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为什么要写十几年前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

作者&投稿:佟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校六年啦,可
一点没变样,真怪,现时的年轻人,怎么再也长不老哇!走!
领你上你屋里去,可真凑巧,那就是你当学生时住的那间房!”
老赵絮絮叨叨领着江玫上楼。江玫抚着楼梯栏杆,好像又接触到了六年以前的
大学生生活。
这间房间还是老样子,只是少了一张床,有了些别的家具。窗外可以看到阿木
林,还有阿木林后面的小湖,在那里,夏天时,是要长满荷花的。江玫四面看着,
眼光落到墙上嵌着的一个耶稣苦像上。那十字架的颜色,显然深了许多。
好像是有一个看不见的拳头,重重地打了江玫一下。江玫觉得一阵头昏,问老
赵:“这个东西怎么还在这儿?”
“本来说要取下来,破除迷信,好些房间都取下来了。后来又说是艺术品让留
着,有几间屋子就留下了。”
“为什么要留下?为什么要留下这一间的?”江玫怔怔地看着那十字架,一歪
身坐在还没有铺好的床上。
“那也是凑巧呗!”老赵把桌上的一块破抹布捡在手里。
“这屋子我都给收拾好啦,你归置归置,休息休息。我给你张罗点开水去。”

老赵走了。江玫站起身来,伸手想去摸那十字架,却又像怕触到使人疼痛的伤
口似的,伸出手又缩回手,怔了一会儿,后来才用力一揿耶稣的右手,那十字架好
像一扇门一样打开了。墙上露出一个小洞。江玫颠起脚尖往里看,原来被冷风吹得
绯红的脸色刷的一下变得惨白。她低声自语:“还在!”遂用两个手指,箝出了一
个小小的有象牙托子的黑丝绒盒子。
江玫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儿似的两粒红豆,镶
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没有耀眼的光芒,但是色泽十分匀净而且鲜亮。时间没
有给它们留下一点痕迹——。

江玫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欢乐和悲哀。她拿起这两粒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从心
上升起,泪水遮住了眼睛——。
那已经是八年以前的事了。那时江玫刚二十岁,上大学二年级。那正是一九四
八年,那动荡的翻天覆地的一年,那激动,兴奋,流了不少眼泪,决定了人生的道
路的一年。
在这一年以前,江玫的生活像是山岩间平静的小溪流,一年到头潺湲的流着,
从来也没有波浪。她生长于小康之家,父亲做过大学教授,后来做了几年官。在江
玫五岁时,有一天,他到办公室去,就再没有回来过。江玫只记得自己被送到舅母
家去住了一个月,回家时,看见母亲如画的脸庞消瘦了,眼睛显得惊人的大,看去
至少老了十年。据说父亲是患了急性肠炎去世了。以后,江玫上了小学上中学,上
了中学上大学。
在中学时,有一些密友常常整夜叽叽喳喳地谈着知心话。上大学后,因为大家
都是上课来,下课走,不参加什么活动的人简直连同班同学也不认识,只认识自己
的同屋。江玫白天上课弹琴,晚上坐图书馆看参考书,礼拜六就回家。母亲从摆着
夹竹桃的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红色的夹竹桃一样与世隔绝。
一九四八年春天,新年刚过去,新的学期开始了。那也是这样一个下雪天,浓
密的雪花安安静静地下着。江玫从练琴室里走出来,哼着刚弹过的调子。那雪花使
她感到非常新鲜,她那年轻的心充满了欢快。她走在两排粉妆玉琢的短松墙之间,
简直想去弹动那雪白的树枝,让整个世界都跳起舞来。她伸出了右手,自己马上觉
得不好意思,连忙缩了回来,掠了掠鬓发,按了按母亲从箱子底下找出来的一个旧
式发夹,发夹是黑白两色发亮的小珠串成的,还托着两粒红豆,她的新同屋萧素说
好看,硬给她戴在头上的。
在这寂静的道路上,一个青年人正急速地向练琴室走来。
他身材修长,穿着灰绸长袍,罩着蓝布长衫,半低着头,眼睛看着自己前面三
尺的地方,世界对于他,仿佛并不存在。也许是江玫身上活泼的气氛,脸上鲜亮的
颜色搅乱了他,他抬起头来看了她一眼。江玫看见他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
轮廓分明,长长的眼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江玫想,这人虽然抬起头来,
但是一定并没有看见我。不知为什么,这个念头,使她觉得很遗憾。
晚上,江玫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许多片断在她脑中闪过。她想着母亲,
那和她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这一生欢乐是多么少。好像有什么隐秘的悲哀在过早地
染白她那一头丰盛的头发。她非常嫌恶那些做官的和有钱的人,江玫也从她那里承
袭了一种清高的气息。那与世隔绝的清高,江玫想想,忽然好笑了起来。
江玫自己知道,觉得那种清高好笑是因为想到萧素的缘故。萧素是江玫这一学
期的新同屋。同屋不久,可是两人已经成为很要好的朋友。萧素说江玫像是从另一
个世界来的,清高这个词儿也是萧素说的,她还说:“当然,这也有好处也有不好
处”。这些,江玫并不完全了解。只不知为什么,乱七八糟的一些片断都在脑海中
浮现出来。
这屋子多么空!萧素还不回来。江玫很想看见她那白中透红的胖胖的面孔,她
总是给人安慰、知识和力量。学物理的人总是聪明的,而且她已经四年级了,江玫
想。但是在萧素身上,好像还不只是学物理和上到大学四年级,她还有着更丰富的
东西,江玫还想不出是什么。
正乱想着,萧素推门进来了。
“哦!小鸟儿!还没有睡!”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绰号。
“睡不着。直希望你快点回来。”
“为什么睡不着?”萧素带回来一个大萝卜,切了一片给江玫。
“等着吃萝卜,——还等着你给讲点什么。”江玫望着萧素坦白率真的脸,又
想起了母亲。上礼拜她带萧素回家去,母亲真喜欢萧素,要江玫多听萧姐姐的话。

