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联中的用典 / 查查362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真正的大智慧 / 查查362

作者&投稿:幸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述
“典故”一词,一般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本文所说的用典,当然也包括掌故。
由于历代文学史没有将对联提到应有的地位,或者干脆将对联纳入诗之内,故“典故”后者的释义,仅仅涉及诗文。其实,对联如诗文一样,是完全可以用典的。不用典,虽然一样能写好对联,甚至成为杰作,但用典恰当,通过引用史实或现成语句,不仅可精炼文字,节约篇幅,而且可使联文更有气势、有力量,如虎添翼;铺陈文采,如锦上添花;切中要害,如画龙点睛;总之,能增加艺术感染力。
自唐宋迄今,对联艺术由逐步发展到兴旺,又经过一段沉寂,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入全面繁荣。千余年来,对联佳作纷陈,其中不少用了典故,特别引人入胜。用典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大体可概括为三种。
第一种 直借
直借是直接借用史实或人物、地理等,阐扬联文的主旨。最早直借用典,恐怕要算唐李商隐的出句:“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和温庭筠的对句“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两位诗人为撰联直借用典开了个好头。因为召公辅佐周武王至成王历任宰相三十六年,功勋显赫,而郭子仪以战功卓著升中书令后,任内主持对官吏的考核二十四次,政绩斐然,以此为对仗,正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直借用典可分为四个方面。
(甲)用正面典型赞正面人物,前面所举的对句即是。又如毛主席赠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联:
侯季多肝胆;
刘卢自苦辛。
此联用侯瀛与季布献策献力、卢湛与刘琨同心同德这两个典故,既概述了对方于公于私的忠诚,又衬托出两人老同学之间的亲密友情,堪称言简意赅。再如侯竹愚题潮州韩愈祠联:
苏学士前传谪宦;
孟夫子后拜先生。
联中引用了两位历史名人——苏轼与孟轲。它不是直写韩愈继孟子以后在弘扬儒家学说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苏轼一样博学多才而遭谪遣,而是委婉地说,在苏轼被谪岭南之前的三百年,就有一个人被贬来这里,而他却是儒家道统继承者孟子之后又一个令人崇拜的代表人物。这样不言而喻,便引出了他(韩愈)的不幸和伟大之处。这种有点像仅露出谜面而叫人去猜谜底式的用典,其手法之高超,很值得揣摩、借鉴。
(乙)有的运用反面(或者被作者认为是反面的)典型去对比、衬托正面人物。
且看李秀峰撰的题小乔墓联:
铜雀锁春风,可怜歌舞楼台,千古不传奸相冢;
杜鹃啼夜月,也为英雄夫婿,三更犹吊美人魂。
联中所言奸相,无疑是指曹操。作者爱憎分明,笔下的曹操与小乔,显然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如此用典,确实恰到好处。
又如倪文贞撰的题虞姬庙联:
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
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虞姬是项羽的爱妾,当楚汉相争项羽被困垓下时,姬自刎而亡,其家乡上虞立庙祀之。作者并不直接歌颂她贞烈,而是借两个反面人物去陪衬。联中“西施羞上范家船”一语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用典,简直是展出一幅活生生的图画来。
(丙)有的联借用反面典型,讽刺和抨击反面人物,如黄兴戏挽袁世凯联云:
好算得四十余年天下英雄,陡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恣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
仅坐了八旬二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授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联文以僭位称帝最终遭到惨败的袁公路(袁术),喻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窃国的袁世凯,入木三分。
(丁)一联(主要是长联)多典,除了借用反面典型进行讽刺以外,还有以正面典型用于赞颂或其他方面的。如孙中山获悉革命党人宋教仁因遭到袁世凯忌恨而被袁派人刺死以后,悲愤万分,特撰二联,其中一联用典不少:
三尺剑,万言书,美雨欧风志不磨,天地有正气,豪杰自牢笼;数十年季子舌锋,效庄生索笔;
五丈原,一抔土,卧龙跃马今何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洒几点苌弘血泪,向屈子招魂。

