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道教在本质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佛教、道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作者&投稿:龚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般的,宗教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问题,实际就是如何对待生与死亡的问题。对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恐惧,宗教要给出对待的办法。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中国的传统道家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简单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在佛教思想中则以自我为主体,基本思路是如何解脱,而不是自然如何表现。其中的标志是任何思想和行为的错误都由个人的因缘和欲望而来,也就是向内求,从内修。在佛教中有“大过须弥,小过芥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话,用来告诉人,以自我的心来观察,思维有极大的自由性,极大的变化、伸缩和无限。在处理问题上更趋细致化或广泛化。

佛和道的思想都是一种脱离精神,道家是游离于外而应化于内,佛家是分析微细以达到脱离于内外之境,因此在艺术表现上是很相近的,都是强调自我的意识心。在表现上多使用比喻、指代等手法,以小见大,由浅近识深沉。

其实很简单,道修的是今生;佛修的是来世
道求的是肉身成仙,逍遥自在,所以要性命双修,既修肉身,亦炼神识
佛图的是舍却躯壳,早脱轮回,所以从不修身,只谈悟道

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修行的方式脱离轮回,从此逍遥自在,不再受自然规律的束缚

惩恶扬善,以修行的方式脱离命运的束缚,最终逍遥自在!这是两教的相同本质!

道教是追求“天人合一”肉身和灵魂一同成圣。而佛教追求的是“涅盘”仅灵魂成圣,这是两教的不同本质!

佛教,先出世而后入世
道教,从精气而修无形
最后殊途同归

和尚第一句名言是放下
道士最最欣赏的是无为

佛祖最后交待说不要只顾自己、要普渡众生
老子开始就说,有无相生,..............,恒也

死后,佛教涅盘而结为舍利子,道教羽化飞升而灵气均给天地,总之他们都不白死,都留下东西给后人受用。--只不过,道教说灵气不是已经凝固成元神吗,这里有争议,个人以为灵气的作用仅仅是修炼时作为元神的托,炼成飞升了就不需要他们了当然还给别人接着用,不是一次性筷子用完扔或打包带走。

佛教和道教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

相同点:都相信因果报应!教育人“祸福无门,为人自召”
不同点:道教:即使成了神仙也还是要轮回的!因为根本没有脱离六道的轮回!谈何解脱!
佛教:教人寻找自性,见性成佛。成佛不仅脱离六道,而且证得了无上的智慧和寿命...永不生死
目标不同:佛教目标是解脱,道教是以升天为目的。佛教讲修心,道讲教修气...
理念不同:佛教是幻想崇拜. 道教是盲目约束` 两种可辈的精神力量
感悟不同:佛教悟宇宙.道教想成仙...
悟宇宙的不生不灭``想成仙的只生不灭
道教说道理,佛教讲真理。
道教告诉信众,人生道路从何而来;但佛教做了更微细的研究,不只指明人从何而来,亦说出去何去向。
道教告诉信众,人应该要怎么走在人生之路上;但佛教不只研究做人要怎么做?还深入探究过去之所生与未来之所往,这是真理,也称为真谛,这是佛教与道教不同之处。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实现涅磐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 `````````

