分的下降1/2h,所以2/3(h/L)m*g*1/2*h。

高二物理 第2题怎么做??
答:第一问:杆a端受到向外的安培力,向纸外运动,b端受到向里的安培力,向纸里运动,同时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向下运动,因为假设转过90度后,安培力会向下。第二问:条形磁铁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类似,所以放在干的正下方,左侧为N级;蹄形磁体应放在其正下方,成“U"形,且左侧为N级;若是通电直导线,...

物理题第二题怎么做必采纳啊
答:应该是选择a

第2题怎么做? 高一物理
答:位移速度公式v2-v02=2ax 多练习受力分析的题目,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假设,即假设力不存在,再分析运动情况,多用于分析力的存在与否 正交分解,可以把所有里分解在一个坐标系里,可以直观判断受力及运动情况 整体法,把没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的物体看作整体,以简化受力分析 牛顿三定律一定要记住 特别...

第二个问题怎么做 物理题
答:前20min运动25KM,先把时间换算成小时,为1/3h,所以V1=路程/时间=25/(1/3)=75Km/h 后40min运动35Km,时间:2/3h,所以V2=35/(2/3)=52.5Km/h。

物理第二题怎么做?
答:在由A到最高点过程中将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正交分解,则f=mg×cosθ(θ是重力与摩擦力方向的夹角),在此过程中θ逐渐变大,最终达到90度,而cos函数是图a所以选A,最高点到A'过程相似,望采纳,有疑问,请回复,我也是高中生,今年刚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