此联通过借用好几个名人的史实,与杜甫、文天祥等人的名句,则又如长风鼓浪,益见其激荡奔腾。
陈述冬题郑州黄河游览区联亦用典精当:
北殷都,南许都,东汴西洛,更有游区迎远客;
张医圣,杜诗圣,文韩武岳,古来人物盛中州。
此联除两边末句共十四字为用典之句作补充外,余二十字均系嵌用典故。作者高屋建瓴,一边描述此地有古殷都、魏都和开封、洛阳两胜地的辉煌历史,一边推介此地曾经孕育出张仲景、杜甫、韩愈、岳飞等文武英才,向读者展示出:人杰地灵的游览区确是得天独厚。人们自然会是近悦远来的了。
第二种 集句
集句是集古诗文句子或民谣民谚,可分为四类:
(甲)全集句:指全联都是集现成句子。这类集句最早的恐怕要算王安石集谢贞与王籍诗句成的一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又如爱国将领吉鸿昌集句述志联:
松间明月长如此;
身外浮云何足论。

此联集宋之问与白居易诗句,联如其人。
周渊龙为世界旅游日集句题联云:
春秋多佳日;(陶渊明)
山水有清音。(谢灵运)

集句有出自一书的,如李正权题无字碑:“子不语;天何言!”二句均出自《论语》,且皆含“无”字意,以之题无字碑,可谓妙极。集句也有出自一人的,如徐无闻纪念杨慎(升庵)诞辰五百周年联,集杨诗句云:
逐客正伤南浦赋;
生涯聊听僰童歌。
二语堪为杨慎后半生写照,形象而生动。联作者满怀激情,从杨慎诗的千言万语中选取了以上两句为对璧,充分抒发了后世对杨慎的同情、景仰和怀念。
(乙)部分集句:指对联的一边或某一小节系集句,其余由作者自撰。如宋初石延年(曼卿)赠友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诗,引喻生长、兴衰,石氏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对句,不仅词性声律等恰相对仗,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又如龙韬挽钓友联:
石洞访神仙,桃花流水沓然去;
烟波寻钓叟,斜风细雨不须归。
两边的上半部均系作者自撰,下半部分别集自李白《山中问答》和张志和《渔父》中句,两相搭配,巧成对仗,而且寓意深刻。
此外,李清照集柳永《破阵子》和张九成廷试对策中句,并加嵌二人姓名而成的谐联:“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还有山丁录词牌名和半借王勃名句而成的迎澳门回归联:“阮郎归,落霞孤鹜曩时影;渔家傲,秋水长天此际图。”则是别具一格了。
(丙)参照原句或反用原句,可分两个方面:
一是不保持原义,如纪昀的嘲庸医联: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这是根据孟浩然诗《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改组成联的,两边各颠倒一字,并改“才”为“财”,庸医的窘相跃然纸上。
二是保持原义,如清名医范文甫的春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范家贫而乐于济人,博得远近称赞。此名为春联,实则述志。
(丁)集民谚民谣或口语。
旧时,有人为讽刺和抨击贪官撰了一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票子,子寿孙贤都接脚;
执法如山:靠山、钱山、粮山,山崩地裂总伤心。
此联巧妙地借用“爱民若子”和“执法如山”两个满含褒义的成语,并分别用一连串的口语作注脚,使得褒义转化成贬义。
又如刘子迈题醮坛联云:
奉三炷香,天上有灵应下雨;
打一坛醮,地方无鬼不生灾。
上半联化用民谚“天上无云不下雨”而成“天上有灵应下雨”,化用后成了反语,意甚含蓄。下半联借用民谚“地方无鬼不生灾”(也说“地方无鬼不遭瘟”),则颇传神。
第三种 化用
所谓化用,就是不原原本本地集录史实或原句,而是加以衍化,融入联中。
(甲)化用史实
滕王阁佳联不少,但朱荦所题略有不同: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此联化用阁中帝子李元婴建阁和江上才人王勃题序这个典故,要言不烦,手法别致,化典入神。
据《楹联丛话》载:僧契盈……侍忠懿王游碧波亭,时潮水初满,舟楫辐转。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契盈因题亭柱云: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不仅对仗甚工,而且切地切景。下句指一昼夜内的子午潮,上句系化用忠懿王对于当时海运的评价,衬托出碧波亭前胜景,妙!
(乙)化用原句。手法有三。
一是截用原句:如伏家芬贺姻侄李长富入赘刘家联:
淑女多情惟报李;
郎君厚道必安刘。
此联之妙,妙在截取《诗经·大雅》中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和《史记·留侯传》中的“安刘氏者,必勃也。”“安刘”虽已非原义,但堪能喻李郎入赘刘家也。
二是参化原句。这与截用原句略有不同,既可保留原句的部分,又可对原句重新组合。
如樊恭煦题苏州寒山寺联:
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来夜半;
木屐桦冠,仰天大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好一个“江枫渔火”和“依旧钟声来夜半”!它化用了张继名篇《枫桥夜泊》中句,形象地为“胜地重来”作铺垫,如此活用典故,真是出神入化。
郑燮题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便是化用曾参的“三省”其身,颜回的非礼“四勿”,和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确是高度概括。
三是融化。融化也可分为两类:
有的融化后保持或基本上保持了原意。如王自成题湘妃祠联:
泪洒君山,叹草木无知,深情脉脉唯斑竹;
心存尧舜,喜山河巨变,漫舞盈盈下翠微。
一是参照《述异记》关于湘妃和斑竹的记述,艺术夸张地写出“深情脉脉唯斑竹”,并化欧阳修《秋声赋》中的“草木无情”为“草木无知”,以衬托出斑竹对于湘妃的同情。二是融化了毛主席《七律·答友人》中“帝子乘风下翠微”诗句。作者根据对联的特点,不仅将这些变化高度概括为“山河巨变”,切人切时地将这些巨变归之于心存尧舜,更使得帝子这一动人的形象呼之欲出,而且紧接着以化用“下翠微”原句而成的新句“漫舞盈盈下翠微”煞尾。