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佛教则是外来教,它是在吸收中华民族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在中国扎根并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宗教。两教有相容的方面,但差异是基本的,其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自宋朝以来,修道之人多言三教之同,少有说佛道之异者。乃至有伍柳派之《仙佛合宗》,认为佛就是仙,仙就是佛。援引佛典与金丹之书印证,道教或以伍柳派为正宗,而佛教乃汲汲以柳华阳之徒为异端、为魔民。足见正统佛教并不认为金丹大道与释迦之原意相符也。而有些道教乃以此为号,欲以金丹统摄三教,唐突佛祖,又失去了金丹之本意,岂非可笑?
道教为东方之教,佛教为西方之学。道教的长乐世界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乙救苦天尊所主掌;佛教之极乐世界在西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地藏王菩萨所主掌。
是以道教是生发之阳气,故注重乐生、贵生、爱身、宝身,认为人生是快乐的,有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所以追求长生不死。道教的神仙有天仙、地仙之分,所谓地仙者,就是长住人间,云游三山五岳、十洲三岛的,他们在人间逍遥自在,享受快乐的生活。佛教则是太阳落山的阴气,是以其以人世为婆娑世界,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不圆满的,故追去寂灭。其所谓罗汉果者,即是不再来到这个婆娑世界。道教追求的是不死,佛教追求的是不生。
也可以这样说,道教的长乐世界,其实是立足现实的。佛教的极乐世界是彼岸的。道教承认形而下的现实社会,认为人的肉体是真实存在的,神仙就是肉身不坏,所以道教非常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维护自己的健康。而佛教则认为肉体是臭皮囊,是累赘,是障碍,所以并不怎么注重身体的养护。而一味追求心性的超脱,和彼岸世界的快乐。
道教讲承负;佛教讲因果。承负者,就是祖宗积德,则子孙受到荫蔽。自己造孽,则儿孙受到谴责。因果者,就是上辈子积德,这辈子享福。上辈子造孽,这辈子受罪。所以佛教认为一切都是宿世的因果,是宿命,教人要认命,接受现实。纵然是暴君,也是他的福德,你生身下贱,你是活该,是报应。道教则勉励人,这辈子多做好事,道士好为帝王师,勉励君主多做好事。如果君主不贤明,那么就会遭到百姓的反抗,这个也是承负。佛教教人做温顺的良民,非常适合统治者的愚民政策。而道教则不一样,教人努力争取现实社会的幸福,建设一个太平世界。是以自古以来,揭竿而起反对压迫的,多是道教团体。最显著的无过于黄巾军。
道教承认人的情欲的合理性,认为男女之间无论是肉体的欢娱还是情感的爱慕,都是阴阳之气相感而然。所以反对绝对的禁欲主义。本于阴阳的思想,所以也反对杀害女婴,认为会破坏阴阳的平衡。道教尊重女性,认为男女平等,神仙中有东王公、西王母,分别为阳气和阴气之主宰,男仙和女仙之宗祖。而神仙谱系中,也有不少女仙。佛教则不一样,佛教主张绝对的禁欲主义,反对男女肉体之欢爱,认为是污秽的,反对感情,认为是牵缠,是魔障。认为女性地位低下,是上辈子不修,这辈子才沦为女身。佛教里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这些其实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继承。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没有女人的,印光法师说:“极乐世界,无有女子,女人到此,皆做童男身。”说真的,这样的极乐世界,我是一点都不想去的。
北宗清修丹法的结果也类似于佛教,其以体内阴阳为药物,男的修成不漏之躯体,而性器官萎缩。女的斩断白虎之后,则乳房缩小,变为男相。虽然也算是内丹,但是却违背了仙道之宗旨。仙人毕竟还是人,人是有男人和女人的,如果仙人都是男不男女不女的,岂不是可笑?《抱朴子》云:“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块然与木石为邻,不足多也。昔安期先生龙眉宁公修羊公阴长生,皆服金液半剂者也。其止世间,或近千年,然后去耳。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道教之所以追求长生,就是因为爱惜今天的生活和享受,所以不着急升天,道士并不认为天上比人间要好。相反,他们反而更留恋人间的生活。仙道是绝对反对那种体内阴阳交媾的说法了,那就不是人了,是蚯蚓,蚯蚓才是双性一体的。南宗得丹道之真传,其男子修炼则以性功能之健旺之基础。女子修炼到最后,也是颜容姣好,光彩动人。这才是仙道啊!
还有一点需要澄清的就是,柳华阳祖师在其书中提到,金丹就是舍利。这点不仅佛教方面已经提出了抗议。我对于舍利的理解,应该是焚烧之后的化石之类的东西,在唐朝韩愈就反对了,而后来道教也反对以阳精舍利为得道的标准。紫阳真人分明就说了,金丹本是含真炁,是先天真一之炁,无形无像。炼内丹的精气是,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的。怎么可能是舍利呢?跟何况,道士以肉体为宝,羽化之后,焚烧是绝对不允许的。盖仙道有太阴炼形之术,又有尸解之法。肉体随时都是有可能要用的,所以道教火烧遗体是不符合道教教义的。哪里来的舍利之说呢?
仙道所修者为阳神,佛教所修者为阴神。阳神者,形神具妙与道合真,聚则成形,散则成炁。阴神者,不过清灵之鬼也。紫阳真人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致之地,真神现形,谓之阳神。”“其修持之人(指佛教),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故神仙不取。”
而我又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就是道教在宋朝之前,主张保留人欲的,那时候反而有很多高道的出现。而自宋朝以后,受佛教之影响。主张绝食酒荤、断绝情欲之后,却日益衰败。高道越来越少了!岂不是印证了古人的话,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如今得加上一句,“入教破教”啦!所以我极力宣扬,反对道士讲三教合一,佛道一家的谬论。应该保持道教的特点,不要过分的强调同而忽略差异的存在。只有全体道众认识到了这点,道教的发展,才有希望了!
与诸君共勉之!

