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作者&投稿:戎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火烧圆明园》剧情介绍
影片改编自历史事件,主要讲述清咸丰年间,宦官之女玉兰被选入宫,深得咸丰之宠,后生下太子载淳后被封为懿贵妃。英、法等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玉兰主张反击,八桥里一战,参战将士全部为国捐躯。咸丰等逃往热河,终日寻欢作乐,奏章则由懿贵妃代批。联军再次大举入侵,将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抢劫后焚毁。

【事件简述】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经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毁于大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贪生怕死。听起来好像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侵略、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被国外所欺凌。

我简单的说点,英法联军在1860年大肆抢夺圆明园的珍宝(据说为侵略者带路的还是龚自珍的侄子),并焚烧园林!!给圆明园带来不可复原的损失,但是此时的圆明园根基犹在,还没有被废弃荒废!!只是此后的几十年内在北京市民太监的共同努力下(太监和北京市民经常去圆明园“淘金”并大肆破坏)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和侵略者一起毁灭的!!

圆明园的毁灭 资料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八国联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奥8国组织的侵华联军。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陆续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6月19日慈禧决定对各国宣战,21日下宣战诏。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众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8月27日,清政府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求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国政府订立《辛丑条约》。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327346.html

圆明园的毁灭-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学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我感慨万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圆明园在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以前,曾是那么辉煌灿烂: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村乡野,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瑶台、武陵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景色,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可以说,她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中还珍藏着无数的无价之宝,更有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藏的历史文物、金银珍宝、宋元陶瓷、历史书画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然而,这美好的一切为什么会不复存在呢?又是谁下此毒手呢?这场浩劫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所描述和抨击的一样:有一天,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抢劫,他们见物就抢,每个强盗都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更可恶的是将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打得粉碎……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脏灭迹,掩盖罪行,竟下令火烧她,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此变成了废墟……

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我在沉默。这是一种被刺痛后的沉默,内心像在被火燃烧。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在旧中国又何止这一次呢?为什么堂堂的中华民族会有这么屈辱的一天呢?是闭关锁国,是政治黑暗,是封建专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历史,我们应该更加发愤图强,再21世纪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应该为祖国的崛起而好好读书!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园、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

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众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
答: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它的毁灭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瑰宝的巨大损失,那么它的毁灭到底经历了哪些过程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首先是“火劫”,众所周知圆明园的首次大规模的破坏是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烧。但焚烧以后,许多建筑...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所有资料
答:圆明园的毁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30字
答: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并占据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中国守军寡不敌众,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圆明园的毁灭是哪一年?
答: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6日至17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

圆明园的毁灭相关资料
答: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占领了圆明园。他们在园内进行了长达三天的破坏,将许多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书籍和器物掠走,还将园内的建筑、雕塑和园林景观全部烧毁。这场灾难被称为“圆明园的毁灭”。毁灭过程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他们被清朝政府赶出城外,而圆明园就位于城外。英法联军认为圆明园是...

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
答:4、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5、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6、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圆明园的毁灭?
答: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其实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烧过。圆明园的彻底毁灭是分两次...

圆明园的毁灭是在什么时间(具体时间)
答:圆明园的毁灭是在1860年10月18日。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

圆明园的毁灭故事
答: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