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有哪些功绩? 汉武帝的功绩都有什么?

作者&投稿:张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从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在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

在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首先是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调动了军人的积极性。汉朝先后出现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征服中亚大宛国,西域臣服,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

在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是汉朝疆域最大的时期,也是汉朝的极盛时期。这就是“汉武盛世”。汉朝疆域在汉武帝时,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面积广达600万平方千米。>



汉武帝刘彻有哪些功绩?~

伟大开拓
2.1 反击匈奴,开拓疆土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1)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这次用兵,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战,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 700人,取得胜利。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赏识,加封关内侯。
(2)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骑兵大举南下,先攻破辽西,杀死辽西太守,又打败渔阳守将韩安国,劫掠百姓两千多人。汉武帝派李广镇守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则避开李广,而从雁门关入塞,进攻汉朝北部边郡。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
刘彻(3)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武帝派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战役。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妙,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因为这一带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还修复了秦时蒙恬所筑的边塞和沿河的防御工事。这样,不但解除了匈奴骑兵对长安的直接威胁,也建立起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记》《汉书》盛赞此仗汉军“全甲兵而还”,卫青立有大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3800户。
(4)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败,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夺回去,所以在几年内多次出兵,但都被汉军挡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这次总兵力有十余万人。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离得很远,一时不可能来到,就放松了警惕。卫青率大军急行军六、七百里,趁着黑夜包围了右贤王的营帐。这时,右贤王正在帐中拥着美妾,畅饮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听帐外杀声震天,火光遍野,右贤王惊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马,带了几百壮骑,突出重围,向北逃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领兵追赶数百里没有追上,却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汉军大获全胜,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汉武帝接到战报,喜出望外,派特使捧着印信,到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加封食邑8700户,所有将领归他指挥。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之中,也被汉武帝封为列侯。卫青非常谦虚,坚决推辞说:“微臣有幸待罪军中,仰仗陛下的神灵,使得我军获得胜利,这全是将士们拚死奋战的功劳。陛下已加封了我的食邑,我的儿子年纪尚幼,毫无功劳,陛下却分割土地,封他们为侯,于是卫青三子在襁褓中被封为列侯,长子卫伉为宜春侯,次子卫不疑为阴安侯,幼子卫登为发干侯,均食邑1300户。
(5)经过几次打击,匈奴依然猖獗。入代地,攻雁门,劫掠定襄(今山西省定襄)、上郡(今陕西绥德县东南)。元朔六年(公元前124年)二月,汉武帝又命卫青攻打匈奴。公孙敖为中将军,公孙贺为左将军,赵信为前将军,苏建为右将军,李广为后将军,李沮为强弩将军,分领六路大军,统归大将军卫青指挥,浩浩荡荡,从定襄出发,北进数百里,歼灭匈奴军数千名。这次战役中,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率800精骑首次参战,取得了歼敌两千余人的辉煌战果。战后全军返回定襄休整,一个月后再次出塞,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取得了辉煌战果。
2.2 出使西域,和亲乌孙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获得了大量前所未有的西域资料,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2]
2.3 灭朝鲜,收南越
在东北方,他派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在南方,派中郎将唐蒙通夜郎、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灭南越,使得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其中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的地区。疆土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3 政治成就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1]
3.1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易白沙将其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两汉版图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3.2 开疆拓土,奠定版图
汉武帝时期,外事“四夷”:南平两越、北伐匈奴、经营西域、通西南夷、东定朝鲜,建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是汉帝国的极盛时期,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版图。
3.3 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3.4 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但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来看,上面都标有建元、元光等年号,证明建元、元光等年号并非后来追命。
3.5 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
3.6 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3.7 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豆 胡麻 石榴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中原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 历史意义重大
3.8 创立太学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设立举贤制度,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
3.9 罪己诏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3.10 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


武帝即位不久,就着手准备对匈奴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元朔二年,卫青击败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置朔方郡、五原郡,并从内地移民10万到那里定居。元狩二年(前121)春,霍去病获匈奴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攻至祁连山。汉政府在河西地区,先后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匈奴经过汉军几次打击,被迫远徙漠北,此后再无力进行严重骚扰。为了对匈奴发动攻势,汉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与西域各族之间的经常联系。对闽越、东瓯和南越的少数族政权,武帝利用其内部矛盾,分别加以征服,置于汉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与此同时,又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汉武帝还派兵从海陆两道攻入朝鲜,设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由于对边境各族用兵,使得国家长期积累的财富趋于枯竭,许多富商大贾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武帝除了卖武功爵和募民入粟入奴婢拜官以增加收入外,又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经济统制措施,并法定货币官铸,府库岁入因而大大充实。他颁布算缗、告缗令,以打击积货逐利的商贾。武帝又着力治理黄河,使其几十年不再为患。由于武帝的重视,各地的水利事业也有比较大的发展,关中地区的漕渠、龙首渠、六辅渠和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对促进农业生产都起了重要作用。

刘秀的贡献是什么?汉武帝最主要的功绩是什么?
答:汉武帝,可谓古代汉族最好战的帝王,也可称为汉族的真正开创者,因为,此时期汉族刚开始形成,并盛名传四方。主要历史功绩:北伐匈奴,解决百年游牧民族之祸患,一雪“白登之围”与和亲纳币之奇耻大辱;西通西域,纳河西、新疆为版图;东灭越族及朝鲜,并在朝鲜半岛中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

晋武帝有哪些卓著的功绩?
答:为保持政治稳定,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晋武帝还公布了品官占田荫客制。法令规定,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可以占田50顷,以下每低一品,递减5顷。又各以品之高低,荫其亲属,荫其客户,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也都有这种特权。特权扩大到士人子孙,...

秦皇汉武向来并列,那传说中的汉武帝到底有什么功绩?
答: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增佑先生说:“武帝时为中国极强之世,故古今称雄主者,曰秦皇汉武。”汉武帝是一位在历史上作出杰出贡献、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百代之帝王。但是这就是上位者的考虑,当时北面匈奴可是随时会卷土重来,为了保护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原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现在...

汉武帝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什么?
答: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汉武帝有什么功绩?
答: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对汉武帝的雄材伟略基本给以肯定。但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则指出其仍有偏颇:“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论汉武帝,则纯从理学道德史观的角度出发,谓:...

汉武帝穷兵黩武是否功大于过?
答:从而勾勒出近代中国领土的基本框架。但44年的持久战,毕竟耗费了人力和金钱。对于皇帝的军事外交策略,司马迁是非常矛盾的,但司马迁依然肯定了武帝的功绩,并认为匈奴人是一中国的一部分人口,对战争的本质上的理解表达了他的立场:这是中华民族内部的一个悲剧,战争双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汉武帝的的历史成就
答:汉武帝是汉朝文景之治以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汉武”并称。这是有道理的。汉武帝,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武帝是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人。他在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又处在充满生机活力...

历史上梁武帝主要有什么功绩啊?
答:在学术上,梁武帝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认为那...

晋武帝司马炎是个好皇帝吗?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
答:他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一、我认为晋武帝司马炎是个晚节不保的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在我看来是一个晚节不保的皇帝,他骄奢淫逸、荒淫无度,司马炎的后宫佳丽真的是如若水三千,据传司马炎每天为宠幸哪一个嫔妃感到头疼,所以想出了驾羊车选临幸妃嫔的办法。这样的皇帝真...

武帝在位期间有何主要的政绩?
答:【主要有】:{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