“我会讲什么?你是幼儿园?要听故事?呶,给你本小书看看。”江玫接过那
本小书,书面上写着“方生未死之间”。
两人静静地读起书来了。这本书很快就把江玫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描写着
中国人民受的苦难,在血和泪中,大家在为一种新的生活——真正的丰衣足食,真
正的自由——
奋斗,这种生活,是大家所需要的。
“大家?——”江玫把书抱在胸前,沉思起来。江玫的二十年的日子,可以说
全是在那粉红色的夹竹桃后面度过的。但她和母亲一样,憎恶权势,憎恶金钱。母
亲有时会流着泪说:
“大家都该过好日子,谁也不该屈死。”母亲的“大家”在这本小书里具体化
了。是的,要为了大家。
“萧素,”江玫靠在枕上说:“我这简单的人,有时也曾想过人活着是为了什
么,但想不通。你和你的书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你还会明白得更多。”萧素热切地望着她。“你真善良——。你让我忘记刚
才的一场气了。刚刚我为我们班上的齐虹真发火——。”
“齐虹?他是谁?”
“就是那个常去弹琴,老像在做梦似的那个齐虹,真是自私自利的人,什么都
不能让他关心。”
萧素又拿起书来看了。
江玫也拿起书来,但她觉得那清秀的象牙色的脸,不时在她眼前晃动。
雪不再下了。坚硬的冰已经逐渐变软。江玫身上的黑皮大衣换成了灰呢子的,
配上她习惯用的红色的围巾,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她跟着萧肃生活渐渐忙起来。她
参加了“大家唱”歌咏团和“新诗社”。她多么欢喜那“你来我来他来她来大家一
齐来唱歌”的热情的声音,她因为《黄河大合唱》刚开始时万马奔腾的鼓声兴奋得
透不过气来。她读着艾青、田间的诗,自己也悄悄写着什么“飞翔,飞翔,飞向自
由的地方”的句子。“小鸟”成了大家对她的爱称。她和萧素也更接近,每天早上
一醒来,先要叫一声“素姐”。
她还是天天去弹琴,天天碰见齐虹,可是从没有说过话。
本来总在那短松夹道的路上碰见他。后来常在楼梯上碰见他,后来江玫弹完了
琴出来时,总看见他站在楼梯栏杆旁,仿佛站了很久了似的,脸上的神气总是那样
漠然。
有一天天气暖洋洋的,微风吹来,丝毫不觉得冷,确实是春天来了。江玫在练
琴室里练习贝多芬的月光曲,总弹也弹不会,老要出错,心里烦躁起来,没到时间
就不弹了。她走出琴室,一眼就看见齐虹站在那里。他的神色非常柔和,劈头就问:

“怎么不弹了?”
“弹不会,”江玫多少带了几分诧异。
“你大概太注意手指的动作了。不要多想它,只记着调子,自然会弹出来。”

他在钢琴旁边坐下了,冰冷的琴键在他的弹奏下发出了那样柔软热情的声音。
换上别的人,脸上一定会带上一种迷醉的表情,可是齐虹神采飞扬,目光清澈,仿
佛现实这时才在他眼前打开似的。
“这是怎么样的人?”江玫问着自己。“学物理,弹一手好钢琴,那神色多么
奇怪!”
齐虹停住了,站起来,看着倚在琴边的江玫,微微一笑。
“你没有听?”
“不,我听了。”江玫分辩道,“我在想——。”想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

“我送你回去,好么?”
“你不练琴么?”
“不想练。你看天气多么好!”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的散步,就这样,他们散步,散步,看到迎春花染
黄了柔软的嫩枝,看到亭亭的荷叶铺满了池塘。他们曾迷失在荷花清远的微香里,
也曾迷失在桂花浓酽的甜香里,然后又是雪花飞舞的冬天。哦!那雪花,那阴暗的
下雪天!——
齐虹送她回去,一路上谈着音乐,齐虹说:“我真喜欢贝多芬,他真伟大,丰
富,又那样朴实。每一个音符上都充满了诗意。”江玫懂得他的“诗意”含有一种
广义的意思。她的眼睛很快地表露了她这种懂得。
齐虹接着说,“你也是喜欢贝多芬的。不是吗?据说萧邦最不喜欢贝多芬,简
直不能容忍他的音乐。”
“可我也喜欢萧邦。”江玫说。
“我也喜欢。那甜蜜的忧愁——。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也有很多不相同
的东西。——”那漠然的表情又来到他的脸上。“物理和音乐能把我带到一个真正
的世界去,科学的、美的世界,不像咱们活着的这个世界,这样空虚,这样紊乱,
这样丑恶!”
他送她到西楼,冷淡地点了一个头就离开了,根本没有问她的姓名。江玫又一
次感到有些遗憾。
晚上,江玫从图书馆里出来,在月光中走回宿舍。身后有一个声音轻轻唤她:
“江玫!”
“哦!是齐虹。”她回头看见那修长的身影。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齐虹问。月光照出他脸上热切的神气。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江玫反问。她觉得自己好像认识齐虹很久了,齐虹
的问题可以不必回答。
“我生来就知道,”齐虹轻轻地说。
两人都不再说话。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地上。
以后,江玫出来时,只要是一个人,就总会听到温柔的一声“江玫”。他们愈
来愈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图书馆到西楼的路就无限度地延长了。走啊,走啊,
总是走不到宿舍。江玫并不追究路为什么这样长,她甚至希望路更长一些,好让她
和齐虹无止境地谈着贝多芬和萧邦,谈着苏东坡和李商隐,谈着济慈和勃朗宁。他
们都很喜欢苏东坡的那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他们幻想着十年的时间会在他们身上留下怎样的痕迹。他们谈时间,
空间,也谈论人生的道理——
齐虹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自由。自由,这两个字实在好极了。自就是自己,
自由就是什么都由自己,自己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解释好吗?”他的语气有些像
开玩笑,其实他是认真的。
“可是我在书里看见,认识必然才是自由。”江玫那几天正在看《大众哲学》。
“人也不能只为自己,一个人怎么活?”
“呀!”齐虹笑道:“我倒忘了,你的同屋就是萧素。”
“我们非常要好。”
因为看到路旁的榆叶梅,齐虹说用热闹两字形容这种花最好。江玫很赞赏这两
个字。就把自由问题搁下了。
江玫隐约觉得,在某些方面,她和齐虹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可是她并没有
去多想这个,她只欢喜和他在一起,遏止不住地愿意和他在一起。
一个礼拜天,江玫第一次没有回家。她和齐虹商量好去颐和园。春天的颐和园
真是花团锦簇,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来往的人都脱去了臃肿的冬装,显得那样轻盈
可爱。江玫和齐虹沿着昆明湖畔向南走去,那边简直没有什么人,只有和暖的春风
和他们做伴。绿得发亮的垂柳直向他们摆手。他们一路赞叹着春天,赞叹着生命,
走到玉带桥旁。
“这水多么清澈,多么丰满啊。”江玫满心欢喜地向桥洞下面跑去。她笑着想
要摸一摸那湖水。齐虹几步就追上了她,正好在最低的一层石阶上把她抱住。
“你呀!你再走一步就掉到水里去了!”齐虹掠着她额前的短发,“我救了你
的命,知道么?小姑娘,你是我的。”
“我是你的。”江玫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存在了。她靠在齐虹胸前,觉得这样
撼人的幸福渗透了他们。在她灵魂深处汹涌起伏着潮水似的柔情,把她和齐虹一起
溶化。
齐虹抬起了她的脸,“你哭了?”
“是的。我不知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感动——”
齐虹也感动地望着她,在清澈的丰满的春天的水面上,映出了一双倒影。
齐虹喃喃地说:“我第一次看见你,就是那个下雪天,你记得么?我看见了你,
当时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就像你头上的那两粒红豆,永远在一起,
就像你那长长的双眉和你那双会笑的眼睛,永远在一起。”
“我还以为你没有看见我——。”
“谁能不看见你!你像太阳一样发着光,谁能不看见你!”
齐虹的语气是这样热烈,他的脸上真的散发出温暖的光辉。
他们循着没有人迹的长堤走去,因为没有别人而感到自由和高兴。江玫抬起她
那双会笑的眼睛,悄声说:“齐虹,咱们最好去住在一个没有人的岛上,四面是茫
茫的大海,只有你是唯一的人,——”
齐虹快乐地喊了一声,用手围住她的腰。“那我真愿意!
我恨人类!只除了你!”
对于江玫来说,正是由于深切的爱,才想到这样的念头,她不懂齐虹为什么要
联想到恨,未免有些诧异地望着他。她在齐虹光亮的眼睛里读到了热情,但在热情
后面却有一些冰冷的东西,使她发抖。
齐虹注意到她的神色,改了话题:
“冷吗?我的小姑娘。”
“我只是奇怪,你怎么能恨——”
“你甜蜜的爱,就是珍宝,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齐虹顺口念着莎士比
亚的两句诗,他确是真心的。可是江玫听来,觉得他对那两句诗的情感,更多于对
她自己。她并没有多计较,只说是真有些冷,柔顺地在他手臂中,靠得更紧一些。