有的对原典融化之后,作品已非原义。
如清代裘恕题晴川阁联: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联中语句,大都引自崔颢一诗,但平凡中见雄奇,其手法和主题思想,已不同于原诗。
又如旧时有人为支持妇女不缠足撰联:
尼父传经,寸肤莫毁;
如来说法,两足为尊。
上联借《孝经》中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化用之后,已非行孝原义,赋予了新的内容。全联意为:孔夫子教悔我们,切不要毁坏身肤;再说,佛祖讲经时,双足盘在前面,不让它受损伤。如此,怎么能够缠足呢?
用典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过去对联用典,确实起了很好的作用,但不能满足于现状,我认为还要注意三点。
一是准确性:绝大多数联做到了这点,但少数联用典不当:或以大喻小,过分恭维;或以小喻大,不甚得体。有人评刘少奇的死如同韩信的死,这一比方是否恰当?值得商榷。
二是力争深入浅出:当前撰联既要提高,更要普及,写给人看,太难懂了,也是枉然。
三是大胆吸收新的养料。新时代不断涌现出新人、新事、新物、新语汇,有的品位还相当高。如何从中吸取新的养料,使对联更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更有生命力和战斗力,这很重要。窃以为凡已被肯定或已约定俗成的典型,均可选作典故进入作品。陈谦在庆祝党的七十诞辰联中,用“韶峰麟凤广安春”喻毛主席与邓主席的领导,陈恒安以“牢竖四根擎天柱”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的以雷锋喻新风,以焦裕禄喻艰苦奋斗……所有这些,都可说是引用新典的一种尝试。
对于用典的探索,我才触及皮毛,有待进一步深入,尚请方家及读者指正。

对联的写作技巧(12种) / 查查362~

对联的写作技巧
(一)、遣词技巧
1、比喻法:运用此一事物或情景,来比喻另外一事物或情景,使人有个鲜明的印象,从而产生联想。例:
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2、比拟法:对联中,把事物当作人,或以人拟物,以一物拟另一物,就叫比拟。例:
3、夸张法: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例:
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4、衬托法: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例: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
5、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是某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例:
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6、反对法:反对,是指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例: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7、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例:
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
8、借对法: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例: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 “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9、借代法:不是直接说某事物,而是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例: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这是书店联,“古今学术”和“天地精华”都是代指书籍,“藏”和“聚”都表示有很大数量,由此切全了“书店”特性。
10、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联语带双关。例: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
11、用数法:对联中巧妙地运用数字,心增强对联的表现力,显得生动活泼。例:
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
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
12、假称法:在对联中,有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这种手法叫假称法。例:
你亦求,他亦求,为了几文臭钱,叫人如何是好===
朝也拜,夕也拜,不做半点好事,令我左右为难。
13、用典法: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例: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14、续接法:是通过在原句的基础上续加字词而成新联。例: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加字后成为: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再加字后成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成都文殊院

