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诗意 特备有诗意,很感人…………的诗句或句子……

作者&投稿:中叔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诗意赏析:

  (1)三三两两的女孩边在鸟鸣啁啾的大树下玩耍游戏,一个醉汉向路人请问回家的途径,人家告诉他往古庙那边走,再过去小溪的南边有乌桕树之处。提壶鸟和婆饼焦鸟都在声声叫,似乎提醒买酒的女孩和莫再贪玩快快回家去。

  (2)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这是一首伤春词,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第一、两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时节,开头即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说春不甘和落花一样随水而去,了无踪迹,只好暂且作粘于泥上的飞絮。“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然在词人笔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飞絮尚可在泥上暂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之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两句,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自己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的还是辜负了,一事无成,表达出因功业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灭的浓浓愁绪。“梦回人远许多愁”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2、原诗:

  (一)《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二)《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3、字词注释:

  • 提壶,即提壶芦,一种鸟名。其鸣声如云“提壶”,故名之。(宋)王质《林泉结契》:“提壶芦,身麻斑,如鹞而小,嘴弯,声淸重,初稍缓,已乃大激烈。”(宋)梅尧臣《四禽言》诗云:“提壶芦,沽美酒。风为宾,树为友。山花撩乱目前开,劝尓今朝千万寿。”(宋)王禹偁《初入山,闻提壶鸟》诗云:“迁客由来长合醉,不烦幽鸟道提壶”。(宋)王庭坚《演雅》诗云:“提壶犹能劝沽酒”。 辛词中的“提壶”,既是鸟名,又是指小女孩提壶沽(买)酒,一语双关,妙合无垠。

  • 婆饼焦,鸟名。其鸣声如云“婆饼焦”。

 

  4、作者简介: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5、创作背景:辛弃疾罢官后,居住在今日的上饶市,主要是两个地方:一是信州区的带湖;一是铅山县的瓢泉。两地各居住十年左右:前期在带湖;后期在瓢泉。此词创作于铅山,他已五十多岁。二十馀年在农村的赋闲生活,对于他“恢复中原” 的雄心壮志,是巨大的打击,甚为不幸!然而他却因此熟悉上饶农村的风俗民情,另辟新境,写出许多优美绝伦的山水田园词,又是他不幸中之大幸!人生往往就是这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是他瓢泉时期农村词的杰作。



上句词意深厚,楼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然较之近观增加了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不遮愁”三字十分生动、传神。景既不能遮断,愁自然油然而生。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绿暗的春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花飞花谢的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年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自己去想,要是考试不会怎么办

词牌释义
玉楼春 : 词牌名。又名《玉楼春令》、《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春晓曲》。
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 ,一韵到底。
[编辑本段]词牌格式
定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元日·玉楼春》的诗意是什么?~

诗意:莲花滴水送走了旧的一年。在井悬冻酒,晓寒侵人之时,柳枝的苗条身姿,已透露出了新春气息。虽有佳人歌女劝酒佐兴,可词人却为早春的物候所惊,犹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旧。构思新颖,饶有情致。
出自:毛滂[北宋]《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原文: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扩展资料: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是北宋毛滂所作的一篇辞旧迎新的贺岁词,春寒虽未消退,但诗人已满怀如对故友般的期待,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毛滂含英咀华,擅于吸收他人之长处,形成以潇洒、疏俊为主,而又兼豪迈、深婉、沉等多样化的风格。
他的词风“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沈郁,毛则以空灵自适”,他“有耆卿之清幽,而无其婉腻;有东坡之疏爽,而无其豪纵;有少游之明畅,而无其柔媚。”
毛滂身为潇洒派之宗祖,首开潇洒俊逸之风。他于后世作者之影响,虽然不如也不可能像苏轼那样革新创作手法、开拓思想境界,甚至也没有能像柳、秦、贺那样在词艺上用心良苦,但他的那些展示日常生活追求个性自由而又独具风格的词作,得到了古往今来众多读者的喜爱。
且“如谢逸、苏庠、僧仲殊、陈与义、朱敦儒、范成大、杨万里等人,其词风之潇洒清旷、不沾世态,毛氏实有以开其先河”之功。
作为一个词家,毛滂推进了词学的发展。首先,在艺术风格上,毛滂的潇洒词风上承柳永、苏轼,下开姜夔、张炎、谢逸、苏庠、朱敦儒、杨万里等;其次,在思想内容上,以历史的研究眼光来看,毛滂创作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以及提倡闲适生活、主张个性自由、看重感情的倾向。
上承李煜、李白,往下又与明末主情文学、清中期的性灵文学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袁枚的性灵文学,关注人的个性和存在为核心,注重对个人生活的摹写与表现,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这些主张都可谓是对毛滂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毛滂在词调发展方面的贡献,前人一直未引起注意。事实上,这也是毛滂对词学发展所作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贡献。此外,毛滂的节序词、咏物词、茶词系列,在词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上这些,都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