江玫的温柔的衰弱的母亲不大喜欢齐虹。江玫问她:“他怎么不好?他哪里不
好?”母亲忧愁地微笑着,说他是聪明极了,也称得起漂亮,但做为一个人,他似
乎少些什么,究竟少些什么,母亲也说不出。在江玫充满爱情的心灵里,本来有着
一个奇怪的空隙,这是任何在恋爱中的女孩子所不会感到的。而在江玫,这空隙是
那样尖锐,那样明显,使她在夜里痛苦得睡不着。她想马上看见他,听他不断地诉
说他的爱情。但那空隙,是无论怎样的诉说也填不满的罢。母亲的话更增加了江玫
心上的阴影。更何况还有萧素。
红五月里,真是热闹非凡。每天晚上都有晚会。五月五日,是诗歌朗诵会。最
后一个朗诵节目是艾青的《火把》。江玫担任其中的唐尼。她本来是再也不肯去朗
诵诗的,她正好是属于一听朗诵诗就浑身起鸡皮疙瘩的那种人。萧素只问了她两句
话:“喜欢这首诗不?”“喜欢。”“愿意多有一些人知道它不?”“愿意。”
“那好了。你去念罢。”江玫拂不过她,最后还是站到台上来了。她听到自己清越
的声音飘在黑压压的人群上,又落在他们心里。她觉得自己就是举着火把游行的唐
尼,感觉到了一种完全新的东西、陌生的东西。而萧素正像是指导着唐尼的李茵。
她愈念愈激动,脸上泛着红晕。她觉得自己在和上千的人共同呼吸,自己的情感和
上千的人一同起落。“黑夜从这里逃遁了,哭泣在遥远的荒原。”那雄壮的齐诵好
像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推着她,江玫想要奔跑,奔跑——。
回到房间里,她对萧素说:“我今天忽然懂得了大伙儿在一起的意思,那就是
大家有一样的认识,一样的希望,爱同样的东西,也恨同样的东西。”
萧素直看着她,问道:“你和齐虹有一样的认识,一样的期望么?”
江玫很怪萧素这时提到齐虹,打断了她那些体会,她那双会笑的眼睛严肃起来:
“我真不知道怎样告诉你,我和齐虹,照我看,有很多地方,是永远也不会一致的。”

