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两个关于历史方面的问题? 问两个有关历史的问题

作者&投稿:底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就是纪年的方法。所谓公元就是西元,是西方的纪年。这种纪年法以耶稣的出生年为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这种纪年是西方宗教影响力的体现。随着近现代西方对世界的影响加大,公元纪年逐渐为世界很多国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决定也采用公元纪年。民国时我们一直是民国纪年,如民国38年等。清前则是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如崇祯2年。

中国有明确纪年的时间是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这一年西周王朝进入了短暂的共和时期。该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之前的历史都没有明确的纪年。换言之,就是例如武王伐纣这样的事,是不清楚具体发生在哪一年的。
后来我国年搞过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以确定夏商周的纪年。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约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公元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给出了一个时间上的标尺。

当然有公元0年啦,公元0年处于西汉末年。这个肯定是后世算出来的,以为那个时候没有方法,那个时候都是说某个皇帝多少年。
‘周召共和’是历史考证最早由确切年份记录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841 年。

公元元年就是公元一年,没有公元零年。
中国可考的历史不记得了,只记的是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

建国后官方采用国际通行纪年方法: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是以基督教耶稣的诞生日为始,说白了,耶稣出生前就叫公元前,耶稣出生后就叫公元后(简称公元)!
“可考”的一种解释是按照中国历代纪年可以确切考证的时间。另一种解释是依据现代科技手段,能够确定其距今的时间。前种解释的答案是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后一种解释则没有上限,只要有实物证据就算。

公元元年实际是西元元年,也就是西方纪年,是以耶稣诞生为元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以此为纪年,在此之前,一般以帝王的年号纪年,而中华民国以民国纪年,同时辅以干支纪年法

1 公元0年
2 商朝 甲骨文出现后才有的可靠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16—11世纪。

问两个有关历史的问题~

在康熙时,清朝就与不断扩张的沙俄有了大规模的正面冲突,当时就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虽然沙俄一时没有占到什么 便宜,但随着清朝国势衰弱,在19世纪后半叶,清政府共向沙俄割让领土达近150万平方公里。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不可能在一个地方盘踞数千年,匈奴.突厥.回鹘.契丹-蒙古人.通古斯-女真人.蒙古人都先后占据蒙古高原.而俄罗斯人则是在蒙元灭亡之后才开始强大起来的,俄罗斯人是斯拉夫白种人,而初期的匈奴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 确定是黄种人,不是突厥种就是蒙古种。兄弟你需要恶补历史了。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代《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族人称其四境民族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周代文献,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而言,如《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如《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徒中国”。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如《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 年) 因为这个时期战争频繁。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回答满意的话给点分吧,建议关注一些历史类维信号,像凤凰历史,老臭虫,历史春秋。

问我几个关于历史的问题。
答:2、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几个关于历史的问题~ 很急啊
答:(4)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有利条件。第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是加速国民经济发展和推迸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我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完成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

两个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问题
答:1.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是中国第一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唐胥铁路时间更早(1881年建成),为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但工程有英国人参与。2.大龙邮票的确是赫德等人撺掇李鸿章搞出来的,但仍然是以清政府的名义试办邮政发行的。两道题都是同一个道理,就好象...

两个历史问题
答:缓慢发展的变现是长期处于徘徊状态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未能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就其原因是封建制度的阻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从民族关系的角度作答):西北:平定准葛尔 部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西藏方面实行册封、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西南:平三藩、改土归流;...

两个有关历史的问题
答:在此,一方面点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进步成分,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前进的方向,它们是封建制度的异己成分,它们的成长在削弱和瓦解着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衰落的表现。另一方面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相比较,得出不同点。 2、产生概况: ① 时间:19世纪六七十...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形成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关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关于历史典故的两个问题
答:扩展:无独有偶,开国总理周恩来也有一个问盐的逸事。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来突然要负责保管他们家现金和存款的工作人员杨金铭仔细汇报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在此之前,一般只是每到月底,才由工作人员向邓颖超报一次帐即可。杨金铭拿着记帐的笔记本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3...

历史的2道问题
答:关于第六目“世界连成一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科书,师生共同解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有何新发展?为什么?让学生了解世界市场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的发展与交通通讯手段使之然。最后请学生思考世界怎样从分散、孤立状态连成一体的?大体经过了哪几个阶段?在世界...

2个八年级历史问题
答:1928年6、7月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提出了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革命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当时政治形势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并制定了民主革命的十大纲领,决定发展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六大”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但是,...

两个历史问题
答: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上篇)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下被迫敞开已尘封了数百年的国门;在蒙受了签署不平等条约的耻辱后,他们终于直观而又痛苦地认识了近代海军这个新型战争机器的威力。于是,在华夏民族和大和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