山水之间有清契
林亭以外无世情
--林则徐题成都文殊院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方鹤斋题成都文殊院

竟能与羲卦麟经并垂宇宙
应不让元亭石室高峙岷峨
—四川新都宝光寺

自知性僻难谐俗
且喜身闲不属人
—何绍基题四川新都宝光寺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何元普题四川新都宝光寺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赵藩题四川新都宝光寺

以清静果证因护持斯万
现广长舌说法声震大千
--康熙题承德溥仁寺

镇留岚气闲庭贮
时落钟声下界闻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传大千法宝
阐第一宗风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半满真言参不漏
色空妙谛证无遮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对物共春台幽风入咏
愿人登福地王会成图
--乾隆题承德普宁寺

兰乾云护三摩峙
朔漠风同万里绥
--乾隆题承德安远庙

龙象护诸天毫相瞻时妙严普觉
漠瀛会初地**转处安乐常臻
--乾隆题承德普乐寺

三摩印证喻恒河人天皆大欢喜
七宝庄严现香界广轮遍诸吉祥
--乾隆题承德普乐寺

总持初地**资福胜因延上塞
广演恒沙梵乘能仁宏愿洽群藩
--乾隆题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水镜喻西来妙观如是
月轮悟南指合相云何
--乾隆题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法界现神威即空即色
梵天增大力非住非行
--乾隆题承德普陀宗乘之庙

发心为众生缘深入善权菩萨果
现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
--承德殊像寺

初地总持超梵乘
恒沙普演护祥轮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宝阁护香云静资礼梵
灵峰呈寿相妙悦安禅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更有香风吹左右
似闻了义示原因
--承德须弥福寿之庙
儒释本同源,道并行而不悖;
内外原一体,理交显而弥彰。
--印光法师题三教堂
宗镜圆照,万善同归,本教义而续慧命;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振大机以警愚顽。
--印光法师题永明塔院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相相离相而万德圆彰,究竟亲证夫实相;
生慈心、生悲心、生欢喜心、生大舍心,心心印心而一尘不立,彻底显现乎佛心。
--印光法师题法堂
海气侵阶晴亦雨
潮声著树晚多风
—福建晋江石佛岩寺
心到虔时佛有眼
运当亨处石能言
—陈望坡题福建晋江石佛岩寺
五百年前,我辈是同堂罗汉
三千界里,问谁能安坐须弥
—江西南昌圆通寺
莲社独寻千载后
松柏犹吞六朝前
—江西庐山东林寺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曾花
—郭东贤题江西庐山东林寺
古刹有真如,最庄严七层宝塔
老僧无障碍,大供养一个庐山
—唐蜗寄题江西九江能仁寺
殿宇还雄,宝相金容仍赫赫
馨香赖久,石钟湖水共悠悠
—江西湖口报慈寺