萧素也严肃地说:“本来是不会一致。小鸟儿,你是一个好女孩子,虽然天地
窄小,却纯洁善良。齐虹憎恨人,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彼此都是互相利用。他有的是
疯狂的占有的爱,事实上他爱的还是自己。我和他已经同学四年——”
“你怎么能这样说他!我爱他!我告诉你我爱他!”江玫早忘了她和齐虹之间
的分歧,觉得有一团火在胸中烧,她斩钉截铁地说,砰的一声关上房门,到走廊里
去了。
“回来!回来。”第一声是严厉的,第二声是温柔的。萧素打开房门,看见她
站在走廊里,眼睛像星星般亮。“你这礼拜天回家吗?有点事要你做。”
江玫是从不拒绝萧素的任何要求的。她隐约觉得萧素正在为一个伟大的事业做
着工作,萧素的生活是和千百万人联系在一起的,非常炽热,似乎连石头也能温暖。
她望着萧素,慢慢走了回来。
“什么事?交给我办好了。”
“你不回家么?”
“原来想回去看看。听说面粉已经涨到三百万一袋了。前几天《大公报》登了
几首小诗,有一点稿费,想去送给母亲。”
江玫一下子觉得疲倦得要命,坐在椅子上。
萧素本来想说“不食人间烟火的江玫也知道关心物价了,”又一想,就没有说。
只说:
“这里有几篇壁报稿子,礼拜一要出,你来把它们修改一遍,文字上弄通顺些,
抄写清楚。我明天进城,可以把钱送给伯母。”她把稿子递给江玫,关心地看着她,
说:“过两天,咱们还要好好谈一谈。”
礼拜天,江玫吃过早饭就坐在桌旁看那些稿子。为什么这些短短的文字并不怎
么通顺的文章这样有说服力?要民主反饥饿,像钟声一样在江玫耳边敲着。参加新
诗朗诵会的兴奋心情又升起来了。《火把》中的唐尼的形象仿佛正站在窗帘上。
有人敲门。
“江玫!”是齐虹的声音。
江玫转过头去,正是齐虹站在门口,一脸温柔的笑意,在看着江玫。
“哦!你来了!”
“昨天晚上到你家里去了,伯母说你没有回来。我连家也没有回,就回学校来
了。”他走上来握住江玫的手。
一提起齐虹的家,江玫眼前就浮现出富丽堂皇的大厅,老银行家在数着银元,
叮叮当当响,这和江玫手上的那些文章很不调合。甚至齐虹,这温文尔雅的齐虹,
也和它们很不调合,但江玫看见他,还是很高兴的。
“在干什么?要出壁报么?听说你还朗诵诗?你怎么?也参加民主运动了?我
的女诗人!”
江玫不太喜欢他那说话的语气,颔首要他坐下。
“我是来找你出去玩的。你看天气多么好!转眼就是夏天了。我来接你到‘绝
域’去做春季大扫除。”
“绝域”是他们两个都喜欢的一个童话《潘彼得》中的神仙领域。他们的爱情
就建筑在这些并不存在的童话,终究要萎谢的花朵,要散的云,会缺的月上面。
“今天不行呀,齐虹。”江玫抱歉地说。抽回了自己的手,理了理放在桌上的
稿子。“萧素要我——”
“萧素!又是萧素!你怎么这么听她的话!”齐虹不耐烦地说。
“她的话对么!”
“可是你知道我多么想和你在一起,去听那新生的小蝉的叫唤,去看那新长出
来的小小的荷叶——我想要怎样,就要做到!”齐虹脸上温柔的笑意不见了,好像
江玫是他的一本书,或者一件仪器。
江玫惊诧地望着他。
“也许,你还会去参加游行罢!你真傻透了!就知道一个萧素!”愤怒的阴云
使他的脸变得很凶恶。但他马上又换上一副温和的腔调:“跟我去罢,我的小姑娘。”

江玫咬着自己的嘴唇,几乎咬出血来。
门外有人叫:“小鸟儿!江玫!快来看看这幅漫画,合适不合适。”
江玫想要出去。齐虹却站在桌前不放她走。江玫绕到桌子这边,齐虹也绕了过
来,照旧拦住她。江玫又急又气,怎么推他也推不动,不一会儿,江玫的头发散乱,
那红豆发夹落在地下。马上就被齐虹那穿着两色镶皮鞋的脚踩碎了,满地散着黑白
两色的小珠。江玫觉得自己整个的灵魂正像那个发夹一样给压碎了。她再没有一点
力气,屈辱地伏在桌上哭起来。
齐虹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哭泣。他捡起那两粒红豆,极其体贴地抚着她的肩:
“原谅我,原谅我!我太任性,我只是说不出的要和你在一起,我需要你——”
“别哭了,别哭了,我的小姑娘。”齐虹真的着急起来,“我再也不惹你生气
了,再也不——再也不——”
江玫觉得这一切真没意思。她很快就抬起头来,擦干了眼泪。她看出来壁报是
编不成了,但她也下定决心不跟他出去。只呆呆地坐着,望着窗外。
“好了,好了,不要生气。我来做个盒子把这两粒红豆装起来罢。做个纪念,
以后决不会再惹你。咱们该把这两粒红豆藏在哪儿?”
以后,这两粒红豆就被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放在耶稣像后面的小洞里了。
那小洞是齐虹偶然发现的。江玫睡在床上看见耶稣的像,总觉得他太累,因为他负
荷着那么多人世间的痛苦。
这一次争吵以后,齐虹和江玫并不是再也不,而是把争吵哭泣,变成了他们爱
情中的一部分。他们每次见面总有一阵风波,有时大有时小,但如有一天不见面,
不看到听到对方的音容笑貌,在他们却又是受不了的事。他们的爱情正像鸦片烟一
样,使人不幸,而又断绝不了。江玫一天天的消瘦了,苍白了,母亲望着她忍不住
哭。齐虹脸上那种漠不关心神气消失了,换上的是提心吊胆的急躁和忧愁。因为他
对人生不信任,他对爱情也不信任,他监视着爱情,监视着幸福,监视着江玫——。