道教与佛教的异同点有哪些?
答:虽然道教和佛教在信仰、思想、教义和仪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性。比如它们都重视修行、禅修和自我超越,强调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追求心灵的安宁和宁静,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类的福祉。此外,它们之间也有交流和影响,例如佛教在中国传播时吸收了道教的一些元素,而道教在文化和哲学层面上也...

道家和道教的相同处与不同处是哪些
答: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起源于先秦,老祖宗是“老子”,又由庄子继而发扬光大。于丹就常讲这个。而道教,是一种宗教,这是道家和道教在本质上的区别。道教的正史虽然被记载为两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但中国自太古以来就有祭祀敬神之类的活动,所以在形式上来讲,道教也算得上在中国可追溯的最早本土宗教,...

佛教\道教\儒教三者的不同与相通之处
答:儒家人最终所要达到的是:人死了以后要在孔庙中立有自已的牌位!以此做为最大的荣誉...而佛教,提倡“无我”,你儒家思想最终还想着“我”还想着“荣誉”,呵呵,还没有看破,不圆满吗!所以,儒家是“学佛不根佛”!道家,也一样!最终,也是有“我”的存在!但也有着与佛家相同之处!道家的思想...

道家和道教的相同点
答:道家和道教的相同点,他们都是遵从道德经,奉老子为祖师的。他们的所有的修行的经验主要都是来自于道德经。

道家与佛家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时而彼此诋毁。到了现代两教都有很大发展但也各自留下许多迷信成分。从大方向来看,道教的宗旨是性命双修,仍是以修仙为宗旨;而佛教则更侧重于往生净土(当然密宗也主张即身成佛),然后普度众生。其共同点都是脱离苦海,但佛教是出离三界,成佛证涅磐,道教则仍然在天界中搏一个大罗金仙。

道教是怎样的一个宗教,它与佛教相同吗?
答:轮回观点虽然不是佛教原创的,但佛教是建立在三世说生命观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轮回就没有佛教,没有轮回,佛教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再来看道教,注意,道教在创教之初是没有轮回观点的,他不相信人有上辈子,只相信人这辈子死后会去阴间做鬼,是永远做鬼,这是一种二世说生命观。后来,随着佛教...

中国道教的理论实践和佛法理论实践有哪些共通之处和哪些矛盾呢
答:相同的都是教人为善,不为恶。不同之处就是,佛教不以山为善,不以恶为恶,因为在诸法实相中,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是善,也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恶,所以佛教不以善恶看待人。而其它宗教不是黑就是白。过于偏激。矛盾就是佛教,有三乘教法,其它就是一种。比如,在声闻乘中,有人专们行善,...

佛教和道教的关系
答:第三、佛教道教的各自特征 1.佛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相当的巫术性质,更多的适应了当时底层民众的需要。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2.道家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条比较隐逸的道路。

佛教和道教有哪些区别和相同 各自的教义是什么
答: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

儒教、佛教、道教有相同点吗?
答:3,佛教不仅讲六道,还讲四圣法界,还讲一真法界和常寂光,这是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其他任何宗教都没有讲到。道教在最多讲到六道之中的天道(佛教中的无色界天,基督教最多讲到欲界天)。4,儒家和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道教是宗教。佛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