当门等个人来,望穿眼孔
此地能同我坐,练定性梧
—张相空题江西赣州光孝寺
直指见心,慈云塔观如来,金粟眼前,七宝庄严参佛相
回头是岸,甘露泉有大士,白莲座后,一瓶清净悟禅机
—吴鸿昌题江西赣州光孝寺
天外楼台山外寺
云边钟鼓月边僧
—苏东坡题江西吉水龙济寺
一塔有碑留博士
六榕无树记东坡
—岑学吕题广州六榕寺
法雨润三城,任年来劫火扬威,尚有灵光存鲁殿
宗风传五岭,看门外石泉孕秀,好将胜迹继曹溪
—一广州白云山濂泉寺
青松如膏沐
白云生坐边
—张树棠题广州白云山濂泉寺
唐汉无双寺
古今第一山.
—广州光孝寺
永和风日宜吾辈
胜地园林得后生
—颖勤题广州永胜寺
红桥映海三更月
石秩通江两度潮
—梁章钜题广州长寿庵
拨开乌云见青天,千百年林莽迷离,复睹庐山真面目
坐揽江山看胜地,一二点尘埃不见,好沿泉水悟真心
—广州双溪寺
尘缘空宝镜
岭表一袈裟
一—广州南华禅寺
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广州海珠寺
寄语游人,莫谓此山移得去
请看活佛,尽从彼岸跳将来
—广东博罗罗浮山寺
尘梦未醒人自若
江山无恙我重来
—广东博罗罗浮山庆云寺
湖干远树绿成雾
山外夕阳红到楼
—广东博罗罗浮山崇福寺
云鹳有奇翼
瑶草无尘根
—伊秉绶题广东惠州永福寺
往来资白业
谈笑出红尘
—宋湘题广东惠州永福寺
北宋访残碑,人去未忘罗汉果
东莞标古刹,我来曾吃赵州茶
—郑小谷题广东东莞资福寺
何处寺飞来,天与开天留佛住
此间尘不到,我非观我自心清
—徐琪题广东清远飞来寺
叱起三生石
岩开万善门
—广东新会叱石寺
山气半归湖内雨
涛声遥答渡头钟
—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
万本松杉千笏石
百重云水一声钟
—广东肇庆鼎湖山鼎湖寺
锁两粤咽喉,来往便登福地
食十方粥饭,清贫不负名山
—同上
云里钟声,云外泉声,昼夜喧流,如是^_^普转
岭南粤秀,岭西独秀,江山佳气,都为福地来朝
一—同上
聚公等三五名流,相与斫脍衔环,问世界中何物是愁,几时才老
破人间万千尘劫,又何梵香煮茗,况园子里佳花如笑,好鸟频啼
一一张南山题广东肇庆鼎湖山鼎湖寺
曲水长流,跨鹤旧寻三洞古
白云犹在,与梅同住一山幽
—广东南海白云寺
云中藏古寺
山外尽劳人
—江西大庾云封寺
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
—同上
挂角何时,偶为岭上主人,犹想象千秋风度
举头欲问,何许山中置我,试管领乃树梅花
—长瑞题江西大庾挂角寺
清流潺潺,人间胜地
山色霭霭,世外洞天
—山东嘉祥青山寺
大河南北望
万里风云通
—许仙屏题河南开封相国寺
汉魏最初名胜
湖南第一道场
—长沙岳麓寺
胜地喜重经,想当年宇净香清,时从石壁高头现出菩提树
名神宜永祀,幸此日威宣灵著,又听钟声响处认作普陀岩
—江西湖口石钟山报慈寺
紫微栖凤
碧波潜龙
—韩崶题长沙开福寺
塔影栖深丛树隐
钟声飞下一江秋
—周芍衫题长沙万寿寺
上摘星辰,旁飞日月
封弥云雨,泽沛山河
—湖南衡山祝融峰上封寺
楼外山川,知是何年图画
槛前烟雨,须看此日天堂
—湖南衡阳雁峰寺
五百年化身归来,十万福地斯为美
七二峰从头数去,千古名山不在高
—同上
大梦忽闻钟,任教烟雨迷离,人当醒眼
浮生真似雁,看到天花欲坠,我亦回头
—同上
一笑悟前缘,故国啼乌,阅世间久同云变幻
廿年留梦影,浮生似雁,冲重霄会见海澄清
--同上
雁序本无心,形影偶留,便令寿域同登,福田广种
峰峦始有意,菩提常住,管教佛宇清净,道场庄严
—同上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王闿运题湖南衡阳雁峰寺
到此一回头,忆幽燕云树,吴楚烟波,证五千里新旧,鸿泥敢云倦也
会当凌绝顶,指太华岩峣,岱宗神秀,比七二峰郁葱,佳气毕竟何如
—周芍衫题湖南衡阳雁峰寺
山半绕群峰,插汉摩霄,勾来名士留题,雅人寄迹
晓云争万派,荡胸惬目,胜过普陀巨浪,天竺奇观
—湖南衡山半云庵
六朝古刹
七祖道场
—湖南衡山福严寺
威镇南维,九曲湘流皆浪静
望隆东岱,千里岳岫又云开
—湖南衡山祝圣寺
竹树护清庐,林鸟似识前朝事
钟鱼答弦诵,芋火还容宰相分
—王湘绮题湖南衡阳东洲禅寺
西陆蝉声唱
禅房花木深
—一湖南衡阳西弹寺
花圃菜畦锄岁月
药炉茶铛炼春秋
—湖南衡阳花药寺
花雨春风,栽成万物
药炉茶鼎,利济世人
—同上
苍天本无知,花雨焉能解结习
众生徒多事,药石岂可疗贫穷
——同上
敷弥天云,飞大地雨,琉璃宝瓶中原无一滴。净眼闲观,但在孤峰独往
入针尖影,转邻虚藏,藕丝香乳里摄尽万缘,神威自震,不教钓艇空归
—王夫之题湖南衡阳别蜂庵
山连巴渝川原壮
水下辰阳日夜低
—张东墅题湖南永顺麟角山寺
法雨来衡岳
宗风启仰山
—湖南宁乡密印寺
古阁几登临,让我放开千里目
名山惟仰止,有人传授五车书
—湖南望城书堂寺
湘水庆安澜,恰当古寺钟摇,锦缆牙樯千里集
江村欣赛社,又听阳春调逸,渔歌樵唱万人欢
—湖南望城洪山寺
栖霞古寺藏云树
对岸楼台住水天
—湖南益阳栖霞寺
杨妃春色,西子秋波,妆成媚态娇容,问今世有几双醒眼
林下樵唱,溪边渔歌,弹到高山流水,恐古来无二个知音
—湖南湘阴杨林寺
一塔有碑留博士
六榕无树记东坡
—岑学吕题广州六榕寺
法雨润三城,任年来劫火扬威,尚有灵光存鲁殿
宗风传五岭,看门外石泉孕秀,好将胜迹继曹溪
—一广州白云山濂泉寺
青松如膏沐
白云生坐边
—张树棠题广州白云山濂泉寺