就在这个时候,江玫也一天天明白了许多事。她知道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制度
该被打倒。她那善良的少女的心,希望大家都过好的生活。而且物价的飞涨正影响
着江玫那平静温暖的小天地。母亲存着一些积蓄的那家银行忽然关了门。江玫和母
亲一下子变成舅舅的负担了。江玫是决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的。她渴望着新的生
活,新的社会秩序。共产党在她心里,已经成为一盏导向幸福自由的灯,灯光虽还
模糊,但毕竟是看得见的了。
也就在这时候,江玫的母亲原有的贫血症愈来愈严重,医生说必需加紧治疗,
每天注射肝精针,再拖下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一笔医药费用筹办起来谈
何容易!舅舅已经是自顾不暇了,难道还去麻烦他?本来和齐虹一提也可以,但是
江玫决不愿求他。江玫只自己发愁,夜里直睡不着觉。
萧素很快就看出来江玫有心事。一盘问,江玫就一五一十告诉了她。
“那可不能拖下去。”萧素立刻说,她那白白的脸上的神色总是那样果断。
“我输血给她!小鸟儿,你看,我这样胖!”
她含笑弯起了手臂。
江玫感动地抱住了她:“不行,萧素。你和我的血型一样,和母亲不一样,不
能输血。”
“那怎么办?我们总得想办法去筹一笔款子——。”
第三天,晚上萧素兴高采烈地冲进房间。一进来就喊:
“江玫!快看!”江玫吃惊地看她,她大笑着,扬起了一叠钞票。
“素!哪里来的?你怎么这样有本事!”江玫也笑了,笑得那样放心。这种笑,
是齐虹极想要听而听不到的。
“你别管,明天快拿去给伯母治病吧。”萧素眨眨眼睛,故作神秘的说。
“非要知道不可!不然我不安心!”
“别说了。我要睡觉了。”萧素笑过了,一下子显得很是疲倦。她脱去了朴素
的蓝外套,只穿着短袖竹布旗袍,坐在床边上。
江玫上下打量她,忽然看见她的臂弯里贴着一块橡皮膏。
江玫过去拉起她的手,看看橡皮膏,又看看她的脸。
“有什么好打量的?”萧素微笑着抽回了手,盖上了被。
“你——抽了血?”
萧素满不在乎的说:“我卖了血。不只我一个人,还有几个伙伴。”
人常常会在一刹那间,也许只是因为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伤透了心,破坏了友
谊。人也常常会在一刹那间,也许就因为手臂上的一点针孔,建立了死生不渝的感
情。江玫这时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她一下子跪在床边,用两只手遮住了脸。
礼拜六,江玫一定要萧素自己送钱去给母亲。萧素答应了和江玫一道回家,江
玫也答应了萧素不告诉母亲钱的来源。
两人欢欢喜喜回家去了。到了家,江玫才发现母亲已经病倒在床,这几天饭都
是舅母那边送过来的。她站在衰老病弱的母亲床边,一阵心酸,眼泪夺眶而出。萧
素也拿出了手绢。但她不只是看见这一位母亲躺在床上,她还看见千百万个母亲形
销骨立心神破碎地被压倒在地下。
这一晚,两人自己做了面,端在母亲床边一同吃了。母亲因为高兴,精神也好
了起来。她吃过了面,笑着说:“我真是病得老了,今天你舅母来,问我有火没有,
我听成有狗没有:直告诉她从前咱们养了一只狗,名叫斐斐。——”萧素和江玫听
了笑得不得了。江玫正笑着,想起了齐虹。她想:这种生活和感情是齐虹永远不会
懂的。她也没有一点告诉给他的欲望。
六月,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运动达到了高潮。江玫比以前更关心当前的政治局
势。她感到美国正在筹谋着什么坏主意。很明显,扶植压迫中国人民八年之久的日
本,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上都会引起抑止不住的愤怒。
有一天,萧素和江玫坐在窗前,读着当时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报上发表的声
明,一面读一面生气。声明中说:“如使日人成为饥饿不安之人民,则日人亦将续
为和平之威胁,此种情形适为共产主义所需。如吾人诚意为一般之利益计,必须消
灭鼓励共产主义之因素。”这很可以看清楚美国的目的究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蜗居》、《我是谁》;长篇小说《南渡记》(《野葫芦引》之一)、《东藏记》(《野葫芦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老师说象征她在文革时期的某些东西,比方生命力什么的,可惜我给忘了.你就这样理解,就是黑暗时期人的象征

形成对比~~~

初一语文 紫藤萝瀑布 作者为什么要写十年前的那株藤萝~

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同样是文意含蓄、意境优美、深邃,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的意境。

  盛开的藤萝花象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色调的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使它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一朵紫色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几节文字依次描写了花瀑、花穗、花朵。从描绘的形象看,作者先从所见的整体着笔,“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文中以“瀑”为比喻,同时将花瀑布拟人化,使静态变为动态,突出花具有人的灵性,这样,比喻、拟人交替使用,形象、生动、具体地赞美紫藤萝花繁花盛,活泼热闹,美丽娇媚,如盛装少女欢歌笑语,生趣盎然,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再从局部着笔,细写每一朵花,像“帆”,如“舱”,“船舱鼓鼓的”,“像忍俊不禁的笑容”。这里用“帆”、“舱”喻花朵外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用“忍俊不禁的笑容”拟花朵的情态,又生动而形象的传达出花朵美丽而妩媚,给人有美好、可爱、宁静的感觉,也抒发了喜悦之情。从描绘颜色看,“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上浅下深”、“好像紫色的沉淀”,作者着力描写紫色是因为紫色是深沉的,是永恒的。再从描绘的神态看,写花儿一串“挨着”、“挤着”,花儿彼此“推着”,“挤着”,“叫着”,“嚷嚷”,“我在开花”,以拟人手法表现花的勃勃生机、烂漫情趣和童雅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

  以下五个小节依次写了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在第八小节中写到藤萝花的芳香,“这香是淡淡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却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写出了朦胧之久,馨香永存。“十多年前家门的那株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园中别的紫藤架也拆了”、“再也看不见藤萝花”。这是十多年前紫藤萝遭到了劫难,花儿落了,失去了馨香,树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

  作者在赏花、忆花、悟花过程中,无论是花瀑、花穗、花朵,还是花形、花色、花态、花香,我们都可以看到:写花瀑,突出其繁茂;写花穗,表现其活泼热闹;写花朵,描绘出它们的美丽娇媚;写花形,突出其形状如瀑布;写花色,突出其热烈沉静;写花态,表现其欢乐嘻闹,突出具有人的灵气;写花香,表现朦胧长久,馨香永存……如此描绘,非常生动、形象、优美,赋予藤萝以生命与精神。满树生机活力,满树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境?这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品味景物的最积极的内在精神分不开的,与她醇厚自然的天性,重视内敛的个人修养、与直面人生的勇气是分不开的。作者之所以将小小的紫藤萝写得人折服!
1.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这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意象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 《紫藤萝瀑布》的意象,新颖独特,美丽动人.你看,那开花的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它泛着银光,响着欢笑,吐着芬芳,溅着水花,不停地生长着,流动着……这是开花紫藤萝在整体上给作者的美感——壮美.如果在局部,从一朵朵小花去看,就有所不觉和嗅觉的成功描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壮美和优美相结合的,有丰厚意蕴的紫藤萝之"象". "取象以传情".紫藤萝之"象"显然融进了作者的主观情志和审美感情.从眼步",驻笔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停"一"快"的呼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内容.是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鼓起生命的风帆,并将这种个人的努力,融入千万人的群体奋斗中,才能组成"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紫藤萝瀑布》可谓含蓄隽永.当然它的诗意美还表现在作者充沛细致的情感,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上,这里就不再谈论了.意象的美丽丰富,思想的含蓄隽永是《紫藤萝瀑布》诗意隽永的个性所在. 《紫藤萝瀑布》的诗意美,一如清风拂面,既喻 "紫藤萝瀑布""蜂围蝶阵""生命的长河"等,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 (2)扩展的比喻 "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 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由帆而舱而引出花的河流,各比喻句之间不再是孤单独立的,喻体间的某种联系构成一种意境,扩展了想像的范围,增加了语言的内涵. (3)通感 紫藤萝"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调动沟通各种感觉,更真切,更完整,更具体地把作者的感受借文字传达给了读者. 所有这些五彩缤纷的比喻构成一个绚烂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不仅是为了追求语言的华美,也不仅是为了穷形尽相, 更主要的是这些精美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的一种情感态度.我们揣摩文章,欣赏其语言艺术,尤其是比喻修辞时,应注意:其情感价值总是大于观感价值的. 4.《紫藤萝瀑布》美点寻踪 《紫藤萝瀑布》的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我们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树花!它们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呈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在描写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写出了曲线,写出了动感,还写出了光彩,欢快,生动与热烈.这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并在描写中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意和深意.那亮丽而柔和的色彩,不仅仅只用于表现藤萝花.当"我"在"辉煌的淡紫色"前"停住了脚步",当"我"在紫藤萝瀑布前" 伫立凝望",当"我"抚摸"装满生命的酒酿"的"小小的紫色的花舱",当"我""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加快了脚步","我"所感受到的, 所体味到的,所领悟到的一定不只是花色的艳美,是那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震撼着"我"的心,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流"字贯串全文,虚实相随.它有时候写花的美感与动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时候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有时候写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的心底";有时候则表现着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美在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既给文章敷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议论预设了基础."10多年前"是让人忧虑的年代,家门外那株紫藤萝的生命是遭到扼杀了的.作为"花",它遭遇的是消失生命的不幸.而现在的紫藤萝则拥有灿烂与辉煌.从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盎然生机,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实实的感受啊. 美在卒章写志.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写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 美文需要美读."美点寻踪",会让我们获得更加深刻,美好的感悟. (《语数外学习》2001.3,有删节作者:余映潮) 5. 宗璞的人生之路和校园情结 宗璞走过的是怎样的一条人生之路呢?翻开作家的履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与其作品中那股淡雅韵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香之气。宗璞的经历,与大多数作家不同。她不像师陀、田涛等老一辈作家,是从中国的底层社会一步步艰难地爬到了知识的殿堂;她也不像巴金、谢冰莹,从旧的地主家庭中游离出来,流入城市,形成瞿秋白所说的一代“薄海民”(bohemian);她更不像新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知青出身的作家,在自己的青年甚至少年时代就离开书本,离开家人,在贫穷、愚昧与困惑中探索人生的价值。甚至生长于“文革”之后的一代年轻人,也很少有像她这样得天独厚的学养根基。她是一株冰清玉洁的兰花,有幸在远离贫困与肮脏的净土中发芽,成长,就象夏洛蒂所言,拥有一个“没有污点的,饮之不尽,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泉”般的纯净记忆。她的生活环境,基本上限于高等学府和高等学术研究机构,由于自小在和谐淳厚文雅的学术气氛中得到熏陶,因而奠定了一生的做人与做文准则。她确实拥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宗璞的作品中总有一种别人学不来的大家之气,冲和之态,甚至一种率真洁白的“学生腔”的原因所在吧。 宗璞童年所生活的大学校园中,教授的生活条件是极其优越的,绝无今日“脑体倒挂”之虞。生活的舒裕与地位的高贵,使得钻研学业的教授们能比较专心于书本的研究(当然抗战开始后又有了不同),他们的子弟也能在一个相对单纯、明净的天地中获得比同龄孩子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多的文化滋养。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他们过分地单纯,书卷气过于浓厚,在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则免不了要经受更多的磨难与挫折。我手头正好有一本1990年出版的《清华校友通讯》,不妨拿来,随便撷取几段,为宗璞笔下的清远世界作一个更详尽的注脚。宗璞的同辈人,著名文史专家虞振镛的女儿,西南联大1943年学生虞佩曹在《水木清华——童年的回忆》中曾饱含深情地描写了清华校园在自己童年眼中的平静与清雅,以及清华人文景观的优越与独特。她说“那时清华只有附小(即冯友兰提到的宗璞就读的成志小学)及附设的幼稚园。马约翰是我们的校长。……后来由蔡顺理夫人教,她本人也是留美学生。”在这样条件下成长的孩子,的确有常人不及之处。而当时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水木清华的工字厅……里面典雅、阴凉,有一股楠木香味,单身教授吴宓、叶企孙先生曾在里面有过住所。”“我们住的南院是一个四周由房屋围绕着的大院……西式住宅一号是赵元任先生家……”。