唐汉无双寺
古今第一山.
—广州光孝寺
永和风日宜吾辈
胜地园林得后生
—颖勤题广州永胜寺
红桥映海三更月
石秩通江两度潮
—梁章钜题广州长寿庵
拨开乌云见青天,千百年林莽迷离,复睹庐山真面目
坐揽江山看胜地,一二点尘埃不见,好沿泉水悟真心
—广州双溪寺
尘缘空宝镜
岭表一袈裟
一—广州南华禅寺
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
—广州海珠寺
寄语游人,莫谓此山移得去
请看活佛,尽从彼岸跳将来
—广东博罗罗浮山寺
尘梦未醒人自若
江山无恙我重来
—广东博罗罗浮山庆云寺
湖干远树绿成雾
山外夕阳红到楼
—广东博罗罗浮山崇福寺
云鹳有奇翼
瑶草无尘根
—伊秉绶题广东惠州永福寺
往来资白业
谈笑出红尘
—宋湘题广东惠州永福寺
北宋访残碑,人去未忘罗汉果
东莞标古刹,我来曾吃赵州茶
—郑小谷题广东东莞资福寺
何处寺飞来,天与开天留佛住
此间尘不到,我非观我自心清
—徐琪题广东清远飞来寺
叱起三生石
岩开万善门
—广东新会叱石寺
山气半归湖内雨
涛声遥答渡头钟
—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
万本松杉千笏石
百重云水一声钟
—广东肇庆鼎湖山鼎湖寺
锁两粤咽喉,来往便登福地
食十方粥饭,清贫不负名山
—同上
云里钟声,云外泉声,昼夜喧流,如是**普转
岭南粤秀,岭西独秀,江山佳气,都为福地来朝
一—同上
聚公等三五名流,相与斫脍衔环,问世界中何物是愁,几时才老
破人间万千尘劫,又何梵香煮茗,况园子里佳花如笑,好鸟频啼
一一张南山题广东肇庆鼎湖山鼎湖寺
曲水长流,跨鹤旧寻三洞古
白云犹在,与梅同住一山幽
—广东南海白云寺
粉墙丹桂动光彩
高崖巨壁争开张
—梁章钜题广西桂林叠彩山
中福庭寺
金碧焕楼台,远眺盘龙,近招白鹤
烟云生几席,风来北牖,亭对南薰
--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