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气韵,在一点一滴中已深深地渗入了孩子们的灵魂之中。宗璞《南渡记》中所写的方壶小院,不就是这种充满清远文化气息的精英荟萃之地吗?法国现代派女作家纳塔丽·萨马特说:“文学所描写的,永远只能是某种看不见的,每个作家所向往的——他独自一人感觉的现实。”作品中的生活、人物可以虚构,然而意境却总是忠诚地反映出一个具有敏感禀赋的作者童年时对周围景物的特殊感觉以及这种感受对其终生造成的影响。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这种非过来人不能写出亦不能读出的爱,正是宗璞“校园情结”的真谛所在。 (选自《这方园地中的冯家山水》,《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作者:侯宇燕) 6. 关于“生死谜、手足情” 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的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但是现在怎么能轮得到小弟!他刚50岁,正是精力充沛,积累了丰富的学识经验,大有作为的时候,有多少事等他去做啊!医院发现他的肿瘤已相当大,需要立即做手术,他还想去参加一个技术讨论会,问能不能开完会再来。他在手术后休养期间,仍在看研究所里的科研论文,还做些小翻译。直到卧床不起,他手边还留着几份国际航空材料,总是“想再看看”。他也并不全想的是工作。已是滴水不进时,他忽然说想吃虾,要对虾。他想活,他想活下去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去了。这一年多,从他生病到逝世,真像是个梦,是个永远不能令人相信的梦。我总觉得他还会回来,从我们那冬夏一律显得十分荒凉的后院走到我窗下,叫一声“小姊——”。 可是他去了,过早地永远地去了。 我长小弟三岁。从我有比较完整的记忆起,生活里便有我的弟弟,一个胖胖的、可爱的小弟弟,跟在我身后。他虽然小,可是在玩耍时,他常常当老师,照顾着小朋友,让大家坐好,他站着上课,那神色真是庄严。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他站在山泉边,捧着一个大盆的样子,至今还十分清晰地在我眼前。 “小姊,你看,我先洗!”他高兴地叫道。 在泉水缓缓地流淌中,我们从小学、中学而大学,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学校。毕业后就各奔前程了。不知不觉间,听到人家称小弟为强度专家;不知不觉间,他担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很难想像一个人的将来。这几年,父亲和我倒是常谈到,只要环境许可,小弟是会为国家做出点实际的事的。却不料,本是最年幼的他,竟先我们而离去了。 去年夏天,得知他患病后,我于8月20日到西安。记得有一辆坐满了人的车来接我。我当时奇怪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原来他们都是去看小弟的。到医院后,有人进病房握手,有人只在房门口默默地站一站,他们怕打扰病人,但他们一定得来看一眼。 手术时,有航空科学研究院、623所、631所的代表、弟妹、侄女和我在手术室外,还有一辆轿车在医院门口。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小弟如果需要把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但是一切都没有用。肿瘤取出来了,有一个半成人的拳头大,一面已经坏死。我忽然觉得一阵胸闷,几乎透不过气来——这是在穷乡僻壤为祖国贡献着才华、血汗和生命的人啊,怎么能让这致命的东西在他身体里长到这样大! 我知道在这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艰苦,也知道住在这黄土高原上的人工作之劳累,还可以想像每一点工作的进展都要经过十分恼人的迂回曲折。但我没有想到,小弟不但生活在这里,战斗在这里,而且把性命交付在这里了。他手术后回京在家休养,不到半年,就复发了。 那一段焦急的悲痛的日子,我不忍写,也不能写。每一念及,便泪下如雨,纸上一片模糊。记得每次看病,候诊室里都像公共汽车上一样拥挤,等啊等啊,盼啊盼啊,我们知道病情不可逆转,只希望能延长时间,也许会有新的办法。航空界从莫文祥同志起,还有空军领导同志都极关心他,各个方面包括医务界的朋友们也曾热情相助,我还往海外求医。然而错过了治疗时机,药物再难奏效。曾有个别的医生不耐烦地当面对小弟说,治不好了,要他“回陕西去”。小弟说起这话时仍然而带笑容,毫不介意。他始终没有失去信心,他始终没有丧失生的愿望,他还没有累够。 小弟生于北京,1952年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毕业。他填志愿到西南,后来分配在东北,以后又调到成都,调到陕西。虽然他的血没有流在祖国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洒遍全国,他的精力的一点一滴都献给祖国的航空事业了。个人的功绩总是有限的,也许燃尽了自己,也不能给人一点光亮,可总是为以后的绚烂的光辉做了一点积累吧。我不大明白各种工业的复杂性,但我明白,任何事业也不是只坐在北京就能够建树的。 我曾经非常希望小弟调回北京,分我侍奉老父的重担。他是儿子,30年在外奔波,他不该尽些家庭的责任吗?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来”,“问小弟”。有时只要想到有他可问,也就安心了。现在还怎能得到这样的心安?风烛残年的父亲想儿子,尤其这几年母亲去世后,他的思念是深的,苦的,我知道,虽然他不说,现在他永远失去他的最宝贝的小儿子了。我还曾希望在我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跨过那一道痛苦的门槛时,身旁的亲人中能有我的弟弟,他素来的可倚可靠会给我安慰。哪里知道,却是他先迈过了那道门槛啊! 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他去了。 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但他已经不是他了,已经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小弟!自1974年沅君姑母逝世起,我家屡遭丧事,而这一次小弟的远去最是违反常规,令人难以接受!我还不得不把这消息告诉当时也在住院的老父,因为我无法回答他每天的第一句问话:“今天小弟怎么样?”我必须告诉他,这是我的责任。再没有弟弟可以依靠了,再不能指望他来分担我的责任了。 父亲为他写挽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我那惟一的弟弟,永远地离去了。 (《哭小弟》,《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7. 《紫藤萝瀑布》赏析 《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就是高明的丹青国手,也未必能够穷尽它所包含的意蕴。在这里,不但那片紫藤萝的大致轮廓你可以从画中加以把握,而且那花的色泽,那花的神采,那花的气味,你也尽可以从画中领略到。也许,在大自然中,当你面对这样一片紫藤萝,你也未必能够如此真切地认识它、感觉它。读着宗璞的这篇文章,仿佛在你眼前,就展现出一条紫色的瀑布,绚丽的色彩曳动你的目光,郁郁的幽香缭绕在你鼻前……这样一幅卓绝的“图画”,除了得力于作者卓越的笔力,亦与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紫藤萝瀑布》又是一首深沉的歌。当作者把一幅精致的“工笔画”呈现给读者的时候,也许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暖的色调,是一种明快的情绪与生活的欢欣。但是,当随着作者的思绪,回首那不堪的十年动乱,把眼前的美好与过去的黑暗联系到一起,你就会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正如作者所言,那是一种压在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对往昔被毁坏的幸福生活的追忆。可以说,当作者细致地观察这素朴的紫藤萝时,当作者一笔一笔勾画着这紫藤萝的神态时,在她心中一定翻涌回荡着一曲深沉的歌。因为,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会在璀璨的生活面前目眩神摇,只有遭受过苦痛的人,才会如此珍视这生活的浪花。因此,尽管在这幅精致的图画之中,作者没有大力张扬、肆意宣泄感情的心曲,但是,当人们观察着《紫藤萝瀑布》的每一个细部时,必然会体味到作者倾注其间的一种深沉而欢乐的旋律自天而降,弥漫于《紫藤萝瀑布》的整个框架之中。 从直观上说,《紫藤萝瀑布》形象鲜明,如在目前,而不肤浅;从情境上说,《紫藤萝瀑布》文意含蓄,意境深远,不尽于句中。但是,当你阅读过《紫藤萝瀑布》,会感到,在它的字句之外,包含着更深刻、更令人神往的意蕴,而对《紫藤萝瀑布》反复阅读,不可能不对下述见解有会于心:美好的事物(紫藤萝瀑布就是一种象征)是遏止不了,也戮杀不灭的,生活的河流必将冲决各种障碍,日复日、年复年地涓涓流动……“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的人们,“加快了脚步”吧,前边就是更加美好的彼岸…… 由此,《紫藤萝瀑布》达到了“韵外之致”的极高的意境。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作者:海岗) 同样的花草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审美感受。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常常是丁香、二月兰、玉簪、木槿、紫藤萝这样的花,它们虽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她往往会从这些小小的生命中发掘出许多美好的品性,并藉此表达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便传达了这样的一种追求。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从紫藤萝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美丽写起。盛开的藤萝花像辉煌的淡紫色的瀑布,色调的错落有致,阳光下的跳跃闪烁,使它仿佛有了生命,给人一种“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的感觉。 藤萝不与群芳争胜,它们静静开在春花已谢的时节,踏春的人无意流连,蜂蝶亦不来眷顾。然而,它们仍然盛开着,尽情绽放着它们自己的生命。虽然是静静的,但那挨挨挤挤的繁盛让人觉得它们在骄傲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腾笑闹。 在描述了藤萝带给自己的强烈的瀑布般的整体印象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细处落墨,描写了组成那神奇瀑布的每一朵小花。原来那迸溅着的浅色水花,是已经盛开了的;那流动的、仿佛沉淀了的紫色瀑水,便是那正含苞待放的。而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是在那紫色河流上轻泛的一叶扁舟,这张满了帆的小舟有着鼓鼓的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些小生命盛着怎样的仙露琼浆,才会有这神话样的美丽啊!作者几乎感到有点疑惑了,忍不住想摘一朵来看看。 但是作者没有摘花的习惯。在这一犹疑的驻足中,她陷入了凝思。这美丽的紫色瀑布不再只是眼前的景致,它也缓缓流过作者的心,使她一点一点从连日来对小弟的病痛的焦虑、悲痛中平静下来。这架盛开的藤萝几乎有一种魔力,不惟光彩,它的芳香似乎也是浅紫色的,将作者笼罩在宁静与喜悦中。她忽然记起从前的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的紫藤萝。在那个年代,由于“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连这稀零的藤萝后来也没有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终于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文章至此点明了主题:“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原来那使紫藤萝花如此美丽与繁盛的仙露琼浆,就是“生命的酒酿”啊!看到这里,读者自然会想到,人亦如花,时代的洪流总会冲走种种令人不快的过往。只要你也加快脚步,张起生命的风帆,在这闪光的时代中航行,你也会再次盛开,你也会是组成那灿烂瀑布的一朵浪花,不是吗? 宗璞的写景散文,一向重在对客观景物作精细、真切的描摹。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贴物情,品味景物的最积极的内在精神,比如这藤萝花的充盈蓬勃的生命力,与既灿烂奔放又耐得寂寞的纯朴本性。同时,她避免作主观的渲染抒发,避免直接的说教,而是以客观、精微、从容的笔调来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力图使读者能够自己去领略这景物的精神与意义。这与宗璞本人醇厚自然的天性,重视内敛的个人修养,与直面人生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比如在这篇《紫藤萝瀑布》中,假使作者真的摘了一朵花来仔细欣赏,那么她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在这花的美丽上了;惟其惜花驻足,作者与如水的繁花才有了内在的沟通,它抚慰了作者的郁痛,作者才能在宁静与喜悦中,把对这美丽的感触升华为对生命的感触。而假使作者直接盛赞这花的生命力,读者也不过是感叹藤萝之热烈美盛;惟其回想与展望交织,内在精神与外在情态并举,读者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的丰茂曾经经过怎样长久而执著的期待,在倍加珍惜的同时,更会鼓舞起你拥抱生活的热情。 本文有着宗璞写景散文的一贯风格:积极又含蓄的主题追求,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由于文章的写作是在创乱初定,热情复炽的年代,这篇优美的散文便有着更普遍的时代意义,在当代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者:张梅) 9.宗璞语言特色 其语言,如“明月照积雪”,既有中国古典文学简洁含蓄之美,又有外国语言的长处,并把这几点巧妙地融合在了一体,在情景创造和意境处理方面炼成了独特的功力。正如老作家孙犁所云也就是有了很大的发展。” …… 语言极其流畅,细腻富有余韵,萦绕着一股柔婉之美,看来是深谙中国古典文论中“意境说”之要旨了,细究其成功之道,一是语言的基调选得好,淡雅冲和,让读者的主观意识积极参与其中,得到一种天人合一的象外之趣。二是语言的功底深,句式并不烦琐复杂,然而简洁中透着高远的内涵,如镂窗中的后院园林,并不一览无余,却给人以想像思索的天地,诚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紫藤萝瀑布》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作用:
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是和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说明生命的长河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以花喻人,以人喻事,以事明理。 同时也为后文作下了铺垫!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语言特色
这篇散文的美在于描写的细腻多姿和结构的玲珑精美。文章的写景细腻而又有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有形态的绘制,又有芳香的捕捉,从外象写到内质,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腆,笔致多变。
从描写的层次看,色彩的摹画重在先勾勒整体的轮廓推架,形态的绘制则重在泛写的画面上推出单个的特写。写色写形,重在外象,写香则重在内蕴,为画面增添立体感和深厚感。
内外结合,形意结合以及描写时空的固定性与流动性的结合,使描写的笔致严谨而又疏放。文章篇幅短小,玲珑剔透,结构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
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声力所催促,意脉流贯,结构严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写景细腻且颇具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如“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等),有形态的绘制(如“像张满的小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等),又有芳香的捕捉(如“浅紫色的芳香”);从外象写到内致,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腴,笔致多变。
篇幅短小,玲珑剔透,结构从“不由得停下了脚步”起笔到“不觉加快了脚步”收墨,前后呼应,首尾衔接。停住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脚步是因为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催促,意脉流畅,结构严密,给人一种韵致天成的感觉。

宗璞简介30字
答:也许一朵紫藤萝花本柔弱,但是无数朵花组成的瀑布,拥有了力量和气势,是柔弱背后的”宏大“的一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生命之神奇。在给“今天”的紫藤萝花做了”特写“后,接着作者回忆了十年前花的衰败,在花的衰和盛的对比中,以及自身的经历中,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
答: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谁
答: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照“赏花”、“忆花”、“悟花”的顺序行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文章从作者赏花写起。首段独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她为何而...

点评《紫藤萝瀑布(宗璞)》
答: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líng)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

《紫藤萝瀑布》——宗璞的主要内容(简短)
答: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

<<紫藤萝瀑布>>语句理解..急..高分追加
答: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

宗璞写的紫藤萝瀑布时的写作背景、个人资料和他弟弟的资料
答:宗璞的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紫藤萝瀑布阅读题答案!
答: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

宗璞的生平以及写作紫藤萝瀑布的背景资料
答: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另...

宗璞 紫藤萝瀑布
答: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